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兵力110萬人以上,波及20多省的長達7個月的中原大戰

2020-12-05 一起看地圖

1930年從春到冬,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之間發生了一場「閻馮倒蔣」戰爭,這也是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一次大規模混戰。因戰場主要在中原地區沿隴海路、津浦路和膠濟路展開,故又稱中原大戰。

這場中原大戰歷時半年之多,雙方投人兵力逾百萬,戰線綿延數千裡,可謂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戰爭。最後以馮玉祥通電下野,閻錫山宣布釋權歸田為尾聲,蔣介石也在取得戰爭的勝利後,也暫時統一了國民黨各軍事集團。

蔣桂戰爭,李逃亡

1928年7月,「二次北伐」勝利,北伐軍和平接收京津地區,北洋軍閥的統治也宣布壽終正寢,但是國民黨內部矛盾也變得日益尖銳。為鞏固中央集權統治,蔣介石軟硬兼施,先是召開全國編遣會議,以裁軍為手段來削弱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

蔣介石雖然有著雄厚的財力和軍力,最後卻以失敗而終結,這也更加劇了新軍閥彼此之間的矛盾。於是蔣介石準備訴諸武力、大舉進攻,於1929年3月,爆發蔣桂戰爭。

在蔣桂戰爭中,戰爭序幕尚未拉開,冀東李品仙部首先倒戈。唐生智到天津重新統領舊部,白崇禧乘船南逃香港,同李宗仁一起轉回廣西指揮戰鬥。於是,桂軍分五路迎敵於鄂、豫、皖、贛交界處,正面為胡宗鋒的十九軍,右翼為陶鈞的十八軍,左翼為夏威的第七軍。

這時恰巧夏威住院,把第七軍的指揮權交給李明瑞。於是,李明瑞在取得了左翼第七軍的指揮權後,於3月28日,在漢口太平洋飯店密約團長以上的人,以反對胡、陶和蔣介石作戰為由,商量倒戈事宜。

隨後,蔣介石便下達攻擊令,在蔣軍進到劉家廟後,李明瑞即指揮左翼的十五師和五十七師向西北撤至花園、孝感一帶,並張貼反對李、白、胡、陶的標語。胡宗鋒、陶鈞、夏威等接此消息後急忙下令全軍往鄂西方向撤退,於是,蔣軍順利長驅直入,在4月5 日佔領武漢。

面對著桂軍潰敗,4月21日胡、陶,夏三人通電下野,餘部全被繳械改編。隨後,蔣介石順勢下令讓人將李、白二人扣留交南京。不願意接受這樣結局的李、白等人,決定孤注一擲,發桂軍沿西江東下進攻廣州,不料卻在白坭受挫。

到了6月,新桂系幾乎全軍覆沒。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等人被迫逃往香港,蔣桂戰爭也到此結束。

蔣馮戰爭,馮下野

其實,在蔣桂戰爭之前,蔣介石為了集中兵力、消滅桂系,蔣石介拉攏馮玉祥,以行政院院長及鄂、湘兩省地盤為條件,請他出兵。馮玉祥表面上答應要求,在豫鄂邊界頻繁調兵,馮實際想待蔣、桂兩敗俱傷之時,乘機出兵佔領武漢。

但是,馮玉祥沒料想到,蔣介石很快打敗了桂系,不僅使他的打算落了空,接收濟南事件還成了蔣馮矛盾爆發的導火線。其實,山東省的地盤蔣石介早已許給馮玉祥,山東省主席孫良誠(馮系)也是蔣任命的。

在1929年5 月初,日本政府迫於國內外壓力決定撤出濟南,但蔣石介卻以「山東接防攸關國家對外威信,國府對此自應負責辦理。」為由,派其嫡系陳調元、吳思豫等率兵接收山東省政,以武力把孫良誠擠出山東,使得兩人矛盾加深。

馮玉祥看到蔣石介消滅西北軍的主意已定,便採取防禦策略。蔣石介也在打敗桂系之後,就把進攻的矛頭對準了馮玉祥,開始大舉向山東、河南調兵,造成對馮系大兵壓境之勢。馮玉祥也命令山東、河南的守軍西撤,以便集中兵力縮短戰線,鞏固西北。

為了阻礙蔣的運兵,西北軍在撤退時還炸毀了隴海路的重要橋梁和武勝關的隧道。馮玉祥完成了一系列的軍事調動之後,就於5月中旬在華陰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武裝反蔣。5月16日,西北軍將領孫良誠等人發表反蔣通電,推舉馮玉祥為護黨救國軍北路總司令。

