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超級學霸,娶了兩次宰相之女當老婆

2020-12-06 騰訊網

此人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超級學霸,娶了兩次宰相之女當老婆

我們知道,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發明」,科舉誕生後意味著帝國在最大限度上開放門戶,門第身份變得不再重要,因此大受庶族地主知識分子的歡迎。同時,它也意味著讀書人有了自我推薦的可能性,因此也有學者將科舉稱為「自舉」。

這就是歷史的進步,當然,是了不起。所以,科舉制出現後,很多出身底層的依靠勤奮學習,也能夠出人頭地,這就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不過科舉制剛出來的並不那麼完善,也沒那麼簡單,我們之前說韓愈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唐代科舉制度,通過了禮部的考試只是及第,吏部還要再考。通過吏部考試獲得「春關」以後,才可以分配工作正式成為官員。

所以說,難度還是很高的,但到了宋朝就不一樣。大宋重文輕武,所以,不僅放寬的科舉門檻,只要中進士就分配工作,不需要在搞什麼吏部考試。而且宋朝狀元尤其是榮耀,狀元從皇宮走到街頭,更是萬人空巷。以至於出現「榜下捉婿」的現象。

《武林舊事》中記載,進士及第者著布衣進殿,賜綠袍出宮,「自東華門至期集所,豪家貴邸,競列彩幕縱觀,其有少年未有室家者,亦往往於此擇婿焉。」

大概意思是每到放榜那天,京城的達官貴人和富商豪門就會傾巢出動,守候在新科進士走出皇宮的路上,從那些穿綠衣服的新貴們當中挑女婿。有些位高權重或者財大氣粗的,甚至抓住一個就往家裡拖。他們的女兒也坐在車裡東張西望,看見中意的便讓父親去搶。

可見宋朝是多麼瘋狂,尤其是狀元郎,當然,最牛還不是狀元郎,而是「三元及第」的狀元郎,這才是超級學霸。「三元及第」就是鄉試、會試、殿試,連中解元、會元、狀元,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因此又叫「三魁天下儒」。

所以,這樣的人才,自然早就被人看中,而我們的馮京就是其中一位。《宋史》記載:「(馮京)少年時英俊豪邁,舉進士,從鄉試、禮部一直廷試皆第一。」

在中國1300年科舉史中,能連中三元者鳳毛麟角,僅17位,平均百年才出一人。而馮京是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己丑科狀元。他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

因此前程無量,正所謂「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而他當時又尚未婚配,這自然成了豪門貴戚們爭聘東床的首選對象。

其中,位及三司使的張堯佐,其侄女乃仁宗皇帝冊封的貴妃,向以「國丈」自詡,為把女兒許配給馮京,就先下手為強,派出手下得力部眾,硬是把馮京「綁架」到自己府中,給他系上金腰帶,並說這是皇上的美意。

不過結局很意外,被馮京給拒絕了,哎,奇怪了,張堯佐的侄女是宋仁宗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按道理攀上張家,前途無量,這麼好的事情,馮京居然回絕了。那麼,馮京到底是個什麼人?

馮京其實是個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人。他本來有一個幸福有錢的家庭,但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雙雙去世了,結果一夜之間,遭遇到重大人生變故,而父母去世後,他成了孤兒,家道瞬間中落,落差感極強。

這讓馮京很不甘心,因此發誓改變,所以,他努力讀書。馮京讀書十分刻苦用功,而他似乎天生是個讀書的料,天分極高,成績很好,從小就表現的卓爾不群。最終成為歷史上少有三元及第的狀元。

不過馮京這個狀元來的並不容易,鄉試和殿試都出過么蛾子,尤其是殿試環節。

殿試中有個競爭者叫石布桐,此人來頭可不小,他是張堯佐的外甥。所以,張堯佐為了能自己外甥穩中狀元,煞費苦心,又是遞條子又是打招呼,不僅如此,還請人佔卜測算本科狀元花落誰家。

