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越劇《雲水渡》:讓人耳目一新的紹百新劇

2020-12-14 杭州網

(演出劇照)

12月10日晚,新創越劇《雲水渡》在浙江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首次公演。

作者:景俊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就藝術特色來分析,《雲水渡》開創了四個「新」,即「新故事」「新形象」「新創意」和「新追求」。

何為「新故事」,就是講述了一個別人不曾講不常講不善講的故事。熟悉《雲水渡》創作始末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命題作文,經歷了幾多掙扎與改寫,終於立在舞臺是要克服重重困難的。這種克服有時候不只是藝術創作本身,因為命題作文自帶負重,負重之重常常是超越夢想的。所以創作者必須有自己的定位——內容的定位、風格的定位以及追求的定位等。

《雲水渡》通過渡生、渡心、渡己、渡情、渡望五個篇章,書寫了一個以「渡」為主題的現代女性的人生歷程。在內容表達上,巧妙地強化了紹興小百花的所在地——柯橋的地域特色。於是我們看到了柯橋人的甘苦,也看到了紹百人的情意。故事裡的企業經營者、家庭頂梁柱和社會主體人所經歷的陣痛,是很有代表性的。輕紡是柯橋的支柱產業,包括切片、化纖、織造、印染等。劇中的家族式印染企業是柯橋經濟的縮影,有歷史傳承更有家族寄予,然而面對產業大轉型和社會大變革,這些企業不得不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否則必然被社會所淘汰。

成功塑造一個又一個嶄新的藝術形象,是每一個有追求的戲曲演員的夙願。比起京劇、崑曲、梆子戲,越劇是一個新劇種,新有新的特點,比如她特別善於創新,能夠很好地吸收話劇、崑曲、影視劇等其他藝術樣式的優長。

(演出劇照

《雲水渡》這個戲就很好地發揮了越劇的這個特點,讓舞臺上出現了不只是一個而且是多個都市麗人(包括帥男)形象。

「越商」柯鴻這一形象,是《雲水渡》貢獻給廣大戲曲觀眾的新藝術形象。陳飛從白素貞、祝英臺、敫桂英、趙豔容的世界裡跳出,成功轉型為一位經歷了家庭變故、職業選擇的女性形象是值得深入分析的。她塑造的柯鴻實際上是跨越了女性身份的兩個極端:從家庭主婦到職場女性,分析好這兩種身份的人物內心,也就真正剖析了當代社會中的都市女性形象,這一人物不僅完成了對現實的映照和揭示,而且立定了具有時代風尚的戲曲舞臺新形象。

小生張琳飾演的女設計師形象、青年優秀演員婁周英飾演的俊朗而儒雅的知識分子形象也分外耀眼,讓我們看到了女子越劇不僅柔美,而且青春、陽光,多姿多彩、富於挑戰。

創意方面,《雲水渡》的可圈可點處甚多。前已分析了故事的創意、人物的創意,這裡重點聚焦於舞臺的創意。

《雲水渡》的創意是多維度和多層面的,新故事、新形象的書寫和塑造不只是停留在文本上,更是展現在舞臺上、延續在表演中。劇中的音樂是創意的,既尊重純腔體,也編配了電音、爵士、搖滾、藍調布魯斯。表演的時尚細膩和音樂的多元同構使該劇呈現出傳統魅力與都市風採並存、越劇經典與時代風尚齊飛的藝術效果。舞美的創意更是別具一格。

