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渡雲發布了其港股的招股說明書,點開厚厚的文件,Dr.2團隊來分析一下這家行業內最神秘的公司!
按照其招股說明書所說,其商業模式並不複雜,價值主張主要是向醫療相關聯方,主要包括醫院,製藥, 生物技術,醫療設備公司,研究機構,監管機構以及醫生等提供其數據智能基礎設施-YiduCore.YiduCore的作用類似於大腦,可以用來改進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隨著改進的不斷加深,又反過來增強了YiduCore的功能,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將YiduCore銷售給以上所列舉的這些機構是當前醫渡雲的主要收入來源,基於YiduCore這個基礎設施,醫渡雲可以根據需求推出一系列的醫療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也是未來的主要收入來源。醫渡雲的成本和費用主要包括硬體和軟體成本,員工工資和福利,外包服務費,管理費用以及研發費用。
醫渡雲的策略比較簡單粗暴,早期高舉高打,以巨大成本和微薄毛利佔領主要山頭,但這需要超強的融資能力!比如,以高性價比的定價策略攻下中國醫療系統的重要參與者-頂尖醫院,以建立起一個頂級的,研究驅動型的醫院群。然後撬動其他醫院,製藥,生物技術,醫療設備公司,醫學研究人員的加入,最後贏得中國醫療行業監管機構的信賴。一旦將YiduCore植入到這些醫療行業參與者中,醫渡雲可以寄託YiduCore這個平臺開發出各種醫療解決方案,從而獲得更高的利潤率。
由於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以及實際的市場佔有率,YiduCore目前還無法成為一個雙面平臺生態系統。也就是說成為一個基礎設施的平臺提供方,讓第三方的醫療軟體服務商在其平臺上為醫療相關從業者提供解決方案。
那麼Dr.2團隊首先來探討一下醫渡雲的財務狀況。
損益表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號止,年度經營虧損近6億元人民幣,資產負債表也顯示股東權益總額為-37億元人民幣。當然財務報表並不是用來衡量企業的公允價值的工具,他們只告訴你公司的帳面價值是多少。從估值的角度來看,這些會計信息的主要問題在於其會計規則局限於記錄過去的交易。因此,財務報表會遺漏很多關於公允價值的信息。
我們知道醫渡雲的商業模式需要投資大量的資本進行研發,可由於會計規則的緣故,我們很難將這些研發費用資本化,但恰恰正是這些研發投入對醫渡雲這樣的企業來說才是產生未來經濟收益的主要資源。而這是典型的保守會計原則!保守會計堅守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但是如果未來醫渡雲從之前的研發中獲得極大的收益,這樣反又將利潤誇大了。
醫渡雲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年度報告中公布了2.64億元的研發支出,根據會計準則,這些研發支出在發生時必須計入費用。但是軟體行業當然需要研發啊!所以Dr.2認為醫渡雲的資產和利潤都相對被低估了。
簡單起見,我們假設醫渡雲的研發支出的未來收益從產生這些收益的財政年度開始,並在隨後的兩年期間實現。這樣,2019年和2020年財政年度所低估的資產的價值為:
2019年低估的研發資產(千元)
=2019年研發支出 +1/2*2018年研發支出
= 257615 + 1/2*153610
=334420
2020年低估的研發資產(千元)
=2020年R&D支出 + 1/2*2019年研發支出
=263683+1/2*257615
= 392491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醫渡雲的資產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被低估了超過3億元。別忘記了,醫渡雲的利潤也被低估了,被低估的利潤為兩者誤差的增加值:
2020年被低估的利潤(千元)
=392491-334420
=58070.5
但是Dr.2團隊注意到被低估的金額和2020年度財報的虧損(11.5億)相比,五千多萬隻能算是一個零頭。雖然醫渡雲採用保守會計原則計算研發支出,就算將這個由於會計規則造成的失真復原,似乎也不能改變其巨額虧損的現實。
