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海丨家門口一片「花花綠綠」,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一間房

2020-12-17 解放日報

5年前的初秋,要一睹「網紅」粉黛亂子草的芳容,家住浦東南路的倪阿姨要坐近80公裡的車去金山。5年後,踱步最多20分鐘,黃浦江東岸濱江沿線的多座公園就有粉黛亂子草。倪阿姨的「追粉之旅」不再折騰。

越來越多上海市民都有類似獲得感

在他們看來,上海近幾年的綠意

似乎一下子就在身邊「噴湧而出」

一組數據印證了這種普遍的獲得感。

2015年底,上海僅有165座城市公園。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

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

這種「房間」,上海市民人均一間

回望近5年,上海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都堪稱「空前」。

預計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繼「一雙鞋」「一頁報」「一張床」後,不少市民對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有了全新的形象比喻——「一間房」。

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世界知名的城市公園,從不只追求「多」和「大」,公園的生態效應和「以人為本」才是規劃建設的重點。

深諳這一點,上海近年來新建或改造的公園綠地不斷提升其生態品質和服務功能。

2018年11月,上海桃浦中央綠地部分建成並試運營開放。這一綠地是近年來上海市中心最大的開放式綠地項目,未來總規模預計將拓展至100萬平方米左右。

整個綠地橫跨古浪路公路隧道兩翼,這個隧道也為綠地帶來了一個十分優美的坡度,使得公園的地形充滿了多樣性和趣味性

但這片綠地重點不在大,其總體景觀方案極其重視人與自然的交互。

設計中融入了傳統書法、舞蹈和太極藝術,既有起伏的地形,也有蜿蜒的水系,還有「上海市中心第二高山」,行雲流水般起伏的動態空間酷似一幅連續變化、層疊展開的山水長卷,吸引市民遊客去探秘。

今年8月開工的「上海大花園」也延續了上海打造生態空間的工匠精神。

「上海大花園」有一大功能,就是推廣普及經過馴化、在上海適應性良好的新優品種植物,它們經過「生存考驗」,能大量應用到城市綠化中去,更能走上居民的窗臺、陽臺,播撒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幸福」。

上海植物園北區改擴建工程俯瞰效果圖

口袋公園,「家門口」的幸福

曾經看花只能往郊野跑,隨著一處處口袋公園的落地,上海市民在「家門口」踏青賞花的願望正逐一實現,成為上海「十三五」公園綠地建設「以人為本」的縮影。

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建成151個口袋公園,數量比2018年底增加了66%。今年,又有50座口袋公園計劃落成。

這些市民「家門口」的小型綠色公共空間,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園綠地布局的均衡性,更是公眾生態獲得感最直接的源泉。

口袋公園,指規模很小的城市開放空間,常常以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當地居民休憩、社交所用。城市中的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等都是口袋公園的一種形式。

小區後門一開,就是口袋公園,獲得感滿滿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大多數口袋公園要「見縫插針」,充分利用一些城市的「邊角料」改造而成,加之周邊市民的殷切期望,倒逼著規劃設計和建設者們「螺螄殼裡做道場」。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九裡亭街道杜巷小區居民項忠本總愛往家附近的口袋公園跑,坐在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看著緩緩流淌的亭子涇河,「不要太愜意哦!」

可就在今年6月前,這裡還是一片走不進的荒地。一下大雨,周邊道路便泥水橫流。經過整治,這片5000平方米的空間搖身一變,成為口袋公園,8000多名小區居民直接受益。

通州路上的童夢園才1000平方米出頭,卻因為毗鄰居住區、幼兒園、商業廣場,要兼顧多年齡段人群的需求,因此,所有設施都力求有多重功能。

比如,在塑膠步道上噴塗含有英文字母的方格,讓孩子能玩「跳房子」的遊戲;灌木和小廣場之間的隔離欄,嵌入了卡通動物頭像、黑板和哈哈鏡,老少皆宜;金屬廊架安裝了照明燈,白天則是爬藤植物覆蓋的「遮陽傘」;花壇故意降低高度,邊緣做成高低錯落的流水型,讓大人和小孩舒適地「對號入座」。

特意用涼亭保護兩棵古樹

高品質的公園綠地,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既是享受者,也是「建設者」。尤其是家門口的公園綠地,更離不開沿線居民和單位的支持配合。

