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的美國大選前期,兩黨會製造一些爆炸性新聞,被稱為「十月驚奇」。
就在前不久《紐約郵報》的一篇文章,曝光了一封郵件,在這封郵件中,烏克蘭能源公司的一名顧問感謝拜登次子亨特·拜登引薦他與拜登會面。
此前川普就一再指控,競選對手拜登擔任美國副總統時,其家族在烏克蘭有不當行為,不過拜登一直否認這些指控。儘管這封郵件的真實性未得到證實,但也給了川普陣營一絲喘息的空間。
誰將入主白宮,成為這個國家的新掌門人,受到全球矚目。
本周的《鳳凰大視野》將通過川普和拜登身邊最親密的親朋好友口述,為您揭開他們不為人知的過往和斬不斷的恩怨情仇,看他們是如何在波譎雲詭中,登上一個國家的政壇巔峰。
1
川普&拜登 性格養成篇
▼
川普:成為一位「狠角色」
川普很早就遭遇了家庭變故,母親病重。年幼的川普面臨的第一步危機,就是他必須在父親一手遮天的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馬克·費希爾,(《揭秘川普》合著者):
當你問他媽媽如何表達對他的愛時,他竟答不上來。
瑪麗·川普(川普的侄女):
他確實很難和女人產生深入關係,因為他和自己的母親都談不上母子情深。
格溫達·布萊爾,(《川普家族》作者):
唐納德的父親對孩子們的教育是——當然他會分男孩和女孩——男孩必須去爭、去贏、成為一名「狠角色」。為了勝利,傾盡所有也在所不辭。
在家族內部,「繼承者大戰」一觸即發:誰來接管父親的商業帝國?排在最前面的不是川普,而是他的哥哥弗雷迪。
瑪麗·川普
川普侄女
瑪麗·川普:
我父親做什麼都不對,因為我的祖父,他過得很痛苦。他很沮喪,逐漸意識到自己永遠成不了父親期待的樣子。
川普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哥哥被趕出家門。他要避免自己重蹈哥哥的覆轍,被自己的親生父親虐待、羞辱。他決定活成父親期望的樣子:成為一位「狠角色」。
但他性情暴躁,容易衝動,於是,13歲那年,父親把他送到了一所軍校。在軍校的五年,川普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名惡霸。
唐納·川普會衝著他的同學大喊大叫。他到處使喚人,甚至會用掃帚攻擊不聽他話的同學。
哈利·法爾貝(唐納·川普的同學):
你會被打,有人會拽著你的頭往牆上撞,你不得不進行反擊。
魯迪·朱利安尼(紐約前市長):
他當時肯定想:「必須把這孩子送到真正殘酷的世界歷練一番。想讓他成功,太軟弱可不行。」
蒂莫西·奧布萊恩(《川普王朝》作者):
他說這算是他的成人禮。他告訴我,來到軍校後,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被人扇了巴掌,就因為沒站好隊。
在父母的陪伴下,川普畢業了。此時的他已然成長為一位「狠角色」,深諳恃強凌弱之道,而在未來的日子裡,這種方法也屢試屢驗。
▼
拜登:口吃曾是最大的危機
拜登在德拉瓦州度過了坎坷的童年。他的父親是一名時運不濟的汽車推銷員。年幼的他被送到了一所天主教學校,周圍都是修女。喬·拜登的危機正是口吃。
珍妮·瑪麗·拉斯卡斯,《GQ雜誌》:
有一次他必須把作業背下來,並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兒站著把它說出來。
他面前寫著:「沃爾特·雷利爵士是位紳士。」
瓦萊麗·拜登·歐文斯,喬·拜登的妹妹:
喬一讀,就變成了「沃爾特·雷利爵士是個和藹的人(gentle man)。」「再讀一遍?」沃爾特·雷利爵士是個和藹的人。」他一連說了三遍。