另一個我們要看的就是資產負債表裡的合同負債和遞延收入。在醫渡雲的招股書沒有特別解釋遞延收入所包含的內容,我們姑且認為這兩個項目是同一個意思。截至於2020年3月31日,醫渡雲在流動負債裡的合同負債為9380萬元,在非流動負債裡的遞延收入為6228萬元。所謂的合同負債或遞延收入是指公司已經向客戶收取對價或付款已經到期但轉移尚未完成須向客戶轉移商品或服務的責任。通俗一點說就是客戶付了錢,但還沒有享受到商品和服務,這是一筆負債。會計準則不認定這些收入為收入,除非客戶真正使用了這些商品和服務。這當然也算是保守會計的一種,試想當客戶籤好約,付了錢,公司當然已經實現了大部分的經濟價值。所以,我們認為在這裡負債被高估了,如果我們認為合同負債/遞延收入不是負債的話, 那麼:
2020年被高估的合同負債/遞延收入(千元):93805+62279=156084
2019年被高估的合同負債/遞延收入(千元):48902+37248=86150
所以,負債在過去兩年都被高估了, 換句話說,一旦債務被高估,那麼利潤就被低估了:
2020年被低估的利潤(千元)
=156084-86150=69934
我們總結一下這兩個由於會計規則所造成的失真,看看它對公司ROE有什麼影響:
醫渡雲財報的ROE =2020年醫渡雲淨虧損/2020年的股東權益。
請注意,醫渡雲在2020年年度的股東權益為-37億, 這主要是由多年累積的虧損和股權激勵造成的。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通常來說,公司的財務狀況並不妙。如果股東權益是負值,當淨利潤為正值,ROE雖然為負值,但是公司如果能出現正向的盈利,這比那些同樣ROE為負值,但淨利潤為負值,而股東權益為正值的公司要好。
可這對公司及其股東而言則是最糟糕的情況。挑戰在於醫渡雲在未來有沒有可能將淨利潤扭虧為盈的能力。
醫渡雲2020年的ROE=2020年經調整淨利潤(千元)/2020年的股東權益(千元)= -323604/-3726264=8.7%
這個收益率雖然為正值,但是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比ROE為負值更加值得擔憂。通過我們對會計失真的調整之後:
對醫渡雲2020年會計失真調整後的ROE=2020年調整後淨利潤/2019年調整後的股東權益=(-323604+58070.5+69934)/(-3726264+334420+86150)= 5.9%
該回報率仍然沒有意義,即使調整後的淨虧損較財報的淨虧損略有好轉,但仍然為負值,也告訴我們醫渡雲所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扭虧為盈!這也是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一個企業是否有價值,取決於其是否有規模化的增長能力以及盈利能力。但是當增長率超過了其盈利能力,企業就需要考慮如果為額外的增長提供資金。醫渡雲的問題就出現在這裡,銷售增長很快,但是毛利率過低,低的比傳統企業還要不可思議,所以盈利能力跟不上!
我們再來計算一下2020年度醫渡雲對所有投資人包括普通股,優先股,少數股東,債券人等產生的自由現金流。截至2020年3月31日,醫渡雲產生的自由現金流(千元)大約為:-360554-(-360554-(-372726))+142168 = -230558
醫渡雲的自由現金流為負值,這也間接說明公司必須借債,私募股權或者公開發行股票為自己融資。這通常帶來一個不利的信號,表明公司在不久的將來產生正向自由現金流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當然,醫渡雲可以使用其現金儲備來彌補自由現金流和融資現金之間的差額。醫渡雲的負向自由現金流和其現金儲備的比率為:230558/719721=32%。我們也稱為燒錢率。看來以醫渡雲現在的現金儲備來看,還可以燒一陣子。
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營收結構中,主營業務毛利率只有24%!而且已經收入五個億的體量了,實在不像一個高科技IT企業,如果要覆蓋其年十億左右的負向現金流的話,理論上至少需要五十五億的營收才能平衡(扣掉稅收)!
那麼下一章Dr.2就結合其招股說明書每一個報表和業務邏輯進行分析,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