山海經是上古時期留下來的唯一文獻資料,雖然說不是原本,但是他的參考價值也是非常高的。山海經雖然是一部記載上古時期的文獻資料,但是我覺得他更貼近於神話小說。如果說在上古時期山海經當中所描述的都是真實的,那麼人類絕對不會活到今天在那個年代,就會徹底滅絕,因為太恐怖了。
各種各樣的怪獸行走在大地之上,無數的奇聞異事,那時候人類似乎全都像神話裡面的人物一樣飛簷走壁,騰雲駕霧。對於達爾文的進化論,我一直都是處於反對的。人類是高級生命,他絕對是不可能從猿猴所演變而來,所以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階段,生物都是沒有過度的進化。如果說山海經裡描述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在今天我們也一樣可以遇到。
甚至來說,在如今考古這麼專業的前提下,也從來都沒有見過山海經裡面所有怪物的化石。所以山海經裡面的所有描述都是誇大的一種行為。因為不是原本被後期作者一遍一遍的描述都是誇大的一種。在上古時期,我覺得大禹這個人物是肯定存在的,只不過沒有那麼誇張,他只是一位懂得水利方面的一位專家。
但是在一些古書裡面的描述,大禹就像神一樣的存在。畢竟時間相隔那麼久遠,所以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相比於中國的山海經,我覺得國外的聖經他所描述的很多,上古時期的一些人物事件就比較中肯。所以聖經也是世界上翻譯最多流傳最多的一本書,它並不單單是一部宗教信仰的經書,也是一部優秀的史書。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史學家們有個比較統一的言論,就是山海經是先有畫,後有文字的。曾有"山海圖"流傳於世。尤其是《海經》確實是先有圖,後有文的。是一本"以圖敘事"的古籍。
那麼《山經》也是如此嗎?
宋代學者朱熹曾經認為,像《山經》這種保羅萬象,甚至描述了一些動物的聲音,這些是不可能根據圖畫來展現,那麼這些是後人自行想像的嗎?《山海經》中部分的山川河流是現在確實存在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仍舊沒有考證出來。書中有些相當荒誕的生物描述,但也有一部分生物的描寫經由現在看來確實存在,只是古人從未見過,所以在當時覺得相當不可思議。例如文中最著名的一段文字描述,也是後世有相當多爭議的:"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海外東經》
這個工蟲到底是一種生物呢?還是後世演變為彩虹的"虹"字呢?
我們現在的小學生都能解釋出彩虹是怎麼形成的,那麼古人能理解這種光學現象嗎?也許這個"工蟲"就是彩虹,只是古人認為是一種蟲?
大意是:有一種生物,只有一條腿,盤踞在海上的冰山之上,叫聲如同人的笑聲。這種描述看上去很荒誕,但是仔細一想,也許就是破碎的浮冰隨身洋流漂流到沿海周圍,上面盤踞的說不定就是海豹、海獅、海象一類的。
我們先來做一個假設,假如《山海經》所描述的是上古時期真實存在的,那麼我們眾多的史官們為何從未引用過其中的描述?
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這一句來自百度)《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如果存在,那麼他們都是什麼?在哪裡?什麼樣?這其中有太多根本無法考證出來。
而清代紀曉嵐編《四庫全書》,乾脆將《山海經》歸於志怪小說一類。
對於《山海經》描述的真實性,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而至於其中大量的神話內容,現在看來也絕非荒誕。有一個例子:孔子集語·子貢第二》引《尸子下》,講了一則孔夫子解讀神話的故事。有一次,子貢問孔子,過去,傳說黃帝有四個面孔,你信嗎?孔子回答,這是黃帝任用了四個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去治理四方,他們彼此不用協商就和諧一致,這就叫四面,並非黃帝真有四個面孔。這似乎為我們解讀《山海經》中的神話提供了一種方法。我們古人正是通過神話傳說,將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記錄下來。
讀《山海經》沒必要糾結於是否真實存在,那麼現在在哪裡,若只是當做古人所著的一本浪漫文學來欣賞,豈不是更加的有樂趣?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該書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