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包袱熱得哭,伏包袱涼悠悠」,順秋反秋啥意思?秋後熱多久?

2020-12-22 農技小幫手

現在已經立秋了。

立秋意味著炎炎夏日即將結束,暑去涼來,天氣將由上蒸下煮的高溫,轉為秋高氣爽天、月明風清。正如「立秋三場雨,癟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立秋還預示秋收即將到來。

然而,立秋並不意味氣溫立即降下來,更不意味秋天的正式來臨。今年三伏天共有40天,目前正處於中伏期間,要等到8月24日才會出伏,同時,8月22日才到處暑節氣。也就是說,至少在處暑暑節氣前,這段時間裡還得很熱,尤其中午特別炎熱。

聽村裡老輩人講,立秋有很多說法,比如,早秋、晚秋;公秋、母秋;順秋、反秋;秋包袱、伏包袱。這些關於立秋的說法,都與秋後氣候變化、秋糧收成等有關。

一、什麼叫「順秋」、「反秋」?

在民間,立秋有「順秋」和「反秋」說法。村裡老人說,要是立秋當天有雨,不管雨量的大小,這種立秋被稱為「順秋」,反之就被稱為「反秋」。

一場秋雨一場寒,順秋年份往往涼快得比較早,但若立秋當天晴空浩月無半點雨,就會保持一段時間的炎熱天氣,而「反秋」往往會繼續帶來火紅的太陽,使夏日的餘威在秋後繼續發揮,在秋老虎日子裡除了早晚有絲涼意以外,其他時間段的太陽不比夏天差多少。

二、什麼叫「秋包袱」、「伏包袱」?

秋包袱,是指三伏在立秋節氣裡結束;伏包袱,則指三伏在處暑節氣裡結束。

今年三伏最後一天是8月24日,這剛好在處暑節氣內。由此看來,今年是「伏包袱」。

然而,民間有「秋包袱熱得哭,伏包袱涼悠悠」的說法,這似乎預示著今年立秋後可能會涼得比較快。

但是秋後要是降溫比較快,這對水稻、玉米的糧食作物豐收會造成一定影響,因為當前正是水稻灌漿期、玉米飽粒期,需要足夠的溫度、光照、降水等自然條件作為保障,這才有助於它們的顆粒飽滿。

各位朋友,你認為老輩人留下的這些經驗有用嗎?

