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器官移植的「綠色通道」,別只存在於紅頭文件裡

2020-11-25 澎湃新聞

馬上評|器官移植的「綠色通道」,別只存在於紅頭文件裡

澎湃特約評論員 李國煒

2020-05-02 20:36 來源:澎湃新聞

就像很多電影裡演的那樣,運送「人命關天」的人體器官時,就會狀況頻出,驚心動魄。

按照國家網絡器官分配系統的分配,5月1日,鄭州的方澤民醫生乘坐最早一趟高鐵前往北京,轉運一份供肺器官回鄭州。抵達北京西站後,方澤民立即向值班站長說明情況,出示證明文件,希望北京西站予以協助。但是,還是出了問題。

器官送至北京西站的時間,比方澤民預定的高鐵票晚了十幾分鐘。但此時北京西站值班站長卻以「疫情防控」為由拒絕為方澤民安排臨近車次,堅持必須先網絡訂票,才能上車。

無奈之下,方澤民撥打12306尋求幫助,但是12306客服回復稱:並沒有綠色通道的緊急電話,「如果您有緊急特殊情況,需要和檢票口的工作人員協商」。

眼看供肺無法轉運而被浪費,方澤民在車站內大聲求助「誰能幫忙?」,此時,一名肖姓女士舉起手來,願意接下這份生死重託。此外,方醫生還同時聯繫了全國人大代表、著名器官移植學家陳靜瑜,讓他通過微博求助。陳靜瑜教授發布微博求助後,立即得到各方援助,有提出自願協助轉運的,還有主動退票並督促方澤民醫生到12306上刷退票的,終於方醫生刷到了退票。火車北京西站的回應是:「工作人員13點左右聯繫上方醫生,得知他已自行辦理好改籤手續。」

一個素不相識的乘客願意「搭把手」將器官送到鄭州,為什麼值班站長沒有幫這個忙?陳靜瑜教授憑一己之力,就能讓網友主動退票,鐵路部門真的幫不上買票的忙嗎?綠色通道因疫情而崎嶇不平,但疫情是真正的「堵點」嗎?

人體捐獻器官轉運是生命與時間的賽跑。為提高暢通人體捐獻器官轉運流程,減少器官浪費,原國家衛計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於2016年4月下發了《關於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通知》。其中規定,通過鐵路運輸移植器官,「如出現誤點情況,鐵路部門可優先安排臨近車次,必要時可登車後補票」。這是交通部、鐵路一起蓋公章發布的紅頭文件,怎麼在現實當中就執行不了呢?12306不同意,值班站長不幫忙,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綠色通道。

這樣的事,也不是第一起了。4月9日,一名醫生需要將人體器官送往無錫的醫院,錯過了火車,結果臨時叫了一輛滴滴車,司機一路超速開了130公裡,把器官送到了無錫。4月29日,筆者剛在澎湃新聞上發表過《滴滴司機送器官暖心,但綠色通道更要通暢》一文,想不到,類似的事件又重演了一遍,只不過這次沒有救命的滴滴司機,卻需要一個醫學專家在微博上「吼一嗓子」。

這更要追問:移植器官的綠色通道,為什麼不通?鐵路、交通執法、公安、高速公路的一線工作人員,對這條綠色通道的知曉率、執行率又是多少?人命關天的移植器官綠色通道,不能只存於紅頭文件裡。陳靜瑜教授表示,5月1日晚北京西站向他反饋,會進一步學習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相關文件,進一步完善工作支持綠色通道。接二連三掉鏈子的綠色通道,該亡羊補牢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器官移植 綠色通渞

相關推薦

評論(94)

