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話是近代文學家魯迅誇讚《史記》的經典話語。《史記》號稱是歷史巨著,在我國歷史研究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眾多史學家們在研究漢代以及漢代以前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
可是您知道嗎?在如此一部鴻篇巨著中,也有相互矛盾之處,而當專家對其進行對比時,這才發現一個驚天的秘密!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你揭秘。
司馬遷的《史記》之所以會在史學家的眼中,有如此高的評價,就是因為太史公以一種公正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從而將其完整的敘述出來。
司馬遷一生不畏權貴,即使是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卻仍然在自己的著作中痛陳時代弊病,當然,司馬遷也同樣以敬憐之心,將那些被權貴鄙視的小人物擺上了歷史舞臺,如悲情刺客荊軻,命運悲慘的遊俠郭解等等。
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叫作"歷史總是充滿著主觀性",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惡,作者在寫書的時候,難免會將自己的情緒無意間帶入書中,司馬遷也不例外。那麼司馬遷到底最討厭誰呢?小編不說,大家也都知道,在司馬遷的心中,有兩位帝王最為刻薄寡恩,一個是漢武帝,另一個就是秦始皇。
不過漢武帝正在當政期間,剛給自己來了一次宮刑,若是再胡亂給漢武帝抹黑,估計第二天就得去菜市口砍頭,故此司馬遷只能將這種情緒都發洩在秦始皇的身上。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做了很多的描寫,而最能凸顯司馬遷厭惡秦始皇的一句話便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這是司馬遷對秦始皇相貌的描寫,大概意思是秦始皇長著塌鼻子,細長眼,後背佝僂還有雞胸(畸形軟骨疾病),說話的聲音像豺狗一樣嘶啞,而且刻薄寡恩,心腸狠毒。
估計這可能是秦始皇被黑得最慘的一次,太史公的筆下一點沒給秦始皇留面子,若是再抹黑一點,恐怕秦始皇就能友情出演《山海經》中的異獸了。
無論是在教科書中還是在如今的網絡上,可能大家都看過秦始皇的畫像,畫像中的帝王威武霸氣,全然沒有司馬遷描寫的這樣猥瑣,那麼秦始皇真的這麼猥瑣難看嗎?我們繼續再看《史記》中的另一段記載。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遂拔劍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這段是關於"荊軻刺秦王"的描寫,其精彩的劇情我們暫且不說,單說秦始皇與荊軻搏鬥的場面。要知道,荊軻是一個平民,以前是屠狗殺豬之輩,雖然說不上膀大腰圓,可起碼也是身強體健。荊軻在刺殺秦始皇的時候,秦始皇居然"以手共搏之",並且還在此時能夠"遂拔(劍)以擊荊軻",說明秦始皇在與荊軻搏鬥的時候,居然另一隻手還有能拔出劍的機會,足見秦始皇只用一隻手,就可以讓亡命徒荊軻難以再進行攻擊,其個頭絕對不是一般的高大。
接下來的一幕,更是令人大吃一驚,秦始皇居然"遂拔劍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要知道此時秦始皇是單手揮劍,只一劍就將荊軻的大腿砍斷,瞬間讓荊軻失去的戰鬥力,秦始皇的這種驚人臂力,恐怕現代很多人也沒辦法相比吧?
此外,上古典籍《緯書》中也曾經記載了秦始皇的相貌,其中不僅描述了秦始皇"蜂準"、"長目"、"鷙鳥膺"外,還說他"虎口"與"日角",意思就是闊口高額,這種長相也間接的說明了秦始皇的臉膛開闊,是西北大漢的典型面目特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史記》中的這兩處記載真的是相互矛盾,在兩相比較之下,"荊軻刺秦"應該可信度較高,因而完全可以得出結論,秦始皇應該是一個很健壯的西北漢子,並且帝王範兒十足,看起來讓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