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有苦難言,宰相蘇頌心領神會,這樣的故事耐人尋味

2020-12-05 闡史官曉悅

公元1092年,被譽為中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的蘇頌,被提升為大宋宰相。還沒幹幾個月,有一天,他突然遞上一道奏章,申請辭職!眾臣莫名驚詫,私下議論:「這人是腦子有問題吧?」可是半年之後,人們又驚嘆道:蘇頌原來智比張良!情節為何如此翻轉?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原來1085年宋神宗駕崩後,年僅九歲的太子趙煦繼位,這就是宋哲宗。九歲的孩子如何能治理國家?於是他的奶奶,宋神宗之母高太后垂簾聽政。

高太后十分賢德,施政能力很強。在她執政期間,北宋經濟一度十分繁榮。因此高太后也被後人譽為女中堯舜。

不過對宋哲宗來說,可就不那麼舒服了。高太后垂簾時期,趙煦幾乎沒有發言權。大臣們也都見風使舵,凡事都請示高太后,對宋哲宗趙煦視若無睹。名義是奶奶聽政,搞來搞去,自己到成了聽書看戲了,趙煦非常鬱悶!

身在高位,沒有人願意做權力場的看客,更何況是貨真價實的一國之君!哲宗年紀雖小,但是也有自尊心。大臣們一個個都是勢利眼,拿豆包不當乾糧,他心裡能爽嗎?

但蘇頌與其他大臣不同,他眼見大臣們趨炎附勢的嘴臉,心下以為非常不妥 :

見哲宗年幼,每大臣奏事,但取決於宣仁。哲宗有言,或無對者。

什麼意思呢?大臣有本,都是直接奏報高太后,看都不看旁邊坐著的宋哲宗。有時候,哲宗突然問一句話,都沒人搭理他!

蘇頌見狀,心中十分同情。再看看宋哲宗趙煦的眼神,更是不由脊背發涼!主幼而欺,恃寵而驕,有些人恐怕不得善終啊。

蘇頌當上宰相的時候,趙煦已經十七歲,按常理,高太后本應還政於孫子,但她捨不得手中的權力。眾大臣也都心照不宣,還是有事先奏太后,也不勸太后撤簾。到後來,趙煦索性冷眼旁觀,一言不發!

但是,仇恨的種子已經在心中生根發芽!

有一次,朝議邊關大事,趙煦始終沉默不語。高太后問:「皇上,你怎麼不發表自己的意見?」趙煦回道:「奶奶已處置,還要我說什麼?」弦外之音就是,我就是一個擺設而已!

蘇頌心明眼亮,立刻明白,這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於是,每當他奏事的時候,先跟高太后匯報,然後轉身,畢恭畢敬向宋哲宗趙煦再重複一遍。事兒雖不大,但哲宗眼神裡卻充滿了感動。

有一次廷議,高太后說完後,趙煦插了一句話,大臣們都不以為意。蘇頌讓大家都不要說話了,恭聽聖訓!蘇頌是丞相,有引領重臣的權限和責任,眾人雖不快,但也不敢不從。

唯頌奏宣仁後,必再稟哲宗;有宣諭,必告諸臣俯伏而聽。

當然,看到蘇頌維護哲宗,高太后也大為不悅。蘇頌一看苗頭不對,立刻上了一道奏章,我辭職,不幹了。旋即,辭職報告獲批,改任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沒幾天又出知揚州。

一年後,高太后去世,趙煦親政。凡是高太后重用的,一律遭受打擊!司馬光已經去世多年,仍進行追貶!蘇軾、蘇轍等人被貶謫嶺南。哲宗甚至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國」,欲追廢其太后稱號及待遇。

這時,御史周秩上奏說:「蘇頌跟元祐舊黨狼狽為奸,應該重重懲罰。」趙煦搖搖頭說:

頌知君臣之義,無輕議此老。

意思是:蘇頌這人不錯,深知君臣大義,以後不要輕率議論這位國之元老!

