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特務:密戰中原,平息反蔣之亂

2020-12-22 騰訊網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開府」上臺後,他所面臨的是一盤散沙的中國政局。

在開始階段,他的主要精力是用來對付來自黨內反對派的政治軍事威脅,而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的鬥爭,情報工作都是十分重要 的一個方面。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特務工作作為知彼的一個主要手段,其有力的效能是顯而易見的,尤其對於蔣介石來 說,因為他的目標並不都是光明正大的,因此,使用特務手段就是其必然的選擇。

1929年中,二期「北伐」完成後,國民黨內「新軍閥」爭奪權力的新爭鬥又開始了。閻錫山、唐生智等國民黨內地方實力派人物,依仗 著在北伐中所佔據的地盤與膨脹的軍力,堅決反對蔣介石以"編遣裁兵」為名行削除異己之實,因此最終決定舉兵反蔣。在對付黨內反叛 者的作戰中,蔣介石派出了他的秘密組織幹將戴笠,進行軍事情報搜集與策反工作。

1929年6月,戴笠以參謀身份隨蔣介石到北平,刺探晉系軍閥閻錫山所部的軍情,他想從閻軍下層人員中打開缺口,但閻部人員 防範甚密,戴笠鑽研多時,競無功而返。

這年冬季,國民黨第五路軍總指揮唐生智,聯絡晉系閻錫山及石友三等部地方軍閥勢力,組織「護黨救國軍」,又發動了反蔣戰爭。 在討伐唐生智的戰役中,蔣介石除調兵遣將應戰外,又派戴笠深入唐部進行收買與策反。12月,戴笠到達開封、鄭州活動,被唐生智 發覺,唐懸賞十萬在河南全境搜捕他。唐軍憲兵營持著戴笠的相片到處設卡抓人,形勢十分危急。戴笠在走投無路之際,鋌而走險, 化裝成記者,從陝西潼關趕赴河南信陽唐部指揮中心,潛入城內。他探知掌管信陽城防的是唐部憲兵營長、黃埔四期畢業生周偉龍, 周是戴笠同學東方白的好友。戴笠便以東方白之名獨闖憲兵營拜見,鼓動口舌,以同學之情煽動起周偉龍對蔣介石的師生之誼,要周 向蔣效忠,勸其投蔣共打天下,竟大獲成功,周偉龍不但當即與戴笠結為拜把兄弟,而且還提供了唐生智的軍事部署重要情報,並親 自護送戴笠出城脫離險境。一個月後,蔣軍獲勝,唐生智戰敗下野,周偉龍如約棄官投蔣,由戴笠引見蔣介石,受到嘉獎。此後,周 偉龍便在戴笠手下做了一名軍統大特務,成為戴的得力助手之一。此事後來被戴笠引以為榮,頻頻告人。戴笠的這次出色表現,使蔣的軍事行動順利成功。不久後,他便因功升為中校聯絡參謀。由於工作成績突出,戴笠日益受到蔣的器重,並逐漸奠定了他在蔣集 團中的地位。

1930年4月,國民黨內最大的一次反蔣勢力大聯合又一次發動了倒蔣戰爭。閻錫山、馮玉祥聯合桂系軍閥及國民黨內「改組派」、 「西山會議派」等,推出汪精衛為政治領袖,在北平召集國民黨中央擴大會議,公開與蔣作對。為了應付挑戰,蔣介石不得不傾全力以 赴,命令「密査組」組長戴笠派出得力助手王孔安,混入北平「擴大會議」刺探了有關情報,幫助蔣介石制定了拉攏東北軍張學良入關相助的正確戰略,並成功地派人在各地瓦解、收買了閻、馮軍的許多雜牌部隊,最終使反蔣陣線股背受敵陷於內亂。爭鬥七個月後,中原 大戰最終以蔣介石的又一次全勝而告結束。隨後,戴笠又受命前往北平,代表蔣介石與其新盟友張學良聯絡,他通過張的鰵衛旅的一 名團長、與張學良有兩輩交情的拜把兄弟吳泰勳(戴笠最後竟然又做了張、吳的結拜大哥),成功獲得了有關東北軍的情報來源。吳 泰勳還向戴推薦了多名手下充當特工。戴笠的出色表現,使蔣介石對之更為倚重。

