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其中一人被公認,另兩人爭議極大

2020-12-18 小佛說史

自隋唐採用科舉選才制度之後,不同身份與地位的人終於相同可以改變自己和家族命運的機會,不過,科舉考試制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完善過程,甚至在元朝時期還中斷過一段時間,直到明朝統治天下之後,科舉考試才形成了最為正規的考試程序。

明朝是一個非常重視科舉考試的朝代,絕大部分人想要做官都必須參加科舉考試,想要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非常不容易,進士及第更是一個人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而想要在鄉試、會試、廷試中取得三元及第好成績,則更是舉世矚目。不過儘管這樣困難,依舊有人做好,光是明朝都不僅僅出現一個這樣的人。

要說明朝三元及第的人,咱們先來說一說什麼是三元。明朝科舉制度規定,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參考學子必須先通過本省的鄉試,通過考試的人被稱作「舉人」,舉人們在鄉試第二年必須前往京城參加由禮部組織的會試,通過會試考試的人被稱作「貢士」,貢士們最後需要參見由皇帝親自在朝堂上主持的殿試,通過殿試考試的人被稱作「進士」。鄉試考試第一名叫做「解元」,會試第一名是「會元」,而殿試第一名就是人盡皆知的「狀元」,能在三次考試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就是「三元及第」。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三個明朝「三元及第」的人,這三人中,其中一人被公眾承認,另兩人則是爭議極大。

商輅,浙江淳安人,明宣宗宣德十年中浙江省鄉試第一,帶著連中三元抱負的他卻被現實狠狠地打了耳光——會試落榜的。很多人可能會因此消極,而他卻選擇繼續埋頭苦讀,十年內都再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明英宗正統十年,他參加會試,輕鬆摘得第一名,在隨後的殿試中,他沉著冷靜答題,贏得了明英宗的讚許,被點為第一名,成為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連中三元」之人,《明史》中更是直言,他就是明朝歷史中唯一一個「三元及第」的人,「商輅,字弘載,淳安人。舉鄉試第一。正統十年,會試、殿試皆第一。終明之世,三試第一者,輅一人而已」

在安徽池州,有這樣一個明朝人的傳奇人物——黃觀,在關於他的眾多故事當中,就有一個關於他「連中六首」的故事,「連中六首」比「連中三元」牛多了,畢竟「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連中六首」意味著不僅僅要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取得第一名,還要在鄉試之前的三次考試取得第一名,這三次考試分別是:縣試(由縣令主持的考試,通過才能取得府試資格)、府試(由知府主持的考試,通過才能取得)、院試(由學政主持,通過了才能參加鄉試)。在不少前人或者今人的著作中,都認可他連中三元,而《明史》中卻僅僅記載他是會試和殿試第一名,並未提及他是鄉試第一名,而有人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事情,可能是因為他是朱允炆信任的臣子,並且寧願投水自殺,也不認同朱棣是皇帝,而這也就惹怒了朱棣,刪除了《明太祖實錄》中很多與黃觀有關的記載,留給世人一個爭論。

除了前面提到了的商輅與黃觀,還有一個人也被一些作品認為是「三元及第」的人——王名世,這個人與商輅、黃觀不同,他參加的是武舉考試。武舉考試最初是唐朝設立用來選拔武者的考試,明朝時期武舉考試與科舉類似,王名世在明萬曆二十五年中武舉解元,萬曆二十六年武舉會試奪魁,連中狀元,是武舉考試中的「連中三元」,溫州城內曾經建有「三元坊」以為紀念。不過他的「三元及第」爭議一直比較大,一來是我們通常說的「三元及第」都是指文化考試,二來武舉沒有殿試,會試第一名會元也就是狀元,不少人覺得他只能算是連中二元。

