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嬴政者,秦莊襄王之子,以甘羅拜相之年即王位,相國呂不韋一度攝政,司馬遷言呂氏乃政之生父,或為太史公相戲耳。七年,始親徵,旋剿滅政變之嫪毐勢力。越明年,假嫪毐事件逼呂去中樞職,遂實至名歸矣。十五年,嬴政展開大規模統一之戰,韓魏楚趙燕相繼滅亡,二十六年滅齊,歷時十二載終一統天下。又南徵越南以北,北復陰山之南,是時秦國東起遼東,西至隴邊,南到南海,北據陰山,疆域空前遼闊。
四海皆服,秦王政號【始皇帝】,自稱【朕】,又以命為【制】、令為【詔】。秦始皇以降,我邦皆沿用【皇帝】稱號及大秦制度,直至偽滿康德時期逾兩千一百年,嬴政乃中國皇帝、皇權之始作俑者。帝採取中央集權整體,實施郡縣制,分天下為四十餘郡,郡置郡守,縣置縣令,亦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襲。又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全面頒行私田、賦役制度,使封建帝國日益強大,高高崛起於東方民族之林
晚年,嬴政日漸殘暴,嘗活埋儒生四百餘,一開【焚書坑儒】之先河。旋大肆修建阿房宮、驪山墓,又北築長城南戍五嶺,建馳道造離宮,長年動用舉國之精壯逾三百萬,終致哀鴻遍野,怨聲載道。三十一年,嬴政染病於巡遊山東之途,七月逝於沙丘,年四十九。
嬴政長年迷戀長生之術,嘗遣齊人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不知所蹤。今東瀛多有徐福廟,羽田、羽太等十餘秦氏子姓皆以徐氏為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