約翰·亨德裡克森
《大西洋月刊》雜誌
約翰·亨德裡克森(《大西洋月刊》):
他會讀成「gentle man(和藹的人)」,而不是「gentleman(紳士)」。修女嘲笑說:「拜—拜—拜—拜登先生,那個詞到底是什麼?」而修女作為老師,本該保護弱小的。
珍妮·瑪麗·拉斯卡斯
拜登的妹妹
珍妮·瑪麗·拉斯卡斯:
拜登既尷尬又憤怒,他走出教室,離開學校,一路走回了家。拜登的母親二話沒說就帶他回學校和老師當面對質。
瓦萊麗·拜登·歐文斯:
修女一張口就說喬不尊重她。我母親說,「閉嘴,」「告訴我,你取笑我兒子了,是嗎?」「我...」。「修女,你取笑我兒子了嗎?」「這個……,」我媽媽又說,「這樣吧,我來替你回答。你當然那麼做了。你要是再敢這樣,我就一巴掌把你的醜帽子拍下來。聽懂了嗎?」
欺負、騷擾、嘲笑,
這一切讓拜登下定決心,克服口吃。
約翰·亨德裡克森:
拜登會站在臥室的鏡子前,用手電筒照著自己的臉,背誦葉芝和愛默生的詩歌或散文。
口吃,惡霸,他不斷向二者反擊,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
珍妮·瑪麗·拉斯卡斯:
高中時,他是高年級的學生會主席。坦白說,這是他的「政治初體驗」。高中四年級時他還有口吃,但他得在畢業典禮上介紹自己的家人,他得站在那裡,在眾目睽睽之下流利地介紹自己的家人。他做到了。
在這場口吃危機中,
拜登學到了一個生活哲學,
那就是持之以恆。
拜登
在川普和拜登的首次總統辯論上,
可謂是一場「混戰」,
拜登每一次講話都會被川普騷擾和插嘴,
以至於拜登幾乎無法回答問題,
明顯被激怒的拜登一度向川普說道,
「你能閉嘴嗎?」「太沒總統樣子了」。
在這場長達90分鐘的言語互毆後,
民眾看到兩位政黨候選人對彼此的尖酸蔑視,
這樣的場面在美國政壇前所未有。
一位是三度競選總統的老牌幹將,
一位是政治經驗最少卻最富有的現任美國總統,
當他們面臨政治生涯的危機時,
各有一套什麼樣的求生法則呢?
2
川普&拜登 個人危機篇
▼
川普與女版川普的對決
他們稱之為「世紀離婚」——川普與女版川普的對決。這一次,唐納德親手釀造了危機:他背叛了妻子伊萬娜。
瑪麗·布倫納,《名利場》:
這次是真正的危機,小報上的醜聞接二連三。他的孩子們哭,伊萬卡在哭,小唐納德已經不願意和他說話了。就連唐納德的母親也對親近的人說:「這還是我兒子嗎?」
這場以「世紀離婚」收場的婚姻開始於十多年前紐約的一家時尚酒吧。那時的伊萬娜是一名模特,和一幫朋友在酒吧裡玩樂。
伊萬娜是一名捷克斯洛伐克移民,魅力四射,十分符合川普的胃口。很快,伊萬娜·澤爾尼科娃就成了川普夫人,但這只是開始。
尼基·哈斯克爾(唐納·川普的朋友):
她對我說,「哦,我要為唐納德工作。」我說,「什麼?你結婚後還要工作?我可沒聽說過這樣的事兒。結婚不就是為了不工作嗎?」她說,「不,我跟他說我想工作,什麼工作都行。我不在乎。我不想坐在家裡發呆。」
伊萬娜·川普,川普前妻:
我喜歡工作。我喜歡看到我工作的成果。我不在乎做什麼生意,做什麼工作。我就是喜歡工作。我不能忍受坐在家裡對著天花板發呆。這對我來說遠遠不夠。
路易絲·森夏恩,前川普集團副總裁:
她也汲汲於成功。伊萬娜·川普和唐納德簡直就是雙胞胎。唐納德和伊萬娜會相互模仿。
這倆人都屬於精力充沛型的。夫妻倆珠聯璧合,打造了川普最大的房地產項目川普大廈。當川普進軍大西洋城後,伊萬娜便成了其中一家賭場的執行長。在曼哈頓,伊萬娜還掌管著標誌性的廣場飯店。但好景不長。
馬克·費希爾
《揭秘川普》合著者
馬克·費希爾,《揭秘川普》合著者:
一切都進展順利時,他嫉妒她所受到的關注。而當事情不那麼順利時,他變得十分憤怒,他侮辱她,報復她。
在伊萬娜翻修廣場飯店期間,
川普的憤恨徹底爆發了。
