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做3次手術,早產寶寶終於能正常拉粑粑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龍大大 果殼病人

上一篇文章講述了我驚險的「單絨雙羊」孕產經歷,雖然出現了胎兒宮內生長受限,不過我最終通過剖宮產安全迎來了早產姐妹花。

本以為姐妹倆出生後可以鬆一口氣,沒想到早產的寶寶還有很多關卡要闖。

正沉浸在喜悅中,

新生兒科打來電話

在剖宮產手術臺上,我只看到了寶寶們的屁屁,正臉都沒見過,她們就被送到了新生兒科。

一進新生兒科,我就收到了人生中第三張病危通知書,醫生反覆強調早產兒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第一關就是呼吸關,還好娃兒爭氣,自主呼吸挺好的不用上呼吸機,我懸著的心放下了一點。

剖宮產後壓肚子、換紗布、上宮縮素、排氣、下床的各種痛苦我就不一一說了,姐妹花的出生把這些痛苦都蓋過了。我的父母手忙腳亂地往新生兒科送東西,護士拍了姐妹花的照片給我們看,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悅當中。

直到寶寶出生後的第9天,我接到了新生兒科的電話,醫生說姐姐吃奶後出現了嘔吐,便便也有血絲,同時腹部立位片顯示上腹部有一點點疑似氣體,但還不是很確定。醫生告訴我還需要觀察,先禁食看看病情變化。那天晚上我沒睡著,翻來覆去地想著第二天去看姐姐。

一大早,姐姐被護士從新生兒科推出來去複查。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看到我的寶寶,姐姐臉蛋尖尖小小的、眼睛圓圓大大的,特別懂事,只要我叫寶寶就會看向我。看到姐姐這麼水靈,真的難以想像接下來她要面對這麼多痛苦。

需要手術,

我冷靜地籤下同意書

姐姐拍片期間,我心裡有了不好的預感,雖然百般不願相信,但還是悄悄上網查了一些資料,了解到早產兒容易出現的問題,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

片子出來後,我收到了人生中的第四張病危通知書,醫生找我們談話:「不建議繼續觀察,因為小孩腹部上方出現了游離氣體,說明胃腸道肯定有地方穿孔了,需要進行手術。至於是什麼位置穿孔,需要術中探查,手術要切除的腸子長短不一定,長的話小孩可能會得短腸症候群,以後吸收不好,不一定養得大。」

聽完醫生的話,外婆和奶奶已經開始掉眼淚,而我因為有前面查詢資料的鋪墊,大致猜到了是什麼問題。第一次發現自己面對這樣的情況可以如此冷靜,我問了醫生手術風險以及術後是否進行小腸造瘻,醫生一一回答。

知道已經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剛剛當上媽媽的我,為自己的孩子鄭重地籤下了手術同意書。沒有猶豫、沒有手抖、沒有眼淚,我真的很冷靜,因為堅信我和姐姐還有很長的緣分,我還要等著她叫我媽媽,看她長大。

圖丨pixabay

切除壞死的小腸,

連到肚皮上

「孩子太小、麻醉風險很大、小腸穿孔……如果感染嚴重可能會出現腹膜炎,還有各種不確定因素,很可能熬不過去」,在手術等候室裡的5個多小時,醫生的話一直在我腦海裡重複。

這期間奶水太漲,又擔心姐姐手術做完醫生找不到家屬,我悄悄地找了個沒人的角落,讓老公站在身後,拿出吸奶器吸奶。

在這裡要特別感謝我的一個同事,也是年輕媽媽,她在娃兒手術期間一直陪在我身邊,術後也給了我很多關心,還曾主動提出給我援助。辦公室裡的領導和其他同事在孕期都給予了我非常多的照顧。這些種種,都讓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姐姐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她一定可以健康長大,親自去感受這個世界。

手術在5個多小時後結束,姐姐出來後緊緊閉著眼睛、臉色青白,只是看了這一眼,我不爭氣的眼淚就譁譁流下來了。

姐姐很快被送回了新生兒科,主刀醫生給我們講解了手術情況:穿孔位置在小腸離回盲瓣大致5釐米處,有長約2釐米的小腸病變壞死、顏色黑紅,已經做了切除處理。另外一節小腸外壁上有一點輕微的裂縫,因為看到血運很好,所以只是進行了縫合,沒有切除。

