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一則視頻引發了眾多準媽媽的討論,一名媽媽在順產時扭來扭去,總是夾著腿不知道該怎麼「發力」,結果惹得醫生都生氣了。雖然視頻中看不到媽媽的表情,但可想而知,這位媽媽當時是有多尷尬,多無助!
網友評論:
A:醫生都這樣,她們都「見多識廣」,哪裡會管你的感受。
B:這還叫怒吼?人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我覺得這樣的吼很正常,為了兩條生命,在這裡臨門一腳了可不能開玩笑!
C:我順產時也感覺自己沒辦法分開腿,醫生急眼了啪啪扇了兩下,我也沒感覺!
說到生孩子,大家腦海裡浮現出的場景應該都是「產婦躺在產床上聲嘶力竭,醫生還不停地叫你用力再用力,絲毫都不考慮你的感受!」
但是,有些電視劇裡生孩子還可以坐著、站著。
是編劇腦洞大開杜撰的還是真的可行?
還別說,生孩子並不一定都得躺著!
電視劇《知否知否》中明蘭就是站著生下侯府團哥兒,這樣的生娃姿勢著實讓廣大的現代女性像發現新大陸一般驚奇。
古人云:「婦人產,有坐有臥」,其實說的就是豎式分娩。
顧名思義,就是孕媽保持豎立的姿勢分娩。結合南宋的臨產受苦恩石刻,豎式分娩中的站立分娩姿勢在當時相當盛行。所以,像明蘭一樣站著生娃是有科學依據的。
不僅如此,除了可以站著生娃,在孕媽及胎兒健康狀況良好的前提下,孕媽可以按照助產士的專業指導,選擇躺著、跪著、坐著生娃,這就是現代產房所說的自由體位分娩。
立式分娩有什麼好處?
立式分娩其實也是一種自然的分娩體位。藉助胎兒自身的重力,能夠減輕產婦的痛感,加速胎兒的娩出,而且,立式分娩時準媽媽可以嘗試更換不同的姿勢,有利於宮口最大限度地打開。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寶寶的胎位都是頭位,所以,胎兒的縱軸跟媽媽的產軸是一致的,站立分娩能充分發揮胎兒的重力作用,也可以使宮縮力增強,減少分娩時胎兒窘迫等意外問題。
既然立式分娩有諸多好處,為什麼大多數分娩依然是仰臥呢?
這是因為,產婦躺著有利於醫生進行助產操作,如側切、胎頭吸引、產鉗術等,而且,方便醫生對新生寶寶的處理。
而立式分娩,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如果不能儘快分娩,時間過長的話可能導致孕媽局部水腫;另外,立式分娩時胎頭娩出較快,可能會傷及寶寶顱腦。如果孕媽屬於急產或產程推進很快,容易加重撕裂傷,而且,接生人員對新生寶寶處理也不是特別方便。
結語:
到底是躺著生還是站著生,其實並不能說哪種方法更好。具體採用什麼分娩方式,要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和意願與醫生商量決定。
現在很多準媽媽都更傾向於順產,如果你擔心自己順產時get不到發力點,可以提前跟醫生商量其他的分娩方式作為備選。
總的說來,無論是哪種方式生娃,只要孕媽、家屬、助產士、醫生統一戰線,齊心協力,寶寶都能順利平安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