當他聽說狀元得主有可能是馮姓,就吩咐考場事務有司,凡是姓馮的考生,一律不得登入準考簿冊。馮京得知這一消息後,就把姓名中馮字的兩點移到京字上,改名「馬涼」,得以順利入圍,高中狀元。直到面見皇上時,馮京才稟明原委,將名字改了回來。

這就是民間流傳「天上中馮京,天下中馬涼」的故事。或許是這層緣故,馮京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張堯佐的美意。

還是有點骨氣的,但這並不意味著馮京不想攀高枝。馮京最後慎重的選擇了兵部郎中的女兒,可惜嫁給馮京沒多久,就掛掉了。

馮京又娶了時任宰相的富弼長女,富弼則是宰相晏殊的女婿。這也是開封的頂級朋友圈。不過富弼大女兒嫁給馮京後,又早亡了,看來是個克妻命。於是富弼又把二女兒嫁給他。好吧。結果就這樣,馮京娶了兩次宰相之女。

成為富弼的女婿後,他為了避嫌,出知揚州,改知江寧府。後來他以翰林學士被召還京。可他回到京城後,好幾個月不去拜見韓琦。他的嶽父富弼也埋怨馮京,勸他趕緊補上這一課。但馮京卻說「公(韓)為宰相,從官不妄造請,乃所以為公重,非傲也。」

意思是韓公為宰相,當下屬的人不應該隨便請託拜訪,我是為韓公考慮,並非是我太過倨傲。

富韓聽後並為嘆服。

宋神宗繼位後,很看重馮京,於是提拔他為御史中丞。但他十分反對王安石變法。還上疏萬言,論其更張失當,後受鄭俠《流民圖》牽連,被貶官下放。

後來宋哲宗即位,拜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改鎮彰德。司馬光、範祖禹極力舉薦馮京為樞密使,馮京以老為由辭卻,哲宗乃以之為太一宮使兼侍講,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師之職致仕。

直到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馮京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可以說縱觀馮京的一生,除了考試厲害外,為官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政績。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讀書厲害,但真正做事的時候,卻很難創造出傲人的歷史壯舉。當然,馮京還有一點值得稱道的是剛直不阿,絕不屈膝權貴。他雖是名臣富弼的女婿,但卻一直很低調。

