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史學中,向來秦皇漢武並稱,本意是指兩者功績相當,都是千古一帝的有力競爭者;但仔細審視會發現,他們連那些被人詬病的點都出奇的一致,如兩人都曾經賣過官鬻過爵,都迷信長生不老之術,都喜歡到處「巡守」……
秦始皇的暴虐,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裡就帶大家看一看漢武帝的那些「黑歷史」!
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一生徵戰無數,三次大戰大破匈奴使得「漠南無王庭」;平定南越國、東甌國叛亂;攻陷衛滿朝鮮,設置樂浪四郡;開發西南諸夷;開闢絲綢之路,經營西域……其功績,配一個「武」字綽綽有餘。
衛青、霍去病屢次大破匈奴的戰績,在史書上不過區區數百字、半頁紙,但今天的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打仗,打的就是錢糧;那麼如此多的戰事,錢糧從何而來?
除了文景之治數十年積攢的財富之外,劉徹本身「掙錢」的手段也頗為豐富。
其中比較正規的方法,如採用法家桑弘羊的建議,實施鹽鐵專賣政策,這其中的豐厚利潤,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然這個政策也不會為歷朝歷代所沿襲,直至今天。
法家向來「仇視」商賈,破格任用桑弘羊為丞相的漢武帝,對商人當然也不會手軟。公元前119年,他下詔全國「初算緡錢」——類似於今天的財產稅,商人稅率6%,手工業者3%,其他運輸業者也都有相關徵收辦法;後來發現商人們交稅不積極,公元前114年開始推行「告緡」——鼓勵揭發偷稅漏稅行為,一經查實,沒收全部財產,其中一半獎勵給揭發者,而被告發者不但失去全部財產,還要被罰戍邊一年。
也許正如幾年前網絡上有過的「商人原罪論」,這一開始揭發可不得了。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告緡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這下收穫非常大,「得民財物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更有田地、宅第不計其數,其結果就是「商賈中家以上大抵破」,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中產階級紛紛破產。
即便這樣,財政依然入不敷出,怎麼辦?說出來都沒人相信:被著名歷史學家班固誇讚「有三代之風」的漢武帝,竟然要賣官鬻爵了。
公元前123年,漢武帝開始公開出售一種叫「武功爵」的爵位,該爵一共17個等級,開放出賣前8級,最低級價格「17萬金」(這裡金是銅錢,17萬金就是17萬個銅錢),每級加兩萬金;可能是時間久了這種名譽爵位沒有吸引力了,後來乾脆給予有實權的實官……
順便一提,當年秦始皇遇上蝗災,也出售過爵位,只不過不收錢,只收糧食。《史記》記載,公元前218年,蝗蟲成災,政府開始賣爵籌糧,「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還挺貴!
不但賣官,就連迷信長生這點,漢武帝也沒有讓秦始皇專美,以至於當時長安充斥著各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士」、「神巫」;一些「女巫」甚至都跑進後宮,把嬪妃及皇子們都卷進「巫術鬥法」中去。
年老多疑的漢武帝被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整的神經兮兮,老是懷疑有人用「巫術」詛咒自己,為此包括嬪妃、宮女及相應官員幾百人被處死。
後來他寵信水衡都尉江充,就派去調查處理這些事情。因為和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有矛盾,江充就藉機誣陷他們詛咒皇帝。
太子劉據驚懼之下,想面見自己父親解釋,但沒有機會;無奈之下只好矯詔起兵殺死江充以自保。漢武帝大怒,不同勸阻進行追殺,最終太子劉據自盡,其母親、皇后衛子夫隨後也自盡以明志;此次事件導致無數人被牽連,數萬人死亡,長安血流成河,史稱巫蠱之禍。
太子劉據死後,漢武帝就想立寵妃鉤弋夫人(史書中正式稱謂是趙婕妤,傳說中出生時手呈拳頭狀握有玉鉤,所以被稱為鉤弋夫人,也叫拳夫人)所生幼子劉弗陵為太子,但又怕鉤弋夫人母以子貴而掌握權柄,成為下一個呂后,於是先處死了她——這是《史記》的說法,《漢書》中卻說鉤弋夫人因為犯錯而被武帝斥責,之後就抑鬱而終,但總之「呂后之患」就不存在了。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下面,史記,原文加注釋,還有插圖,零基礎也能無障礙閱讀)
既然無外戚勢力輔助,武帝只好給幼子劉弗陵找了幾個輔政大臣,其中有一個是冠軍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他獨掌大權後又把劉據流落民間的孫子推上帝位,是為漢宣帝,這個傳奇故事,咱們下一篇再說。
公元前89年,漢武帝發布《輪臺詔》,對自己的政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因此有史學家稱之為「輪臺罪己詔」,但以個人淺見,應該只是個別政策的調整,還不到整體路線的高度吧。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
同秦始皇一樣,他功績巨大,爭議也頗多,什麼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之類的,留給專業研究人員爭辯。
近代歷史學家呂思勉的一個說法挺有意思,說漢武帝做任何事都不太經濟,大手大腳的,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當時擊敗匈奴,更大的底氣是來自於國力的強盛,以當時的情形,如果換一個英明的君主,還不知道要擴張到什麼地步,漢武帝的用兵,「實在無足崇拜」。
太有意思了,你覺得呢?
本文由混沌評說原創,為讀史筆記系列第四十八篇;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按照發文順序閱讀,基本上就能看到一個簡略丐版的中國通史。也歡迎大家點讚、轉發、評論,您的支持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