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孕婦夾腿不會「發力」,醫生著急生氣,其實生孩子也能站著!

2020-12-14 哈囉寶貝

近日,網上一則視頻引發了眾多準媽媽的討論,一名媽媽在順產時扭來扭去,總是夾著腿不知道該怎麼「發力」,結果惹得醫生都生氣了。雖然視頻中看不到媽媽的表情,但可想而知,這位媽媽當時是有多尷尬,多無助!

網友評論:

A:醫生都這樣,她們都「見多識廣」,哪裡會管你的感受。

B:這還叫怒吼?人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我覺得這樣的吼很正常,為了兩條生命,在這裡臨門一腳了可不能開玩笑!

C:我順產時也感覺自己沒辦法分開腿,醫生急眼了啪啪扇了兩下,我也沒感覺!

說到生孩子,大家腦海裡浮現出的場景應該都是「產婦躺在產床上聲嘶力竭,醫生還不停地叫你用力再用力,絲毫都不考慮你的感受!」

但是,有些電視劇裡生孩子還可以坐著、站著。

是編劇腦洞大開杜撰的還是真的可行?

還別說,生孩子並不一定都得躺著!

電視劇《知否知否》中明蘭就是站著生下侯府團哥兒,這樣的生娃姿勢著實讓廣大的現代女性像發現新大陸一般驚奇。

古人云:「婦人產,有坐有臥」,其實說的就是豎式分娩

顧名思義,就是孕媽保持豎立的姿勢分娩。結合南宋的臨產受苦恩石刻,豎式分娩中的站立分娩姿勢在當時相當盛行。所以,像明蘭一樣站著生娃是有科學依據的。

不僅如此,除了可以站著生娃,在孕媽及胎兒健康狀況良好的前提下,孕媽可以按照助產士的專業指導,選擇躺著、跪著、坐著生娃,這就是現代產房所說的自由體位分娩

立式分娩有什麼好處?

立式分娩其實也是一種自然的分娩體位。藉助胎兒自身的重力,能夠減輕產婦的痛感,加速胎兒的娩出,而且,立式分娩時準媽媽可以嘗試更換不同的姿勢,有利於宮口最大限度地打開。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寶寶的胎位都是頭位,所以,胎兒的縱軸跟媽媽的產軸是一致的,站立分娩能充分發揮胎兒的重力作用,也可以使宮縮力增強,減少分娩時胎兒窘迫等意外問題。

既然立式分娩有諸多好處,為什麼大多數分娩依然是仰臥呢?

這是因為,產婦躺著有利於醫生進行助產操作,如側切、胎頭吸引、產鉗術等,而且,方便醫生對新生寶寶的處理。

而立式分娩,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如果不能儘快分娩,時間過長的話可能導致孕媽局部水腫;另外,立式分娩時胎頭娩出較快,可能會傷及寶寶顱腦。如果孕媽屬於急產或產程推進很快,容易加重撕裂傷,而且,接生人員對新生寶寶處理也不是特別方便。

結語:

到底是躺著生還是站著生,其實並不能說哪種方法更好。具體採用什麼分娩方式,要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和意願與醫生商量決定。

現在很多準媽媽都更傾向於順產,如果你擔心自己順產時get不到發力點,可以提前跟醫生商量其他的分娩方式作為備選。

總的說來,無論是哪種方式生娃,只要孕媽、家屬、助產士、醫生統一戰線,齊心協力,寶寶都能順利平安降生!

