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開通第一條軌道交通線路,到目前已經開通運營8條線路共計329公裡,重慶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運輸工具。
6月26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獲悉,時值軌道交通快速發展之際,該集團全面推進重慶軌道交通品牌建設,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重慶軌道交通品牌建設如何打造?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專訪了交通開投軌道設計院相關負責人,並做了詳細介紹。
三個時間目標點推進品牌建設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主要骨架網絡已經形成。」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重慶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當前,全面推進品牌建設已到了最好的時機。
推進品牌建設,對於重慶軌道交通發展意味著什麼?
據介紹,打造重慶軌道交通品牌,能大大提升軌道交通的綜合競爭力,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企業、人才、資金和技術進入重慶,培育和打造高附加值、高市場佔有率的企業、產品和服務,從而帶動和引領城市發展。
「而且,它也能夠形成較好的社會影響,市民在其中可以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該負責人說,如果能抓住目前國內城市軌道大發展的歷史機遇,通過重慶軌道交通品牌建設,提高國際國內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就能使重慶軌道交通「立足重慶、面向國內、走向國際」。
為此,重慶擬以近期2022年、2025年和遠期2035年三個時間目標點,抓住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雙重戰略機遇,融入大局、做強基礎、突出特色,全方位推進品牌打造行動計劃。
2025年通車裡程將達750公裡
按照行動計劃,重慶將依託國家中心城市定位,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歷史契機,推動軌道交通與城市生活服務無縫銜接、規劃建設與城市更新有機結合,逐步建立跨層級互聯互通、跨區域一體化的軌道交通體系。
據了解,重慶軌道交通預計2022年建成運營裡程達500+公裡。同時,重慶第四期建設規劃計劃在2020-2025年建成,其中包括3條延伸線路和5條新建線路,共計約超200公裡。
至2025年,重慶軌道交通通車裡程將達750公裡,保持規模西部領先。
目前,第四期建設規劃線路的設計工作已全面展開。第四輪項目將以問題、需求為導向,重點面向乘客體驗,提升軌道交通的服務品質,打造國際一流服務水平的軌道交通工程,建設一個「國際領先、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站城融合、綠色可持續的「重慶軌道」。
「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選取合適車站(場)進行綜合物業開發。」該負責人說,通過站場綜合體立體開發,強調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打造一個集商業、商務、住宅、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立體生活圈層,為乘客提供多元化的軌道定製化生活服務,以微縮城市設計塑造城市名片,使其成為國內TOD開發的新標杆。
17號線或以「科技創新」為主題
要打造品牌,就需要拿出獨特的東西來。
重慶軌道交通將按照「精品線路,一線一故事;主題車站,一站一景點;文化列車,一車一主題」的方式,對軌道交通線路的特色車站、區間及車輛進行整體打造。
「在人文方面,重慶軌道交通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六大「文化主題列車」圍繞「行千裡,致廣大」為中心進行設計,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讓遊客多視角分享山城美景。現階段奧體中心站與謝家灣站的文化牆已打造完畢,通過壁畫藝術的展現形式在國內都屬於首創。
「未來,軌道交通4號線、5號線、10號線的多個車站也將陸續出現一些優秀的藝術作品。」該負責人說。
此外,隨著重慶軌道交通線路規劃的變化以及第四輪線路的設計的開始,也將會有更多可以挖掘的人文特色創新點。
「我們初步的設想是,將軌道交通7號線和17號線,以「科技創新」為主題。」該負責人介紹,結合西部(重慶)科學城的規劃建設,將軌道交通線路作為展示其特色的第一窗口。
突出優勢讓單軌產業「走出去」
要成為風景線,更要成為產業線。
上天入地、穿樓跨江的重慶單軌,如今已逐漸發展成為重慶的一張靚麗名片。為此,重慶將突出單軌優勢,以品牌、管理、技術和服務輸出為主,帶動和支撐其他相關產業和企業「走出去」。
目前,重慶共開通運營2條跨座式單軌線路——重慶軌道交通2、3號線,運營裡程約100km、配屬車輛約1000輛、日均客運量超100萬人次,均為全球之最。
同時,以「重慶單軌」為引領,建立了集設計諮詢、工程建設、車輛及系統設備供應、運營維護及人才培訓於一體化綜合產業鏈,影響力也逐步擴大。
近20年的發展,重慶單軌先後獲得了10餘項國家級國際榮譽,牽頭編制了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10餘項,取得專利100餘項。提高了重慶軌道的行業影響力,提升了重慶軌道行業話語權。
據了解,在單軌項目合作上,重慶承擔了柳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籌備技術服務項目,帶動重慶單軌工程公司成功參與柳州單軌的工程建設;利用品牌、技術、管理的優勢,組織產業鏈企業與央企合作,共同參與埃及、美國、巴拿馬等海內外單軌項目推廣和投標工作;為泰國、緬甸數十名交通技術人才提供專業培訓和技術交流。
新聞多一點>>
擦亮軌道交通品牌,重慶設立六項任務>>
1、打造「規劃引領」的城市軌道。通過軌道交通和用地一體化規劃,有效促進城市格局轉變、提高整體效率,推動產業轉型,形成緊湊型的網絡化城市空間形態,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
2、打造「快速便捷」的城市軌道。新線建設時同步規劃、實施、投用換乘設施,優化公交軌道換乘接駁,實現公共運輸佔機動化出行比達到70%。
3、打造「智慧綠色」的城市軌道。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實現「乘客滿意度提升到90分、最小發車間隔2分鐘」等目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打造「產業協同」的城市軌道。聚焦高端產業,引進國內知名軌道交通企業,合力打造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突出單軌優勢,以品牌、管理、技術和服務輸出為主,帶動和支撐其他相關產業和企業「走出去」。
5、打造「人文特色」的城市軌道。對軌道交通線路的特色車站、區間及車輛進行整體打造,對附屬設施進行外觀美化、提檔升級,充分融入周邊人文景色,把軌道交通打造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6、打造「持續發展」的城市軌道。大力推進「軌道+物業」模式,將站點上蓋及周邊實施一體化綜合開發,實現收益反哺建設運營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