芭芭拉·雷斯:
前川普集團副總裁
芭芭拉·雷斯,前川普集團副總裁:
我們走進來,看到了已經完工的房間。首先,他不喜歡那些家具,於是他開始咒罵伊萬娜。他很生氣,氣到把家具的門都扯掉了。我這輩子從沒見過他這麼生氣。那天的他很嚇人。他非常非常生氣。
她哭了起來。我問她,「伊萬娜,發生了什麼?」她說,「你不明白那種感受。你只需要在工作時和他打交道。而我要一天24小時面對他。」我為她感到難過。我是說,她真的在盡力取悅唐納德了。她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這次個人危機給川普上了一課:
永遠不要分享權力。
▼
拜登:年紀輕輕就成了鰥夫
30歲的喬·拜登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他有三個孩子,妻子尼爾婭常伴左右,
而且他即將出任參議院議員。
珍妮·瑪麗·拉斯卡斯,《GQ雜誌》:
尼爾婭是他一生的摯愛,兩人的生活幸福又完滿。直到有一天,一切戛然而止。
就在拜登和妹妹瓦爾在華盛頓,
進行上任前的準備工作時,意外發生了。
瓦萊麗·拜登·歐文斯,喬·拜登的妹妹:
我接到了吉米·拜登的電話,他說:「趕緊回來。出車禍了。尼爾婭在旅行車裡,三個孩子博、亨特和娜奧米也在車上。」她被牽引拖車從側面撞上了。她和坐在後面兒童安全座椅上的娜奧米當場死亡。博和亨特受了重傷。
像被玻璃碎片刺痛一樣。
我開始體會到,絕望會自我兌現;
自殺不只是一種選擇,還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拜登《堅守承諾》
瓦萊麗·拜登·歐文斯:
短短六個星期,他就從雲端跌入了泥底,年輕輕輕就成了鰥夫,成了拖著兩個孩子的單身父親,成了心碎的人。
然而,拜登還是振作起來了。
他們在醫院舉行了宣誓儀式。
喬·拜登:
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很感激。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你們心中稱職的參議員。我要在此許諾:假如在未來六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我無法兼顧好父親和好參議員的雙重身份,但願不會這樣——可能會這樣,但我希望不會——我向你們保證,我會像早前一樣聯繫候任州長特裡比特,告訴他參議員隨時可以換,但孩子們只有一個爸爸。
就像克服口吃和應對政治鬥爭時一樣,
拜登接下來走的這條路也布滿了荊棘。
再一次身處危機的他選擇堅持下去。
吉姆·克萊伯恩
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眾議員
吉姆·克萊伯恩(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眾議員):
人在像他這樣的人生節點上失去妻子和孩子,必然會有所成長。你會從那種經歷中學到很多。不過,你所做的就像穆罕默德·阿里所說的那樣:「我從來沒有被擊倒過。我總能站起來。」喬從來沒有被擊倒過,他總能站起來。
3
川普&拜登 政治生涯篇
▼
川普:在爭議聲中當選總統
2016年川普在一片爭議聲中當選總統,很多人說這是一場美國版「商而優則仕」的現實真人秀。個人品牌是川普生意中最成功的部分,川普通過美國NBC推出的真人秀節目《學徒》,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成功的商人形象。讓不少美國選民相信他的商業頭腦能提升美國經濟。
克裡斯·魯迪(唐納·川普的朋友):