又過了幾年,蘇頌以太子少師職致仕。1101年,蘇頌逝世,得以善終,卒年82歲。

蘇頌這個事,不算什麼令人震驚的政治事件,但其中隱含的道理卻不能不令人深思:

1、客觀公正、放眼未來的思維模式。就是做人不要人云亦云,要有基本的是非觀,並保持自己對事情的理性判斷。更不要為了短期利益選邊站隊,處理事情要公平,不要因為私利就厚此薄彼,否則早晚會吃大虧,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公平或許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

2、保持冷靜,獨立思考。很多人喜歡趨炎附勢,人云亦云。但人最難能可貴的便是獨立的思考能力,人與人的相處之道,雪中送炭往往會優於錦上添花。用自己的觀察和道德標準去衡量所見所聞,始終保持冷靜理性的思維,並以負責任的態度做出選擇,才是無愧於心的人生態度。

在漫長的歷史中,蘇頌或許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帶給我們的思考卻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蘇頌在一千多年前發明了多少黑科技?一人獨得七項世界第一!
    蘇頌在一千多年前的發明了多少黑科技?一人獨得七項世界第一!蘇頌,宋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他是一代賢將,他在天文學和醫藥學方面做出過突出的貢獻。他的言行事跡和教誨之言被後人編撰為魏公譚訓。堪稱中國傳統家規家訓的典範。
  • 紀念科學巨匠誕辰1000周年 蘇頌文化節將於廈門同安舉行
    人民網廈門12月8日電(莊夢蕾)7日下午,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上官軍主持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以「千秋唯頌,五洲共光」為主題的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暨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將於12月10日在同安區啟幕。
  • 在位僅15年的少年天子宋哲宗,如何在短時間內再造「大宋盛世」
    宋哲宗去世的時候,大宋的經濟狀況持續好轉,國庫收入連年盈餘,他給自己的弟弟宋徽宗留下了一個非常豐厚的家底,以至於後世的歷史學者對宋哲宗予以了較高的評價。 然而,宋哲宗在位時間僅僅15年,實際掌權僅僅7年,去世的時候才25歲。這位少年天子究竟有什麼樣的能力,能在短短7年的時間裡再造大宋?
  • 短命的鐵血皇帝宋哲宗,如何讓大宋揚眉吐氣了一回
    這八年,讓宋哲宗成了背鍋俠。為何說這8年,宋哲宗是奶奶的背鍋俠呢?原因在於,高滔滔和司馬光下的所有的廢除新法的詔令,都是以宋哲宗本人的名義下達。在高滔滔和司馬光的共同操作下,父親苦心換來的一部部新法被廢除了,更讓宋哲宗生氣的是,當朝宰相司馬光還大手一揮,將宋軍苦心血戰打回來的土地又還給了西夏。
  • 科教片《北宋科學巨匠蘇頌》首發 講述蘇頌科技成就
    專題紀錄片《北宋科學巨匠蘇頌》12月10日首發。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新華網廈門12月11日電(劉默涵 肖和勇)10日,科教片《北宋科學巨匠蘇頌》在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開幕式上全球首發。  該片是一部圍繞蘇頌與水運儀象臺展開的科普視頻,通過詳細介紹水運儀象臺的構造、原理,以及水運儀象臺取得的世界性成就,傳播中國古代卓越的科學技術成果。
  • 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 蘇頌國際文化節今日同安隆重啟幕!還有這些...
    臺海網12月1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同安之子」「廈門之子」——蘇頌不僅是廈門獨有的文化品牌,更是一張享譽世界的文化名片。今天,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暨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在同安影劇院開幕。本報今日帶您一起詳細了解偉大的蘇頌。 蘇頌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創造了七項「世界第一」。
  • 評說宋哲宗——趙煦
    宰相王珪率宰執入見神宗,請求立儲,然後由皇太后高氏(宣仁聖烈皇后)垂簾聽政,當時宋神宗已說不出話,只是點頭首肯。 但是別急,這中間還有不小的風波,這是怎麼回事呢?是這麼回事:當時,大臣蔡確和邢恕也有策立神宗年富力強的兄弟雍王趙顥、曹王趙頵之意,他們曾想通過高氏的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達到目的,但高公繪等予以拒絕。蔡確和邢恕見陰謀難以得逞,這才決定擁立趙傭。
