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們精確地計算出了黑洞的中心——奇點究竟是什麼樣

2021-01-08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黑洞內部奇點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

1916年1月,在東線當兵的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精確解,這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此前提出的激進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把引力描繪成彎曲空間和時間的影響,而不是人們長期以來所理解的引力。史瓦西的解揭示了一個靜止的物質球體周圍時空的曲率。

奇怪的是,史瓦西注意到如果這個物質被限制在一個足夠小的半徑內,在中心會有一個無限曲率和密度的點,這就是一個奇點。

物理學中突然出現的無窮大通常會引起科學家們的恐慌,愛因斯坦在得知史瓦西的結果後,史瓦西自己也不敢相信這種物體真的存在。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這樣的實體,這些實體就是黑洞,因為它們的引力太強,任何進入它們的東西都出不來,甚至光也出不來。從那時起,黑洞內部奇點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

哈佛大學黑洞計劃(BHI)的一個研究小組在這個謎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保羅·切斯勒、拉梅什·納拉揚和埃裡克·庫列爾探索了理論上的黑洞的內部性質,這些黑洞與天文學家研究的實際黑洞類似,試圖確定黑洞內部存在何種奇點。

切斯勒解釋說,奇點並不是數量真正無限的地方,而是「廣義相對論崩潰的地方」。在這一點上,廣義相對論被認為是讓位給一個更精確的,但仍然未知的,量子尺度的重力描述。但是愛因斯坦的理論有三種不同的描述方式,導致了三種不同的可能的奇點。「知道廣義相對論何時何地失效對了解它背後的(量子引力)理論很有幫助,」切斯勒說。

BHI小組建立在1963年,並且當年取得了一項重大的進展,當時數學家羅伊·克爾解出了一個旋轉黑洞的愛因斯坦方程,這比史瓦西提出的情況更現實,因為幾乎宇宙中的一切都在旋轉。這個問題比史瓦西的更難,因為旋轉的物體在中心有凸起,因此缺乏球面對稱性。克爾的解決方案明確地描述了旋轉黑洞外的區域,而不是黑洞內部。

克爾的黑洞仍然有些不切實際,因為它佔據了一個沒有物質的空間。BHI的研究人員意識到,這可能會使黑洞變得不穩定。即使是單個粒子的加入,也會極大地改變黑洞內部的時空幾何結構。為了使他們的模型更真實、更穩定,他們在理論黑洞內和周圍撒上了一種叫做「基本標量場」的特殊物質。雖然最初的克爾的解決方案關注的是一個「永恆的」黑洞,它一直存在,但在BHI的分析中,黑洞是由引力坍縮形成的,就像宇宙中大量存在的黑洞一樣。

首先,切斯勒、納拉揚和庫列爾在一個帶電的、不旋轉的、球形黑洞上測試了他們的方法。

BHI研究小組的分析表明,這兩種類型的黑洞都包含兩種截然不同的奇點。黑洞被包裹在一個叫做事件視界的球體中:一旦物質或光線穿過這個無形的邊界進入黑洞,它就無法逃脫。在視界內部,帶電的靜止和旋轉的黑洞已知有第二個不返回的球面,稱為內視界。切斯勒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對於他們所研究的黑洞,一個「零」奇點不可避免地在內部視界形成,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結果一致。切斯勒解釋說,在黑洞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物質和輻射都可以通過這種奇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時空曲率呈指數增長,在無限的晚期變成無限。

物理學家們最想知道的是他們的準現實黑洞是否有一個中心奇點,這個事實只有在簡單的史瓦西黑洞中才能確定。如果存在一個中心奇點,他們想確定它是「類空間」還是「類時間」。

什麼是類空間,什麼是類時間?

這些術語源於這樣一個事實:一旦粒子接近類空間奇點,就不可能在時間上向前演化出廣義相對論方程。演化只能沿著空間方向進行。相反,接近類時間奇點的粒子不會被無情地吸進去,它仍然有一個可能的未來,因此可以在時間上向前移動,儘管它在空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外部觀察者無法看到類空間的奇點,因為光波總是向它們移動,永遠不會出來。然而,光波可以從類時間的奇點中發出,使得外界可以看到它們。

在這兩種類型中,物理學家們更喜歡研究類空間,並且更相信類空間的理論,因為廣義相對論只在奇點處才會崩潰。對於一個類時間的奇點,這一理論在這一點周圍的任何地方都站不住腳。例如,物理學家無法預測輻射是否會從一個類時間的奇點出現,以及它的強度或振幅可能是多少。

研究小組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兩種類型的黑洞中,確實存在一個中心奇點,而且它總是像空間一樣。切斯勒指出,許多天體物理學家都認為這是一種真實的情況,但這還不是很確定。

