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的哥特藝術設計為何如此吸引玩家?

2020-12-15 麥大麥






在西方藝術史中,哥德式的藝術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被世人所排斥,但是作為文藝復興時期被抨擊的對象卻在近現代重新掀起了一波熱潮。從英國的哥特小說開始,哥特藝術逐漸涉及到影視、繪畫、甚至是遊戲。隨著人們不斷地對哥特藝術做出自己獨特的詮釋,這種被認為是腐朽黑暗的藝術手法卻也在近現代開出了華麗而悽美的黑暗之花。

在遊戲領域《惡魔城》、《暗黑破壞神》、《鬼泣》、《血源:詛咒》等遊戲都以其獨特的哥德式遊戲藝術設定深深地吸引著一批「黑暗系」玩家。而在手遊界也有一款遊戲是以哥德式的美術風格而聞名,那就是網易所製作的《第五人格》。遊戲從發售到現在兩年時間已經累計收穫了2億以上的玩家,可以說除了遊戲本身非對稱性競技的獨特玩法之外,其遊戲的藝術設定也是吸引玩家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今天就借著《第五人格》這款遊戲,通過遊戲中的一些哥德式的藝術設計,來和大家談談為什麼遊戲當中的哥德式藝術到底有何獨特魅力會如此吸引玩家?

哥特藝術的演變

在說遊戲之前得先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哥特的起源和發展。「哥特」這個詞最早出現於羅馬帝國的皇帝———尤利烏斯·凱撒所著的《高盧戰記》,願意為「鄰居」,用於形容當時盤踞在歐洲的三大蠻族之一的哥特人。後來東哥特人在553年塔吉那會戰中,東哥特國王託提拉死在了拜佔庭帝國的太監總管納爾西斯手中,一年之後東哥特滅國;而西哥特王國在714年,被從非洲北上的摩爾人滅亡,至此哥特人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由於哥特人本身為蠻族部落,在長達近千年的歷史當中並沒有留下太多文化內容,而且他們曾經洗劫羅馬城的野蠻事跡在後世人看來,他們就是一些未開化、野蠻、粗獷、未開化的部落。因此「哥特」後來也逐漸成為了一種貶義詞。

而在藝術史上,被大眾更為熟知的應該是哥德式建築,在歐洲有許多的天主教教堂,其最大的特點是那些高聳入天的塔尖。在天主教看來,他們的教堂越高,就離天國越近,同時也為了向世人展現其無上的神權。而這些建築的建造呢也是極度費時費力,如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從1163到1345年,歷經182年,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從1368年建造,到1965年完工,耗時597年,而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其建造時長甚至達到了632年,自然這些教堂在後人看來也是富麗堂皇。


然而如此金碧輝煌的大教堂卻和當時大量連飯都吃不起的普通民眾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加上神權對於人性的壓抑,使得整個中世紀被看成是歐洲人文主義發展最黑暗的時代。因此文藝復興時期就對這些天主教進行了否定和批判,而這些教堂也被冠以了哥德式建築的貶義詞,象徵了黑暗、野蠻、壓抑人性的意思,只不過現在所述的哥特建築只是一種建築設計方式其中不再有貶義的成分。

就這樣,在文藝復興之後哥德式的建築就逐漸退出了主流。但是到了18世紀,哥特文化從新開始在英國興起,不僅僅體現在哥德式建築的復興,同時也出現在了文學作品和繪畫作品之中。第一部哥特小說是由英國作家霍勒斯·瓦爾普所創作的《奧特朗託城堡》,在小說中描繪了大量的鬼怪和靈異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大批的英國普通民眾爭相閱讀。隨之開始誕生大量的同類型的小說,而這些小說當中非常顯著的特徵都是各種靈異事件發生在哥德式的建築中。有趣的是,市面上出現的大量哥德式小說竟然間接地提高了當時英國普通群眾的識字水平。





可以說英國就是近現代哥特藝術的復興地,因此在遊戲《第五人格》當中遊戲的背景設定就是發生在英國。之後哥特文學藝術陷入了一段時間的沉寂,直到哥特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虛構角色「德古拉」伯爵的出現,才重新讓哥特文學藝術重現光芒。而電影的出現,直接將哥特藝術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後世出現的恐怖電影很大程度也是受到了哥特藝術的影響。接下來哥特藝術就再也沒有脫離過公眾的視野,甚至還衍生到了時尚、音樂、行為藝術等領域,而遊戲中的哥特藝術也開始展現出其獨特魅力。