相關焦點

  • 26歲產婦順產生孩子,剛進產房就發生「尷尬」狀況,醫生:真矯情
    很多寶媽回想起自己當初生孩子時的情形,真的是好像是用盡了洪荒之力,尤其是對於那些順產的孕婦來說,真的是花光了所有的力氣才把孩子順利的給生下來,而說到順產,有的寶媽也稱自己當時在分娩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尷尬的事情。
  • 順產時,為啥有的孕婦疼得「要死要活」,有的卻又快又輕鬆?
    看到人家生孩子,真的是特別簡單,直接在菜市場「站著就生完了」,這讓很多人也十分疑惑。 這位母親生孩子的過程實在是太簡單了,耗時時間極短,而且自己就可以站著完成,孩子說出來就出來,甚至連疼痛感都非常微弱,真的是和其他一些產婦形成鮮明對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擁有這3種特徵的孕婦,順產時產程快痛感低,全中的孕媽很幸福
    有的人認為是醫生的原因,但其實更多的原因在孕婦本身。 醫生在建議孕婦選擇生產方式時,也會根據孕婦本身的狀況來建議。 平時愛運動,孕期也有鍛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種現象,同樣是高齡產婦,但 長期鍛鍊運動的孕婦生產起來比不愛運動的人要容易的多。 而在孕晚期,家人們也經常會對孕媽說:「能走就儘量多走走路,動動身子」,這些其實都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 「生孩子進產房,我失去了尊嚴」90後寶媽哭訴順產經歷,太真實
    文章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準媽媽來說,懷孕期間,家人能給她們多一份關懷與體恤,是她們最大的動力;生孩子時,醫生與護士能給她們多一分親切,是她們最大的安慰。原因很簡單,有的家人認為生孩子是容易的事,有的醫生認為生孩子不需要太矯情。其實,這樣的想法無形中就毀掉了一個女人對生孩子的甜蜜幻想。近段時間,有一位90後寶媽自述自己的順產經歷,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與關注。據她說,因為聽說順產對孩子更好,所以即便她怕疼,還是咬咬牙選擇了順產。
  •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孕婦選擇順產時,還有比開宮口更痛的階段
    順產是一種分娩方式,它是指產婦從宮縮開始,到宮口開全,伴隨著宮縮越來越強,胎頭自然下降到胎兒出生的一個過程。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沒有藉助產鉗或者胎吸等方式而自然分娩,臨床上孕婦自然分娩大概需要10多個小時,部分孕婦存在個體差異。
  • 生孩子是種怎樣的體驗?過來人:總算拉出來了
    雖然寶媽們都知道順產不論對孩子還是對自己都有好處,但分娩的痛,沒生過孩子的人還真是無法想像,這時候有部分寶媽會因為實在無法忍受,最終要求剖腹產。除了疼以外,大部分孕媽還關心生孩子的過程是個什麼感覺,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嘛。對生產過程的疼痛等級、身體變化、感覺這些有了一定的了解,的確能幫助孕媽們疏解心中壓力,使緊張的情緒鬆緩下來,便於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 生孩子趕上男醫生接生很尷尬?知道這兩點好處,就不會著急換醫生
    特別是比較觀念比較保守的寶媽,覺得生孩子遇到男醫生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情。其實在醫生眼裡,這些都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而已。就像是我們從事的工作一樣。婦產科男醫生接生有哪些優勢呢?1) 相對體力比較好生孩子與別的不同,大部分都是耗時比較長的,特別是順產,如果是剖腹產手術,需要醫生操作的更多。一臺手術下來,也是不小的體力和精神的消耗。所以,需要產婦和醫護人員都能有充足的體力,來面對生產。男醫生相對於女醫生而言,體力更好。
  • 中國孕婦大多數會側切,是體制的原因嗎?醫生:情況不同方案不同
    到了臨近預產期時,小玲每天都覺得害怕,因為聽說生孩子特別疼,假如順產的話,醫生都要給產婦做側切。小玲每每想到這些畫面就不寒而慄,所以就跟家人商量要做剖腹產,因為不想太受罪。 到醫院做產檢時,胎兒的各項指標都發育得很好,胎位也比較正,小玲的身體素質也比較好,醫生建議小玲順產,因為順產恢復得更快一些。
  • 矮個子孕婦只能「挨一刀」?判斷能否順產,這三個條件才是關鍵
    聰穎的小薔立刻對男友進行「拷問」,這才知道男友媽媽覺得小薔太矮了,生孩子時一定很困難,基本上會剖腹產。小薔聽完心裡自然很不舒服,男友看她變了臉色,趕緊信誓旦旦地來哄。孕婦身材嬌小,不一定就此與順產無緣乍一看上去,說個子矮的孕婦骨盆要比骨架大的孕婦小,分娩會有難度的說法,好像有點道理,但這種說法經不起仔細推敲。身材的高矮主要取決於下肢股骨與小腿骨之長短,骨盆雖然也屬於下肢骨,但相對獨立,一個人身材的高矮與骨盆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