術中看到腹腔內糞便較多,醫生衝洗後給姐姐做了小腸造瘻,就是在肚子上鑽個洞,把近端小腸接到洞口,從肚皮上排便,讓遠端的腸道休息一段時間。

醫生說如果孩子恢復得好,體重漲到10斤,3個月後可以回來關瘻,也就是把兩節腸子重新接好、放回肚子裡。

兩個選項都危險,

只能賭上姐姐的生命

姐姐手術後,我在家裡也感覺提心弔膽、身心疲憊,非常害怕手機鈴聲響起,特別是看到新生兒科的電話。真的是怕什麼來什麼,手術後第3天晚上10點,醫生通知家屬趕往醫院談話。

談話氣氛很嚴肅,醫生說術後第2天腹腔引流液中已經沒有糞渣了,出來的都是粉紅色的血水,但是今天又出現了糞渣,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很有可能又出現了穿孔。

醫生的話簡直是晴天霹靂,孩子的外婆受不了,蹲在了地上,我也六神無主,娃兒的爸爸在上夜班,我不知道要怎麼往下做決定。

醫生補充道,「這個情況可能需要手術,但是3天內做2次手術對於這樣的早產兒可以說是致命的,可是不手術的話,穿孔感染對孩子也是致命的。你們家長好好考慮,如果選擇手術,現在就籤好同意書,我們立刻手術」。

短暫的沉默後,我撥通了孩子爸爸的手機,聽完情況,手機對面也是一陣沉默。我知道,現在必須要賭一賭了,拿著姐姐的生命做賭注。我責怪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如果讓孩子在肚子裡再待久一點、發育好一點,也許就不用遭這樣的罪了,然而沒有如果這個選項。

在手術和保守觀察的風險之間權衡,最終,我做下了保守觀察一天的決定,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五張病危通知書,並籤下了不同意手術、選擇保守觀察的決定書。一家人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了家,不知道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闖關成功,

接兩個小小的人兒回家

第2天手機沒有響,我們給醫生打電話詢問情況,主任說正在觀察,引流液還是有點糞渣,感染情況沒有太大變化,孩子在低燒中。

第3天,我們依然不能到孩子身邊,護士給姐姐拍了照片,看到孩子插著各種管子,我的眼眶溼了一次又一次。這天情況有所好轉,引流液沒有糞渣了,還有黃色液體引流出來,感染情況在好轉。醫生說娃兒爭氣,破口應該是長好了,可以繼續觀察。

時間一天天過去,術後第8天,醫生說嘗試給姐姐餵了五毫升奶,大便情況可以,正在慢慢加奶。

就這樣,姐姐算是闖過了一大關,妹妹也在姐姐身邊追趕體重。本來想著兩姐妹要在醫院出月子了,沒想到30天的時候醫院打來電話,說娃兒可以出院了。一個4斤3兩、一個4斤7兩,我從護士手中接過兩隻小小的人兒,內心百感交集。

因為姐姐小腸造瘻,月子期間我自己看視頻、看書並加入了幾個寶寶造瘻群學習,也向護士學習了造瘻護理。但真正實踐時還是手忙腳亂,每天換一次造口袋也成為了我最頭疼的事。

洗屁屁、換尿布,也是一種幸福

姐姐在3個多月時體重勉強到了12斤,但新冠疫情來了,關瘻手術推遲了一個月。手術把腸子接起來後,姐姐7天沒有大便,緊急進行了二次手術,發現了腸道閉鎖,切掉後再次接腸,術後第2天姐姐就便便了。

關瘻術後,姐姐禁食了半個月,瘦了很多,但終於可以從屁屁拉粑粑了。雖然她每天拉個10多次,屁屁都紅了,我還是樂此不疲地為她洗屁屁、換尿布。

術後將近5個月的今天,姐姐的體重漲到了16斤多,每天拉粑粑次數也從10多次恢復到了一天一次。

雖然她還是小個子,比不上足月的寶寶,但她聰明伶俐,每天都會發出「爸爸媽媽」的音,已經可以自己坐著玩玩具、趴著去抓東西。看到這些,我真的已經很知足了。

姐姐,謝謝你選我做媽媽!

醫生點評

鄭旭 | 北京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早產兒是指孕周小於37周出生的新生兒,除了體重低之外,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臟器發育不成熟。早產兒是非常脆弱也非常堅強的小生命體,他們離開了媽媽的子宮,需要在醫生護士和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逐漸靠自己調節體溫、自己呼吸、自己吃奶、自己排便,真的是一關一關地過,一點一點地長大。

