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乾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東北,吉林市市中心,一個六十歲的老人,走進一家隱匿在住宅樓中的旅館,老闆娘看了看她破爛的衣服,扯著嗓子說道:「有錢就住,沒錢拉倒!」
這個老闆娘江湖名號「孫二娘」,潑辣且善良,二十多年前,她開了這家「特別」的旅館,每人每天只收取5元的住宿費。(以前是2元,後來漲價了)
前天,這家「5元旅店」夾在明星八卦和時事新聞中,衝上了熱搜。
它不但引起3.4億網友的關注,還被演員馬伊琍轉發點讚,並表示:「這個話題我願意長期關注。」
點進這條熱搜話題後,房君看到了一個仿佛苦難電影中才會出現的世界。
雖然是女子宿舍,但這裡沒有任何的美豔,只有數不盡的悲哀、荒誕、令人震撼的溫情,以及與命運抗爭的別樣生活。
住在旅館裡面的是一群無處落腳的女人,她們大多是單身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也有下崗的女工。
有人因為逃離家暴,無家可歸孑然一身;有人到處打工,寄宿在這兒,用省下的錢補貼家用;有人四處飄零,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拼搏,把這裡當作短暫的棲身之地......
她們中最年長的超過70歲,最小的剛過30歲,有人睡了一晚上就走,有人把這裡當成「家」,還有人在這兒「養老」。
其實這家旅館,在前段時間已經因為一部名為《女子宿舍》的紀錄片火了。
這是一部十年前的片子,資源現在無處可尋,卻被打出9.6的高分,超過80%的人給出5星。
紀錄片裡的女子宿舍,就是現在的「5元旅館」,而關於這家旅館的故事,還要從開頭中提到的潑辣阿姨孫二娘說起。
01
離婚後,她開了間女子宿舍,五塊錢一天
「孫二娘」原名孫世清,是這家旅館的老闆娘,三十多歲的時候,發現老公出軌,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瞬間分崩離析。
性格要強的孫阿姨毅然與老公離婚,在勞動力廣場擺地攤賣貨,一個人撫養孩子長大。
單親媽媽的苦辣酸甜,她都嘗過。
1996年,孫阿姨租下這間房子,再租出去當宿舍,自己也住這裡,裡裡外外一把手,每天打掃衛生,髒活累活都是自己包攬。
不過,她不是什麼有錢的慈善家,這只是她謀生的手段,所以即便收留的都是生活困苦的女性,孫阿姨口頭禪也就一句:「拿錢來!」
手機充電一次五毛;洗衣機轉一次兩塊;冬天樓下市場上的人凍得受不了,來屋子暖和一會兒一塊。
但是,如果你細細算下來就會發現,十年過去了,物價不知翻了多少倍,樓下的熱湯麵都漲到十塊一碗,她的宿舍住一晚卻只漲了三塊。
從起初一塊錢住一晚,到後來兩塊錢住一晚,過幾年漲一塊錢,直到現在是五塊錢一晚。
除此之外,無論是宿舍中的哪個姐妹生病,孫阿姨都會親自打車帶她們去診所,打針買藥,全都是她掏錢。
她甚至常帶著女人們打短工,幹活兒時,把力氣最弱的女人安排在自己旁邊,好有個照應。
十年前,女子宿舍樓下人擠人的勞力市場
這裡就像驛站,這群落難的底層女性,即使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能給彼此一點點溫暖,支撐著大家一起活下去。
02
一群沒有「家」的打工女人
雖然住在旅館中的女人們,都在孫阿姨的帶領下溫暖著彼此,但這也改變不了困頓的現實。
它比任何一所想像中的宿舍都要逼仄,床就像偷工減料的木匠隨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磚頭、鐵桶墊著。
睡覺的鋪子一個挨著一個,鋪上一條條打著補丁,上面還蓋著抹布一樣分不清底色的床單。
樓裡樓外咫尺間,是雲泥之別。
得是多走投無路的人,才會委身在這裡?