相關焦點

  • 護航「人體器官」
    "您好,我們 4 個人攜帶著人體器官,需要馬上到北京,必須趕上這個航班,但還要 10 分鐘才能到 …… " 11 月初,一通電話打破廈門機場值機主任櫃檯的平靜,此時,截至登機辦理僅剩 2 分鐘。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接力"。
  • 福州航空綠色通道保障人體捐獻器官運輸
    潘海濤/文 12月19日,福州航空FU6519福州=上海浦東航班成功保障了一例人體捐獻器官的運輸。據了解,該航班於8時36分從福州起飛,9時37分順利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比原定計劃落地時間提前28分鐘。
  • 新知|人體器官移植有望靠豬 異種器官移植 能否「救人一命」?
    為何要探索異種器官移植?●目前國內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缺口」面前,只能等待。但有一些病人,等不起。●異種器官移植的優勢,在於器官供體來源充足,而且可以批量化、工廠化生產,「人體器官移植要花費30萬-40萬元,異種器官移植的定價肯定是會低於這個。」為什麼要探索異種器官移植?
  • 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召開 廣東19家移植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一
    12月19日,在廣州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透露,我國已啟動器官捐獻移植的兩年專項整頓計劃,爭取在2021年上半年出臺修訂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進一步明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中的各部門職能,爭取在2023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 經參調查|生命接力 「移」路同行——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調查
    5年來,中國共完成多少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捐獻與移植是否有法可依?移植技術水平和質量究竟如何?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面臨哪些挑戰?……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期間,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對話國家衛健部門官員和國內外權威專家,探尋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的改革發展歷程。
  • 「我們帶著人體器官,必須趕上這個航班」,接到電話的廈門機場,立刻...
    您好,我們4個人攜帶著人體器官,需要馬上到北京,必須趕上這個航班,但還要10分鐘才能到……11月初一通電話打破廈門機場值機主任櫃檯的平靜全力保障啟動「生命護航俠」綠色通道攜帶器官上飛機,有什麼特殊條件嗎?記者了解到,根據航空公司規定,人體器官必須有《移植中心器官接收確認書》或介紹信才可進行航空運輸。
  • 一頭豬的傳奇:基因工程助力器官移植
    多年來,器官移植受困於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源(供體)不足,這早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α-半乳糖,即α-1,3-半乳糖,是在大多數哺乳動物肌肉中存在的糖分子,而在魚、爬行動物、鳥類或人的肌肉中通常不存在。此外,在哺乳動物產品如某些藥物、化妝品、疫苗、明膠和奶製品中也可以發現α-半乳糖的存在。 在美國,α-半乳糖過敏反應通常是人們被孤星蜱蟲咬到後發生。
  • 異種器官移植 能否「救人一命」?
    ●目前國內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很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缺口」面前,只能等待。但有一些病人,等不起。●異種器官移植的優勢,在於器官供體來源充足,而且可以批量化、工廠化生產,「人體器官移植要花費30萬-40萬元,異種器官移植的定價肯定是會低於這個。」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12—14日,在長沙召開的第三屆全球異種移植臨床研究規範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異種移植協會主席Leo Buhler說。  異種移植,簡單說,即把一種動物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移植到另一種動物體內。人類期望通過這一技術,在符合安全和倫理的前提下,解決移植供體短缺難題,治療人類疾病。
  • 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
  • 器官移植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專訪《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
    不過,現實生活中器官移植的誕生歷史卻不足百年——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早期,器官移植都還只存在於幻想作品之中。事實上,雖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醫學界已進行了多種器官移植的嘗試,其中不乏辛酸的成功案例,但直到1983年,環孢素(適應症為腎、肝和心臟移植)獲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移植之後,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成功的器官移植。
  • 這位海歸專家專攻器官移植 想用三五年在四川實現異種器官移植
    他說,當時國內器官移植還處在起步階段,自己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出國,「就是要掌握這項醫療技術。」  他在日內瓦大學外科從事臨床及科研工作並於1995年獲得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在導師的推薦下,他前往器官移植技術發達的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外科做博士後研究,致力於移植免疫學的基礎研究以及基因治療在器官移植和糖尿病防治方面的應用研究,在3年多的時間內,發表了二三十篇學術文章。
  • 醫院召開器官移植工作會議
    本站訊(醫務部 馬超)為進一步加強醫院器官移植學科建設,不斷提升器官移植臨床應用能力和科研水平,12月18日醫院組織召開了器官移植工作專題會議。醫院院長趙海平,副院長趙建民、侯明星出席會議,相關行政科室及臨床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趙建民主持。
  • 英國羅斯林研究所暫停異種器官移植研究 - 網上健康
    (2000.08.15 08:15:07)  新華網倫敦8月13日電(記者王豔紅)曾經克隆出名為"多利"羊的英國羅斯林研究所近日宣布,將暫停將豬器官移植於人體的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其因是投資機構擔心豬器官會傳染新的疾病而撤回了投資。
  • 2014中國器官移植大會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器官移植學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辦,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醫學會、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承辦,與會專家學者共千餘人參加了本次盛會。大會以「好學知,力行仁」為主題,由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鄭樹森院士擔任大會主席。
  • SCP-897-巫毒器官移植
    SCP-897-巫毒器官移植 項目編號:SCP-897 項目等級:Safe MRI掃描和醫療測試表明,移植的器官被無縫整合到SCP-897的身體中(無視遺傳差異)且功能正常。SCP-897被發現含有至少███名不同人的DNA(包括██基金會人員)。估計不超過█%仍為其原始身體組織。為什麼它的免疫系統(本身已經被置換了好幾次)不拒絕外來組織原因尚不清楚。
  • 長壽克隆豬讓異種器官移植「翹首可待」
    我國首例敲除α-1,3半乳糖苷轉移酶基因克隆豬現已6周歲,依然能夠正常產仔,這預示著基因敲除克隆豬身體健康,讓異種器官移植「翹首可待」。    不足1%的人得到移植治療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需進行器官移植,但每年僅約1萬人能得到移植治療。供體器官的嚴重短缺使許多患者因等不到所需的器官而死亡,這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 海醫二院移植團隊40小時完成10臺大器官移植
    早上7點,在海醫二院10號、12號和15號手術間,器官移植團隊各就各位,開始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兩名捐獻者,四臺腎移植、兩臺肝移植手術,移植團隊的醫生們連續接臺,吃飯也是在兩臺手術的間隙裡簡單地扒了兩口。圖為進行肝移植手術。
  • 首屆中國器官移植醫師年會召開
    2014年8月22日,第一屆中國器官移植醫師年會在杭州隆重召開,這是中國醫師協會器官移植醫師分會自去年年底成立以來首次召開器官移植學術年會。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