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聽到同事講她家娃,總愛看同一集動畫片、看同一本書,無論家人怎樣反對,都無法阻止孩子的熱情。有時候孩子甚至會把看到的動畫片人物畫下來,而且反反覆覆,樂此不疲。
同事對孩子的這種「重複行為」很是詫異,以為是女兒的認知存在問題呢,後來她通過看書學習,才發現在心理學當中,幼兒的「重複行為」是一種正常表現。
孩子愛看同一集動畫片?心理學家揭秘幼兒重複行為背後的真相
孩子在幼兒階段正是建立自我認知的關鍵期,他們會反覆重複同一個動作,看同一部動畫片,或是同一本書。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建立自我發展原動力的體現。
當孩子不斷地重複做同一個動作的時候,不但印證了自己對事物發展的判斷和預測,同時也建立了基本的邏輯思維,通過一次次地重複來實現自我肯定。
因此,對於家長而言,不用感到困惑,也不要認為這是孩子的認知出現了問題,由於孩子年齡的特點,他們的重複行為可能會出現「破壞性」,比如:把玩具弄壞等現象。
面對這種場景,家長需要耐心地引導孩子,可以適度地批評,做到仔細觀察,善意提醒,等孩子長大後,他們的重複行為就會變少了。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重複行為不僅是他們建立認知的關鍵,如果深層次挖掘,這背後的真相,會讓家長更加理解孩子的行為。
1)重複一個動作,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過程
為啥很多孩子喜歡看同一部、同一集動畫片、翻同一本書呢?心理學家指出,這是因為孩子在建立自我安全感。
比如當孩子反覆讀一本書的時候,他知道下一頁會發生什麼,會出現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樣的對話,於是他在閱讀過程中就能體會到安全感。因此在舒適的條件下,重複會讓孩子更安全。
2)孩子在揣摩和理解各種信息
對於一個大人而言,他們在讀書或是看電視時,會自動聚焦在主要的故事情節當中,但孩子的思維能力不及成年人,所以,他們看得很慢,但更細緻。
孩子會留意到畫面上的每一個人物,甚至是每個動作、每個表情,而且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進行模仿和重複。此時也正是孩子模仿力、專注力加速打開的過程。
當心理學家揭秘幼兒重複行為背後的真相時,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更加理解了孩子的重複行為。
面對孩子的「重複行為」,父母不要輕易打斷,而是要「靈活應變」
1)允許孩子的「重複行為」,不要過多幹預
當家長了解到孩子「重複行為」背後的真相時,不要過多幹預和制止娃的行為,因為行為一旦被破壞,兒童的大腦就很容易進入淺層運行,長大後,會很難進入深度思考。
2)孩子每次重複時,父母儘可能地變化5%的內容
為了讓孩子的重複更有意義,父母可以在每次重複的時候,變化5%的內容。比如家長為孩子講故事,每次可以把不同的詞做深入講解,或者變化感情去朗讀,這樣也能增加孩子學習的趣味性。
3)適當地改變孩子的專注點
孩子在反覆做同一件事情時,家長可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在玩汽車模型時,在玩了很多次之後,給他講一些有關汽車的知識,並且問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這樣一來一往,孩子不但能學到知識,還能愛上學習。
總之,面對孩子的「重複行為」,家長正確的做法是不要阻止,並且要「穩中求變」,讓孩子能「溫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