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孔子任中都宰的原來是他,在七十二賢人中排第三!

2020-12-12 爆料君說

冉子,是冉耕,還是冉求?

鄆公冉耕曾任中都宰,徐公冉求以政事見稱。或二人都被尊稱為冉子。

冉耕,字伯牛。周景王二十二年(前523年)生,春秋魯國東原(今山東東平)人,為孔子弟子,以德性著稱,《論語》所謂:「德性,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七十二賢人中排為第三名。曾隨孔子周遊列國,廣施教化,為人所敬。

魯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晉為魯司空,冉子繼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績顯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無拾遺,器不雕偽」,「而西方之諸侯則焉」。

因冉子為政有道、治理有方,所治中都成了其他諸侯國學習的榜樣,並受到孔子的高度讚賞。

冉子卒,初葬汶上城西門外感化橋畔,唐(另有一說宋)時,移葬東平今址。

從唐至宋,冉耕多有封號,先後被封為「鄆候」、「東平公」等。元東平路所修「東平公冉子祠」大字篆書碑,立於冉子祠大殿前,現藏東平縣文物管理所。汶上縣也曾有冉子祠。

冉求(前522年—?),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冉堌鎮冉堌集村)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並身先士卒,以步兵執長矛的突擊戰術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

嘉祥縣西北黃垓村的冉子祠,應該是祭祀冉求的。

冉求曾為魯國貴族季孫氏的家臣,唐貞觀年間被封為徐侯。據《曹州府志》載:"鄆城東35裡者,三冉之故居也,裡有金錢嶺,嶺上有故祠址,老樹頹然如數百年物"。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當地曾出一斷碑,崇禎三年(1630年),洛人郭子光博學好古,辨此碑為唐貞觀年間所立"冉子徐侯墓碑"。

當時,當地鄉紳重修冉子墓祠。此後,祠、墓再度荒廢,至解放初期,就僅剩三間神祠,一座墳頭和兩株古柏了。祠前原有東西配房,今已毀。

看完請擴散!

這事您怎麼看?請在底部留言評論!

資料來源:中都不肖生、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侵刪

告知:本文由百家號、爆料君說、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來源、未註明者舉報!