蔣石介急忙調兵遣將,設作戰總部於徐州在湖北和山東增兵分別達到21萬和15萬人,還用金錢收買了馮系將領韓復渠和石友三倒戈,致使西北軍受到很大削弱。在政治上蔣介石 挾國民黨中央的名義,指責馮「破壞革命」、「反叛中央」等。

蔣介石所控制的報紙,電臺都一致要求馮下野出洋,以息爭端,馮玉祥在政治上陷入極端孤立的境地。面對蔣石介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馮玉祥不敢貿然迎戰,為了在政治上爭取主動,於5月27日通電全國表示下野。

中原大戰正式爆發

面對馮玉祥的失勢,閻錫山明白蔣介石在先後打敗了李宗仁、馮玉祥等諸路軍閥後,下個目標就會是他。於是他決定主動出擊,聯絡已經受到蔣介石打擊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領導的桂系、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集團、粵系張發奎以及汪精衛領導的國民黨改組派和謝持為首的西山會議派,醞釀聯合反蔣。

一場新軍閥的混戰,已如箭在弦。1930年3月15日,由馮、閻、李3個集團的57名將領聯名發出反蔣通電,一致擁護閻錫山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樣、李宗仁、張學良為副總司令。

閻錫山於4月1日在太原宣誓就職,與馮玉祥結成反蔣聯盟,發動了討伐蔣介石的中原大戰。為了集中精銳兵力消滅蔣介石在河南的勢力,二人決定在河南省的沁陽縣會師,集中兵力一舉聚殲駐在河南省的蔣介石軍隊。

蔣介石也於4月5日下令免去閻錫山各職位,並下達了對閻的通緝令。蔣介石在南京舉行討伐閻馮的誓師大會後,於11日,下達總攻擊令,中原大戰正式爆發。雙方投人兵力上百萬,東起山東,西至湖北襄樊,南達湖南,北及河北,戰線綿延數千裡。

戰爭初期,反蔣一方處於優勢,先後攻佔了濟南、長沙等地。7月,蔣介石進行反攻,雙方互有勝負,一時難決雌雄。這時,擁有30萬東北軍,海軍空軍實力更是在全國首屈一指的張學良,便成為了香餑餑。

各方代表雲集瀋陽,對張學良進行遊說和拉批。對於張學良的選擇,東北內部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是張作相、張景惠等老派人物,堅持東北中立,不與任何方面合作,主張保境安民。而王樹翰、劉尚清等人則主張出兵關內,幫助蔣介石,並藉機再圖大業。

到了6月21日,蔣介石以國民政府名義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並專程派張群將委任狀及大印送到瀋陽,勸張學良立即出兵入關。於是,在張群等人的不斷勸促下,張學良口頭答應,如蔣軍能將濟南攻下,東北軍即可出兵。

到了9月17日,張學良開始發布進軍關內的動員令,先行編組兩個軍,總共10萬人,由于學忠、王樹常分任第一軍和二軍軍長。並在同日,接見了閻錫山、馮玉祥的代表並表明東北擁蔣的態度。

於是,整個戰局發生急劇變化,僅十幾天,東北軍就完成了對華北的佔領。在張學良和蔣介石的聯合夾擊下,反蔣聯盟軍迅速土崩瓦解。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二人通電下野,太原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即告取消。