  • 第三屆蘇頌國際文化節暨海峽兩岸鐘錶珠寶博覽會開幕
    2016第三屆蘇頌國際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廈門)鐘錶珠寶博覽會(以下簡稱:本屆博覽會)將於11月25日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本屆博覽會以「工匠精神、創新意識」為主題,旨在傳承和弘揚「蘇頌鐘錶文化」,推動兩岸鐘錶珠寶產業健康發展。
  • 「看故事 學管理-1」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今天講一個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故事。有一天,宰相去理髮。這理髮師可能是接待大人物過分緊張,在修面的時候,一不小心,把宰相的左邊的眉毛給刮掉了一半。這即便是咱們普通人,眉毛被刮掉也必然會大發雷霆,更何況宰相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理髮師驚恐萬分。但是,大家都知道,理髮師雖然沒啥文化,但是,行走江湖,這聰明勁還是有的。所謂情急生智。
  • 爭議非常大的歷史大人物——鐵血宰相章惇
    大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六十二歲的蘇軾(字子瞻)一貶再貶,由廣東惠州乘一葉扁舟到海南島儋州。同時受貶的,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貶雷州。蘇軾鍾愛的弟子黃庭堅,字魯直,貶宜州。這次貶謫,當權者在選地址時,有意為之。「瞻」字似「儋」,「由」「雷」相類,「直」「宜」同底。
  • 大臣答:我有個侄兒能當宰相
    如果一個讀書人,能夠過五關斬六將,考中狀元,我們可以稱之為「學霸」;如果一個官員,能夠在官場上青雲直上,做到位極人臣的宰相,我們可以稱之為「官霸」。現在,有這樣一位人才,既考中了狀元,又當上了宰相,我們應該叫他什麼? 這個人的名字叫呂蒙正。
  • 【法史故事】震驚朝野的大唐宰相遇刺案
    【法史故事】震驚朝野的大唐宰相遇刺案 2020-11-14 0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此人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超級學霸,娶了兩次宰相之女當老婆
    所以,這樣的人才,自然早就被人看中,而我們的馮京就是其中一位。《宋史》記載:「(馮京)少年時英俊豪邁,舉進士,從鄉試、禮部一直廷試皆第一。」 這就是民間流傳「天上中馮京,天下中馬涼」的故事。或許是這層緣故,馮京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張堯佐的美意。
  • 宰相肚裡能撐船!
    人們常常說到,宰相肚裡能撐船,形容一個人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但是還有下一句是,將軍額上能跑馬。這兩句一個將軍,一個宰相,都是用來表達心胸開闊,令人誠服的。那這兩句出自什麼典故呢?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都是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宰相指的就是著名的詩人王安石。當時的王安石中年喪妻,便娶了一個只有十八妙齡少女,名叫姣娘。因為王安石身為宰相,娶的姑娘肯定都是出身名門,相貌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是王安石身為宰相,每天要忙於政事,即使回家也是半夜時分,有時候乾脆就直接不回家。
  • 杯酒釋兵權真相:丁謂、王曾、司馬光3位宰相誰講的故事是真的?
    那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故事,怎麼和後來的「經典」劇情扯上關係的呢?這就看,仁宗朝宰相王曾的美化了。王曾憑想像多加了些筆墨幾十年後,宋真宗駕崩,仁宗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當時的宰相王曾在整理前朝文人筆記時,就把這段故事寫入了自己的筆記《王文正公筆錄》中。
  • 散文——範誠:南去瀟湘無限路——大宋宰相範純仁流放永州始末
    就這樣,直到皇祐四年(1052),64歲是父親範仲淹因病去世後,他又守喪3年,才出仕為官。 他先出任襄邑知縣,後累官侍御史、同知諫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運使等。宋哲宗立,拜官給事中。元祐元年,宋哲宗親政,重用章惇為相,他因為給章惇提意見,講了一些公道話,先被貶湖北隨州,再被貶到湖南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