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碼頭/文
作為一種跨文化、跨時空的媒介形態,紀錄片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文化是軟實力,但紀錄片卻是軟實力中的硬通貨。雖然中國電影市場成長迅速,但國產紀錄片做得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商業紀錄電影十分匱乏,甚至根本就沒有生存空間。今天12月21日全國上映的《光語者》或將打破這一格局,影片不論是從紀錄片角度來說,還是商業角度來說,都很國際化,並且做到了「中國故事、國際表達」。
《光語者》作為一部紀錄片還是相當得不錯的,和以往的國產紀錄片相比有很大的突破,雖然不敢說最終票房會怎麼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影片作為一部商業紀錄電影是成功,並且意義甚為深遠。《光語者》記錄下了人與自然、未知與探索的故事,以中國科學家及一群生活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的人為代表的「極地人」們,在極夜的惡劣環境中以各自的方式尋找光、傳遞希望,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
這部紀錄片拍攝地在北極圈內,最接近磁極的地方,斯瓦爾巴群島。影片用真實的鏡頭語言記錄了中國空間物理專業博士劉楊在中國北極黃河站獨自一人度過120個極夜的過程。影片分別在北極新奧爾松黃河站、首府朗伊爾城拍攝,新奧爾松中國北極黃河站,以主角劉楊博士為主,在這裡,他每天對著光學儀器,守望著這片天空,與斑斕的極光對話。首府朗伊爾城,則以小城人們生活為主,讓我們了解了極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
這裡主權在國際上雖然有爭議,但根據斯瓦爾巴條約,這裡是北極第一個非軍事區,成員國不需要籤證即可在這裡開展科研、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國在1925年加入了條約,在2004年建立了黃河站,開展科考工作。而主角劉楊博士在這裡除了科考工作和匯報工作外,他還會去打掃一樓衛生間,在這裡,房子是不允許上鎖的,以便於受到北極熊攻擊的時候方便躲進去。而黃河站又位於最邊上,出去的人路過都會進來上個廁所,也會和小城人們一起包餃子,其這麼看起來,在這裡除了等待陽光時間比較漫長外,生活起來並沒有那麼的枯燥。
朗伊爾城是斯瓦爾巴群島的首府,距離黃河站所在的新奧爾松還有100多公裡,這裡還有1600多個居民。這裡是一個無生無死的城市,由於自然條件惡劣, 這裡無論是孕婦,還是老人都必須離開。如片子的最後,一個老太太她在這裡住了50年,現在到了她該離開的時候了。生活在裡的人們,最幸福的事便過太陽節, 當這一天的到來,人們會走上街頭聚集在一起,等待久違的太陽從地平線冉冉升起,正式結束長達幾個月的極夜。和日出截然不同,這種漫長等待迎來的陽光,喜悅之情也是無法形容的。
影片各種穿插各種蒙太奇,卻一點都不會人覺得亂,劇情非常流暢。一部好的電影,除了要選取好的題材,如何奇思妙想的去表現以及在技術上得到保障,也是創作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導演用藝術片、紀錄片常用的長鏡頭,記錄了漆黑寂靜的極北荒原與神秘詭譎的極光的壯美,不僅遵從了大自然,還給人了一種真實感,接地氣但不接下水道,是一部很有質感的紀錄片電影。
極光被視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觀之一,在自然界中還沒有哪種現象能與之媲美。如果你是極光愛好者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這部《光語者》,極光與黑夜更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在觀看的過程中,不禁讓我想起了《只有芸知道》裡隋東風羅芸對極光許願畫面,特別是羅芸對極光許的願望還實現了,再看到片中綺麗無比的極光鏡頭,讓人很是好奇也想去看看,這也許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
《光語者》不僅向觀眾展現了極地的自然氣候,更揭示了一種極致的生命體驗,給人視覺上以美的享受。《光語者》這是一部有非常有意義的紀錄片,只能說商業紀錄電影作為中國電影市場少有的類型,《光語者》只是是一個開始,中國電影人仍然任重而道遠,仿佛是一條全新的長徵路等著中國電影人去走,希望中國的紀錄電影也能像中國和美國一樣有長遠的發展。
最後想要說的就是,盡情追光吧,總有一束光屬於你!提到冬天,很多小夥伴們會想到赴一場極光之約,北極自然是最佳目的地,對於很多人來說,就像極光一樣神秘,當你踏上這片土地的那一刻,它將帶給你無窮無盡的驚喜。如果你不能即刻啟程,那麼紀錄片《光語者》便是你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