芳草園和清溪園是閔行區新建的兩座口袋公園,一度因為部分區域「踩」在了莘莊鎮政府、閔行區綠化市容局等單位的圍牆內,在規劃設計上進退兩難。

為了給綠色空間讓道,沿線單位主動把圍牆後撤了8米。事後,許多居民才知道,其實退5米已經足夠,但這些單位仍堅持再多擠出一些空間,讓他們非常感動。

和諧的氛圍貫穿了整個建設過程,建設者和受益者有商有量,最終化成了清溪園內多個因地制宜又充滿鄉土情結的景點。

周邊居民捨不得動兩棵櫸樹,建設方徵詢意見後,設計出兩個煙圈狀的涼亭,每個煙圈「套」住一棵樹,既美觀大方,又不影響樹木生長。

園內還設計了一條旱溪景觀帶,既呼應了居民的澱浦河情結,還打造出一個可親近的「河道」遊憩空間,深得孩子喜愛。

榕樹被「煙圈」保護起來

和以往不同,上海「十三五」的公園綠地建設更重視「串珠成線」「長藤結瓜」,通過建設綠道等生態廊道,使公園綠地彼此不再割裂,與周邊居民區、交通樞紐等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多功能的生態網絡。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綠道總長881公裡,且正以年均200多公裡的速度不斷加長——到「十三五」末,將增至1000公裡;2035年長度預計翻一番,達2000公裡。這些綠色動脈設計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也凝聚了社會共治的智慧。

2018年建成的黃興公園綠道是上海首條藉助公園退牆讓出空間建設的綠道,在幾乎不改動沿線喬木的基礎上,設計方在水杉林密集的區域增種了紅楓,打造錯落有致、遠近結合的鏽紅秋色;在垂柳密集的區域,增種碧桃、二月蘭等觀賞植物,讓河道「桃紅柳綠」,色彩更加豐富;在靠近地鐵站的這段綠道,在原有植被的基礎上,補充了鼠尾草、百子蓮等花草,形成「藍色暢想」空間。

黃興公園綠道

「綠道建了就是為人服務的,所以服務對象的意見特別重要。」上海經緯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張鑫彥表示,通過前期調研,周邊居民最關心綠道能否「物盡其用」。

設計方因此考察了上海多條綠道,認為緊靠公園外牆的環形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綠道的利用率,加之緊鄰公園,還可以拓展公園夜間關門後的服務功能,24小時滿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陳璽撼