BHI對黑洞奇點的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以色列海法理工學院的黑洞專家、物理學家阿莫斯·奧裡在談到切斯勒的新論文時表示,「就我所知,這是首次對旋轉黑洞內部出現的類空間奇點給出如此直接的推導。」

Gaurav Khanna是麻省大學達特茅斯分校的物理學家,他也研究黑洞的奇點,他稱BHI團隊的研究是巨大的進步,比之前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有了巨大的飛躍。

雖然切斯勒和他的合作者已經證實了天體物理黑洞在其核心有類空間的奇點,但他們還沒有證明這一點。他們的下一步是進行更實際的計算,超越基本標量場,並將更複雜的物質和輻射形式結合起來。

切斯勒強調,當物理學家們構建出一套量子引力理論,能夠處理在這些點上發現的極端條件時,黑洞計算中出現的奇點應該會消失。根據切斯勒的說法,將愛因斯坦的理論推到極限,看看它是如何失敗的,你可以指導自己構建下一個理論。

相關焦點

  • 時空奇點與黑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中,羅傑·彭羅斯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目前為牛津大學名譽教授,他獲獎的原因是用數學嚴格證明了黑洞的產生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原理;賴因哈德·根策爾現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所長,安德烈婭·蓋茲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教授,這兩位科學家通過近30年的持續追蹤和計算,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天體。
  • 黑洞中存在奇點的嗎?為什麼?
    在真實的宇宙中,黑洞不會存在奇點。通常,奇點是有缺陷的物理理論的非物理數學結果。當科學家們談論黑洞奇點時,他們是在談論我們當前理論中出現的錯誤,而不是實際上存在的物體。奇點是空間中存在無限密度的質量的點,這將導致具有無限曲率的時空。
  • 黑洞奇點和大爆炸奇點有什麼區別?
    大爆炸奇點是一個體積為零的點,但質量很大,這使得密度極高。大爆炸(bing)這個奇點包含了宇宙中的全部物質和能量。大爆炸的最初時刻仍然是個謎。然而,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相信,在最短的那幾分之一秒之後,強大的核力和電磁力便分開了,這很可能導致宇宙開始膨脹。大爆炸創造了空間、時間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全部物質和能源。
  • 為什麼天文學家把黑洞內部的奇點描繪成一個『甜甜圈』
    圖源:xinhuanet)黑洞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四維事物,時空的綜合產物,而不僅僅是空間。特別是,史瓦西黑洞的奇點不僅是空間中的一點,也是時間上的一瞬。研究者們在一個史瓦西事件視界裡面發現了一個塌陷的宇宙,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其密度變得越來越大,直至密度變得發散的那一刻來臨,世界線終止、再無未來可言。這從時間上說就是奇點,不是空間中的某點。
  • 黑洞的體積並非黑洞的實體,黑洞的實體是奇點,奇點有多小?
    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一個星系級的黑洞,它依靠自身強大的引力來使周圍的物質高速運轉,而這些物質又帶動外圍的天體運行起來,以此類推,一個星系便開始了有序的運行。宇宙中黑洞的體積有大有小,但是這裡所說的體積實際上並不是黑洞的實體,而指的是黑洞視界的體積。
  • 一個簡單的等式看懂黑洞奇點的奇異程度
    黑洞與廣義相對論有著天生的親緣關係,當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1915年得到引力場方程的第一個精確解時,人們就發現在這個被稱為史瓦西解的數學模型中,包含著兩個非常明顯的奇異性,一個是史瓦西半徑面上的奇異性——後來被稱為史瓦西視界,另一個則是黑洞中心點的奇異性——黑洞奇點。
  • 旋轉的黑洞會裸露出奇點,裸奇點的存在可能對宇宙產生危害
    黑洞中心聚集了黑洞的所有質量,它是一個密度無窮大的點,被稱為奇點。根據主流的物理理論,黑洞有一個邊界稱為事件視界,一旦越過這個邊界,連光都無法逃脫。但是,當我們更詳細的觀察廣義相對論所涉及的數學時,我們會發現理論上裸奇點是可以存在的。克爾黑洞是一類可以旋轉的黑洞,當黑洞開始旋轉的時候,它就可以在外面的視界範圍內形成第二個視界。黑洞旋轉得越快,兩個視界靠得越近。在極端情況下,這兩個視界會重合併互相抵消,於是奇點就裸露出來了。
  • 黑洞中心會不會是一個宇宙?不然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
    導讀:作為宇宙中非常恐怖的天體,黑洞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宇宙中的物質,然而黑洞卻並沒有因為吞噬了海量的物質而相應地增大。黑洞吞噬的物質究竟去了哪裡?難道真如一些人所說,黑洞是連接兩個不同宇宙的通道?有沒有可能黑洞本身就是一個宇宙?
  • 宇宙是奇點爆炸而成,那每個黑洞都有奇點,不是都能成為一個宇宙
