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扶貧故事|下個月我去工廠上班

2020-12-22 紅網

臨湘公司駐村扶貧隊查勘三港村引進竹炭廠的用電情況。

臨湘公司駐村扶貧隊查勘三港村引進竹炭廠的用電情況。

紅網時刻嶽陽9月15日訊(通訊員 施璐)9月15日,臨湘市羊樓司鎮三港村圍牆組的貧困戶周樹生高興得合不攏嘴,他整天在自家菜園裡忙乎。老周高興地說:「以後上班拿工資,每天朝九晚五的,幹點農活可就沒有以前方便了,必須趕在上班前種上一季秋菜。」

老周的好心情來源於前幾天國網臨湘市供電公司駐三港村扶貧隊長方敦純上門走訪給他帶來的好消息:替他在村裡的環保竹炭廠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月薪3000塊,下個月初就正式上班。

2018年,方敦純走馬上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當年就為村裡爭取了總投資360萬元的中低壓電網改造項目。去年9月,改造項目正式實施,一口氣新裝了6臺變壓器,全村的高低壓線路都裝上了絕緣導線。從此,打雷下雪也不用擔心停電了。

用電問題解決後,全村2萬多畝的楠竹終於派上了用場,村民們紛紛在家門口辦起了加工作坊,將本地的楠竹進行粗加工,製作成竹跳板、竹樓梯、竹掃把等對外出售。

今年,方敦純又為村裡引進了第一家工廠——機制環保竹炭廠。這家工廠以三港村漫山遍野的楠竹作為原料,通過高溫乾餾,製作成無煙竹炭,專供大城市的燒烤店使用。這個項目投產後,不僅意味著三港村滯銷的楠竹又可賣上好價錢了,還意味著像周樹生這樣的20多個貧困農民可以在這裡找到工作,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

竹炭廠項目落地後,急需進行電力擴容。為保障竹炭廠的正常用電,國網臨湘市供電公司投入近12萬元資金將三港二變公變增容,對低壓線路進行改造,9月下旬竹炭廠將正式啟動生產。

近年來,國網臨湘市供電公司下大力氣支持三港村脫貧攻堅,以電網升級改造為突破口,結合招商引資、光伏發電、勞動就業、易地搬遷、小額貸款、政策兜底、職工捐款、消費扶貧等措施多管齊下,今年全村29戶貧困戶將全面脫貧。三港村這個曾經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正大踏步邁上小康徵途。