而消化系統與早產兒的生存和生長發育是密不可分的。早產兒協調的食管蠕動要在胎齡32周才出現;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胃排空也較緩慢。除了食道及胃部,31周以下的早產兒小腸蠕動幾乎沒有推進活動,乙狀結腸和直腸也相對較長,所以導致胎便排洩的時間明顯延長。再加上消化酶的活性及分泌不足,早產兒容易出現餵養不耐受、便秘、甚至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一種新生兒常見的胃腸道急症,是多因素綜合作用引起的一種腸道疾病。高危因素包括腸道發育不成熟、腸道菌群建立不完善、配方奶餵養、缺血缺氧損傷等等。因為早產兒腸道蠕動弱、消化酶活性低、腸道黏膜屏障不完善、胎便排出時間長、免疫功能低下,導致食物在腸道內積聚,細菌繁殖,進而引發感染、炎症損傷,出現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隨著疾病的進展,腸黏膜可能出現出血、糜爛和壞死,透壁壞死就會引起腸穿孔。

疾病早期寶寶會出現腹脹、嘔吐、胃內瀦留不消化的奶液。隨著腸道炎症的加重,寶寶會出現便血,腹脹加重、腹部壓痛,精神反應弱,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及休克等全身重症感染表現。需要結合症狀、體徵、腹部影像學檢查和反映感染的血液指標等明確診斷。

如果像文中的寶寶一樣,不幸患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基本的治療手段主要是禁食讓胃腸道休息,胃腸減壓減少腹脹、避免腸管內張力過高,改善胃腸道的血供。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給予適當的靜脈補液和靜脈營養支持治療。

但如果病情進展迅速,出現休克、呼吸衰竭、腸壞死、腸穿孔,就需要更強的生命支持手段,並經過外科評估,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開腹探查術和小腸造瘻術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常見的手術方式,手術通過切除壞死或穿孔的腸管幫助控制腸道和腹腔內的感染,遏制病情進一步惡化。就像文中的寶寶一樣,把病變腸管以前狀態好的腸管固定在腹部,就好像一個新的「肛門」,醫生們通常叫它近端造瘻口,糞便和腸液可以從這個新的「肛門」排出來;病變遠端的腸管有時也會固定在肚子上,叫做遠端造瘻口。

術後吃進去的奶經過胃和小腸就會排出來,如果保留的有活力的小腸比較少,缺乏遠端腸管回吸收的功能,寶寶就容易出現腹瀉、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紊亂,需要靜脈輸液或者靜脈營養治療。孩子反覆腹瀉、脫水的情況下,有時需要醫生和護士把近端排出的稀便收集起來,回灌到遠端的腸道,從而減少腸道液體和電解質的丟失。

另外,雖然做了手術,腸道炎症恢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有一部分孩子術後仍有可能再次出現腸壞死、穿孔或者炎症後腸狹窄。就像皮膚上的傷口如果比較深就會出現瘢痕一樣,腸壁也可能出現「瘢痕攣縮」,如果出現炎性狹窄,太早吻合腸管就可能出現腸梗阻表現,所以一般建議造瘻後6~12周,孩子體重增長到3~4kg以上關閉造瘻口。

也許媽媽們會說,早產兒的胃腸道功能不成熟、消化不了奶液,那不餵奶用靜脈營養不就可以了?其實不是的,在妊娠後期,胎兒每天可以吞入200~300毫升羊水,其中含有一部分蛋白質,這些經過胃腸道的液體對消化道結構、功能的成熟十分重要。

如果長期禁食,會導致腸道黏膜的萎縮,腸道菌群難以建立,並不能預防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而且長期應用靜脈營養也可能引起肝功能損害、膽汁淤積、血脂異常等不良反應。所以早產兒儘早開始胃腸內的餵養是非常必要的。

什麼食物對於早產兒最好呢?是母乳。與配方奶相比,母乳在免疫、營養和促進胃腸功能成熟等方面都更好,而且已經被明確證實能夠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發生率。

所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早開始早產兒的胃腸營養、母乳餵養是非常重要的。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龍大大

