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楚天都市報
輕軌1號線太平洋站旁奇趣蛋殼街頭公園
江漢區姑嫂樹街頭公園
洪山區張家灣公園效果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希 通訊員 趙旋 劉壯 朱勝妮
公園密扎你身邊,綠韻悠悠詩意淌。昨日,《武漢市2020年綠化工作方案》描繪了「打造公園綠地5分鐘服務圈」的綠化藍圖。
藍圖中的主要看點如下:建成100座「口袋公園」,新、改、續建30座公園,綠道總長相當於武漢至廣州一個來回,100個老舊小區提升顏值,長江大保護造林綠化年底收官……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細說道,今年以開建百座「口袋公園」來啟動為期兩年的「城市公園綠地5分鐘服務圈」構建行動:計劃連續兩年開展城市公園和「口袋公園」建設,實現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90%以上的居住用地,市民出家門步行5分鐘內就有望進入公園綠地,「應綠盡綠,將綠色福祉裝進老百姓詩意生活的口袋裡。」
全力挖掘城市綠地潛力 居民出門5分鐘即入園
櫻花白玉蘭爭春,夏有紫薇,秋桂濃香,冬賞茶梅,樟樹、樸樹和楓香接力變換四季的色彩。這不是公園的畫面,而是洪山區平安路招商雍華府小區旁一「口袋公園」的精緻美景,「這幾百平方米的區域曾是垃圾堆,園林人妙手一變,成了咱的後花園。」小區居民劉女士欣喜地見證了這一蛻變。
像劉女士一樣,有更多市民將會享受到「口袋公園」所釋放的綠色福利。今年武漢將建成100個「口袋公園」,是武漢市有史以來「口袋公園」建設規模最大的一次。
記者從洪山區園林局和漢陽區園林局了解到,這兩個區今年將建成的「口袋公園」不少於10個,或在地鐵站旁,或在小區旁,或在路口隙地,「選址重在一步步靠近居民。」洪山區園林局相關人士說。
「口袋公園」,近年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其前身是武漢的「三小綠地」「街頭公園」等,主要是利用未建設的城市綠地、閒置用地和城市微空間打造的,規模不大,卻貼近百姓生活,並且具有一定彈性使用功能的公共空間。如,在遇到重大自然災害時,可用於臨時搭建救災帳篷、分發救災物資等。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口袋公園」面積在300-5000平方米不等,不少是利用城市建設用地中的「邊角餘料」建成,選址靈活,建設周期也較短,在營造公園的個性和特色上,頗具優勢。
「確實是在『邊角餘料』上做文章,深度挖掘城市綠地的潛力,應綠盡綠吧。」漢陽區園林局項目辦負責人表示,越是靠近社區的地方,能打造成綠色空間的地塊越少。
2017年以來,武漢平均每年新增40個左右的「街頭公園」,待今年100個「口袋公園」落地後,武漢「口袋公園」數量將達200多個。加上其他已建的城市公園,市民有望出門5分鐘內進公園。
「口袋公園」精雕細琢,大型公園改造提升。今年龜山風景區實施綜合整治,武漢動物園啟動改造,新、改、續建30座城市公園:漢陽區龍陽湖公園、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新月溪公園、武漢經開區川江池公園和洪山區張家灣公園等。
綠道在湖畔山間堤岸蜿蜒 總長約武廣高鐵一個往返
近年來,一條條綠道在湖岸、山間和大堤上延展,成為市民探秘大自然的嚮導。
今年,武漢將繼續推進綠道建設,向「成環成網」目標邁進,繞著青山和碧湖,再建100公裡綠道。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啟動環漢口綠道張公堤段斷點的修復。這些點位或因立交割裂,或因道路阻斷,將通過架設連通橋、增設慢行道、優化道路等方式,使張公堤段的綠道暢通起來,為環漢口綠道畫圓做準備。
新建的綠道在以下區域:東西湖區將開建環黃塘湖綠道,長約10公裡,毗鄰武漢極地海洋公園;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將啟動全長80公裡的環九峰山綠道和全長68公裡的環牛山湖綠道建設,分期實施,預計分別於2022年底和2023年底建成。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建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從2012年啟動綠道網絡建設,今年的綠道建設計劃完成後,全市綠道總裡程將達到1976公裡,相當於武廣高鐵跑一個來回。
百個老舊小區「美顏」 園林人攜手居民共治
不僅擴展提升公園、道路等公共綠化空間,您小區的顏值,園林部門也列入計劃之中:今年將完成100個老舊小區的綠化提升任務。
這些老舊小區都是在2000年以前建成,且無物業管理,不少小區因綠化標準低、管理不到位,花草樹木「沒有看相」。
武漢市綠委辦負責人稱,目前,正在組織編寫全市老舊小區綠化提升規劃導則和後期養護管理手冊;導則和手冊將落實節約型園林工作的意見,堅持建管並重,倡導社區居民以「共管共治」形式參與小區綠化養護管理;同時,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還成立老舊小區園林綠化提升和養護管理技術服務隊,對老舊小區的綠化提升改造和管理進行常態化的指導和服務。
此次改造,不僅對花草樹木進行修剪梳妝,有條件的小區還將種植爬藤植物,建設「綠色圍牆」,豐富綠化環境,以達到「美顏」效果。
長江大保護造林收官 森林首建蓄水池抗旱
今年,是長江大保護武漢「兩江四岸」植樹造林收官之年,全市將完成8000畝造林任務。
今春復工以來,已完成植樹造林4000畝,另外4000畝將於年底前完成。武漢市「兩江四岸」植樹造林任務共計2萬畝,去年已完成1.2萬畝。
「兩江四岸」植樹造林,對現有的森林亦精心呵護。
當下,正通過更新造林、補植補造、疏伐過密林木等方式,使森林通風透光,健康生長,林相更美,市民步入森林旅遊時更舒適。
為防止因乾旱或火災而導致森林大面積「減員」,今年將首次在森林中建蓄水池,收集雨水抗旱;同時還將在優質森林內建設防火通道,提高森林防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