尾聲:形式統一

中原大戰最後以蔣介石的完勝而進入尾聲,從而也結束了所謂的「所有人與所有人作戰」的無秩序狀態,使其在形式上統一中原。

相關焦點

  • 二戰中各國兵力最高峰:有三個國家超過千萬,幾乎動員到極限
    二戰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全世界主要國家均卷進了這場大戰,各國累計的死傷數字達上億人之多。同時殘酷的戰爭也使得各主要國家的軍隊規模極具擴充,有三個國家的兵力最高峰時都超過了1000萬人。蘇德戰爭開始後,蘇軍遭到了巨大的損失,但是蘇聯的動員能力是極為強大的,儘管前線一次戰役就戰損數十萬之眾,但仍源源不斷地動員兵力參戰,以至於蘇聯軍隊中的女兵最後都有80萬人之多。
  • 劉峙30萬人圍攻中原軍區時,我軍在全國有多少兵力?分布在哪裡
    1946年6月,國軍二級上將劉峙率領10個整編師近30萬部隊圍攻中原軍區,解放戰爭以此為標誌全面爆發。國軍以30萬人包圍我軍中原6萬官兵,雙方局部兵力之比達到5比1,但其實當時全國範圍內兩軍的兵力差異沒有這麼大,我軍雖然處於戰略劣勢,但在多個區域都有可觀的軍事力量,正規部隊總兵力也達到了127萬人,都分布在哪些區域呢?
  • 西野15萬多人,7個縱隊,相差懸殊,一個縱隊多少兵力?
    截止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102萬人。截至1949年春天,華東野戰軍的總兵力,超過了80萬人。在同一時期,西北野戰軍的總兵力,卻只有15萬多人。當時,下轄了7個縱隊,那麼,西北野戰軍的一個縱隊,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不得不說,西北野戰軍與東野、華野、中野的情況都不一樣。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我國開始了全面抗戰。
  • 為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蘇軍7個野戰集團軍組合,兵力達28萬人
    1943年1月初,德軍第6集團軍已經被包圍於史達林格勒一個多月,蘇軍在最初的大規模進攻受挫後便暫時放棄了對第6集團軍的圍殲,主要原因是德軍對第6集團軍發起了救援行動,蘇軍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阻攔德軍「霍特」戰役集群的推進上,隨著蘇軍粉碎了德軍的救援行動,蘇軍開始將注意力再次回到第6集團軍身上,必須迅速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防止德軍再次發起解圍行動
  • 1948年12月,兵力15萬以上的軍閥有多少?全國一共5家
    那麼在48年12月,兵力15萬人以上的國軍地方軍閥勢力有哪些呢?全國一共有5家。 北方有3家。(傅作義的部隊)不過綏軍的強勢僅限於49年1月之前,在那之後被我軍整編了。綏軍有17個師在華北和綏遠,總兵力超過20萬人。一支部隊並非累加人數就算強大,還要看其實際作戰能力。傅作義經營綏軍十餘年,在抗戰中受過大量歷練,屬於抗日最積極的軍閥部隊之一,並且和解放軍學習了近戰夜戰打法,是國軍當中打法最接近我軍的一支部隊,實力頗強。
  • 東野14個縱隊,102萬人,大舉南下,一個縱隊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來談談東北野戰軍的兵力。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共轄14個縱隊,102萬人。就兵力而言,東野一縱隊,比中野、西野一兵團多得多,堪稱兵強馬壯。那東野一個縱隊,究竟有多少兵力?我們今天就談談目前的形勢。先來談談東北野戰軍與東北的歷史。
  • 一旦發生戰爭,各國能動員多少兵力?俄200萬,美250萬,我國呢?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上演的大大小小几百次之多,於是人們也難免會擔心,會不會真的有三戰的爆發。那如果現在一旦發生戰爭,各國能動員多少兵力呢?俄國能夠動員200萬大軍,美國250萬,我國到底有多少呢?第一,美國;美國作為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了保持自己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和世界警察的位置,在全球各地都有大量的美國外派軍隊。
  • 動員案例研究:現代戰爭要求動員速度要快,戰爭儲備要充足
    (二)商船是戰時海軍兵力的戰略預備隊 海軍武器裝備具有技術複雜、品種繁多、建造周期長和造價高等特點。一般來說,即便是具有較強海軍艦艇建造和出口能力的發達國家,艦艇、潛艇從預研、設計、建造到裝備部隊也要10—15年,航空母艦、核潛艇等重型武器裝備則長達20—25年,就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光是建造一艘中型水面艦艇也要4—6年,大型艦艇則需6—10年。 再則,海軍裝備價格也十分昂貴,是其它任何軍兵種裝備所無法比擬的。
  • 明明是島國,動員的兵力竟比明朝多?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這樣說
    編者按: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是明代中後期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場戰爭中,日軍的數量一直多於明軍。第一次日軍有15萬-20萬之間,第二次日軍也有十幾萬。但兩次明軍都不超過10萬。
  • 40年代末期,赫赫有名的17個兵團,一個兵團有多少兵力?