    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許多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37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一個體積無限小,溫度無限高,密度無限大,瞬間產生巨大壓力,之後發生了大爆炸,這次大爆炸的反應原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量子物理。按照之前說的宇宙是奇點爆炸而成,那每個黑洞都一個奇點,是不是只要它們爆炸就能行程另一個宇宙。
  • 又一個公式誕生:能夠計算出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2021-01-11 07:52:42 來源: 物理 舉報   物理學家開發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黑洞視界上的霍金輻射
  • 黑洞穩定性和「臨界質量」問題
    最先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為依據求出黑洞「奇點解」的人是德國物理學家弗裡德曼,1916年,愛因斯坦寫出了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弗裡德曼求出了場方程的一個「黑洞解」,他不是第一個預言了黑洞天體的科學家,而是第一個以廣義相對論為依據預言黑洞的物理學家。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天文學家找到了越來越多黑洞的觀測證據。
  • 當薛丁格的貓掉入黑洞內,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物理學家可以精確地預測引力對保齡球、恆星和行星的影響,但沒有人知道引力如何與微小粒子或量子相互作用。近一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量子引力理論——描述這種引力如何作用於宇宙中最微小的物體。這是由一個簡單的預期所驅動的:一個萬有引力定律手冊應該統治所有星系、夸克和它們之間的一切事物。
  • 怎麼理解M87黑洞65億個太陽質量濃縮到一個比原子還小的奇點裡?
    這是一位網友提出的問題,原題是:65億個太陽壓縮到不足一個原子大小的空間裡,大神們釋疑一下,真能裝的下嗎?原子是我們三維空間世界的物質,怎麼能夠形容奇點呢?這個問題大概是說距離我們5500光年的M87星系中心黑洞,人類首次正式拍攝到這個黑洞的照片,這個黑洞約太陽質量的65億倍。
  • 黑洞內部究竟藏著什麼?人類難以得知真相,神級外星文明浮出水面
    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人類又一次地將目光瞄向了宇宙深空。無疑,對於現如今的人類而言,地球已經成為了地球村,曾經人類對待地球探索的熱情已經慢慢轉移到了太空上,畢竟太空的浩瀚無垠相對於地球來說,更加值得人類去探索,也更能激發起人類的好奇心。
  • 黑洞形成的數學探索與非線性波動方程|硬核科普
    不久之後天文學家們對日食的觀測確認了太陽的確可以彎折遙遠的星光,Einstein從此聲名鵲起。 在對稱性假設下,嘗試尋找Einstein場方程的精確解是1920年至1930年左右相對論研究的主要議題。1916年德國物理學家K. Schwarzchild找到了除Minkowski解(平直時空)之外的第一個精確解——Schwarzchild解。
  • 黑洞的奇點與宇宙最原始的奇點相比,哪個更小?
    這其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也露出了它神秘的微笑。如果它願意,甚至可以將光都吞進肚中。既然它們都有奇點,那黑洞的奇點與宇宙最原始的奇點相比,哪個更小呢?宇宙大爆炸與黑洞的共同點138億年前,這個世界都被壓縮在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點中,它的內部滿是混沌,直到一場大爆炸的出現,才將萬物釋放出來,直至今日,宇宙依然在膨脹著。當然我們不知道宇宙是否會繼續無休止地擴張下去,還是會在某一天慢慢的停下來。
  • 長文讀懂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超越完美的解「黑洞」的概念在許多文化表達形式中都找到了新的含義,但對物理學家來說,黑洞是巨型恆星演化的自然終點。20世紀30年代末,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首次計算出了一顆大質量恆星的劇烈坍縮。
  • 奇異的時空,崩壞的物理學定律,這就是神奇的黑洞
    主要是因為什麼東西都被它吸進去了,它只進不出,表現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所以它叫黑洞,不叫黑球。說黑洞它是一個天體,這個描述其實是不夠精確的,宇宙當中的各種星球、什麼恆星、行星、衛星、彗星,它都可以被當作天體。黑洞雖然是一個天體,那麼它跟其他普通的這些星球它又有什麼區別呢?
  • 既然黑洞看不透,為什麼中心不是物質,而是奇點?
    中子由三價夸克組成,每一個夸克(費米子)自旋都為半整數,它們相加之後的必然為半整數,因此呈現出費米子的狀態,形成了中子簡併壓力。如果核心質量超過3個太陽質量,那麼中子簡併壓也會崩塌,天體進一步收縮,形成黑洞。那麼黑洞中的物質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黑洞內的物質是什麼?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整個中子星實際上就像一個超級大的原子核,只不過這個核中只有中子,沒有質子,靠著中子間的量子簡併壓力苦苦支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