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太行之脊》中出鏡的日軍高級將領都有誰?你注意到了嗎?

2020-12-12 林海青蛙

從2020年12月2日開始,電視連續劇《太行之脊》又開始在中央電視臺進行第二輪熱播,這部電視劇場面宏大,以真名實姓出境的歷史人物眾多,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英勇抗日的輝煌歷史,其中日軍方面也有幾個著名將領出境,經查看片尾演員表時,日軍出境的高級將領竟有六人之多,分別是岡村寧次、多田駿、梅津美治郎、香月清司、川岸文三郎、板垣徵四郎等人,本文就聊一聊這些人的基本概況,他們在中國戰場上犯下了哪些戰爭罪行?

《太行之脊》海報

1.香月清司(1881—1950)是日本佐賀縣人,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4期和陸軍大學校第24期,「九.一八事變」時曾任關東軍第30旅團長並駐屯鐵嶺地區,1933年3月晉升陸軍中將,先後出任日軍第十二師團長和近衛師團長,以「步兵戰術」聞名全軍,「七七事變」爆發後,被裕仁天皇欽點出任中國駐屯軍司令官。

香月清司(右)聽取戰況匯報

日軍不斷向華北地區增兵後,在撤銷中國駐屯軍建制的同時,編組成立了華北方面軍,香月清司轉任華北方面軍第一軍司令官,下轄第6師團、第14師團和第20師團,指揮所部攻佔平津,又沿京漢線南下擊潰了劉峙的第二集團軍,劉峙由此被譏笑為「長腿將軍」,同時派川岸文三郎的第二十師團攻取娘子關,並與華北方面軍直轄的第五師團合力攻陷了太原。

在徐州會戰時,香月清司違抗寺內壽一的命令,沒有南下歸德堵截徐州後路,而是命令第十四師團西進開封,導致蘭封會戰爆發,結果放跑了徐州地區的中國軍隊,寺內壽一忍無可忍,於1938年5月將其調回日本並被編入預備役。

2.川岸文三郎(1882—1957)是日本群馬縣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和日本陸軍大學校第23期,此人曾任裕仁天皇的侍從武官,1935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七七事變」爆發後,率領日軍第二十師團從朝鮮乘船出發,並在天津大沽口登陸,併集結在唐山和山海關地區,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一軍戰鬥序列。

《太行之脊》中的川岸文三郎

第二十師團曾隨第一軍轉戰華北地區,為了掠奪山西的煤炭資源,日軍華北方面軍於1937年10月初開始推進太原作戰,川岸文三郎的第二十師團在娘子關要塞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史稱「娘子關戰役」,中國守軍不敵日軍的進攻,致使日軍攻陷太原。

平遙古城現在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在抗戰時期進攻並佔領平遙的正是日軍第二十師團,日軍在付出100餘人的代價之後,於1938年2月13日攻陷平遙城,並在平遙城屠殺了1000多中國軍民,最為慘烈的戰鬥發生在海拔1895米的寶塔山主峰,國軍第169師一個加強營官兵奮勇殺敵,堅守了兩天三夜,最後全部犧牲在寶塔山上,而主峰上的寶塔和古建廟宇均被毀於炮火,川岸文三郎於1938年6月23日被調回日本本土任東部防衛軍司令官。

3.梅津美治郎(1882—1949)是日本大分縣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和陸軍大學校第23期,1934年3月前往中國天津出任中國駐屯軍司令官,並於當年8月晉升陸軍中將,中國駐屯軍是《辛丑條約》的產物,自從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之後,進一步刺激了日本軍方的狼子野心,開始覬覦中國華北地區,以逐步實現蠶食整個中國的目的,梅津美治郎在任內曾與何應欽籤訂了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

梅津美治郎與多田駿

1938年5月底,曾任陸軍省陸軍次官的梅津美治郎奔赴中國太原,接替香月清司出任日軍第一軍司令官,該軍曾長期擔任山西佔領軍,梅津美治郎於1939年9月升任關東軍司令官後,由電視劇《亮劍》中出現的筱冢義男接替其出任第一軍司令官。

4.多田駿(1882—1948)是日本宮城縣人,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炮兵科和陸軍大學校第25期, 曾任日軍野戰重炮第6旅團長, 1935年8月接替梅津美治郎出任中國駐屯軍司令官,1936年4月晉升陸軍中將並任日軍第十一師團長,「八.一三事變」後出任參謀次長兼陸軍大學校校長,輔佐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處理中日開戰以來軍務。