《雲水渡》的創意是可敬的,但是在針腳的綿密性上還需要加強,以使其徵服到更多層面的觀眾。

相關焦點

  • 一匹布上的「百花」印記 越劇《雲水渡》裡的「染缸」之變
    「雲渡水,雲水渡。」12月14日,在一聲聲婉轉唯美的越劇唱腔中,都市題材大型越劇《雲水渡》在浙江柯橋拉開帷幕。  「傳神真寶鏡,寫意大文章。」《雲水渡》是紹興「小百花」建團34年來首次嘗試的都市題材。該劇緊扣柯橋高水平建設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的發展脈搏,講述了女主柯鴻帶領天海印染廠轉型升級的故事。
  • 浙藝原創越劇《葬花吟》,對經典題材現代表達的一次新探索
    連日來,一部2019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項目、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的原創越劇《葬花吟》也頻頻亮相,無論是瓶窯浙藝第三屆金鵠獎電影節、餘杭臨平劇院《傳承》戲曲專場還是中國美院和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的高雅藝術進校園專場,在接受觀眾檢驗的同時,也收穫了專家的好評。青春靚麗加詩意舞臺,是這部《葬花吟》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 越劇大師沈月鳳的藝術人生
    》  □口述人:越劇表演藝術家沈月鳳 □記錄者:宋捷 王洪飛  攝影:吳迎晨  對我的越劇人生來說,上海無疑居於舞臺中央,袁雪芬無疑是越劇舞臺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我出生在越劇之鄉嵊縣,12歲入科學藝,17歲跟隨越劇泰鬥「花衫鼻祖」施銀花在寧波等地學藝,後被推薦進上海永樂戲院演出。
  • 江門首場越劇《紅樓夢》,「袁」派「尹」派傳人實力出演
    《紅樓夢》是每個戲迷一生必看的越劇,越劇劇種的代表作品、四大經典劇目之一。想必就算不是專業戲迷的人也都能哼上兩句「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經歷了數無數的戲曲和影視版本,轉眼已走過一個甲子。
  • 越劇老生獨特的魅力,讓人不能不愛
    中生代的越劇老生們,是當代人聽得比較多的。因為得到名師親傳,戲曲功底深厚,唱腔氣勢磅礴,感情充沛,讓人聽得舒服。表演技術高超,賞心悅目。有廣大的越劇戲迷喜歡。新生代中以吳群、蔡燕、王曉玲、婁亞利等出類拔萃。新生代的越劇老生們,她們還年輕,還需要繼續沉澱。
  • 「祝英臺」袁雪芬:伴隨著越劇一輩子,婚姻不幸福
    袁雪芬是著名的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袁派」創始人在曲藝界備受推崇,堪稱「越劇泰鬥」。她出生在浙江省嵊縣甘霖鎮都山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在袁雪芬和越劇之間沒有交叉點,正是姐姐的命運促使她走上了越劇之路。那一年,袁雪芬的三姐出生了。母親一看到自己又是女兒,就背著袁雪芬父親,花了一塊熱淚盈眶的錢,委託隔壁的婆婆乞討,把剛生下女兒送到託兒所。
  • 六代演員同臺,紀念越劇表演藝術家商芳臣百年誕辰
    嗓音高亢好天賦,勤學巧琢韻味足……」12月3日晚,在一段歡快的越劇傳統老調「呤哦調」聲中,「一脈商派百年芳澤」——商芳臣先生百年誕辰越劇演唱會落下帷幕。舞臺中央,南京市越劇團80多位演員六代齊聚,緬懷紀念該團創始人之一越劇老生名家商芳臣。臺下觀眾站立鼓掌,久久不息。商芳臣是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越劇老生四大流派之一「商」派的創始人。
  • 醫渡雲招股說明書分析(上):燒錢率32%,股東權益-37億,毛利率卻很低!
    將YiduCore銷售給以上所列舉的這些機構是當前醫渡雲的主要收入來源,基於YiduCore這個基礎設施,醫渡雲可以根據需求推出一系列的醫療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也是未來的主要收入來源。醫渡雲的成本和費用主要包括硬體和軟體成本,員工工資和福利,外包服務費,管理費用以及研發費用。
  • 當代溫州越劇動態的歷史圖畫
    這也是我國首部越劇口述史。《溫州越劇口述史》項目負責人、主編施小琴表示:這部書通過對13位越劇藝術家的訪談實錄,展現了20世紀中葉以來越劇藝術在溫州的流播形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批溫州本土和外來的藝術家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融匯創新,在溫州的戲曲舞臺上奮力耕耘,使得「南戲故裡」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 品味越劇《孔乙己》
    茅威濤主演的越劇《孔乙己》不好品。這不是那種讓人看過感到很朦朧的戲,它給人的印象極其深刻。第一個強烈的印象自然是茅威濤扮演的孔乙己,他太茅威濤化了。他那髡額、長辮託襯下頗顯蒼白但生動的臉龐,那長衫裹貼中越感瘦長清癯但仍未盡失瀟灑的身影,在舉手投足、一吟一唱,甚至細微咳唾都活脫脫一副儒雅、酸腐、無奈、可憐、潦倒、末路,失去精神家園又無棲身之地的封建末世生殉者的讀書士子形象,其神態、其聲容、其動影、其情狀,給人心理上的刻痕太深了,他的影子讓人閉上眼睛就會楚楚浮現、久聚不散。茅威濤不再僅僅是越劇舞臺上的角色,她的形象已經與人物血肉相融而迭影互見。
