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兩部「天書」,被尊為中華文化的源頭。
一本是《易經》,另外一本則是《山海經》。很多人把《山海經》當做「古今語怪之祖,先秦四大奇書之首」。
與其它經典學術典籍不同,《山海經》自發現之日起,就因為其記載的內容十分荒誕而一直飽受爭議。
這本經典著作只有區區幾萬字,比《西遊記》還要少,但裡面記載的內容卻十分值得深入研究。
後世也有許多的學者提出,《山海經》的裡面內容非常奇怪,很多人們原以為只是巧合的神話記載,如今有了新的發現,山海經中那些像是虛構的記載,很可能是真實的歷史。
山海經中記載的「獨眼人」,竟與古希臘的記載相一致
「獨眼人」,就是長著一隻眼睛的人。《山海經》中不止一次提到了獨眼人,書中稱他們為「一目」。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一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海內北經》中記載:「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一目」。《大荒北經》也記載了一目人:「有人一目,當面中生。一曰少昊之子,食黍」。
而如今許多學者也意外發現,在古希臘的一些古籍記載中,也有「一目」的痕跡。
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曾在其著作中提到:
東方有個「獨目族」,並且這個部族擴張性很強,從東方開始,將活動範圍拓展到了地中海西岸。
古希臘人稱他們為「獨目人「,大概在33000 到 2500 年前曾經成為了歐亞草原的霸主。
於是後代學者對《山海經》和希臘古籍共同考證,確認這兩種人的活動領域大概一致,都位於泰山一代。
不但如此,考古人員在考古工作中還發現,從北亞到寧夏乃至歐亞大陸之間,可以找到很多「一目國」的遺址。
例如,有人在北亞發現了許多石刻,這些石刻都是長著一隻眼睛的人。
最典型的一處遺蹟,是位於我國寧夏的賀蘭山上,考古專家在那裡也發現了大量「一目國」的巖畫。
更令人驚訝的是,巖畫上的人物,竟然與《山海經》中的描述極為相似。
《山海經》中記載,一目人最喜歡吃麥子,而巖畫上一目國的人,手中便抓著麥子。
因此,很多學者認為,「一目人」很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以此類推,我們還可以發現,《山海經》裡有許多的類似的例子,都非常值得推敲。
比如,在《東山經》裡記載了一種"兔身鳥嘴"的野獸,最後也被證實了,這是生活在美洲的犰狳。
《海內東經》對蓬萊山、琅琊臺、會嵇山的位置描述也和現實生活中的地理位置一模一樣。
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學者亨利埃特默茨女士還曾親身實地勘察,從而驗證《山海經》中的記載是否真實存在。
不可思議的是,她按照書中記載的距離和方向,在北美大陸上實地查找,竟然真的找到了書中的路線圖。
《山海經東山經》中詳細地描述了美洲中西部的四條山脈,分別是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和海岸山脈,基本都與現實吻合。
不僅如此,就連記載的河流、植物和動物也都基本一致。
結合古代文獻的考據和現代考古學成就,《山海經》中的一些內容現在已經有了完整的解釋。
雖然山海經的真實性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能否認的是,《山海經》確實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
因此,是時候拋棄對它的刻板印象了!
《山海經》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中的內容。
《山海經》全書共三萬一千字,分為十八卷,包括山經五卷,海外經、海內經各四卷,大荒經四卷,另有海內經一卷。
記述了有關遠古時期的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可謂是中國歷史上一部想像力非凡的百科全書。
唐朝的魏徵在讀過山海經之後,也被它徵服了,並把這本書編寫進了史冊。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怕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想像不出來裡面的千奇百怪的異獸模樣,也無法在腦袋裡面描繪出書中記載的地理方位記載。
因此,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相比於全是古文的書籍,試試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版本的《山海經》吧。
它不但添加白話文注釋,讀起來毫無障礙,翻譯的語言還非常流暢。書中的插圖更是可以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它的神奇。
一些想像不出來的怪誕動物,用一張張精美的繪圖傳神的呈現出來,不再需要你苦思冥想它到底長什麼樣。
包括書中記載的一些地理方位以及地圖,它也給我們畫了出來。
一本僅需要,只需要49塊錢,就是兩盒煙錢,一頓飯錢,卻可以讓你的無聊時刻變得有趣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