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臟病,是不是就不能運動了?只能靜養?
真的這樣嗎?
當然不是!心臟病有很多種,並不能千篇一律的說心臟病都不能運動,而且運動也分很多種,強度不同,項目也不同。我們今天就聊聊心臟病和運動。
2020年8月29日歐洲心臟病學會發布了第一份,針對所有類型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和體育活動的指南建議。
一、運動會不會誘發心臟病或猝死
我們偶爾也能看到這樣的報導,有人運動的時候,突發心臟病導致猝死。但是這只是極少數極少數人。而且導致猝死的原因一方面是劇烈運動,也就是超負荷的運動,另一個原因是猝死在本身就有潛在的問題,平時沒有發現或沒有重視。
運動心臟病學和遺傳性心臟病教授Sanjay Sharma說「運動引發心臟驟停或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極低。」所以即使有心臟病,在醫生評估後,也能運動,但是從來完全不活動的人或者心臟病晚期的人,在進行運動前應諮詢醫生的意見。
二、不同心臟病的運動建議
1、四高患者
對於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患者,運動是最好的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體重、控制血脂的辦法。堅持運動可將血壓降低3-7 mmHg,最高可達15 mmHg,血壓降低6-7 mmHg,即能降低20%~30%心血管風險。堅持適當的運動可降低25%~40%的2型糖尿病風險。
指南建議四高人群,每周至少進行三次增強力量的運動(例如,舉重),再加上中度或劇烈的有氧運動,如騎車、跑步、遊泳、爬山、跳操等等運動。
當然運動的前提是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後,且運動後沒有任何不舒服。
2、冠心病患者
冠心能不能運動呢?如果近期發生過心肌梗死,那麼就暫時不能運動,至少不能輕易隨便運動,等病情穩定後在醫生評估後再決定是否能運動,如何運動。如果已經發生心衰,更應該在醫生評估後決定如何運動,或能否運動,研究發現對於已確診的心衰患者,體力活動不足可導致全因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一倍。目前,很多心衰指南均推薦,心衰患者進行適當的心肺運動訓練。但因為心功能分級不同,尤其心功能3級4級的患者,不能輕易隨便運動。
如果心功能1級2級,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指南推薦,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如果病情穩定,可以參加競技或業餘運動。
3、房顫患者
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血栓,血栓脫落會導致腦梗死,那麼房顫患者能不能運動呢?研究顯示適當運動能預防房顫,運動還能減輕房顫負荷,減少房顫復發。建議定期、適度的體育活動來預防顫動。房顫患者在服用抗凝劑以預防腦卒中時,由於有出血風險,應避免接觸性運動。
4、起搏器患者
對於心動過緩的患者,或者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通過藥物無法逆轉,或已經出現眼前發黑或已經導致暈厥,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起搏器治療,裝完起搏器還能運動嗎?指南推薦不應因為心臟起搏器而阻止患者進行體育運動,當然除了碰撞運動。
指南指出,對於沒有運動禁忌的心臟病患者,應該多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鍛鍊。中等強度意味著增加心率和呼吸頻率,但仍能進行交談,不能唱歌。常見的運動就是跑步、遊泳、騎車、跳操、爬山等等。
三、心臟病患者運動注意事項
每個心臟病患者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以並沒有適合所有心臟病患者的統一標準,總的原則就是第一心臟病病情穩定,第二運動時沒有不適,第三沒有運動的決絕禁忌,第四如果從來不運動要運動,必須有醫生指導。
指南指出,運動時,任何胸痛超過15分鐘的人,都應該叫救護車。因為這時候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當然不運動的時候,胸痛持續15分鐘不緩解,也得懷疑心肌梗死,必須撥打120。
總之,心臟病並不是以靜養為主,而是勞逸結合,對於病情穩定的心臟病,只要沒有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功能不全或心衰、發作性心絞痛,那麼都建議運動,運動對心臟病的人都是有益的,即使是少量的運動也會有獲益。
同時,如果運動時發生不舒服,也是一個檢測心臟病的辦法,如果運動引起心悸或不尋常的呼吸急促或胸部不適,那就減少活動量,並去看醫生,這時候心肌缺血心絞痛或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