哥特與遊戲

到了20世紀,遊戲快速發展,哥特題材自然是不會被遺忘,在1986年KONAMI以德古拉伯爵的故事為題材創造出了經典的RPG遊戲《惡魔城》。之後知名製作人五十嵐孝司接手了這個IP在1997年創作出了《惡魔城X:月下夜想曲》才奠定了這個遊戲系列的知名度,因此玩家們稱其為「惡魔城之父」。

在惡魔城當中存在大量典型的哥德式藝術,陰暗的城堡、吸血鬼、骷髏,連音樂也都讓玩家感覺真的身處於中世紀的古堡之中。不過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另一款哥德式遊戲才是真正拉開了「黑暗系」遊戲的大幕,那就是暴雪在1995年所發售的《暗黑破壞神》。





在《暗黑破壞神》的哥特藝術又和《惡魔城》有很大的區別,相對來說暗黑破壞神給予玩家的視覺衝擊更大,遊戲中大量的骷髏和惡魔衝向玩家以及作為燃燒這的烈火真的就如同身處地獄一般,而遊戲裡的最終BOSS迪奧波羅其設原型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撒旦。

當然《暗黑破壞神》的成功很大程度也是得益於其劃時代的RPG遊戲設計方式,再加上其哥特的遊戲畫風強烈地刺激著玩家們的感官,兩者加持下讓玩家們在玩遊戲的時候總是能感覺腎上腺素飆升,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在後來暴雪繼續沿用了哥德式的美術設計,在《星際爭霸》裡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哥特元素。或許有玩家會疑惑,星際作為一款典型的未來科幻作品和中世紀的哥特藝術是如何融合的?這一點就得說到曾經有一段時間哥特小說的勢衰反而誕生了另一種全新的文學形式「科幻小說」。

在1839年一個叫瑪麗·雪萊的女性作家,她發現當時市面上的哥特小說已經完全飽和甚至是爛大街的程度,因此她吸取了哥特小說中讀者對於未知事物強烈興趣的特點,另闢蹊徑地創造出了首部科幻小說《肯弗蘭斯坦》,其實追根溯源科幻小說之所以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同樣也是因為其講述的是神秘未知的事物。





可以說哥特文學算是科幻文學的鼻祖,因此在科幻遊戲當中或多或少的還是會存在一些哥特元素。其實從星際爭霸開始,遊戲的藝術設計就開始逐漸發生轉變,越來越多的遊戲會開始借鑑哥特元素來作為自己的某些藝術設定。比如《星際爭霸》的盒裝封面上,凱瑞甘的面部特寫以及嘴角的血跡又讓我們回想到了曾經那經典的德古拉伯爵的形象。而《星際爭霸》的故事劇情也無不透露著陰暗、欺詐、血腥的內容,也是典型的哥德式文學。還有《戰錘40K》這也是一款科幻遊戲當中含有大量哥特文化的遊戲。





《第五人格》的哥特藝術設計

而隨著遊戲的發展,純哥德式藝術設計的遊戲變得越來越少,相對來講哥特元素變成散落在各個不同遊戲當中的藝術元素。比如《第五人格》中遊戲雖然也有鮮明的哥特特徵,但是遊戲的畫風卻走的是卡通風格,這讓我想到了華納兄弟公司曾經的一部經典動畫電影《殭屍新娘》。其實就我個人來說也很難接受《暗黑破壞神》或者是《戰錘40K》這種非常明顯的哥德式美術風格的遊戲,畢竟在傳統的哥特遊戲當中還是存在著大量令人感到壓抑、不安的元素,長時間接觸也不是很舒服。





在《第五人格》的故事背景中我們能知道,遊戲中不同的監管者和求生者雖然形象明顯都並非人類,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遊戲的主角也就是那個失憶的小說家所想像出來的形象。整個遊戲的整個背景故事和劇情推動都有比較強的邏輯性,隨著玩家不斷地深入遊戲會開始慢慢揭開這個莊園當中曾經發生的一切,因此整體來看《第五人格》的遊戲背景是借用哥德式的藝術設定而實則是以邏輯推理的方式來向玩家們講述遊戲中所發生的故事。這一點和傳統的哥特遊戲依靠宗教和血腥的場景來強烈刺激玩家們的感官有很大的區別。