  • 越劇《見娘》生死不渝的愛情
    還沒關注的朋友,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越劇大全網」,再點擊
  • 越劇迷有福了!第十八屆越劇大展演百萬門票線上直搶
    6月3日下午,2020(中國·紹興)第十八屆越劇大展演新聞發布會在紹興大劇院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越劇大展演繼續推出惠民福利,最為重磅的便是「百萬門票大派送」,大展演請越劇迷們來看戲! 越劇大展演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七年,今年來到了第十八個年頭。每年的越劇大展演早已約定俗成的成為全國越劇戲迷相約、相聚、相守的日子。
  • No.351[越劇]公曆1941年3月3日 小白玉梅 參加電臺越劇精彩大會串
    她還對上海業餘少兒越劇「小花班」十分關愛,在她的悉心輔導下,「小花班」的王柔桑、吳佳燕、黃鶯、張君、崇藝等人考入上海戲曲學校的越劇班,如今她們已經成了上海越劇院、團的青年演員。小白老師為培養越劇表演人才所做出的貢獻一直為人所稱道。
  • 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餘秋雨《鄉關何處》)是的,李白是有大志向的人,開元十二年(724)秋,二十四歲的詩人李白心懷「四方之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發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海」。可是,他終歸是寫出了「中華第一思鄉詩的詩人」,雖然豪情萬丈,鬥志昂揚,然而船剛到荊門,我們的年青的詩人就被觸動了鄉思。他的吟唱,往往不期而遇,讓人防不勝防。
  • 聚焦CCKS 2020 |醫渡雲運用知識圖譜技術 更好發揮「黑盒」和...
    多年來,醫渡雲一直支持並參與CCKS大會評測委員會工作,本屆大會醫渡雲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閆峻博士受邀擔任大會組委會評審主席(Evaluation Chair)。醫渡雲算法工程師焦曉康受邀參加此次會議,並在知識圖譜工業界論壇發表了主題演講。
  • 醫渡雲閆峻: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勢下的數據智能
    醫渡雲首席AI科學家閆峻受邀參加此次會議,並通過題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式下的數據智能》的特邀報告,深度講解了如何通過數據智能化技術對疫情的傳播進行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阻斷;以及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在降低疫情死亡率同時,有條件保障社會生產生活的恢復及正常運轉等內容。
  • 越劇畢派傳承基地啟動
    展演前,斜土街道與上海徐匯越劇團共建越劇畢派傳承基地啟動。畢派愛好者從北京、天津趕來參與盛會。徐匯越劇團成立至今37年,73歲的創始人樊亞娟說:「我們在40個平方米的小場地能搭布景彩唱,還在日暉新村小學、徐匯中學教小朋友唱越劇。」連續3年,徐匯越劇團在漕河涇、長橋、華涇社區舉辦暑託班,教小朋友學戲。展演中,為杜家佳《三笑·點秋香》伴唱的一群小丫環,只有八九歲,來自華涇社區暑託班。
  • 渡人,渡己,為何渡我不渡她?
    渡人,等於渡己,你對別人的舍,有朝一日,便會反饋到你身上!渡己,等於渡人,嚴於要求自己,成就自己,便有更多用武之地!記人長處,永遠比記人短處讓人舒服,好言好語,永遠比惡語相向讓人接受。人和人,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經歷。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辛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負重。
  • 度有涯人生,渡無名之河
    (張曉風《浪擲》)讀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時間感,但「生命」在作者的語境中,所指的是每個人一生的歲月、時光,說的其實仍然是時間的事。時間是最客觀的事物,因此,度是一種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行為,不論我們是否情願都要去「度過」,只是,快樂的時光要「歡度」;不快樂的時光就「度日如年」。
  • 一渡~三皇山~五渡穿越遊記:北方冬天戶外的美好
    等周五忙完工作的時候,能報名的,只有「一渡~三黃山~五渡」的穿越路線了。據說,這條路線入秋以來,百年柿樹林便掛著紅彤彤的柿子,甚是好看。如今,歷經霜降和寒雪後的柿子,也應該是俞發冷豔和甘甜的。決定去,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思考,便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