原標題:《4個月做3次手術,早產寶寶終於可以從屁屁拉粑粑了 | 龍大大故事之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結婚10年3次胚胎停育流產,37歲女子6次懷孕終於生下足月娃
    為了能順利生個孩子,37歲的季麗麗(化名)可是吃盡了苦頭。結婚十年的她曾經三次懷孕,但都因為胚胎停育最後不得不流產,到她37歲的時候,已經是第六次懷孕,這來之不易的小寶貝,出生也是歷盡艱辛。季麗麗已經結婚10年了,一直想要個自己的寶寶,但卻多次嘗試都沒能成功。「之前曾經有三次胚胎停育,只能進行人工流產,在我33歲時又懷孕了,結果孩子長到25周又自然流產了。」多次流產讓季麗麗心力交瘁,35歲時她又因為宮外孕做了腹腔鏡下開窗取胚手術,轉眼到了37歲,第六次懷孕的她,變得格外小心翼翼。
  • 夢見自己拉粑粑在褲子裡 夢見自己拉粑粑什麼意思
    (中國網友提供)【夢境2】夢見身上都是屎粑粑:夢見和好朋友野外上旱廁,進去沒感覺,尿完怎麼發現我站在屎堆裡面,衣服褲子上面和口袋都是屎粑粑。掉進廁所屎堆裡面。出來看見朋友他們沒吭聲。一個遞給我一張紙先擦擦手上的(新疆網友提供)【夢境3】夢見在飯館吃飯拉一褲粑粑:我做夢在飯館吃飯拉了一褲粑粑,不知是好是壞啊,睡醒了。
  • 寶寶拉不出粑粑會影響智力和性格?家長千萬別忽視這些危害!
    今天,兜兒姐邀請了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顏海峰就寶寶便秘的事情給大家科普一下。01什麼是便秘?兒科醫生經常會收到這樣的提問:醫生醫生,我家寶寶3天沒拉「粑粑」了,是不是便秘了?由於寶寶身體小,腸胃發育還不健全,排便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寶寶一天要大便4-5次,但有的寶寶兩三天或幾天才大便一次,只要寶寶食慾正常,精神狀態好,大便沒什麼異常,就不用過於擔心。
  • 6個月的寶寶不會翻身正常嗎
    寶寶的大動作發育存在個體差異,大多數寶寶會在5月齡時會翻身,大動作發育早的寶寶可在3個多月時會翻身。首先,寶寶出生時有無伴隨早產或產程異常,生產時缺氧窒息、出生時總評分低於7分、患有遺傳代謝性疾病、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新生兒低血糖,宮內及新生兒期感染等等高危因素,排除病理性因素外,目前6個月寶寶不會翻身,家長也要找一找,是不是寶寶長得太胖了?還是家裡人總是抱著,沒給寶寶鍛鍊的機會?
  • 接好孕啦~5次促排4次人授1次生化後,胖多囊終於迎來3月鼠寶寶
    等到月底沒有任何懷孕跡象後,我果斷辭職專心在家備孕,還在好友的建議下,去做了 造影輸卵管檢查,結果顯示正常。但下個周期月經再次不調,吃地屈孕酮片才來。 b第2次促排:繼續吃來曲唑,一周後3個卵泡11*10,後又加了4針尿促長到13*9,4天後 長到16*13,3天後B超已排,並在排卵前1天、後1-2天都安排了。 排卵後連續3天胸脹,開始套症狀,醫生說是激素正常反應,並建議多囊要多運動減肚子。
  • 養娃小知識:小北鼻一天拉幾次,才算正常?
    寶寶出生後,有多少媽媽開始沉迷於對粑粑的研究?!說起來,粑粑還真是寶寶身體的晴雨表,確實需要家長們去耐心觀察,機智地找出問題。 這不,最近群裡媽媽們就開始討論起「寶寶一天拉幾次」的話題了。真的是每個娃都有自己的特色哇,有的一天好幾次,有的幾天才拉一次。
  • 餘文樂二女兒早產3個月,全身插滿管僅1公斤,腦袋和拳頭一樣大
    12月16日,餘文樂妻子王棠雲正式發文,講述了迎來二胎寶寶的驚險歷程,因為寶寶是早產兒,所以出生時僅有一公斤,甚至因為身體虛弱,在加護病房當中呆了很久才正式出院。
  • 醫者仁心:做了4次驚險手術,「摺疊人」終於變直了
    醫者仁心:做了4次驚險手術,「摺疊人」終於變直了 2020-11-05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寶寶常見疾病,怎麼買保險?
    1、 早產:正常懷孕,一般會到40周生產。寶寶不滿37足周就急著出來的稱為早產。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個叫低重,這個不是早產兒,是出生時低於2.5kg的叫低重,在給寶寶買保險的時候,這兩項都需要注意一下。一般會和早產一起做健康告知,同樣的原因,低體重也是發育不完全的體現,免疫力低,健康受影響。曾經就有過一個案例在健康告知中忽略了這一項而被拒賠的。如果寶寶發育正常,滿3歲無併發症和異常記錄,重疾險大概率能爭取標準體承保,醫療險可以嘗試人工核保爭取投保。
  • 夢見拉粑粑好不好 夢見拉粑粑在床上是什麼意思
    夢見拉粑粑好不好 夢見拉粑粑在床上是什麼意思打算出門的人夢見吃粑粑,建議延期出發,明年夏季為佳。準備考試的人夢見吃粑粑,意味著考試期間有其他阻礙,影響考試成績。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吃粑粑,說明無法恢復本來的感情,婚姻難成。
