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軍前斥候,以視敵進退也。」古有「斥候」在行軍時查探敵情、傳情入帳,在戰前默默行動。現今,在金麗溫東延線1標也有這樣一個「斥候營」,負責項目大面積施工前的「偵查敵情」「排險避雷」。他們偷偷潛入「敵後」安靜解決「崗哨」,為「全面作戰」打衝鋒。
金麗溫高速東延線起於甌海南白象樞紐溫瑞大道西側,順接金麗溫高速公路,路線向東經過甌海區、生態園等,終於新設溫州機場樞紐互通與甬臺溫高速公路複線相接的通海大道交叉口,主線全長約22公裡,將構建溫州「田」字型高速路網格局,其推進備受各方關注。
為高效、順利推進項目施工,在項目臨建工作爭分奪秒同時,金麗溫東延線1標利用現有條件積極展開探路放樣工作,為全面施工鋪路。
5月,是一個時而溫柔時而火熱的時節。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情。陽光帶著南方特有的溫度席捲而來,雖說春末,溫州氣溫早已突破30℃。金麗溫東延線1標的「斥候們」又一次出發了。這次執行任務的小分隊是黨支部書記兼項目總工陳勇、施工部部長陳軒、測量隊長陳飛雄。他們趁著清早的些許清涼駛向即將掀起大幹的「戰場」——金麗溫東延線1標工地,隨身攜帶的是他們的「行軍布線圖」——項目紙質施工圖及電子奧維地圖,這次的任務是「打探出」項目茶山樞紐主線橋、汀岙大橋等特殊地段樁基基本情況,包括地質水文勘探,以確定其施工工藝。
汀岙大橋
「這裡是茶山樞紐主線橋左幅13-2樁基。」「樁位就在居民樓旁邊,太近了。」「採用衝擊鑽或爆破挖孔樁施工的話,雖然價格便宜,但對於附近房屋有震裂風險,太擾民,宜採用旋挖鑽施工。」「陳軒,你記一下,回頭都統計好。」陳勇三人結合單個樁基的具體位置、所處環境、地質條件等具體情況,確認施工工藝,並逐個仔細記錄在冊。
其中,茶山樞紐主線橋左幅11#樁基樁位緊鄰大片待拆除民房群及山間陡坡處,待拆未拆的亂牆徒壁和青蔥茂密的樹枝雜草是天然的「隱蔽所」。「斥候隊」的身影在樹林裡、房舍間、山坡上時隱時現,撇開竹節樹杈,扒開亂草枯木,瞄準墳頭廢壁,他們按圖索驥、逐個搜尋,即便沿途鞠為茂草,路陡難行,也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敵情」。經過反覆排查,測量隊長陳飛雄利用奧維地圖來來回回摸尋,終於在山嶺矮坡上發現了11#的藏身之地,前有拆了半壁的房屋遮擋,後靠墳群,又有樹蔭掩護,難怪蹤跡難尋。
「11-0#樁的樁位坡度太大、位置太高,旋挖鑽上不去,考慮水磨鑽施工。」觀察了該樁位的地形,「斥候」們作出敏銳判斷。確認完一個,他們又重新出發,向下一個「敵情」靠近,陳勇帶領分隊成員穿越了大半個山坡,一個樁一個樁勘察,對號記錄,最終確認完茶山樞紐主線橋及汀岙大橋共191根樁基位置,勘察記錄在冊需要人工挖孔樁施工共17根。
其實,項目前期路的「斥候營」都是由領導班子帶領測量隊、施工部成員組成,他們歷經數日,布局全線,對各施工點共1022根樁基逐個排查,根據項目施工組織、綜合成本、地質水文等,將施工工藝初步劃分為衝擊鑽、旋挖鑽、反循環鑽、旋挖鑽特殊成孔工藝及水磨鑽5類。後期項目各工點將根據這些「前方來報」制定對策、組織生產。
監製/丁前程 鄭莉
編輯/陳惠
通訊員/羅翠 記者/陳愛
責編/陳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新華號 交通旅遊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