不管怎麼說,能夠考中狀元的人都是實力不俗,況且這三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差,只是他們的人生因為一些選擇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商輅反對西廠王直,上書不被明憲宗搭理後,他辭官回鄉,閒居到死;黃觀不認同朱棣,選擇投水自盡;王名世在錦衣衛效力,精通經史,工詩善書,只是後來捲入妖書案中。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明朝唯一「三元及第」首輔,先遇王振,再鬥汪直,最終憤而辭官歸鄉
    明朝內閣首輔中,狀元出身的並不少,比如胡廣、曹鼐、彭時等人,但「三元及第」的卻唯有商輅一人而已。然而,作為朱祁鈺與朱祁鎮兩兄弟鬧劇的經歷者,「三元及第」的光環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便利,縱觀他一生,雖然不至於用「命途多舛」來形容,但也絕對算的是一路坎坷。
  • 此人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超級學霸,娶了兩次宰相之女當老婆
    此人是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超級學霸,娶了兩次宰相之女當老婆 我們知道,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發明」,科舉誕生後意味著帝國在最大限度上開放門戶,門第身份變得不再重要,因此大受庶族地主知識分子的歡迎。同時,它也意味著讀書人有了自我推薦的可能性,因此也有學者將科舉稱為「自舉」。
  • 重慶狀元謝欣穎「三元及第」只用了這三招
    重慶狀元謝欣穎「三元及第」只用了這三招最近,多地高考分數公布,重慶理科第一名李欣穎因「三元及第」登上熱搜。小小年紀的她,曾是2017年重慶市中考狀元,現在又一舉斬獲2020重慶市高考理科狀元和2020全國同卷(二卷)全國狀元。許多人都疑惑,李欣穎到底是怎麼學的,為什麼她就能多次斬獲「狀元」名號呢?
  • 歷史上有17人連中三元,卻籍籍無名,學習最好的不一定成就最高!
    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有狀元、榜眼、探花的詞眼,這是指皇帝在殿試欽點的前三名。科舉考試中最牛的其實是「連中三元」,連中三元指的是「解元」、「會元」、「狀元」三頂桂冠為同一人所摘取。古代科舉考分為鄉試、會試、殿試。考秀才是初級考試,俗稱「小考」。
  • 三元及第:古代科舉最高榮譽,與現在高考狀元誰更難獲得?
    作為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方式,現代高考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狀元」這個詞,也是從古代科舉來的。那麼狀元就是古代科舉制度的頂峰了嗎?實際上並不是,科舉制度的第一名叫做狀元,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的頂峰,真正的科舉頂峰,是三元及第。
  • 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有什麼寓意,其中哪些與別人重複
    到了明清時期,皇帝往往就一人一個年號,所以這時稱呼他們,大多就用年號代替了,就好比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等。年號除了用來紀年外,一般還會有特殊寓意,不然皇帝也不會用。那麼明朝16帝的年號,分別都有什麼寓意呢?其中哪些又與別人重複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1、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建立了明朝,擁有洪大的武功。
  • 連中三元到底是什麼意思?
    當代創作的狀元及第圖解元和會元,是在士大夫中間流行的俗稱而已。當然,既然是流行語,自然有其流行的理由,解元、會元、狀元,連中三元,頗為吉利和好記。直至元明清以後,才有連中三元的說法直至元明清以後,在民間,才有連中三元的說法。最早的,恐怕是由南戲改編而來的《荊釵記》了。
  • 三國有哪些名將來自并州?五子良將有一人,還有兩人是一方諸侯
    東漢末期天下劃分為十三州,其中并州比較複雜,境內多遊牧民族,比如匈奴、烏桓、鮮卑、羌人在并州都各有勢力範圍,因為需要經常和遊牧民族作戰,所以并州多精兵強將,比如并州狼騎是和西涼鐵騎齊名的漢末戰鬥力最強的兩支邊軍,當然出自并州的名將也不少,那麼三國有哪些名將來自并州?
  • 玄空飛星中的三元九運與二元八運