  • 頭胎剖腹產,二胎能選擇順產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很多人認為,一胎選擇了剖腹產二胎就一定要剖,但其實並不是一定的,剖腹產後再次懷孕,也是可以自然分娩的,不過前提是要具備自然分娩的條件。如果孕婦的身體符合以下幾個條件,也是可以選擇自然分娩的。1、胎兒的體位胎位是否屬於正常胎位,是能否順產的條件之一。寶寶如果是頭位,順產會更順利一些。也少數孕婦第一次生寶寶,臀位也能順產,但此類概率較低。但對於經歷過剖腹產的孕婦來說,由於子宮被劃開過,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傷,所以再次分娩胎兒的體位必須是頭位,才會建議順產。
  • 產婦沒聽懂醫生的暗語,鬧出了大笑話
    產婦鬧出了大笑話小雨在生孩子的時候就經歷了一件讓她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事情,當時小雨已經迫在眉睫了,才被護士送到了產房裡面。因為小雨的身體狀況一直都非常好,所以也選擇了順產的方式生下寶寶,進入產房之後,小雨就對身邊的事物產生了好奇,看到醫生和護士在一旁各種忙碌。
  • 順產到底有多疼?一組圖帶你看懂生孩子全過程,母愛真偉大!
    其實,這兩種分娩方式各有利弊,但是考慮到產後恢復能快一點,可以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寶寶,大多數孕婦都會選擇順產。順產的好處不言而喻,不僅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所受到的傷害,還有利於增強寶寶的體質。
  • 明蘭站著生孩子,這位寶媽蹲著生,生孩子原來有這麼多種「體位」
    明蘭站著生孩子,也有人蹲著生孩子大家都以為只有躺在著一種辦法,但是媽媽們卻不知道其實在生孩子的時候是有很多姿勢可以選擇的,像站著、趴著等等,只要是可以使媽媽省力氣,哪種都可以。醫生一看趕緊轉換策略,讓小張站來起來,走動走動。小張一站起來就好像找到了力量來源,醫生就這樣小張雙手扶在牆上,一邊深蹲一邊發力,就這樣孩子慢慢露出來頭,前前後後來來回回努力了很多下,孩子終於出生了。
  • 90後孕婦生孩子時遇上「生理需求」,男醫生:見怪不怪,馬上處理
    就好比下面這一位90後的準媽媽;她說自己在懷孕分娩的時候,就遇上了一些令人尷尬的生理需求;醫生告訴這位寶媽不需要緊張也不用覺得尷尬,他表示孕婦這是頭胎,對於很多東西都不了解,所以,會發生這種「生理需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好在孕婦平安順利地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 順產完三胞胎,90後產婦大喊「肚子還在動」,醫生檢查後笑了
    因為生第一胎的時候是順產,產後恢復得非常快,所以這次小琪還是想順產,醫生檢查小琪的身體情況,覺得其符合順產要求,順產過程還算順利,小琪生了2個男孩,1個女孩。當醫生準備縫合側切刀口時,小琪大喊醫生等一下,「我感覺我的肚子怎麼還在動啊!」
  • 順產時孩子被一把拽出來是什麼感覺?聽過來人怎麼說,別不好意思
    文 /芳芳育兒經,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群女人聚在一起聊衣服化妝品,生了孩子之後再聚在一起,就是聊育兒,也有會聊生產前夜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生孩子這事看似大同小異,但是在順產的時候每個孕媽的感受可能都不太一樣
  • 一胎剖腹產,二胎可以順產嗎?聽聽產科醫生怎麼說!
    說到這個問題,很多寶媽其實也都很想知道答案,我們一起聽聽產科醫生是怎麼說的吧!一胎剖腹產,二胎怎麼生?1、一胎剖,二胎不一定剖產婦如果第一胎選擇了剖腹產的方式,那麼她的產後恢復速度會慢很多,而且子宮上面留有比較大的傷痕,如果沒有完全恢復,就沒辦法生二胎。
  • 順產開宮口從一指到十指,一張圖詮釋,難怪孕婦生娃痛得哭天搶地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生孩子,我們就可能想到了傳說中的十二級陣痛,很多人也知道生產前的所謂開宮口多少指,但是具體一直不怎麼了解,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張圖片來具體了解一下開宮口指的概念,具體多少指可以生孩子
  • 懷孕後,胎兒的「胎位」會在這個孕周固定,想順產的孕婦別忽視
    但是順產就不一樣了,雖然胎位不會影響分娩日期,卻會影響分娩的順利,如果胎位不正,還會影響分娩的方式。所以,進入孕晚期以後,很多孕婦都特別關注胎兒的「胎位」問題,恨不得一天檢查三回,就怕原本正常的胎位突發異變,變得不正常。胎兒的「胎位」啥時候固定?
  • 知否明蘭站著生孩子,為何醫院卻是躺著生,網友:能生就行唄
    特點:分順產和剖腹產。適合:宮口開的順利、難產的孕婦2.坐著生在醫院也是有的,坐在分娩凳,並把雙腳搭在凳子上用力。特點:符合自然規律,改善胎盤血流,緩解孕婦緊張情緒,節省時間。適合:初產、骨盆狹小的孕婦3.站著生產婦站在凳子上,藉助一根繩子的力量,完成生產。適合:大腿肌肉比較發達的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