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的爆發式增長,讓青海的住宿業蓬勃發展,也讓一床難求,成為很多遊客的記憶。向著旅遊名省出發的青海,已經不再糾結於床位供給問題,現在面臨的是致力於細緻服務,增加旅客對於「住」的滿意度。
到2015年年底,五百餘萬青海人中,旅遊直接從業人員有12.03萬人,間接從業人員已經超過60萬人。
另外,在青海,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影響的行業有一百多個,特別是對住宿、餐飲、交通、商務、文化娛樂、會展博覽、信息諮詢等產業,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旅遊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其中對住宿業貢獻率超過90%。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兩年,青海住宿業出現驚人增長:到2015年年底,青海共有賓館3491家,床位達到176530張,而在兩年前,青海的賓館僅有1952家,床位11萬餘張。
如今的青海,一床難求已成為歷史,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淡旺季仍然存在讓多數賓館難以留住人才;由於外語人才缺乏,境外遊客住宿需要連比帶劃;服務不夠細緻、硬體趕超三四星,軟體有時卻連一星都夠不上,引來遊客差評;一些酒店在旺季時漫天要價……多名業內人士認為,全力推進旅遊供給後的青海,住宿業的床位已不再是問題,但旅遊供給升級的同時,向著成熟旅遊目的地進發的大美青海,面臨的問題也在升級。
打破無房窘境
青海接待能力升級
2013年前,一到旺季,酒店業負責人的電話就成了熱線:「有沒有房?價錢無所謂,只要有間房子就成。」
2013年前,你問十個旅行社老總:「夏季旅遊這麼旺,你應該賺了不少吧?」至少有五個會恨不得甩你個白眼:「旺季到了,賓館、車輛都在漲價,很多酒店還臨時爽約,讓旅行團帶著遊客無處可去,怎麼賺?有時候你還要給遊客賠錢。而且房子都沒有,怎麼接待,很多團只有推掉。」
沒有房子咋辦?住澡堂子啊。這可不是笑話,在2013年前的幾年,一到旺季,連桑拿店的房間也被旅行社搶走,是業內常態。
2015年,終於有旅行社老總私下有出了一口氣的感覺:「以前一到旺季就放旅行社鴿子的一些酒店,現在旅行團不去了,房間賣不出去,酒店轉頭開始求著我們了。」
2016年,雖然很多業內人士預計7月7日前後將迎來一次青海旅遊爆點,但旅行社老總們已不太操心住宿問題。而根據權威部門反饋回來的結果,即使在7月,多家賓館預訂率在七成左右。
從供需總量分析,去年青海日最大接待量超過十萬人次,按每人入住兩晚計算,需要二十萬張床位。所以,爆點當日旅遊接待,仍可能出現問題。
從空間布局分析,作為青海省遊客集散中心的西寧市,現有各類賓館共1271家,床位68826張,不足全省床位數一半。海東、海南、海西等地的賓館規模、數量、床位數在兩年間出現爆炸式增長。這說明西寧雖然仍然是遊客進出青海的第一站,但由於自駕遊、自助遊等多種業態紅火,省外遊客在青停留時間延長,多地旅遊住宿供給增強。
從旅遊投資分析,兩年間,青海新增千餘家賓館,大多是民間投資。今年,凱瑞、索菲特等國際知名連鎖酒店均登陸西寧,已經或即將開業。西寧即將或新開業的規模以上酒店超過5家,說明民間投資對旅遊業的預期極好,省外知名酒店業看好青海旅遊。
省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社會力量投資興建旅遊星級賓館積極性較高,民營經濟成為投資建設星級賓館的中堅力量。為支持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旅遊業發展,我省旅遊管理部門未來將持續為高星級酒店的建設提供評定標準及諮詢服務,對投資四星級以上賓館給予獎勵,鼓勵賓館引進國內知名酒店管理公司,促進全省賓館服務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青海省旅遊局行業管理處調研員張海峰認為:「青海旅遊業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旅遊需求和業態出現新趨勢,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結構、轉型升級,青海旅遊飯店業已經初步實現合理布局,密集分布,高規格星級酒店與商務賓館、連鎖飯店、社會賓館、鄉村旅館、自駕車營地等多業態融合,滿足遊客多種需求。同時,通過高層次招商,重點針對入境遊客、高端旅遊消費者的國際連鎖飯店已經紮根青海,說明青海旅遊住宿接待能力升級,以往旅遊住宿結構性矛盾已經得到改善。」
酒店多了
住宿價格不再水漲船高
「從2015年起,青海賓館主動下調住宿價格,今年五月,我們的對外報價也僅為五百餘元,到七月,價格也不會太高。」青海賓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往,到了旺季,青海的賓館一房難求。七八月份,西寧三星級賓館的最低報價為380元,一般商務酒店價格也在300元以上,而且很難預訂。青海賓館的單間報價漲到千元以上,銀龍酒店漲到1400元左右。
今年七月,青海賓館還有772元左右的標準間,銀龍酒店最低報價為760元,與以往比,降低了不少。
以往酒店一到七月份就報高價的勢頭也減弱不少,截至目前,七月份報價二百餘元的酒店仍有不少。
「目前青海酒店業的市場競爭已經趨於良性,以往到旺季時,我們可以坐在家裡等客人上門,現在,我們需要走出去,做好營銷。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做細服務,提升口碑和滿意度。」一家商務酒店負責人介紹。
記者發現,酒店劇增,還從另一方面反映出青海旅遊淡旺季瓶頸有鬆動跡象。青海百客酒店、錦江之星等酒店相關負責人均介紹,目前,淡季過淡,旺季供不應求的青海酒店業狀況已有所改變,淡季時,酒店不會無人上門,旺季時,酒店不愁無房出租。
以往多數賓館、酒店負責人均以「青海淡旺季特徵明顯」來解釋自己在旺季時成倍漲價,認為只有在旺季拼命拉高房價,才能彌補淡季時客源減少的虧損。
現在,持有這種殺雞取卵式營銷觀念的酒店,不得不改變高房價、低服務水平的營銷模式,轉而走向服務精細化,標準化。
住宿服務
將是關注重點
無誠信意識,對酒店服務不滿意,酒店對住宿者的細節方面不夠周全……這是近幾年來,省旅遊局收到對酒店投訴最集中的問題。
從去年開始,市場競爭加劇,讓酒店業開始關注遊客感受。有一個明顯跡象是,從去年起,省旅遊局質量監督部門收到的關於酒店業的投訴明顯減少。
從賣方市場到了買方市場,這意味著未來如何提升服務,成為酒店方在市場競爭中唯一的依仗。
當青海向進入旅遊名省的目標邁開腳步,意味著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資,更多的國際知名、標準化酒店的加盟。
對本土酒店來說,這是個「狼來了」的時代,殘酷的競爭,市場淘汰,馬上就要來臨。
記者採訪過的一名西班牙遊客曾經提出,她發現除了西寧之外,省內各地很少有英語專業旅遊服務人員,這讓境外遊客在青海旅遊時覺得非常不便。
在祁連、門源等地的一些酒店住宿過的遊客小韓,至今仍然耿耿於懷每晚要價400多元的酒店,房間內連熱水都要等很長時間,連一瓶礦泉水都沒有給遊客準備。
多數酒店老總在提起未來的難題時,不約而同都提到了人才,由於目前一些酒店在淡季時,仍然採取減薪減員制度,這讓酒店在忙碌期時,招不到合格的服務人員。培訓一名熟手,一個酒店要花費至少一年時間,現在酒店業競爭如此激烈,經常有挖角、跳槽情況出現,這讓很多酒店老總大呼人才難得。(王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