總之,這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

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明朝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其中一人被公認,另兩人爭議極大
    要說明朝三元及第的人,咱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三元。明朝科舉制度規定,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參考學子必須先通過本省的鄉試,通過考試的人被稱作「舉人」,舉人們在鄉試第二年必須前往京城參加由禮部組織的會試,通過會試考試的人被稱作「貢士」,貢士們最後需要參見由皇帝親自在朝堂上主持的殿試,通過殿試考試的人被稱作「進士」。
  • 一個沒有文憑的官二代為什麼能兩次成為宋朝的宰相?
    在這23位宰相中,有一個水平最差、文憑最低的官二代宰相,他就是陳執中。陳執中洪州南昌人,是宋朝頂尖官二代,他爹陳恕是宋太宗朝的參知政事,因為他爹的關係,他蔭封為官。在宋朝宋朝文官入仕有「有出身」與「無出身」兩種方式。
  • 如果朱元璋早出生5年,他有可能會見到宋朝最後一位去世的皇帝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年,此時南宋王朝已經滅亡很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就在朱元璋出生的5年前,有一位宋朝的皇帝才去世,此人就是宋恭帝趙顯。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徵戰合州時死於南宋將士之手,他的弟弟忽必烈繼承汗位,忽必烈為了報仇,大舉攻打南宋。為了抗蒙,南宋將士和百姓付出了血的代價。4年後,宋理宗去世,傳位給他的侄子宋度宗。宋度宗在位期間,奸臣賈似道擅權,人稱「蟋蟀宰相」,在賈似道的消極抗敵態度下,襄陽城破。
  • 連中三元到底是什麼意思?
    既然大家愛說連中三元,朝廷就樂觀其成吧。狀元及第或者進士及第,才是正式的說法但凡是中國人,都知道狀元的意思,那才是妥妥的全國第一名。狀元及第或者進士及第,才是正式的說法所以說,實際上,連中三元是民間流行的吉利話,狀元及第或者進士及第,才是正式的說法。到如今,各地還保留了一些彰顯家族榮耀的類似的牌匾。
  • 北宋兩位當朝宰相,爭著搶著娶一個寡婦
    任宰相之後,他謝絕上門賓客,頗受真宗稱讚。向敏中素以勤於政事、老成持重聞名,怎也牽扯進了這樁破事之中? 據柴氏說,向敏中打算購買薛家宅院,被她嚴詞拒絕。也正因如此,向敏中心懷不滿,進而唆使薛安上和薛安民誣告自己。 至此,一樁爭奪家產的官司,徹底演變成了60歲的張齊賢,53歲的向敏中這兩位宰相爭娶一個寡婦的鬧劇。
  • 因為科舉成就宋朝六大家聚首京師
    從政治上看,這一屆 388 名進士中出了九位宰相,大宋此後數十年的國運都被他們左右。從文教上看,宋朝經學四大流派中的三派創始人都參加了這次科舉並榜上有名,更是影響了此後千年的儒家思想流變。而從文學上看,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都因這次科舉而聚首京師,也是唯一的一次。
  • 重慶狀元謝欣穎「三元及第」只用了這三招
    重慶狀元謝欣穎「三元及第」只用了這三招最近,多地高考分數公布,重慶理科第一名李欣穎因「三元及第」登上熱搜。小小年紀的她,曾是2017年重慶市中考狀元,現在又一舉斬獲2020重慶市高考理科狀元和2020全國同卷(二卷)全國狀元。許多人都疑惑,李欣穎到底是怎麼學的,為什麼她就能多次斬獲「狀元」名號呢?
  • 宋朝公主,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最後谷道破裂而死
    就拿茂德帝姬帝姬來說,此人作為宋朝最美公主,她的結局就非常悲慘,先是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後來谷道破裂而死。茂德帝姬,又叫延慶公主,宋徽宗趙佶五女兒,深得父親寵愛。到了成家年紀後,趙佶將女兒下嫁給了蔡京的五兒子蔡鞗。
  • 三元及第:古代科舉最高榮譽,與現在高考狀元誰更難獲得?
    作為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方式,現代高考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狀元」這個詞,也是從古代科舉來的。那麼狀元就是古代科舉制度的頂峰了嗎?實際上並不是,科舉制度的第一名叫做狀元,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的頂峰,真正的科舉頂峰,是三元及第。
  • 大臣答:我有個侄兒能當宰相
