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隨著政策與產業大環境的時緊時松,不少企業上市之路漫漫,近兩年,傳媒企業入市更加緩慢,傳媒內參獨家盤點了五大類型的傳媒公司(機構),有些距離上市越來越遠,而更多新的潛質者也正在入局。
來源:傳媒內參
文/雲希嶽
2010年開始,傳媒公司上市大潮波濤洶湧,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從2011年至2014年,3年之內中國的上市影視企業超過20家。這三年是蠢蠢欲動的三年,也是上市計劃逐步落地的三年。到了2014年「高峰」真的來了,當年出現了80起文化傳媒併購案,牽涉資金700億,另有26家公司排隊上市。
這26家排隊上市的企業中名企扎堆兒,其中中國電影、上影股份、新華網、萬達院線、廣州金逸院線、引力傳媒、幸福藍海等企業都已經實現在A股或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隨著政策與產業大環境的時緊時松,不少企業上市之路漫漫,比如,上海電影、新華網都熬過了幾年的等待期,一直到2016年才上市。
這些年還有多家傳媒機構陸續走入入市大軍,但是遲遲未見落槌的那一刻。與此同時,業界矚目的「期刊第一股」「綜藝第一股」「藝人經紀第一股」的頭把交椅一再易主。傳媒內參獨家盤點了五大類型的傳媒公司(機構),有些距離上市越來越遠,而更多新的潛質者也正在入局。
廣電機構類:央視網
在人民網、新華網先後成功上市後,官方網站第一股、第二股已經名花有主。央視網能否擠進前三名?其實,在人民網、新華網之後,央視網就開始謀劃上市,也曾經參考包括東方明珠新媒體、芒果超媒在內的多家官方新媒體上市企業來籌謀上市計劃,但是目前還沒有實現。據行業人士猜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控股的中視傳媒,作為A股上市公司有可能成為借殼對象。但是具體的動作還要等官方披露。
報刊類:知音傳媒、財新
2012年,湖北知音傳媒啟動IPO的消息引發關注,其旗下最著名的刊物當屬當時全國發行量巨大的《知音》雜誌,作為國內少有的期刊品牌因其精準的市場定位、被熟知而又熱議不斷的「知音體」,取得了可觀的經營業績。2012年,知音傳媒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4年據媒體報導,其在衝擊IPO之際,出現高層被查、被免職,上市只差臨門一腳。同年,與《知音》差不多齊名的知名刊物《讀者》主營公司讀者傳媒成功上市,坐了「期刊第一股」的頭把交椅。至於知音傳媒能否上市?還是未知數。從2010年以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於推動出版核心企業走向上市的努力一直在進行。
知音傳媒,包括《知音》雜誌,近些年遭遇了海量電子媒體崛起的競爭夾擊,最大的問題是「讓這塊招牌好好活下去,適應新的生存法則」,為此知音傳媒努力拓展了新媒體「知音網」,定位於集團旗下的女性網站,主打「中國第一情感門戶網」,此外還有微信、微博等官方平臺。但是,上市一詞成為越來越少被提及的標籤。
另一家有希望上市的是財新。2019年,據公開報導,財新正在尋求1至2億美元的融資,其估值約5億美元,預計未來2至3年在海外上市。財新此前經歷了多輪融資,騰訊、華人文化、螞蟻金服、西部資本、招銀國際等先後參與投資。財新出身於紙媒期刊,但是在2017年開始了內容付費,實現了電子期刊化,經過幾年培育,財新的線上忠實用戶走向規模化。知名創始人+巨頭資方綁定+初見成效的商業模式,使得財新在國內財經媒體中比較突出,而這也是其尋求上市的底氣所在。
藝人經紀類:樂華娛樂、泰洋川禾
藝人經紀公司作為影視行業細分領域企業,上市為數不多,曾經完成新三板掛牌的樂華娛樂在2017年摘得「藝人經紀第一股」,但是3個月後就以23.2億的價格將100%股權轉手,最終摘牌。有分析人士稱,藝人經紀公司掛牌上市的穩定性有待檢驗。
不過,最近兩三年,樂華娛樂在行業的存在感很強。經過多年深耕,樂華娛樂培育的藝人取得了越來越多的知名度。就在今年2月,證監會官網顯示,樂華已與招商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若進展順利,年內樂華有望向證監會提交IPO申報材料。
另外一家存在感很強的藝人經紀公司就是泰洋川禾。今年3月,泰洋川禾宣布完成1.8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引入獨家戰略投資合作夥伴字節跳動,目前估值約50億。泰洋川禾目前最突出的業務發展領域一方面是藝人板塊,另一方面就是MCN。藝人作為「流量池」+專業MCN運營操盤,或成為字節跳動入股的主要原因。據行業媒體披露,泰洋川禾早在去年就開始籌備IPO計劃。
影視製作類:山影製作、博納影業
早在2016年,山影製作就啟動了IPO計劃。2016年12月6日,山影製作在山東文交所正式掛牌,標誌著山影戰略投資者引進的招拍掛工作正式開始。
當時,山影通過資源置換的合作方式,引入萬達院線、雲鋒基金等七家戰投合作夥伴,他們的加盟使山影製作獲得了6個億的資金支持,也意味著山影上市邁出第一步。但是截至目前,山影製作真正的IPO工作仍處於正在進行時狀態。傳媒內參曾經專訪山影製作總經理吳雪松,對方表示,山影上市計劃不會變,公司正在努力以精品創作帶動業績,早日完成公司上市工作。
另一家上市之路比較漫長的是博納影業。作為曾經的美股上市企業, 2015年博納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2017年10月,博納影業招股顯示,博納影業擬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但是,兩年多過去了,博納仍處於上市「排隊」階段。
綜藝製作類:燦星製作
燦星上市披露消息始於2018年,擬在創業板上市,並且進行了上市輔導。2019年初,燦星曾表示本年度將正式推進IPO上市的日程。燦星什麼時候正式上市至今還是未知數,有行業人士表示,燦星仍然是綜藝製作公司中最有實力上市的企業之一。但在今年3月,「中國綜藝第一股」的頭銜被煜盛文化摘得,該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2014年成立於北京的煜盛文化,主營節目製作,曾推出《家有廚神》《你好!面試官》《嗨!唱起來》《從地球出發》等綜藝,還涉足網劇、網絡電影製作領域。總體來說,小成本製作是煜盛文化的特點,在近兩年綜藝製作機構入不敷出、節目創新難產的情況下,煜盛文化走出了一定的特色發展道路。
總體來說,不管是不是「綜藝第一股」「期刊第一股」「藝人經紀第一股」,傳媒企業上市為了融資而不是噱頭,哪怕上市完成其背負的業績壓力、利潤指標,甚至還有資方的對賭協議都不容忽視。從兩三年的傳媒股行情來看,入市掉隊的不少、被問詢的不少、破產清算的也有。總之,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