當玩家們一步步探索遊戲中的劇情後會發現,這些監管者還是求生者或許都是主角自身所分裂出來的人格之一,而玩家所操控的這個人格需要擺脫他們的控制,最終逃離這座破敗的山莊。而在對抗這些分裂人格的同時,也在不斷揭開山莊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在遊戲中則是以非對稱對抗的形式,讓玩家在扮演求生者的時候處於巨大的弱勢當中,面對監管者只能躲路而逃。





監管者那些形象則更進一步提高了玩家內心的恐懼感,哥德式的藝術設計優勢在這裡的優勢就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雖然《第五人格》畫風原因導致遊戲中的監管者外形設計並不像《進化》當中的有那麼強的壓迫感,但是當第一次看到蜘蛛女時還是令人不寒而慄的。而遊戲中監管者那些令人感到獵奇的形象也不禁會讓玩家們好奇他們是被如何創造出來的,因此就會對於遊戲當中的背景故事更加感興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一直以來,哥特文學或者哥特遊戲之所以吸引玩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了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就像恐怖片一樣,明明自己怕得半死但還是會瑟瑟發抖地躲在被窩中一直看下去。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尼·馬格利特曾說過:「越是神秘恐怖的東西,才越有趣。」相信這也是驅動玩家們去觀看恐怖片和哥德式遊戲的原動力。

最後一個總結

現如今的遊戲美術設計是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方式,我們很難在一款遊戲當中看到完完全全單一的藝術類型。同時隨著當下玩家們的群體演變,遊戲公司很少會繼續創作像過去那樣只是單純針對某一小部分群體的遊戲藝術風格。我們能發現,暴雪在《星際爭霸》之後,推出的《暗黑破壞神3》在弱化純哥德式的藝術風格,轉而將遊戲的藝術設定偏向更加卡通的風格。

而之後的《風暴英雄》、《守望先鋒》更是直接拋棄了過去的哥德式藝術,將遊戲的年齡評級進一步降低,這的確是遊戲公司的一個艱難抉擇。是讓遊戲畫風卡通化來適應更多的玩家,還是繼續堅守過去的傳統去迎合老玩家的喜好,確實不容易進行選擇。

而《第五人格》選擇以推理解謎為主,配合這哥德式的藝術造型設計在非對稱的對抗當中加強緊張感,依靠未知神秘的故事令玩家們的腎上腺素上升,而不是靠傳統的驚嚇方式讓玩家一樣短暫的刺激。而這也是《第五人格》的哥德式藝術設計獨特的魅力所在。