相關焦點

  • 馬上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
    導讀:16日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秋包伏嗎?進入到七月份中旬了,但是今年的夏天在南方地區還是比較涼爽的。像往年這個時候已經熱得不行了,可是今年不但不熱,反而還有點涼颼颼的感覺。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啥意思?今年是秋包伏嗎?一起來了解一下!要了解這句俗語,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三伏」的定義。關於入伏,大家應該都知道「夏至三庚數頭伏」這句順口溜了,它的意思是說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是頭伏,而第四個庚日則是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則為末伏。
  • 今天入伏,「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2020哪天立秋
    如果天氣熱,就會影響到農民的生產生活,所以在農村流傳著很多關於三伏天的俗語,都是農村日常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下面這句「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秋包伏能熱得哭?那今年是不是秋包伏呢?今天就詳細的給大家解惑。
  • 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那麼今天秋後氣溫究竟如何呢?
  • 農村俗語:「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而這種炎熱天氣到底要持續多久?立秋什麼時候到來?人們都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什麼意思?立秋就是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到來,但是為何人們有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立秋還分和母秋嗎?越是炎熱天氣,我們就越希望那種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來。
  • 農村俗語:「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得好,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風秋雨要穿棉,在大家的印像裡,便是立秋之後,下一場雨天氣就會涼出來些,鄉村也有一句話,稱為伏包秋涼幽幽,秋包伏熱得哭」,2020年的狀況是如何呢?伏包秋便是立秋的當日恰好進到到末伏,而秋包伏便是立秋之後三伏天都還沒完畢,2020年的立秋提早來,是今年 的8月7日,陰曆6月16日就立秋,具體時間是早上的9時06分立秋,是歸屬於公秋,公立秋冷颼颼,母立秋熱死牛,也有如同鄉村的俗話說得對,便是三伏不絕秋趕到,便是三伏天都都還沒過完,秋季就趕到。
  • 伏天到,「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兩者有啥區別?
    導讀:伏天到,「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啥意思?兩者有啥區別?今年小暑節氣以後,氣溫整體較往年來說要偏低一點,大部分地區小暑節氣的時候是比較涼爽的。不過這種涼爽的日子也即將要結束了,因為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到來了。
  • 8月7號立秋,「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
    導語:立秋將至,「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立秋是二十四節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開始。每年當太陽黃經到達135°時,就進入立秋節氣。熟悉二十四節氣的朋友們知道,二十四節氣有春、夏、秋、冬「四立」,分別代表著一個季節的開始。二十四節氣歌把春夏秋冬四季分得明明白——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要熱多久?「秋老虎」啥時來?答案來了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氣,俗語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也意味著,天氣也將又熱轉涼,莊稼也將進入豐收的季節!眾所周知,立秋也有「三侯」,一曰涼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會熱多久呢?秋老虎還會來嗎
    俗語說「立了秋,扇子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令,俗語有「秋者陰之氣始下,故天地萬物收!」這也代表著,氣溫也將由熱變涼,農作物也將進到收穫的季節!大家都知道,立秋也是有「三侯」,一曰冷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
    導讀: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今天09時06分,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對於之後的天氣走向具有很關鍵的影響。農村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和農諺有很多,大多都是關於天氣的變化描述,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天氣的變化,對於秋苗的生長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天氣,才能利於秋苗的生長,從而才能獲得豐收,而一個不適宜的天氣出現,那麼秋苗也就很難成長。
  • 末伏開始第一天,30度以上高溫還能熱多久?有經驗的老農給出答案
    末伏已到,今年還能熱多久?根據區域不同,這個時間點也有區別,大部分區域,可能等到末伏結束之後,會感受到溫度有所變化,也就是到8月底,不少地區的溫度開始逐漸降低,而真正想感受到溫度沒有那麼熱,大概需要等到白露以後,今年的白露時間為9月7日,白露之後,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有句諺語說「立秋不叫秋,天涼白露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
  • 8月7號立秋,「母秋熱到狂,公秋扇子丟」秋天也分公母?如何區分
    從大暑節氣來臨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熱,每個在外面的人幾乎都是汗流浹背。按照網友們的話來講就是:出門2分鐘,流汗兩小時。不過大家先別急著高興,因為立秋節氣到,未必天氣就會涼快起來,這主要是看這個立秋是「公秋」還是「母秋」。中華文化,有許多種表現形式,比如說俗語就是一種。俗語一直就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讀來通俗易懂,而且富有智慧。有句跟立秋有關係的俗語叫:公秋扇子丟,母秋熱到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8月7號立秋,「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今年立秋屬於哪種秋?
    今年比較特別,8月7號立的秋,自古民間就有「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的說法,什麼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公秋會比較涼爽,如果是母秋的話,那天氣可能還是會再熱一段時間。今年的8月7號早上9點立的秋,按照早晚入秋的說法,今年應該是公秋,但是呢正好趕上三伏天還沒過去,俗話說秋老虎還有熱上一段時間,我們經過幾個月暑季,身體出汗大量水分電解質流失,身體機能消耗太多,入秋需要「貼秋膘」補充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準備過冬。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 立秋:暑去秋來 共話秋
    >這一天,是天氣由熱轉涼的節點也掀開了秋天詩意的序幕立秋簡介立秋是秋季開始的節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東漢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
  • 農村俗語:「谷隨豆,能吃肉;谷隨谷,秋後哭」是啥意思?
    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谷隨豆,能吃肉;谷隨谷,秋後哭」,說的就是科學種植莊稼的事兒。「什麼?怎麼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說: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
  • 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老農:不怕,今年是個「公秋」
    導讀: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老農:不怕,今年是個「公秋」時間過得飛快,如今已是進入中伏的第八天,距離立秋節氣也是越來越近,由於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季節,這兩天多地的溫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陽光接近於直射讓溫度很高,而且暑氣的下沉讓整個環境感覺到像透不過氣來似的。煩悶的心情是中伏之間特有的,所以大家都在翹首以盼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
  •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是啥意思?天氣還會熱嗎?看完有數了
    你看,古人沒有科學設備,沒有高精尖的先進儀器,就能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的氣候、掌故、農事等等這些,早就寫得明明白白了。讓華夏兒女受用至今,並將持續傳承下去,古人的智慧,總是讓人感嘆。老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過後,盛夏時節吹出來的風都是熱的這種現象會被秋天的涼風所代替,冷空氣南下也將越來越頻繁,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南移,日照時間變短,強度轉弱,地面輻射散熱也快,所以,溫度下降也快。隨著涼爽的秋風自北向南吹遍淮北地區,早晚溫差變化明顯,夜間的氣溫下降速度加快,故而有一夜冷過一夜之說。氣候變化無常,白露過後,天氣還會再熱嗎?還有秋老虎嗎?
  • 漫畫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北京時間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末伏夏盡,涼風漸至,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立秋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