多田駿

1938年12月調任日軍第三軍司令官,擔任防禦蘇聯的作戰任務,1939年9月12日接替杉山元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主要作戰區域包括河北、山西、河南以及綏遠、察哈爾等部分地區,其任內大搞囚籠政策,尤其是對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實行密集分隔,使在敵後戰場作戰的八路軍迴旋餘地大為縮小,以確保華北方面軍主力與衛立煌的中央軍和閻錫山的晉綏軍進行對決。

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乘華北敵後戰場日軍兵力空虛,組織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因此由國民黨主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成為中華民族抵禦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而多田駿組織的「中條山戰役」也取得一定戰果,使長期封鎖和圍困國軍於中條山的三個師團得以抽身,可以足夠的兵力應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襲擾,1941年7月晉升陸軍大將並調回日本,由他的老同學岡村寧次接替其司令官之職。

5.岡村寧次(1884—1966)是日本東京人,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和陸軍大學第25期, 此人乃「中國通」,曾任駐上海領事館武官、直系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關東軍副參謀長、參謀本部情報部長、第二師團長等職,1936年3月晉升陸軍中將,1937年4月率第二師團駐屯在松花江區域。

岡村寧次

1938年6月,日本參謀本部為了實施武漢作戰,臨時編組了日軍第十一軍,由岡村寧次擔任司令官,岡村寧次認為中國政府的抗戰意志取決於蔣介石和他的黃埔系將領所率領的中央軍,只有在短時間內消滅中央軍主力,才能迅速徵服中國,岡村寧次的想法與參謀本部的作戰方針背道而馳,因此被閒院宮載仁親王調離中國戰場,讓他坐了一年的冷板凳。

1941年7月晉升為陸軍大將,接替多田駿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統轄10個師團左右的兵力,任內策劃了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並推行殘忍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岡村寧次正是在這一時期被華北民眾恨之入骨的,在許多描寫晉察冀軍民抗日鬥爭的文學作品中,岡村寧次的名字都是出現最多的,可謂是臭名昭著,1944年8月26日出任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 1944年11月23日又接替畑俊六出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頂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

6.板垣徵四郎(1885—1948)是日本巖手縣人,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和 陸軍大學第28期,曾長期在參謀本部情報部中國課從事情報和間諜工作,此人是「中國通」,在關東軍司令部高級參謀任內策劃了「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和「九.一八事變」,致使中國東北徹底淪陷,也由此刺激了日本侵略華北乃至整個中國的野心。

板垣徵四郎

此後又以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兼天津特務機關長的身份,在天津建立了「板垣機關」,負責平津地區的間諜工作,並向日本參謀本部提交了一份分裂中國華北的計劃,並尋找日本在華北地區的代理人,企圖策動「華北高度自治」,1934年8月調任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936年3月升任關東軍參謀長。

1937年3月,板垣徵四郎出任日軍第五師團長, 「七七事變」爆發後,率領第五師團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先後在南口等地遭遇湯恩伯部和衛立煌部的阻擊,此時第9旅團又被緊急抽調到淞滬戰場,因此僅以多半個師團留守南口,不甘寂寞的板垣徵四郎於是策動東條英機的察哈爾兵團,沿平綏線兩側攻擊前進,曾擊退了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板垣徵四郎的突擊冒進,遠遠超出了華北方面軍的作戰計劃,他如同瘋子一般瘋狂,幾乎以一個師團之力,迎戰閻錫山第二戰區20多萬中國軍隊,並於1937年11月9日攻克太原。

《太行之脊》海報

日軍中的高級將領幾乎都曾到過中國,最早的曾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而絕大多數軍官都曾在關東軍服役,凡在參謀本部任職的佐級軍官,也都曾以武官、副武官及輔佐官在中國一些較大城市的領事館任職,更多的是借旅行之名到中國考察和搜集情報,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所使用的軍用地圖,比中國人自己繪製的地圖還要詳細的多,《太行之脊》中就有這樣的橋段,劉伯承師長要求部隊打掃戰場時,注意搜尋日軍使用的地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相關焦點