相關焦點

  • 黑暗哥特風格的遊戲推薦_好玩的哥特風格的遊戲盤點
    哥德式藝術,又譯作哥德式藝術,為一種源自歐洲法國的藝術風格,該風格始於12世紀的法國。哥德式風格因其自身獨特的陰鬱、神秘的美感,而被應用於建築以及文學創作中。接下來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好玩的哥特風格的遊戲,一起來看看吧。
  • 從《剪刀手愛德華》,看哥特藝術在電影中如何被成功運用
    在文學領域,像以十九世紀的詩人拜倫,波德萊爾等為代表的詩歌中,會經常會出現描繪死亡,烏鴉等體現黑暗、恐懼的內容。而對於哥特風格的音樂,在20世紀則完全走到了朋克音樂簡單浮躁和反叛的對立面,呈現出晦澀,壓抑和哀傷的情調。
  • 遊戲科普姬|聊聊《第五人格》備受讚譽的哥特風
    ,哥特風格更像是一種藝術氛圍。甚至於說,關於生和死的問題沒有人比德國人的理解更透徹——也正是這種執念,影響了後續哥特風格的發展方向,這就是一開始所說的,哥特元素並不是某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一種藝術氛圍。生的方面,積極蓬勃向上——人人都能隨時體驗;死的方面,絕望恐怖荒誕——只能依靠藝術表現。
  • 攜有諷刺意味的哥特風,為何能從歷史情仇中蛻變成高價值的風格?
    「哥特風」源起其實「哥特」一詞最開始指的是哥特人,也就是西歐日耳曼部族。這個部族也被稱為蠻族,所以代表他們的風格也被稱為是「哥特」,也就是野蠻的意思,其實是含有負面貶義的意味。至於為何如此,則與一段歷史恩怨相關。
  • 爆裂魔女手遊測評 :哥特風彈幕射擊遊戲
    爆裂魔女是本周進行測試的一款收集遊戲,這是一款彈幕射擊遊戲。遊戲採取二次元哥特漫畫風,玩家選擇喜歡的魔女戰機,進行了觸屏炒作。射擊效果非常炫酷,喜歡這類遊戲的玩家不妨一試。 這款遊戲的畫風偏向於二次元日系畫風,畫風比較精美。如果對二次元或者射擊類遊戲感興趣的小夥伴麼可以關注一下這款遊戲。
  • UV淺談:怪誕、神秘的哥特審美,盤點Rick Owens的瘋狂設計
    對於Rick Owens,很多人只是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設計師,但在我看來,他的作品早已超越一般的設計,達到藝術的範疇了。本文就來和大家聊一聊Rick Owens除服裝以外的那些瘋狂的設計。一年前,Rick Owens就曾在品牌的旗艦店中推出了一個以Rick Owens本人的模型作為支架的桌子。這個設計一經推出,便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轟動。在家具鄰域中,這樣的設計可謂是前所未見。整體的設計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感,極具現代藝術氣息。Rick Owens挑戰了家具設計的邊界,通過使用不同的材料,誇張的造型來表達他對於設計,對於世界的看法。
  • 玩家為何沉迷於遊戲?《密教模擬器》中的「上癮體驗」設計
    文/老笨Siva最近又沉迷了一款名為《密教模擬器》的遊戲,其實類似的上癮體驗,我也曾在數款遊戲中產生過。針對這種「上癮體驗」我有過很多深入的思考,本文主要講述我對上癮設計的一些思考,以及《密教模擬器》《酒館戰棋》《DM 地城製造者》三款遊戲對應這些思考的一些設計手法。
  • LOL:聯盟中的哥特文化,獨特的背景,並非只有哥特蘿莉安妮
    在聯盟中提到「哥特」主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哥特蘿莉安妮這款皮膚,畢竟就是直接以「哥特」來命名的,皮膚的背景各位也清楚,這是一款限定皮膚,也是安妮的伴生皮膚,在國服和外服都屬於限定,源於這款皮膚的背景不是今天要說的重點,重點要說的是這個文化背景哥德式(Goth)
  • 爆裂魔女手遊測評 二次元哥特風美魔女
    二次元美少女風格的遊戲真的太多了,今天為大家帶來一款風格稍微不同的二次元遊戲,爆裂魔女手遊,這款遊戲中的美少女都是哥特風格,喜歡這種風格的玩家一定會對戰這款遊戲愛不釋手。爆裂魔女是一款stg類的遊戲,以射擊為主的一款遊戲,畫風偏向於二次元日繫結合哥特風格,十分獨特,一起來看看吧。
  • 和平精英暗影哥特多少錢,和平精英暗影哥特套裝絕版了
    和平精英暗影哥特多少錢,和平精英暗影哥特什麼時候返場,和平精英暗影哥特眼罩,在這裡面玩家可以很了解到如何輕鬆免費領取暗影哥特套裝了,其中大家都是為了紅色眼罩,這款眼罩搭配純白套裝非常的炫酷如同「盲僧」一樣!有興趣的可以來本文章中看看哦。
  • 為什麼暴雪要將星際爭霸中神族的亞頓之矛設計得又細又長?