相關焦點

  • 進工廠上班好還是去餐館做服務生好?
    網上許多聲音在議論: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進工廠上班了?其實呢,在個問題所述觀點未必正確,因為就總體而言,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年輕人還是進工廠上班了,畢竟製造業依然是當下解決就業的主要產業。服務生確實有些年輕人會發問:是進工廠上班好還是去餐館做服務生好?在此,就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說說看法。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海發的電力扶貧人|鐘山區供電局駐海發村駐村...
    我叫朱文榮,是鐘山供電局下沉到結對幫扶地青林鄉海發村16名駐村幹部的帶隊人、海發村臨時黨支部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青林鄉海發村,地處水城縣北部,海拔達1780米。2019年7月,我和同事乘車一路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才抵達。
  • ...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祝開權:扶貧路上一「小兵」||張金文...
    經過無數次的走訪,弄清楚我幫扶的普梯村田來福因缺技術、缺資金致貧,2016年識別為貧困戶。針對缺技術,我引導他參加勞力技能就業培訓,發放扶貧生態土雞和養豬直補項目;缺資金,我為他爭取了5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通過入股村級合作社和發展養牛,2019年實現了高質量脫貧,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366元,是2016年的4.3倍。
  • 返鄉創業者開辦社區工廠 拓寬當地就業扶貧路
    社區工廠已在三秦大地結出碩果。2018年9月,陝西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推廣平利縣社區工廠等有效做法,確保有勞動力的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就業有崗位、創業有門路、增收有渠道。迄今,陝西建成社區工廠1365家,吸納就業5.12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5萬人。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在這裡有了色彩|惠水縣上衙村駐村扶貧幹部羅...
    我叫羅歡歡,1995年生,2018年1月,我入職惠水縣文化館,是一名青年歌手。同年5月,帶著組織的重託和信任,我來到上衙村參與駐村扶貧工作。見時機成熟了,駐村工作隊再次試著給他們講搬遷政策,告訴他們在移民搬遷安置點有扶貧車間,在車間打工一個月可以有兩千多元的收入,領到的城市低保比現在高,還能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等等。  從沒讀過書的小貴媽媽說:「真的嗎?為了小貴,我想去看一下房子,只要娃能好,我去幹什麼都願意!」「真的,你放心!」我堅定地告訴她。
  • 結對「牽手」,譜寫溫暖扶貧故事
    幾年來的結對牽手,譜寫了溫暖的扶貧故事。結對幫扶縣在資金、人才、項目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健全幫扶機制,用好協作資源,帶動共同致富。今年以來,20個幫扶縣共投入資金3.3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91個,受益貧困人口達10.46萬人。
  • 「19歲沒學歷去工廠上班怎麼樣?」:任何起點,你都不要怕低
    文 | 羅sir昨天有朋友私信我,說自己今年19歲,但沒有學歷,問前期去工廠上班怎麼樣。其實這個問題羅sir倒還真的想與各位交流交流,年紀小沒學歷,適合去工廠上班嗎?我的答案是,可以去。為什麼?一、工廠上班,可以積攢社會經驗「任何起點,你都不要怕低。」熟悉羅sir的都知道,19歲的我,其實也是進過廠的。在我迷茫的日子裡,也是在工廠裡度過的,我在工廠上了一年的時間,最後才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和生活。
  • 精準扶貧電力先行 國網泰安供電公司助力脫貧攻堅
    王古店三村脫貧致富故事的背後,有一個特殊的身影——國網泰安東平縣供電公司駐王古店三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雲清。李雲清作為第一書記駐村以來,吃住在村裡,積極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他把村民因病、因殘、因學、因缺少勞動力等致貧原因分門別類,為制訂幫扶計劃、精準施策奠定了基礎。新泰市嶽家莊鄉角山村也是一個省級貧困村。
  • 《異星工廠》蒸汽電力玩法介紹 異星工廠蒸汽處理攻略
    導 讀 異星工廠蒸汽怎麼處理?遊戲中蒸汽都有哪些作用呢?
  •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行業扶貧:燈火閃亮脫貧路
    電力不僅為扶貧產業提供「助力」,電力本身就是重要的脫貧產業。「太坪村是新化縣最偏遠的貧困山區,交通運輸極不方便,大部分產業難以發展。」村黨支部書記劉石橋說,2018年村光伏發電站正式投產,依靠發電上網可實現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裡7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摘帽。
  • 想去惠州上班,聽說那邊工資最低5000多(工廠),是真的嗎?
    想去惠州上班,聽說那邊工資最低5000多(工廠),是真的嗎?想在惠州上班,工資能拿5000多?小編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假的。小編己經在惠州紮根打工了兩年,對這周邊都比較了解,而對於工資這一塊,如果拿這個城市和深圳比的話,那麼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深圳底工資最少也有兩千多,而惠州這邊底工資卻只有一千七八的樣子,另外惠州這邊的工廠與深圳也是一樣,全靠加班加出來,如果不加班,也就只能拿個底工資了。
  • 國網山東電力消費扶貧 有愛有「吃」有保障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1日訊 春節將至,來自貧困村的大餑餑、黃豆、紅小豆、山藥再次成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職工的搶購產品,消費扶貧在山東電力人心中紮根已久
  • 燈火閃亮脫貧路——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行業扶貧紀實
    這些變化,得益於電力「充電賦能」;這些變化,為湖南深度貧困地區帶來脫貧致富的契機。  2013年以來,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充分發揮行業特點和優勢,行業扶貧惠及1400餘萬農村居民、定點幫扶實現183個行政村、1.96萬戶、6.36萬貧困人口脫貧出列,為湖南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闖出一條富有電網企業特色之路。
  • 安徽電力持續支持購買金寨縣金剛臺村扶貧產品
    「這賣雞的錢可以給娃娃交學費了,感謝省電力公司的幫扶。」9月7日,金寨縣金剛臺村已脫貧村民唐冬連說。當天,國網安徽電力明生電力投資集團從金剛臺村採購黑毛豬6頭、土雞266隻、雞蛋2000餘枚。 為確保金剛臺村高質量脫貧,國網安徽電力扶貧工作隊會同金剛臺村兩委堅持發展產業扶貧,積極入戶動員生豬養殖,普及宣傳豬舍技術標準、養豬防疫知識,幫助貧困戶協調豬苗,並對大戶養殖實施獎補。
  • 電力扶貧點亮彝鄉村寨 - 涼山 - 中國網·錦繡天府
    電力建設扶貧專項,將保障貧困群眾用電需求作為剛性要求,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供電設施嚴重老化,重點治理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全面提升配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不斷推進全州供電服務均等化。按照電網建設與易地扶貧搬遷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竣工的要求,實現「住房建成」和「安電入戶」無縫銜接,目前全州35.32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全部實現了「房成電通」,安全住房和生活用電都已全面達標,有力保障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鄧集雙(左一)幫助幫扶對象核對系統內信息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使命光榮。幫扶工作不僅僅只是帶領整理房間、美化家居,幫助補齊生活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惠民政策。
  • 工廠月薪上萬,為何年輕人卻不願意進場上班,曹德旺6字說出實情
    但是,工廠常年都在招人,即使很多的年輕人抱怨找不到工作,也不想去工廠上班。估計這一點,工廠的老闆也挺無奈的,我缺人,你找工作,原本不應該是一拍即合的事情嗎?但是卻困難重重。而且,工廠月薪上萬,比很多寫字樓裡面的工資還要高,但是很多年輕人卻不願意進場上班,曹德旺6字說出實情,那就是以進工廠為恥。
  • 【我的扶貧故事】靳濤:扶貧讓我歷練了人生
    與扶貧結緣,那是2018年,我作為幫扶隊員之一,紮根小壩西衝村。在扶貧的道路上,我親眼目睹了鄉親生活的變化,感受到同事們對扶貧工作的執著,對扶貧對象的真情付出,感受到了扶貧工程帶來的種種變化。  2018年3月,我從金海湖新區應急管理局到小壩鎮西衝村任第一書記,第一印象就是感覺西衝村地偏人窮,全村7個村民組,365戶1696人,其中貧困人口62戶283人。
  • 為什麼年輕人不要去工廠上班?這3方面原因,隨便中一條就廢了
    【導讀】在我們父輩那一代,很多人都是剛出社會就選擇進入工廠,因為相對於其他工作,工廠提供包吃包住的待遇,可以省下一筆費用,到手的收入也會更多。但到了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願意進工廠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2021-01-11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