用《女子宿舍》導演戚小光的原話來說就是:這裡住著的,是一群「沒有希望女人。
她們的年齡普遍都在40歲以上,文化程度不高,因為各種原因主動或被動離開了自己的家,來城裡打零工討生活,暫時在這兒落腳。
說是暫時,卻有人一住就是十幾年。
45歲的張燕秒,是在14年前的一個冬日,拖拉著3歲大的小芳來到宿舍的,那時候的她坐在床板上,跟人哭訴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兩個月的女兒,草房土地被佔,日子過得「像醃漬的爛白菜」一樣。
如今,床還是那張床,連床板上墊的海綿、紙殼子都沒變過,唯一不同的是,張燕秒兩個月前腿壞了,再爬不了上鋪,小芳也不再跟媽媽擠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張床上,要單花一份錢。
現在,張燕秒的心願只有一個:讓小芳離開這兒,走得越遠越好。
懟著酒瓶的張豔秒,眼神兇悍且堅定
62歲的方淑珍,年輕時很漂亮,卻在不到20歲時,就嫁給了同村一個大她13歲的男人。
婚後,丈夫吃喝嫖賭、家暴成性,還在她48歲的時候,把她趕出了家門。
一開始,方淑珍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但後來又被兒媳趕了出去,走投無路中住進了女子宿舍。
後來兒子終於離了婚,她本以為能回到自己家裡,卻意外得知兒子背著她把房子賣了,她徹底無家可歸,只能繼續在宿舍裡住下。
她找了份養老院的工作,同時照顧20位老人,端屎端尿,一月能掙1000塊錢。
但有病在身的小兒子夫妻倆和隔三岔五來要錢的大兒子,都需要接濟,於是她一天只吃一塊錢的花卷。
方淑珍的姐妹王淑芹,結過兩次婚,17歲時嫁給第一任丈夫,有兩個兒子,但經常遭遇家暴。
34歲那年,她終於選擇離婚,2年後再婚,但第二任丈夫又以生病了不想拖累她為由提出分手,已經懷孕的王淑芹,挺著大肚子回到了老家。
靠著幹農活,王淑芹獨自把小兒子拉扯長大。
小兒子小學畢業後就不再念書,她賣掉老家的房子跟兒子一起進城務工,住進了宿舍,想攢錢給兒子買房。
這個時候,王淑芹的兩個大兒子都已經在哈爾濱當上了公務員,生活很是富裕。
但他們並不願意幫襯從未見過面的弟弟,也不待見母親。
03
哭!哭當啥用,白扯!
其實,無論是張燕秒、方淑珍還是王淑芹,她們都只是住在這個宿舍中,眾多女人的縮影。
這麼多年來,幾乎每來一個新人,都會坐床頭哭訴一番,理由無外乎離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順……就像一個單項或多項選擇題。
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著床板,不耐煩地呵斥:「哭!哭當啥用,白扯!」
當所有的恨意,都被生活的痕跡泯滅掉,她們開始從五元一天的廉價宿舍走入人海,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微薄的工資和生活中的快樂感。
女人們會在宿舍唱歌,唱《小荷包》、《十五的月亮》,唱過時很久的老歌;有人會像《二人轉》裡一樣轉手絹,在狹小的過道跳交際舞;有人自嘲腳下的布鞋,與開奧迪的僱主穿的布鞋一樣「養腳」;宿舍裡有人談姐弟戀,大家會笑她「武則天,老有魅力了」。
她們仿佛忘記了過去那些難過的事情,就像記錄片裡,方淑珍無奈又釋然地對著鏡頭說的那句話:「懷著恨是很難活下去的,現在早已別無所求,只要能活下去。」
雖然生活落魄,她們也會捍衛自己的尊嚴,雖然方式有些滑稽。
有人對吃的挑三揀四,嫌棄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有人把300元錢買的手機說成值1000元;有人打工回來散一圈煙,裝著很大方,或者不停地打電話、接電話,很忙碌的樣子。
當年被丈夫家暴、逐出家門,又被兩個兒子趕來趕去的張淑珍,已經在兩三年前嫁人了,因為她不甘心自己的人生結局,是老死在宿舍裡。
張燕秒的女兒小芳,前些年四處打工,30歲左右時嫁給了附近化纖廠裡的一個男人,生活穩定了下來。
而張燕秒是三個人中,唯一沒有通過嫁人走出宿舍的,她用自己的積蓄,和從姐妹那裡湊來的10萬塊錢交了社保,明年就可以領退休金了,雖然為了還債她還要繼續打工,但好在這種日子已經看到了出口。
孫二娘曾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改造這個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換掉,牆刷成淡淡的蘋果綠,地上鋪光滑的瓷磚,養上幾盆花。
在她心裡,那才是「女子宿舍」該有的樣子。
你看,這些掙扎在10平方米的狹小空間裡,過完了大半輩子還一張底牌都沒有的女人們,依然在努力生活,對抗生活中所有的意外和不幸。
雖然她們在社會底層的絕望生活,離我們很遠,但她們綻放出的向死而生的人生態度,卻離我們很近。
而這種人生態度,才是最珍貴的寶藏啊。
參考資料:輕讀實驗室《十年後,我在中國最便宜的房子住了一晚:從2元漲到5元,依舊有女人無家可歸》、鳳凰衛視《 走進兩元女子宿舍》、新京報《住在5元宿舍的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