相關焦點

  • 孔子七十二賢人之(甘谷石作蜀)
    從刪述,受詩書,成為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學成返鄉,大力宣揚儒家學說,傳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風俗,自此秦隴一帶文教大興,人文蔚起,風範遺澤,後世景仰。石作蜀從刪述,受詩書,多所啟後,後人尊稱他「石夫子」。因年代久遠,記載甚少,立世境況和著述幾乎無存。(伏羌縣誌)記載,「唐朝封石邑伯,宋朝封成紀候,明朝去封號,稱先賢,從祀孔子廟」。
  •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最喜歡的為何是顏回?
    孔子一生致力於傳師授業,到他晚年的時候,號稱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便有七十二人。在這七十二人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顏回這人,簡直是學霸中的學霸,什麼「孔門十哲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儒家五大聖人之一」的稱號,統統被他收入囊中。一、顏回真是一個君子啊!顏回跟孔子一樣都是魯國人,他字子淵,十三歲就跟著孔子學習了。顏回問孔子:老師,什麼叫做仁?
  • 孔子弟子三千,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其餘湮沒無聞,皆是不為之過
    孔子是戰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天下為己任,一生積極於施行他的仁政,奔走列國之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致處處碰壁,到了晚年則有道窮之嘆。他致世太平的理想雖然沒有實現,然而他從政之餘所致力的教育事業,卻開了花。開創了儒學,形成一種儒家文化,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 孔子弟子三千,誰是他最喜歡的學生?
    晟道文化資訊 孔子弟子三千,有賢人七十二人其中,子路、子貢、顏回、冉有、公西華等幾位學生最具代表性這幾個人各有特點子路是所有學生的大師兄,只比孔子小9歲,是最早追隨孔子的學生子路性子急、脾氣犟,經常頂撞孔子,也經常挨孔子的罵,但是孔子對他的評價卻很高,說他很有才能,可以治理「千乘之國」子貢是個「高富帥」,是孔門弟子中唯一的大商人,據說孔子周遊列國就是他贊助的。
  • 老子與孔子,聖人?賢人!及歌功頌德!
    在老子和孔子之後,主導後世的是孔子,所以出了很多小孔子,這些小孔子的著述並不比孔子少,實際的社會影響也不比孔子低,只是孔子主導下的後世社會的思想是崇古及歌功頌德等,所以小孔子們被忽視了,把功勞都算在孔子身上,而過錯算在小孔子身上!
  • 宰我:「使民戰慄」孔子:「既往不咎」何解
    而《論語》是曾參及其弟子整理的,他們屬於「子思之儒「,所以他們提到曾參就說」曾子「,提到宰我這個前輩就沒有加「子」這個尊稱。其實我們從《論語》中對宰我的記載就可以看出,宰我才是那種」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三代之社不同者,古者立社,各樹其土之所宜木以為主也。」這裡的解釋來源於《周禮》:」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所宜之木。
  • 宰予是個什麼樣的學生,讓溫良恭儉讓的孔子都忍不住罵他?
    宰予字子我,也叫宰我,是孔子的一個著名的學生。不過他也是被孔子這句「朽木不可雕也」罵出名的。為了增加氣勢,孔子後面還加了句,」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你就是一坨翔! 孔子向來溫良恭儉讓,什麼事為啥罵宰予罵得如此接地氣?原來不過是宰予白天睡了個覺,也不過是散漫了點。
  • 孔子一生中,哪個女人對他的影響最大?其中一個甚至影響了他一生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 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樊遲
    二、姓源《左傳 定公四年》中記載「分康叔,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飢氏,終葵氏,樊氏。分魯公,殷民六族,條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唐林寶編的《元和姓籑》記載「樊,中有殷人七族有樊氏,仲尼弟子遲,魯人,蓋其後。」宋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辯證》中有「樊,出自姬姓。
  • 都知孔子,他卻鮮為人知:七十二賢之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在史書的記載中,閔子騫名損,為春秋末期的魯國人,是孔子門下的得意門生。因為人剛正不阿且十分孝順,孔子極其看重他,《論語》和《史記》中亦有關於閔子騫的記載。今天,我們將從三個方面了解了解閔子騫。及至寒冬,後娘給三個孩子都做了棉衣。從表面看,閔子騫的棉衣和兩個弟弟的一樣厚實,可是,裡面的填充物卻大不相同。兩個弟弟衣裡裹的都是厚實的棉花,而閔子騫的棉衣裡填的卻是蘆花。一日,父親讓閔子騫駕車,可閔子騫竟冷得握不住韁繩。一開始,父親還以為是閔子騫偷懶,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他幾下。
  • 紀錄片《中國》今日首播,重現關於孔子的理想之光
    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 片中,崇尚禮制的孔子來到東周都城洛陽,向當時掌管國家檔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請教,共同探討「禮」。孔子期待用倫理規範、鮮明禮制拯救社會秩序,而老子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 《文豪野犬》中也原來是這麼和太宰認識的,他的作為太過霸氣
    其次我們在說到森鷗外這個人,第二季主要講述了他的城府以及內斂,而在第三季開頭卻說明了他在前任首領的殘暴統治下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殺死前任首領,修改遺言自己成為港口的首領。這裡的做派也是及其霸道的,如果換一個人的肯定沒有這麼霸道的做法。其次見證人是太宰。
  • 被後人誤會解讀孔子和魯哀公的對話,導致復聖顏回被低估
    三千年前的大成至聖孔老夫子,有三千門徒,七十二賢人,其中年紀輕輕的顏回,是孔最鍾愛的弟子。但是後人對於顏回的認知,都是比較片面且簡單,作者認為,造成這一原因的主要所在,就是後人對於孔老夫子與魯哀公的對話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有,所以才有後世錯解顏回的結果。
  • 看看教出72賢者孔子的「教育經」,古人智慧能幫到你!
    今天帶大家一起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統治了中國2000年之久。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的思想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要說我們現在人人都可以去上學,還得感謝孔子呢。
  • 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何被稱為「瑚璉之器」?
    善於學習的他,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充分發揮自身才能,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成就。對於孔子思想的傳播,子貢是身先士卒的,也兼具良好的德行。那麼,作為被孔子稱為「瑚璉之器」的子貢,到底具有哪些身份呢?第一身份:實實在在的公子哥子貢出身名門,祖上都是衛國貴族,世祖們都是衛國士大夫。
  • 拙讀《論語》第三百二十篇:因為學生問如何種田種菜孔子大罵
    先講講樊遲同學,他的出鏡率也是很高的,當然他不是學霸型的人,經常問老師問題,當然,他是非常好學的。只是經常領會不到老師的精神。對於他多次問仁,多次問知,孔老師都有針對性地給予了回答。樊遲同學真要說起來,也是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也是很了不得的。
  • 孔子人格修煉的三重境界
    《論語》中大量有關鄙夫、野人、小人、成人、有恆者、君子、士、大人、賢人、善人、仁人、聖人等的評述,集中表現了孔子對人格修煉永無止境的層級認識。概言之,孔子以君子、仁者和聖人三重人格境界來定位歷史人物和評價自己的學生。
  • 為何選三十六、七十二?
    天罡、地煞,都是星座名稱,屬北鬥叢星。《水滸》裡多次宜稱梁山一百零八將,是由所謂「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組成的。「引首」中說:「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座地煞降在人間,鬨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第七十回說:「三十六天罡臨化地,七十二地煞鬧中原」。在排座次中又講到:「石碣前面,書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石碣背面,書地煞星七十二員」。
  • 《文豪野犬》:第三季開播,太宰和中也的故事開篇!
    昨天《文豪野犬》第三季第一集開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的呢?這一季的主角是大家最為喜愛的太宰,而且這一季的故事講述的是港口黑手黨的「雙黑」即太宰和中也的故事,「雙黑」往事拉開序幕!太宰和中也一直以來都在針鋒相對,相愛相殺,彼此嫌棄卻能保持信任,即使兩人四年未見也能將生命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