在對付反蔣派系的軍事鬥爭中,蔣介石的特務們還有最有效的一招便是破譯對方的通訊密碼以獲取情報。反蔣派桂系三巨頭之一 的黃紹竑,在他的《五十回憶》一書中透露,1929年至1930年蔣桂內戰時,桂系方面的軍事密碼就曾被南京方面推譯出來,導致蔣軍對桂軍的動向部署了如指掌,掌握了制勝先機。由於偷譯對方密碼的成功,使蔣介石得以「料敵如神」、"天縱英明」,而蔣介石的特務之 所以如此"神通廣大」,則是有其原因的。PI據「臺灣情報局秘密出版的《戴雨農先生傳》載:「民國二十二年三月,胡宗南將軍介紹一位 擅長無線電通訊的魏大銘給戴先生,乃即著手從人才的吸收訓練、電機的研究製造,與內外通訊網的建立各方面,迅謀發展其實在 魏大銘以前,蔣介石就在這方面坐享其利了。據魏大銘在《評述戴雨農先生的事功》回憶:民國十八年交通部國際電訊局長溫毓慶博士,由財政部長宋子文的財務支持,研破了桂系的上海秘密電臺XHFA的密電,情報為蔣總司令所用,後繼續擴展及於馮玉樣、唐生智、石友三等情報而嬴得中原大戰,石友三、唐生智等叛變諸役,幾次解救蔣總司令於危難之中,極有貢獻。此種密電情報,當時由 林蔚文將軍經手,呈轉處理,用後即毀,不存檔案,了無痕跡,後來侍從室即循此規例,故知者極少而識者幾無,人但知蔣委員長之 神機妙算,而不知其另有密電情報。」