    起初,八路軍下轄了115師、120師和129師,總計3個師。當時,每個師下轄了2個旅,例如129師下轄了385旅和386旅,115師下轄了343旅和344旅,120師下轄了358旅和359旅。每個師的兵力為1萬多人,三個師總計4萬餘人。這是抗戰最初期的情況,經過了長時間的戰爭以後,戰爭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 一省督軍原來權利兵力都那麼大,相當於古代的藩王!也不為過
    到後來袁世凱死後,督軍又被一改再改,稱為督裡、督辦,但只是名稱上的改變,性質並不變,依然總攬一省的最高軍事權力。也就是一省的最高權力機關。在那個時期還有類似的官職職稱,例如鎮守使,巡閱使等等特殊官職。在北洋軍閥時期。很多大軍閥都擔任過督軍的職位。例如山西督軍閻錫山,四川都軍蔡鍔,江蘇督軍馮玉祥等等。這些人都是民國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
  • 臺「防長」接著飄:蔡英文「動員令」一下,45萬人成主力!
    據臺媒消息,今天(22日)上午,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在立法機構介紹臺灣後備戰力動員與召集情況時稱,如果蔡英文「動員令」一下,約45萬人將在第一時間成為防衛作戰主力。臺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問及臺灣後備戰力動員與召集情況,嚴德發稱,若蔡英文「動員令」一下,約26萬名後備軍人就要報到,加上18.5萬名的現役軍職人員,共約45萬人將是第一時間防衛作戰主力。  而當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追問,雖然可以動員約45萬人,但重點在於應仿真演練,假如明天就要面對戰爭,政府下令動員後備部隊,後備軍人能在多短的時間就定位、取得裝備?
  • 三大戰役,我軍大獲全勝,國共雙方兵力對比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
  • 抗日戰爭中的地方軍:1937年時,晉綏軍一共有多少兵力?
    隨著地盤的擴大,其軍力也與之劇增,實力數比兩年前擴充了一倍,達到了13萬人。 隨後,隨著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奉系軍閥退回了東北,閻錫山一度執掌華北大局,晉綏軍兵力在1930年初達到了25萬人,僅僅是步兵軍的番號就有10個之多。 但是這也是晉綏軍發展的巔峰時期了,幾個月後中原大戰爆發,最終以馮玉祥、閻錫山的失敗而告終。
  • 進入最高戰備有多強大?兩天集結20萬兵力,千萬大軍隨時待命
    其實在現如今我國的國防武裝力量體系中,戰備狀態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戰略準備指標,這一指標也代表了這個國家的軍隊在戰爭到來以後所所具備的軍事動員能力和戰前準備能力的優劣與否,那麼我國一旦進入一級戰備,其所具備的軍事能力又能有多強呢?
  • 總兵力超過34萬人,法國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
    1960年2月,法國成功試爆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冷戰結束後,法國奉行「全方位防禦戰略」,其核心內容包括:「對任何敢於冒犯、威脅其根本利益的潛在敵人,將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目的是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自英國脫歐後,法國是歐盟國家中唯一擁有海基、空基「二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
  • 二戰時如果日本以全部兵力北上進攻蘇聯結果將會怎樣?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德軍的勝利進軍刺激了日本,日本隨即著手準備進行對蘇戰爭,企圖趁蘇德大戰之際奪取蘇聯的遠東地區。1941年7月7日,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下令實施「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準備動員50萬兵力北上進攻蘇聯,佔領蘇聯遠東地區。
  • 兩岸如果發生戰爭 臺灣軍方表示第一時間可以動員45萬兵力!
    甚至有專家拿出70年前毛澤東與粟裕規劃的首個武統臺灣方案分析,以此推算解放軍的戰略思維與兵力。      島內民眾更想知道的是,兩岸如果發生戰爭,臺灣方面又能出動多少兵力應對呢?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臺防務部門主管嚴德發昨日在臺立法機構表示,若蔡英文動員令一下,臺灣約26萬後備軍人就要報到,加上18萬5千位現役軍職人員,約45萬人將是第一時間的防衛作戰主力。臺美軍事專家卻直指,臺灣軍隊後備動員方式一直存在重大問題,不具備強大戰力!
  • 總兵力超過17萬人,掌控經濟命脈,伊朗革命衛隊實力有多強悍?
    衛隊一共設有五大軍種,除海陸空外,還有動員抵抗力量和聖城軍。今年年初死於美軍襲擊的蘇萊曼尼即革命衛隊司令官。革命衛隊總兵力約18萬人,其中陸軍為13萬人,主要負責維護國內的安全和穩定;海軍約有2萬人,負責海灣沿岸及荷姆茲海峽的巡防任務。空軍約2萬,雖然兵力不多,但是裝備先進,是伊朗遠程打擊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