  • 「闖關」3個多月,福州「迷你寶寶」出院了
    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住院3個多月,從860克長到2830克的女嬰可可(化名),上月底終於出院了。4個月前,在媽媽肚子裡僅待了27周左右,可可就「面世」了。當時她全身皮膚青紫,無自主呼吸,小腿只有護士手指般粗細。
  • 愛愛後,5個月胎寶寶突然「要出來」,急哭孕媽……
    愛愛後,5個月胎寶寶突然「要出來」,急哭孕媽……) 8月初,熱情似火的夏天,氣氛略微妙的晚上已經懷孕五個多月的準媽媽林林(化名)和老公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然後01
  • 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你真的了解原因嗎?
    最近又有一些家長反映,說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非常擔心孩子身體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是因為什麼。怕自己做不好其實「拉粑粑」本身就是一件比較私密的事情,而很多小朋友在家裡都習慣了一個人「拉粑粑」,到了幼兒園,人比較多就會覺得不好意思。而且小朋友多半都比較容易上火,上火以後「拉粑粑」都不太容易,有些小朋友怕「拉粑粑」佔用太多時間,或者被老師訓斥,那乾脆就不拉了。
  • 寶寶眼睛發育有黃金期!做對3件事,讓寶寶有好視力!
    班裡視力最差的一個學生,摘了眼鏡連視力表上最大的一個字母都看不見(詳見都市快報4月3日報導《為什麼三四年級成了近視重災區》)小南覺得,學生近視眼的誘發,除了學業,最主要的還是和家庭有關。0-3歲是寶寶視力發育的「黃金期」。那麼寶寶視力發育有哪些階段?有哪些好的做法?又有哪些禁忌呢?
  • 「粑粑藝術家」,全球唯一一種拉出來「立方體粑粑」的小萌物!
    說到「粑粑藝術家」,大家可能想到今天的主角可能是屎殼郎,學名叫「蜣螂」,是一種把粑粑推成圓體的昆蟲。但是今天我們要聊的可不是屎殼郎,而是一種拉出來的粑粑就自帶藝術感的澳大利亞特有動物:袋熊。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小袋鼠漏出腦袋看到的是大千世界,而袋熊寶寶從育兒袋裡探出腦袋看到的會是——一坨碩大的屁股(袋熊媽媽的大屁股)。
  • 很多寶寶會面臨這個「風險」,有件事一定要做!
    但並不是什麼都不做,我們趕緊打開中央監護實時關注著胎心,同時做好急診手術的準備。大大皮的宮縮不是很頻繁,但第二陣宮縮後又緊跟著一陣胎心減速,時間緊迫,等不及了,立刻、馬上、搶救!我剛跨進手術室,所有人都已經就位。術前準備、轉運、麻醉、手術開始,一氣呵成。
  • 醫院多學科協力織就生命彩虹 嚴重心臟病媽媽分娩早產寶寶
    寶寶沒有足月,媽媽有妊娠合併嚴重心臟病,病情不等人,剖宮產及心臟手術須同時開展……日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產科等多學科醫生智慧碰撞、全力協作,為一妊娠合併嚴重心臟病產婦成功實施剖宮取子及同期開胸修心術,成功挽救母嬰
  • 貓咪拉粑粑幹硬怎麼辦
    貓咪是每天都要拉粑粑的,如果主人發現貓咪的粑粑突然變得幹硬,甚至貓咪在拉的時候非常困難,主人就要觀察一下貓咪是不是便秘了,平日裡貓咪吃的食物比較乾燥不易消化,加上貓咪又不愛喝水,就會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主人這時候就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幫助貓咪的粑粑恢復正常才行:
  • 40天小貓不拉粑粑正常嗎
    40天的小貓是還沒有斷奶的幼貓,不拉粑粑肯定是不正常的現象。這時主人是要想一些辦法來幫助貓咪排便的,不然再這樣下去,小貓可能是會憋死的。40天的小貓的食物主要還是以羊奶粉或者泡軟的奶糕為主的,要是羊奶粉的衝泡也要注意奶和水的比例要合適,過於黏稠也會讓貓咪出現拉不出情況。這都是主人要多多注意的。
  • 為寶寶便便抓狂的粑粑麻麻,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我當年實習時候記的有個老年人因為便秘,用力過猛,大便沒有拉出來,腦血管破裂,120送到醫院緊急搶救。 這時候,就需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口服乳果糖口服液\聚乙二醇散,同時益生菌吃起來。還要邁開腿,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