微信編輯:納米

校對:泰妮

相關焦點

  • 建在「家門口」的幸福 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
    截至今年8月,這一數字已經翻倍,品類也多了:上海不僅有352座城市公園,還有7座郊野公園和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到今年底,上海公園總數將超過400座,向「公園裡的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既要數量更要品質回望近5年,上海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都堪稱「空前」。預計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將達到8.5平方米。
  • 過去一年,上海新增了52座城市公園,有你家門口的嗎?
    >2019年上海新增了52座城市公園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352座啦! 趕緊隨著掌門君一起來看看 有你家門口的嗎? 開窗就能看見綠色、走幾步路就能逛公園……真是大寫的幸福~ 新江灣城生態走廊二期綠地是由一片荒地因地制宜修築而成
  • 莊行人,家門口的「口袋公園」你去過幾個?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隨著鄉村建設深入開展 一座座口袋公園在陸續建成 家門口的這些微公園成為村民們休閒的新去處 更是優化了大家的生活環境 莊行已經有92個口袋公園 你去過幾個呢?
  • 這3個口袋公園對外開放了,在你家門口嗎?
    平吉路蓮花路綠地位於蓮花路平吉路口西北角,四周住宅集中,上學、放學時有大量學生和家長,綠地改造面積為1641平方米。據介紹,在改造時,公園裡特別增加了涼亭、矮凳,家長和學生可以駐足交談,是一塊集觀賞、娛樂、休憩、交流的綠地。
  • 街心公園 家門口的「小確幸」(說臺灣)
    梓萱和媽媽要去蕩鞦韆的地方,並不是大型遊樂場,而是家門口的街心公園——新店遊五公園。這座公園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安民街269巷,緊鄰五重溪。它面積不大,僅數百平方米,但卻是附近居民出了巷弄就可以享受得到的幸福:公園入口處有三棵大樹,枝繁葉茂,公園因此成為綠意盎然、躲避酷暑的休憩場所。
  • 「探索」蘇州河兩岸將新增12公頃公園綠地,四季皆有景
    蘇州河兩岸將新增公園綠地12公頃,相當於17個標準足球場,新增行道樹約700棵。今後,沿河將演繹春賞花、夏有陰、秋觀葉、冬賞姿的美景。詳見↓蘇州河黃浦江口濱江一帶,作為蘇河綠道和濱江綠道的連接點的最美花園面積達3000平方米蘇州河市域內總長約50公裡,中心城段全長約21公裡,郊區段長約29公裡。
  • 南昌綠地朝陽中心封頂之後!綠地中央公園「202米雙高」進度曝光
    綠地,作為南昌城市建設的「開荒者」、「排頭兵」,從紅谷灘綠地中心303雙子塔到高新紫峰大廈再到近期封頂的綠地朝陽中心,為南昌打造了多棟超高層,而實際上,綠地在南昌的超高層建築並沒有停止,還在繼續進行中,其中位於新建區馬欄圩202米雙子塔進度引人注目,目前已經施工至十餘層。
  • 上海一「雙優公園」公園,面積小但景色極美,免費開放迅速走紅
    -------聖·奧古斯丁公園,是一個城市最美麗的地方,隨著我們現在時代的飛速發展,許多城市都經歷了「大變樣」,基本上每個省份也都有著自己的「大動作」。尤其是城市綠化方面,每個城市的公園,都算是一片很難得的綠色景觀。公園一般都是用山和水來做主題景觀,兩相結合而成的。而且現在的公園不像以前,只有濃濃的歷史氣息和清新的山水氣息。
  • 豐臺16處公園綠地添彩南中軸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南苑路段沿線,批發市場、建材城、大院變公園,添彩南中軸。記者從豐臺區園林綠化局獲悉,自2018年啟動留白增綠建設以來,豐臺區在南中軸兩側區域共建成公園綠地16處,增加綠地面積577800平方米。
  • 【簡筆畫帶我看上海】外白渡橋繪畫活動
    【簡筆畫帶我看上海】外白渡橋繪畫活動 2020-12-16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的公園
    其實除了這種「超大綠肺」 說起咱朝陽的公園 家門口的風景也美不勝收~ 既能感受小微綠地的精緻 體驗郊野公園的野趣 還能領略
  • 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免費的社區公園
    當然,除了它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厚自然條件外,珠海市政府近幾年來為了填補人民對集休閒娛樂、健身一體化的場所的需求缺口,已建成多個並免費開放的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的市民社區公園。下面小編給大家列舉幾個。①香山湖公園位於鳳凰山西南角,珠海市第一中學東側,大鏡山水庫西側,梅西水庫南側。
  • 開封市將開放28個新建綠地公園
    記者昨日從市城管局獲悉,開放市將陸續開放新建成的28個綠地公園,讓綠色逐步走近群眾,讓群眾盡享「綠色福利」。 28個綠地公園情況如下: 1.宋外城遺址公園(二期)景觀綠地公園:公園位置在夷山大街與大梁路交叉口東北。綠化總面積約17200平方米。
  • 上海的「巨無霸公園」,面積與迪士尼不相上下,名人雕塑應有盡有
    上海作為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也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城市,被人們美譽為了「魔都」,是一座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每年都會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來到上海追夢。
  • 公園綠地、老舊小區變身「海綿寶寶」讓拱墅呼吸起來
    公園綠地、老舊小區、學校操場……當我們身邊的每一寸土地都化身一個個看不見的「海綿寶寶」,就會發現我們生活的城市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空氣更清新了。公園海綿化建設,打造綠色生態亞運作為承辦2022年亞運會桌球比賽和曲棍球比賽兩項重要賽事的亞運公園,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
  • 鄭州小李莊火車站,多條地鐵變動,綠地公園城
    綠地·公園城(綠地·花語城)世界500強 綠地集團,還是省重點項目,綠地·公園城之所以叫公園城,也就是想打造一個公園一樣的城市,周圍有南水北調運河、劉灣水庫、十七裡河十八裡河等三河一庫,包括城市級的濱河公園在內共計打造20個左右公園,從這點上看,項目自身的生態未還是可以期待的。
  • 「15分鐘生活圈」對接市民日常生活場景,上海「家門口好去處」遍布...
    對生活在上海的人們來說,家門口隨時可達的小型公園、時尚街區、文化服務站等社區生活設施,直接影響著自己的體驗感和幸福度。通過一系列城市微更新,上海正不斷打造出這樣的公共空間,形成「15分鐘生活圈」。通過一系列城市微更新,上海正不斷打造出這樣的公共空間,成為「15分鐘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 50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最全攻略來了|...
    今天,在歷經3個月的推薦、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後,上海市文化旅遊局會同全市16個區文旅部門啟動的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評選塵埃落定,首批50個上海「家門口的好去處」出爐(詳見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326268)。50個「家門口的好去處」具體分布在哪?
  • 杭州拱墅:公園綠地、老舊小區變身「海綿寶寶」
    將大關街道德勝新村內的德勝公園打造成了雨水花園,利用邊角空地及其他綠化空間打造下凹綠地,匯聚並吸收來自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淨化,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補給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城市用水。
  • 武漢今年將建成100座口袋公園 打造城市公園綠地5分鐘服務圈
    圖為,武漢礄口區輕軌1號線太平洋站旁奇趣蛋殼街頭公園 胡九思 攝中新網武漢5月26日電 (趙旋 徐金波)《武漢市2020年綠化工作方案》26日出爐。該市將把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與疫後重振相結合,新建城市綠地7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