蔡孟堅也於《八十談奇》中談到,中原大戰時以時遷手段,偷得鹿鍾麟總部新頒的密電本,以陳立夫名義送交總部機要室,大收戰果,受到蔣介石的召見,「深予嘉勉'特務之功大矣哉!蔣介石焉得不重視特務?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最成功的特務:潛伏延安多年授嘉獎,但外人看來不過一二?
    像郭汝瑰、沈安娜、熊向暉等優秀情報人才潛伏在國民黨重要部門,為我方提供了寶貴的情報,以身涉險,為我們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做出來巨大的貢獻。相比之下,國民黨的特務人員就差之千裡了。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國民黨特務,算是比較成功的特務。因為他曾經潛入延安並全身而退。他就是沈之嶽。
  • 超級電報戰:蔣閻互掐引發耗費數億的大混戰
    那向來「擁蔣」的閻錫山為何突然打算「反蔣」了呢?儘管此時蔣依然不認為閻錫山有膽量發起「叛亂」,但隨著西北軍、桂系、汪精衛「改組派」以及「西山會議派」諸路反蔣人馬都匯集到閻的周圍,閻錫山已隱然成為反蔣陣營公認的領袖,其發動對蔣作戰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 自己統領三軍,兒子把持「國特」,蔣介石為何又成立一支特務組織
    自己統領三軍,兒子把持「國特」,蔣介石為何又成立一支特務組織 1949年下半年,蔣介石看到大勢已去,黯然逃往臺灣,開始了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他深知數十年來,自己擊敗政敵所依靠的是什麼。所以敗退臺灣後,他不但繼續「統領三軍」,還讓兒子蔣經國把持了演化後的各種情報機構,統一把持了「國特」部門。
  • 胡底:潛伏國民黨特務總部,30歲長徵時遇害,46年後被追認烈士
    憑藉在上海影壇的地位,胡底可以輕鬆出入國民黨高官舉辦的酒會,以此獲得了不少政界大佬的信任。就這樣,被中央特科安排到「臺前」的胡底,為黨組織獲取了大量一手情報。然而,紙畢竟保不住火,即便是再小心謹慎,也難免有疏漏的時候。胡底的活躍,引起了國民黨特務機關的警覺和跟蹤。
  • 盤點諜戰類影視,《潛伏》《對手》《密戰》均上榜,你看過哪部?
    《對手》是一部超過純粹意義上的諜戰片,此劇於209年7月首播,是根據原道之、白莉小說《紫色密碼》改編,故事主要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文為軍和日本人山本康夫同時愛上了一個女人,有各自做出了犧牲,二戰爆發後,兩人投身於戰場成為了對手的故事。
  • 動員兵力110萬人以上,波及20多省的長達7個月的中原大戰
    1930年從春到冬,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之間發生了一場「閻馮倒蔣」戰爭,這也是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一次大規模混戰。因戰場主要在中原地區沿隴海路、津浦路和膠濟路展開,故又稱中原大戰。這場中原大戰歷時半年之多,雙方投人兵力逾百萬,戰線綿延數千裡,可謂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戰爭。
  • 面對特務審問,她巧舌如簧對答如流,最終讓特務啞口...
    1938年上海淪陷後,黃慕蘭去香港避難,三年之後香港失守,她和丈夫陳志皋一起輾轉到廣東曲江,陳志皋當時的職務是國民黨中央賑濟委員會委員,在湛江為東江遊擊隊提供便利,儘可能的有所幫助,1943年冬,曲江的天氣格外寒冷,剛剛生完小孩的黃慕蘭身體非常虛弱,很快發起了高燒,就在她一籌莫展時,幾個警備司令部的特務破門而入,眼看3名特務強行進入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1932年左右,因為蔣介石的大力扶植,戴笠的特務組織得到快速發展。原本掌控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陳國夫和陳立夫非常嫉妒,授意親信徐恩曾擴大特務組織。徐恩曾奉命在南京建了一個「特工總部」。這個組織一無主管單位、二無公開名稱、三無編制。「特工總部」打出來的牌子:一個是「黨務調查處」,即原調查科擴大而來;一個是軍委會調統局第一處。
  • 彝族將軍,滇系首領,從擁蔣到反蔣,雲南王龍雲的快意人生
    他們高舉反清旗幟,發動重九起義,等到袁世凱稱帝,又西南起兵,扛起護國戰爭。對外徵戰,對內建設,為雲南的近代化打下基礎。等到1927年龍雲上臺,主政長達18年,相對穩定的政局下,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頗有成效,一舉奠定「雲南王」的稱號。
  • 日本女特務撐不過1分鐘
    據說,戴笠是專門為日本女特務設計,日本特務撐不過1分鐘就便吐露所有消息。那麼,這個可怕的冰刑究竟是什麼?戴笠是如何針對日本女特務設計呢?一、軍統之父戴笠,出生於1897年,是浙江保安鄉人。一次,他在上海股票交易所,認識了還沒有出名的蔣,結下了友誼。戴笠受到蔣的信任,在蔣掌握實權後,他有意扶持戴笠。1928年,蔣安排他去做情報工作。至此,戴笠開始為蔣進行情報活動,收集了不少資料專門供給蔣。蔣憑藉這些情報,越發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戴笠的信任也是越來越堅定。
  • 民國一奇人,是蔣介石的第一軍師,只用一計,就幫蔣贏了4位軍閥
    民國一奇人,是蔣介石的第一軍師,只用一計,就幫蔣贏了4位軍閥 1929年5月,馮玉祥通電反蔣。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等各地軍閥率領軍隊與蔣介石的政府軍針尖對麥芒,發生了一場惡鬥。
  • 蔣先生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的?
    看到北伐軍打仗那麼猛,不費力的就佔領了北平和天津,兵鋒指向了東北,張學良慌了,私下秘密派人與南京政府談判,最終換下了北洋軍閥的五色旗,代之以青天白日旗,東北就這樣不動刀兵的完成了易幟,蔣校長嘴角微微上揚,自信滿滿的在校場上向各界發聲,萬惡的封建北洋政府已經徹底被他消滅了。
  • 都是特務機關,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對比,有什麼區別?
    民國後期,軍統被「肢解」,公開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二廳、特務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保密局。中統,全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前身為國民黨中組部黨務調查科,隸屬國民黨黨務系統。和軍統一樣,中統同樣是由國民黨黨務系統高官兼任局長、副局長主持工作,如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朱家驊就曾經兼任過中統局局長。
  • 中原大戰兩渡黃河,石友三臨陣倒戈,為何卻令反蔣眾人心灰意冷?
    然而手中沒有絲毫兵權的汪精衛卻根本無力改變戰局,只好一面安排向西撤離的事宜,一邊拜訪沿途反蔣將領,希望可以力挽狂瀾。外界一直都有傳聞稱,石友三已經暗中聯絡了張學良,他向北撤往新鄉正是為了向東北軍靠攏,準備徹底脫離反蔣聯盟。其實石友三之所以會表現得如此果決,跟閻錫山有著很大的關係,在中原大戰爆發之前閻錫山為了拉攏石友三,承諾將山東劃歸石友三麾下。
  • 一個雙面間諜的臨終遺言:「我不是特務!」
    1969年12月19日,楊登瀛病危,臨終前,他再三對子女說:「我不是特務,也不是內奸,我到底算一個什麼人,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周公是知道我的」……陳賡大將1928年春,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增設採訪股,陳果夫、陳立夫委派青幫中人楊劍虹擔任總幹事,併兼駐上海的特派員。這個位置雖不顯眼,但權力極大,實際上是國民黨中統在上海的主要負責人。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起源
    在北伐之前,陳國夫和陳立夫在國民黨內部成立了一個名為「中央俱樂部」的小團體,參加這個組織的,當然全是陳立夫、陳果夫的親信。因「中央」與「俱樂部」兩個英文單詞的起頭都是C,而陳國夫、陳立夫姓陳,開頭字母也是C,故被外人稱之為「CC系」。二陳對這個名字其實很反感。
  • 狡猾的雲南王龍雲:面對出逃的汪副總裁,他這樣向蔣交代
    1938年11月、12月相繼發表近衛第二次、第三次對華申明,一改第一次對華申明時的強硬,聲稱「國民政府果能放棄過去之指導政策」,則日本「當亦不予拒絕」,並試圖以「互相善鄰友好」等三原則來試試中國方面的反應。是打還是談?國民黨高層分裂了。01 汪精衛的小動作汪精衛在國民黨資歷深厚,向來以革命派自居。
  • 中原戰爭時,擁兵30萬的張學良,為何最終站在了蔣介石的一邊?
    因此,中原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和反蔣勢力的輸贏很難預測。在這種情況下,身處東北三省的張學良,以及30多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東北軍隊,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 國民黨兩大特務機構,中統和軍統有何不同,誰的影響力更大?
    國民黨兩大特務機構,中統和軍統有何不同,誰的影響力更大?大家都知道,在我國近代國民黨統治時期,曾經出現了兩個特務機構,分別是中統和軍統,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兩個雖然都是特務機關,但是整體上上區別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