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一生是極具傳奇色彩的,同時也是極富有神秘色彩的。這位千古一帝為後世留下了很多不解之謎,毫不誇張地說有些謎團讓很多研究者窮極一生都無法破解這其中的奧秘,比如說秦始皇的長相之謎,由於沒有秦始皇的真實畫像留世,關於這個問題,兩千多年來史學界一直是眾說紛紜,不過在不少史料當中還是能找到一些記載的。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秦國大臣尉繚這樣描述: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有虎狼心,著名學者郭沫若對此有研究,在他的著作《十批判書》中寫道「摯鳥膺就是現在醫學上所說的雞胸,是軟骨症的一種典型特徵,蜂準說的是馬鞍鼻,豺聲是表明有氣管炎」,於是在拍攝《荊軻刺秦王》的時候有意把秦始皇塑造出體質羸弱的君主形象。
可是在《太平御覽》當中對於秦始皇的長相是這樣描述的: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準,長八尺六寸,大七圍。按照秦制1尺等於現在的23.1釐米來換算,那秦始皇身高得有1米98,「日角」指的是兩個眉毛正中間隱隱隆起,高聳而有氣勢,「隆準」指的是鼻子很豐隆,鼻子直挺,兩眼之間的山根部分沒有凹陷。而電影《英雄》當中塑造的秦始皇就是高大魁梧的形象。
關於我們在博物館所見的秦始皇畫像是流傳程度最廣的一幅作品,畫像當中的秦始皇穿著華貴的帝王服飾,臉有點方形,總體來說秦始皇的身姿挺拔器宇軒昂。這幅畫像是現代畫家根據唐代畫作《歷代帝王圖》的摹本推演而來的,並不是真實的長相。復原真實面貌在考古界用得最多的就是掃描顱面進行復原。
專家對秦始皇子女的顱面進行復原,根據顱骨數據和軟組織厚度進行面貌的推測,最後再用手工繪製對顱面復原的結果進行真實感處理,但是像那些眉毛、頭髮等在顱骨上是體現不出來的,就靠去查閱一些相關的書籍的記載來完成微小的細節,在最後得到的復原畫像再來推測秦始皇的長相,根據復原出來的人物可以看出秦始皇的長相更貼近《太平御覽》中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