    風水中爭議最大的人風水文化,淵源流長,以最為原始的風水而論,可追溯到上古時期,詳細可參見《以風水一詞第一次出現在書上成書的年代也可追溯到晉代郭璞,到今也有1700年,以唐代楊筠松來論亦有1100餘年。無論如何計算,風水都流傳至少上千年,可謂久矣。而風水中的理論大多數具有不可證偽性,導致了流派眾多,理論五花八門,各言各家,其中不乏互相攻擊者。既然要說到三元九運和二元八運的事兒,這事繞不開一個人,這人叫蔣大鴻。
  • 喬丹公認歷史第一人?昔日超巨們卻不服:賈巴爾託馬斯集體反對!
    要說誰是聯盟歷史第一人,喬丹的呼聲是最高的。最近美媒公布了聯盟巨星的排名,毫不懸念的是喬丹排名第一。可以說喬丹已經是公認的歷史第一人,不過昔日超巨們卻表示不服,賈巴爾託馬斯集體反對。難道喬丹在這些超巨的心中不值得排名第一嗎?不妨讓我們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喬丹公認歷史第一人?
  • 如果連體人有一個去世,另一人怎麼辦?醫生給出方案:將兩人分開
    也曾經有人研究連體人,如果其中的一個連體人死去之後,另一個連體人將會。怎麼辦?上世紀來自美國的一對孿生姐妹也是一個連體人。他們共享著一具身體。雖然開始有諸多不便。但是她們都一一堅持了過來,活到了50多歲。直到兩姐妹中的一人因為心臟的問題馬上要離世。
  • 體壇6人入選百大影響力人物!日本天才力壓費德勒 一人最受爭議
    在體育行業,湖人球星詹姆斯,利物浦球星薩拉赫,高爾夫巨星伍茲,美國女足球員摩根,女子網壇世界第一大阪娜奧米,備受爭議的南非中長跑名將塞門亞入選。整個NBA只有詹姆斯一人入選,這是詹姆斯繼2005,2013,2017年後,第四次入選該榜單,富豪沃倫-巴菲特為詹姆斯撰寫了入選的致辭:「每個人童年的偶像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 明朝宰相張居正冬天不戴帽子,為什麼會讓名將戚繼光成了爭議人物
    縱觀古代歷史,歷朝歷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發展規律:開國之初蓬勃向上,中期平穩運行,末期日漸衰落,大體如此。但明朝卻意外地打破了這個規律。「萬曆中興」的兩大功臣,首推張居正和戚繼光,張居正在朝中擔任宰相,治理內政,戚繼光在邊疆擔任將帥,整飭邊防,兩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共同鑄造了「萬曆中興」這一歷史奇蹟。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個關鍵人物的努力,明朝也就不可能有這次令人振奮的輝煌十年。
  • 別人靠開學上熱搜,廣東靠三元裡黑人上熱搜,學生:我只想開學
    今天一則關於「廣州三元裡」的話題上了熱搜,如果不是廣州人,大家對三元裡這個詞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歷史課本裡面的「三元裡人民抗英」。但是,今天的三元裡,已經成為了一條「非洲街」了,這裡聚集了大批的非洲人,在這裡做生意、打工、生活。
  • 歷史有幾人達到?
    有秀才才能參加秋闈,要成為秀才就要先通過童試,參加童試的人被稱為「童生」。通過鄉試的人被稱為舉人,鄉試的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因此會試又稱為禮闈或者春闈。通過會試的舉人被稱為貢士,會試的第一名叫做會元。接著就來到了最後一關,殿試是由皇帝主試的考試,主要考策問。
  • 婺源有一人,力挽狂瀾拯救明朝,打敗了「徵服半個世界的霸主」
    認為明朝是「最黑暗、最專制、最殘暴」的王朝,連續用了三個「最」,足見對明朝評價之低,學者高曉松認為明朝是「三無王朝」,所謂無明君、無名仕、無名將等等,對明朝諸如此類的惡評,可謂多如牛毛。對比文人墨客對明朝的如潮惡評,不得不讓人感慨文人的節操。
  • 「錦衣衛」明朝一個極富有爭議的職業
    說起明朝的錦衣衛大家都不陌生,如今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劇都對這個機構有所描寫刻畫,那麼在明朝當錦衣衛是一份怎麼樣的工作體驗呢?其實後世對錦衣衛這個機構的評價也是存在爭議的,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中錦衣衛這個職業。
  • 明朝的特務機關,除去錦衣衛還有哪些?
    明朝是文臣集團權力比較大的朝代。皇帝為了監視大臣,設置了眾多的特務機關。明朝皇帝自明成祖朱棣起,頗為喜歡使用太監,常常賦予太監特殊的權力。這就造成了太監職位不高,權力不小的局面。除去開國皇帝朱元璋設立的錦衣衛,明朝還有哪些特務機關呢?
  • 三元鋰電池真實壽命_三元鋰電池的應用
    按照目前三元鋰電池的技術水平,目前電動汽車普遍使用的動力電池容量密度為260Wh/kg,按照該能量密度來計算,以一年兩萬公裡來進行計算,根據淺充淺放來計算的話,循環壽命至少有1000次。如果使用得當,在電動汽車上起碼可以使用5到8年左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