    如果一個讀書人,能夠過五關斬六將,考中狀元,我們可以稱之為「學霸」;如果一個官員,能夠在官場上青雲直上,做到位極人臣的宰相,我們可以稱之為「官霸」。現在,有這樣一位人才,既考中了狀元,又當上了宰相,我們應該叫他什麼? 這個人的名字叫呂蒙正。
  • 範仲淹之子範純仁:宋朝宰相是怎樣煉成的?我們可以複製嗎?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聖賢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留下的千古名言,他的兒子範純仁繼承父親的家道家風,最終成為了宋朝的一代宰相,千古流芳。歷史上有很多範純仁的佳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朝宰相是怎麼煉成的?我們可以複製嗎?
  • 戈恩驚天大逃亡事件告訴我們,娶一位聰明的老婆比娶一位漂亮老婆更...
    戈恩在今年元旦之際自導自演的驚天大逃亡事件,正好印證了貝索斯之言。雖然事後戈恩對此事做出過澄清,但看一下卡羅爾在戈恩被囚期間的付出,很難讓人相信卡羅爾真的只是一位簡單的局外人。 當丈夫戈恩身陷囹圄時,卡羅爾憑藉自己超強的人脈,奔走於日本,法國,土耳其,黎巴嫩之間。而謀劃這場跨越三個國家,9000公裡行程,震驚了全世界的逃離之案,也絕非普通「家庭主婦」所能導演的。
  • 明朝唯一「三元及第」首輔,先遇王振,再鬥汪直,最終憤而辭官歸鄉
    明朝內閣首輔中,狀元出身的並不少,比如胡廣、曹鼐、彭時等人,但「三元及第」的卻唯有商輅一人而已。然而,作為朱祁鈺與朱祁鎮兩兄弟鬧劇的經歷者,「三元及第」的光環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便利,縱觀他一生,雖然不至於用「命途多舛」來形容,但也絕對算的是一路坎坷。
  • 宋朝開放夜市,宰相和皇帝都有功
    解決人民「夜生活難」的問題,點亮中世紀地球夜晚第一縷亮光的,為何全世界只有宋朝呢?解釋這個問題,要從宋朝解決第一個「攔路虎」說起,而這個「攔路虎」,就是晚上百姓是否有權出門,因為宋朝前、後的數千年,中國幾乎絕大多數城市,因出於安全或治安需要,實行的是「宵禁」,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提倡老婆孩子熱炕頭,嚴禁百姓晚上出來到處晃。
  • 史上最糊塗的宰相,位極人臣深得皇上賞識,家中竟然無米下鍋
    宋朝的政治風氣向來是以文人為重,宋太祖出於自身經歷對武官濫權頗為忌憚,故而制定了重文輕武的治國之策,同時也限制了武官在宋朝的發展空間。凡事都有例外,在重文抑武的宋朝就有一位武官出身的宰相,此人不僅僅以武職出仕,就連宋朝的基本文憑都沒有獲得,這人就是宋朝宰相呂端。
  • 宋朝父母:置辦比彩禮更豐厚的嫁妝
    現在的男人愁娶媳婦兒,在宋朝則是愁嫁女兒,當時女子的嫁妝往往是男方彩禮的數倍之多。 那麼在歷史上,宋朝的商品經濟最是繁榮,關於女子嫁娶彩禮嫁妝又是什麼樣的呢?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總管:權勢滔天娶四個老婆,曾揚言要殺兩江總督
    滿清統治者第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大量削減太監的人數,從明末的9萬多人,一下子削減到9000人,到最後不到3000人。清朝還設立了專門管理太監的機構,敬事房,又名宮殿監辦事處。在敬事房裡,太監能夠得到的最高職位是大總管,授督領侍銜,屬四品宮殿監。獲得這個頭銜的待遇如下,「督領侍月食錢糧銀四兩,恩賞在外,至多加賞二、三兩。」
  • 師徒5人找道士算命,道士說:你們都會大富大貴,兩個人能當宰相
    呂蒙正堪稱北宋一代傳奇,他是宋朝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出身的宰相,先後歷仕太宗、真宗兩朝,三入相府,可謂一時風光無限。雖然這位狀元郎日後得意,富貴至極,不過其早年生活卻頗為坎坷。史書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張君(張齊賢)過30年也能當宰相,同樣富貴長壽,壽終正寢;錢君(錢若水)也能當大官,一代名臣,雖能居執政之位,不過只有百日之久;劉君(劉燁)雖有執政之名,卻無執政之實。」諸位徒弟都被王道士一一說到,唯獨將老師漏掉。老師郭延卿有些不高興,說王道士瞎說,有這麼厲害,都能當大官?
  • 一個詞語引發的陰差陽錯:第一名與狀元失之交臂,第四名連中三元
    宋朝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分別是解元、會元、狀元。慶曆二年的殿試,參加的有兩個名氣出眾的青年才俊。一個是王安石,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文章立論高深奇麗,旁徵博引,有移風易俗之志,後來主導了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