    之前看過大麥介紹星際爭霸中神族亞頓之矛文章的讀者應該知道,亞頓之矛是整個星際爭霸當中算是最長的單位,其長度達到了可怕的7萬米,通體就像是一個釘螺一般!也因此在遊戲裡,玩家們只能在CG或者是原畫中一睹亞頓之矛的全貌,沒有辦法對其進行操控。那麼我們就會有一個疑惑了,為什麼暴雪要將亞頓之矛設計成這種又細又長的樣子,在這背後有什麼特定的原因麼?
  • 《和平精英》暗影哥特返場要多少錢 暗影哥特套裝返場價格
    導 讀 和平精英暗影哥特是之前上線過的一款套裝,整體的風格可以說是很不錯的,是屬於哥特風,之前也受到了很多玩家的喜歡
  • 《哥特艦隊:阿瑪達2》:一部足以封神的太空史詩
    該作作為一款試水之作,雖然在當年沒有掀起太大的浪花,但是出色的遊戲系統還是吸引了一大批的玩家。如今時隔3年之後,FocusHome Interactive繼續代理發行了《哥特艦隊:阿瑪達2》。而這,便是蛋蛋君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作品。
  • Gucci和麥昆最愛玩的哥特風,原來背後的文化這麼耐人尋味!
    如此富於故事性和神秘色彩的歷史時期,讓哥特藝術的風格富有層次感而極具吸引力,成為了無數設計師的天然靈感版。剛剛舉行了 2020SS 畢業於聖馬丁的設計師 Dilara Findikoglu 便在秀場中使用了大量中世紀的視覺符號,模特胸前的巨大紅色十字實則正是十字軍的標誌。
  • 神秘暗黑的哥特風格
    哥特風格設計說到哥德式,你腦海中可能會浮現蒼白的面孔,黑色的服裝,或者中世紀的廢墟與哥德式建築。哥特藝術以黑暗風格為主,以恐怖、死亡、超自然、古堡、吸血鬼等為標誌性元素。
  • 《古劍奇譚3》中讓玩家驚豔的縉雲與龍宮,藝術與感動的結合!
    國產也可以做到這種吸引人的風格效果,加上全即時的戰鬥真的讓玩家產生一種非常爽快的遊玩體驗。然而很多人都說這裡不像是在玩國產遊戲,那麼請正視一個問題。國產遊戲誰說只能做出一個風格,或是必須加入大家所熟悉的設定才叫國產?關鍵是這是國產團隊製作的,並且有了國外3A大作遊戲的影子。實屬難得,並且也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玩過前兩代的玩家都會理解,魔域的設定本身就很不同於中國古建築。
  • 從劍與遠徵說起,為何卡牌遊戲如此火爆,揭秘抽卡玄學!
    #從劍與遠徵說起,為何卡牌遊戲如此火爆,揭秘抽卡玄學!既然是卡牌遊戲,是因為在那個時期,遊戲體量小,一些遊戲建模技術或者硬體設備並不能達到,才會有這種模式,而如今這類遊戲基本統稱為狹義的卡牌遊戲了。隨著《爐石傳說》這類傳統卡牌遊戲的發展,越來越多以卡牌收集為基礎的遊戲出現在玩家面前,比如《陰陽師》手遊則是在畫面玩法上提升了卡牌策略玩家的門檻,讓卡牌遊戲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 全黑哥特風 很酷很喜歡
    提起哥特,浮現在腦海中的特徵就是叛逆、神秘、詭異等,哥特最開始是用於形容中世紀時期特定的藝術風格,慢慢從藝術延伸到建築、音樂以及服裝等領域。  哥特風在時尚領域的流行並不意外,哥特風特有的暗黑、個性和不規則都很好地契合了時尚圈的部分喜好,一些有個性的設計師也願意設計哥特風格服裝,比如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Ann Demeulemeester就將特有的哥特美學風格融入設計中,從而被稱為「暗黑女王」。除此之外,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等設計師都曾經發布具有明顯哥特風格的服裝系列。
  • 日式哥特:當動漫人物走向陽光的背面,這樣的改變你喜歡嗎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被其中精美細膩的構圖、細長尖銳的筆觸、陰冷詭異的色調、個性俊美的長相以及各種魔性的BGM所吸引著。這類風格的動漫作品多以魔幻題材為主,比如《黑執事》《薔薇少女》《伯爵與妖精》等。它們將哥德式的繪畫風格貫穿始終,獨特的服飾、妝容設計、故事背景,以尖銳的細節展示著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小編雖不算是資深動漫迷,但各種類型的動漫作品也看了不少。
  • 遊戲設計中有關玩家真實感受的設計
    讓我們假設遊戲必須是有趣且吸引人的。我們不會直接切入主題,所以讓我們接受這點並繼續向前走。我們經常會遇到「是什麼原因讓遊戲變成現在的樣子?」的問題。我認為這麼問是不對的,而應該問,是什麼讓我們覺得有趣且興奮? 從一方面看來,感興趣是一種對某些內容的詳細了解並與之進行互動所產生的內在感受,另一方面,這是對於與這些內容的互動所產生的可能結果的有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