  • 死有餘辜,細數在抗戰時期,被我軍民擊斃的日軍高級將領
    經過14年的艱苦抗戰,在付出了無比慘重的代價之後,犧牲了200多位高級將領及無數官兵,終於將日本鬼子打出了中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在戰爭過程中,在中國戰場上也有很多日本的高級軍官被我英勇的軍民擊斃,落得個死有餘辜的下場,據不完全統計,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我軍民共擊斃了日軍高級軍官達80多位,包括大將、中將、少將,聯隊長以下的不計其數。
  • 太行天脊 大美長治
    當人們行走在太行山中南段,才會真切地感受到長治市居太行之巔的盛名、「與天為黨」的豪氣,以及蘇軾筆下「上黨從來天下脊」的美妙和霸氣。長治,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夢境,一個太行山最美的地方。長治之美,美在山水。
  • 抗日戰爭,八路軍擊斃了多少日軍高領將領,都是誰擊斃的
    其中,還創造了擊斃五位日軍高級將領的輝煌戰績,包括三位日軍中將和兩位日軍少將。 今天,筆者就來聊聊抗戰時期,被八路軍擊斃的日軍高級將領。 陸軍中將沼田德重(楊勇)
  • 唯一一位被厚葬立碑的日軍將領——中村正雄的「軍史錄」
    "博弈之交不終日,飽食之交不終月;勢力之交不終年,惟道義之交可以終身。"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做事行得正坐得直,否則幾十年碌碌,不過雲煙飄散。上世紀抗戰爆發,日軍惡行昭著,唯有將領中村正雄得到了中國人的認可,受到尊敬,他在前線陣亡後,對手給了他厚葬。
  • 二戰時被我軍擊斃的五位日軍高級將領,其中一位死因最搞笑!
    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都是兇狠和強悍。的確,在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日軍面前吃了很多苦頭,很多將領都殞命疆場。然而,我中華民族兒女當然也不是吃素的,在艱苦的戰爭中,我們也對日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傷,其中不乏日軍高級將領。
  • 八路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左權,有多少人知道被日軍俘虜的最高將領
    長樂一戰,左權完美利用地形優勢,一舉殲滅日軍2000多人,繳獲大批物資,並且還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1942年,日軍對我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並且包圍了八路軍指揮部所在地,左權帶領總部機關奮勇殺敵一連突破日軍三道封鎖線,8月25日凌晨,左權所部再次被日軍合圍,左權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自己主動留下來斷後,斷後意味著九死一生,左權被炮彈擊中不幸身亡。
  • 南京保衛戰中,一批高級將領丟下部隊逃跑,傷兵們破口大罵
    在1937年8月到11月的淞滬會戰中,國軍集中主力部隊與日軍交戰,因撤退演變為潰敗,故而損失極大。陸軍第88師京滬抗戰紀要中所言:當因集結不易,且有因與敵膠著不易抽調者,致全師零星撤退渡江之官兵總計不過四五百入耳。損失之重大,概可想見,南京之戰亦可謂慘矣!關於南京突圍的混亂,有一種說法是唐生智下達了正面突圍命令後,又有一個口頭命令:87師,88師,74軍,教導總隊諸部隊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渡江,向滁州集結。
  • 二戰時,各國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中國這位犧牲後日軍停火默哀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殘酷的戰爭,一共有61個國家或者地區被捲入這場爭鬥,並且造成了9000萬人的傷亡和5萬億美元的損失,除此之外,它也是交戰雙方,陣亡高級將領,最多的一場大戰,或許讓人感到好奇,在交戰各國當中,各國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在中國犧牲的六位侵華日軍高級將領,第一位是最高級的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96字,閱讀約2分鐘日軍侵華期間,我軍死傷無數,從甲午戰爭開始,日軍就開始對我國進行大範圍侵略,為了對抗日軍,我軍很多著名將領都殉了國,我軍將士死傷不少,日軍將領自然也不可能避免死傷
  • 遊山西·讀歷史|延太行血脈 挺民族脊梁
    本文轉自【山西新聞網】;峭壁樹影,碧水清幽,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炮火連天、硝煙瀰漫的抗日戰場……9月23日下午,「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活動首日,來自太行線路的全國三十餘家媒體記者、編輯走進紅色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感受太行英雄捨生忘死抗擊日寇的偉大情懷
  • 他提出國軍也要跟日軍打遊擊戰,一高級將領不執行結果被槍決了
