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鄭高魁在清運垃圾。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陽泉12月27日電 題:山西「老環衛」23年堅守:兩手老繭見證一座城的市容變遷
作者 周皓
上午接受採訪,中午吃過飯又匆匆換上工裝,與工友乘著垃圾清運車去工作。鄭高魁,山西陽泉市城區環衛處一名普通裝卸工,寒來暑往23年從未缺勤,腳踏實地從他堅守的「山城」陽泉街巷一路走向人民大會堂。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鄭高魁作為804名全國先進工作者中的一員接受表彰。
脫掉棉手套,還戴著一副一次性塑料手套,枯瘦的手掌布滿厚厚的老繭,右手掌心一道近3釐米長的裂口。鄭高魁笑了笑說:「這是最近一次搬石頭時裂開的,不算什麼。」手上受過多少次傷,他已經記不清了。鐵鍬鏟垃圾、徒手搬垃圾,長年累月的勞作和垃圾的腐蝕,在他手上留下深深的印記,也給每一位初次見到他的人以深刻印象。
1997年,當年還是28歲小夥子的鄭高魁「夾著鋪蓋卷」,帶著妻子從老家和順縣來到陽泉市,白天在街上做點小買賣,晚上披星戴月上街掃垃圾,從一把掃帚開始了他的環衛事業。「幹環衛很不容易,剛開始一個月只有100多塊錢的工資。」鄭高魁說,很多工友受不了這個髒苦,就離開了。鄭高魁卻一直堅持了下來。2003年,他的妻子柳素萍也加入環衛隊伍;2018年,他的「90」後女兒劉瑾也成了一名環衛工人。
做了三年的清掃工後,鄭高魁又幹起了裝卸工。說起鄭高魁的事跡,工友們也是由衷佩服。有一年秋天,陽泉市城區環衛處一輛垃圾車在去填埋場的路上,因前一天下過一場大雨,汽車在途經桃河時陷入河道中。見此情景,鄭高魁不顧河水冰冷,第一個跳入齊胸深的河水裡推車。見到鄭高魁跳了進去,其他工友也緊跟著跳下,齊心協力把車推了出來。
2018年夏天,在一處垃圾點清理垃圾時,鄭高魁發現了一個手包,裡邊有3萬多元的一張存摺,還有身份證、醫保卡、銀行卡等物。想到失主一定非常著急,鄭高魁馬上通過電話聯繫。失主在城區環衛處領到所失財物之後,表示要當面酬謝他。早已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鄭高魁在電話裡婉言謝絕。
「為人老實厚道,工作勤勤懇懇,老鄭是我們環衛工人的一面旗幟。這麼多年,從區勞動模範、市勞動模範、省勞動模範,一直到全國先進工作者,作為先進典型他帶動著全市的環衛工人。」陽泉市城區環衛處處長翟俊敏說,鄭高魁的一雙手現在已經是好多了,過去一把掃帚、一把鐵鍬當家,現在陽泉市已經進入了智慧化環衛,他的一雙手見證了陽泉市的環衛發展。
「過去人們的衛生意識差,垃圾到處亂扔,根本不看垃圾桶在哪。有的人塑膠袋裡裝著糞便就從窗戶上扔下來。」鄭高魁說,現在人們的衛生意識好多了,尤其是國家倡導垃圾分類以後,亂扔垃圾的現象少多了。
2019年1月1日,陽泉市城區環衛處整體外包給中環潔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勞動模範」鄭高魁被聘到管理崗位,但他不失「勞模本色」堅持在垃圾裝卸崗位上,每天跟著垃圾清運車上路。
「像鄭高魁一樣的環衛工,在進入中環潔不僅工資有大幅提升,而且在五險一金的基礎上,再為他們繳納僱主責任險,變成六險一金,環衛工人生活更有保障了。」陽泉中環潔副總經理鍾軍輝介紹說,現在陽泉市城區主次幹道的機掃率能達到85%以上。中環潔智慧環衛系統可實現車輛與人員的運行軌跡,環衛設置的實時與歷史視頻督察,對路街的保潔質量進行監管,並對公廁、垃圾轉運站等場所實施人流量和氣味監測報警。大大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而且高質量保潔的長效質量管理,讓整座城市更加靚麗。
「看著陽泉越來越乾淨、越來越漂亮,打心裡覺得高興。能從一名普通環衛工能成為勞模、先進工作者很不容易。」鄭高魁說,他會繼續紮根環衛基層,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踏踏實實工作,為環衛事業再立新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