他一直視自己為電視或娛樂明星潛力股。他喜歡當藝人,這是他性格中的另一面。
在川普大廈5樓,
他們為真人秀節目《學徒》
設置了一間假的會議室。
奧瑪羅莎·曼尼高爾特(前《學徒》參賽者):
我第一次見到唐納·川普時,我們走進會議室,坐下,大約20分鐘後,攝像機開始轉動,唐納·川普走了進來。
吉姆·多德:
戴上面具的川普完全拯救了《學徒》播出前的那個他。
唐納·川普:
作為一點小小的獎勵,我要給你們看看紐約市最好的公寓。那就是我的公寓。
對川普來說,
是時候給自己的個人品牌「升級換代」了。
丹·巴爾茨(《華盛頓郵報》):
他意識到,娛樂已成為美國政治的核心。唐納·川普認定,他從《學徒》中學到的關於名人、娛樂和收視率的一切都可用於總統競選。
地產開發商破產了,真人秀明星誕生了,
川普要讓危機和衝突為自己所用,
讓形象顛覆現實。
▼
拜登:另闢蹊徑與歐巴馬交好
對於拜登,已在政壇沉浮近五十年,他始終有一個總統夢,從初選開局一度深陷絕境,到短短一周時間內完成大翻盤,以迅雷之勢結束黨內之爭,他的經歷在美國歷史上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在越戰期間,美國社會動蕩不安,在德拉瓦州,種族矛盾一觸即發黑人居民很憤怒。拜登想起了自己19歲在市中心遊泳池工作時與黑人打交道的經歷,他看到了機會。
詹姆斯·貝克,威爾明頓前市長:
在那兒,拜登認識了幫派裡的一些人。他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本能,能夠認識人,理解人,也不怕和他們打交道。
理察·史密斯:
我們成了朋友。我們竟然成了朋友。我是個問題少年,好嗎?我是幫派頭目,家裡連吃的都沒有,沒有電,沒有香皂,有時洗澡時連水和香皂都沒有,沒有熱水。
史密斯把拜登介紹給了黑人社區的居民。
多年來,拜登一直和他們保持聯繫,
而這些交往為他帶來了回報。
這成了拜登的制勝法寶。
1972年,他的法寶奏效了。
(在黑人社區的幫助下,拜登憑藉不到3000票的優勢)
弗雷德·西爾斯,喬·拜登的朋友:
選票非常接近。人們很吃驚,這怎麼可能呢。
喬·拜登:
政治專家們認為不可能的事,你們做到了!
2007年,拜登第二次競選總統。拜登的第二次總統競選再次以失敗告終。但他不甘願放棄。他開始另闢蹊徑,與歐巴馬交好。拜登為歐巴馬政府帶來了歐巴馬本人沒有的東西,那就是在國會幾十年建立起來的人脈。
瓦萊麗·賈勒特(歐巴馬前高級顧問):
那些人都是他的前同事,他知道他可以給他們打電話,他們也會接他的電話,他可以比較從容地和他們商討解決問題,而這是歐巴馬總統做不到的,因為他與他們打交道的時間不如副總統拜登長。
作為回報,歐巴馬也給了拜登一樣特別的東西,
一種可稱為「歐巴馬光環」的政治聖徒身份。
巴卡拉·塞列爾斯,《我消失的國家》作者:
喬·拜登頭上罩著「歐巴馬光環」,這是人盡皆知的。喬·拜登靠它洗白了自己以及可能發生的一切。太諷刺了,作為1994年《犯罪法案》的制定者,一個曾審訊過安妮塔·希爾的更年長的白人,拜登的成功竟是因為一個黑人,這個黑人有個有趣的名字,瘦骨如柴,他來自夏威夷,在堪薩斯州贏得民主黨總統初選。
眼下美國所遭遇的種種危機,似乎讓拜登在競選中處於更為有利的位置。他高聲吶喊,「當愛、希望和光明照亮我們拯救民族之魂的戰鬥時,美國開始結束其黑暗篇章。」
而對川普來說,一生的衝突已讓他做好了再戰一場的準備。歷史將再一次見證他是否能變危機為有利。他用一如既往的強勢態度向選民呼籲:「團結起來,我們將勢不可擋。團結起來,我們將不可戰勝。」
現在,
這個嚴重分化的國家,
將做出歷史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