    白崇禧認為,八路軍的遊擊戰經驗值得借鑑,他們不但固守了山西太行山的五臺山根據地,並轉入敵後發動「全面戰」,現在山西的民眾已經動員起來,與軍隊配合,如敵後各省都能這樣,敵人必感到重大困難,終至崩潰而後止。 白崇禧此言一出,立即炸了窩,國軍將領們心裡知道這是好建議,但為了奉承蔣介石,紛紛指責白崇禧這是親共行為。
  •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有20億人口捲入戰爭,打的是慘烈無比。交戰雙方都為這場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尤其是人員的傷亡,整個二戰共有9000多萬人傷亡,其中就包括一些高級將領的戰死。那麼各參戰國在二戰期間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呢?
  • 二戰被俘的日軍最高將領:拒絕自殺謝罪,理由說出來可笑
    文/快哉風 二戰期間,盟軍想俘虜一個日本高級軍官很不容易,比如中國抗戰十四年,俘虜到最高軍銜的日本軍官只是一個海軍大佐,這個名叫衝野亦男的倒黴蛋,是因為座機故障迫降在國軍第3戰區,從而當了俘虜。
  • 4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什麼軍銜?都是誰?
    在長沙會戰中,中國共打了四次,第一次傷亡九萬多人,共殲滅日軍11萬多人,並抗擊了日軍的猛烈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由於未能取得勝利,中國軍隊未能再攻下長沙。在這四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死了不少人,今天我們來談談誰是雙方的最高將領?
  • 解放戰爭中,被我軍厚葬的3位國軍高級將領,第三位死得太慘了
    解放戰爭,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大決戰,交戰的雙方雖然立場相對,可並無種族國家之間的深仇大恨,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戰場上對勇猛作戰的敵軍將領保持尊重是一種美德,因此,解放軍曾經為被我軍擊斃的三位國軍高級將領舉行了高規格的葬禮,那麼,這三位被厚葬的將領都是誰呢?
  • 【遊山西 讀歷史】 登太行之巔 賞雄奇險峻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展有珍貴歷史資料和革命文物,館區主展區包括八路軍簡史陳列廳、八路軍將帥廳、日軍侵華暴行廳。遊覽區包括八路軍遊擊戰術演示廳、八路軍抗戰紀念碑、八路軍雄風碑林、徐向前元帥紀念亭等。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先後舉辦了《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八路軍總部在太行》等專題展覽,部分展覽在省內外巡展;開展抗戰史研究工作,出版了電子多媒體文獻《八路軍》《八路軍將領略傳》《八路軍抗戰簡史》《八路軍序列沿革研究》等一批學術成果;利用講解、文藝演出、專題報告、巡迴展覽等形式,開展博物館公眾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
  • 太行「雷王」把地雷玩絕了!日軍走哪哪爆炸,防不勝防抱頭鼠竄
    文/哈克如今,倘若你有機會去山西武鄉遊覽一番,要是提及了「王來法」這個人名,當地老一輩人都得豎起大拇指。因為,在1943-1944兩年間,由他所率領的民兵抗日自衛隊先後用自製各式地雷斃敵123人,還抓了40多號偽軍!
  • 二戰時期,日軍真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殘忍嗎?看「老兵」如何說的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我國也曾經根據二戰的歷史拍攝過不少電視劇,不可否認在這些抗日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尊重史實的神劇,不過也有一部分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但這些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二戰時期的日本兵刻畫得十分殘忍,這也讓很多人好奇,當年的日本兵真的像電視中所演的那麼殘忍嗎?
  • 二戰中為何日軍對大佐軍銜夢寐以求?要權利有權利,要待遇有待遇
    二戰中,讓日軍夢寐以求的大佐都有哪些權利和待遇?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達到? 二戰中的中日兩軍軍官有著明顯的差距,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職業化。 中國軍隊的將領相當一部分都是半路出道,並沒有經歷軍校生涯,不算是專業軍人。
  • 1949年解放軍五百萬大軍,能不能打贏1937年的侵華日軍
    紅軍時期,中共創辦了紅軍大學,抗戰的時候,創辦了抗日軍政大學,解放戰爭的時候,創辦了東北軍政大學,華北軍政大學等學校,而且都是解放軍中的高級將領親自擔任領導職務,各級將領必須輪番到學校去學習,一支熱愛學習,熱愛總結的軍隊,戰鬥力肯定不會差。 解放軍的軍隊將領不僅學習戰略戰術和一些基礎的軍事指揮,他們還要懂政治,了解政治,這個在國民黨內部就並不是十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