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王鷗上熱搜了,不是演技也不是緋聞,而是因為「原生家庭」。
印象中,王鷗一直是一個非常努力的演員,今年更是登上春晚的舞臺大放異彩。
當年,《琅琊榜》裡那個心思縝密、內心堅定的秦般弱,以及《偽裝者》中那個冷豔又心狠手辣的汪曼春,被王鷗演繹得淋漓盡致。
可如果不是她自曝童年的故事,誰又能想到這個高冷的女孩,童年過得並不幸福呢?
那些外表的冷漠,只不過是脆弱的內心築起的高牆。
01、3歲父母離異,看別人臉色過日子
從3歲記事起,王鷗的父母就離婚了,事實上,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吵架居多。
父母離婚的那天,他們又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媽媽哭著拉過自行車就要離開。年幼的她隱約明白了些什麼,死死地拽住自行車,想要挽留,卻還是沒能改變什麼。
從此,她就過上了爹不疼媽不愛的日子。
奶奶給她的父母留了一套7平米的房子,想要得到房子就得照顧小王鷗。可是,爸媽輪流照顧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相互推脫,再也不肯來照顧她了。
同齡的孩子,大多都還躺在父母懷裡撒嬌,而她卻像一個不被人喜歡的皮球,被父母踢來踢去。那種滋味,換了是誰估計都無法釋懷。
那個時候的她,喜歡一個人站在樓道口等,聽到高跟鞋的聲音,就期盼是母親的到來。可是,說好的下周來看她,卻常常被放鴿子。
後來的她一直居無定所,不是寄居在鄰居家,就是親戚家、爸媽的朋友家。在最需要爸爸媽媽的日子裡,她只能看別人的臉色過活。
15歲,別的孩子還在心安理得地花著父母的錢,她卻通過當模特出道,擔負起了養家的責任。
雖然母親沒能給她的童年帶來安全感,但是,在她有能力之後,還是義無反顧地開始照顧母親和同母異父的妹妹。
童年缺失了父母的愛,讓王鷗看起來特別堅強。不管是當模特還是做演員,她都異常努力,從不輕易妥協和認輸。就如同她在《琅琊榜》中扮演的秦般弱,沉著冷靜,內心卻又無比堅定。
可即便是這樣獨立的王鷗,內心卻依舊藏著千瘡百孔。
02、原生家庭帶來的傷
有人說: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的關係,決定了這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雖然王鷗很獨立,但自卑、渴望被肯定、害怕愛和被愛的心理,一直圍繞著她。
她自卑。
從小到大,母親就打壓她,說她長得又黑又醜,不像是自己親生的。這番話的背後,或許是因為對前任的憤恨。可是這樣的話語,從自己母親嘴裡說出來,卻像是一把利刃,將她刺得體無完膚。
她拼了命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夠得到母親的肯定,想母親以她為榮。這樣低到塵埃裡的姿態,何嘗又不是因為安全感的缺失造就的呢?
她渴望愛,卻又害怕愛。
為了保護自己,王鷗將自己包裹得如同穿了鎧甲一般。
她不懂示弱,即便是身邊有一個又高又大的男人,她也會選擇自己又背又扛,不向別人求助。
因為,父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不可能幫你,你選了什麼,就算跪著也要走完,不要指望任何人。」
於是,遇到了坎,她只會咬牙自己邁過去。她不想示弱,因為她骨子裡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她害怕愛別人,也害怕被別人愛,因為她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她悲觀。
她自曝恐婚,不敢對美好的愛情抱有太多的希望,覺得那樣的幸運,可能與自己根本無緣。
有網友說:看到王鷗,仿佛看到了另一個自己。在意別人的看法,在意別人的評價,一切小心翼翼的背後,其實只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小女孩。
原生家庭的傷害,已經在她在的心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03、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父母離異,在大多數孩子心裡,是一道永遠修復不了的裂痕。
可是,離婚不是原罪,不能好好愛孩子才是。
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裡的安全感,是孩子勇敢自信的源泉。
可是,父母吵架時的惡語相向,以及他們把對對方的不滿發洩到孩子身上的行為,會讓孩子的安全感瞬間支離破碎。
有調查數據顯示:夫妻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相比較來看,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所以:
如果夫妻間有矛盾,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更不要把孩子當成出氣筒。成人的世界裡,孩子只是一部分;而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就是全部。如果夫妻間的感情已不復存在,也不需要假扮恩愛,因為孩子的洞察力和觀察力,遠比成人想像的要敏銳。不幸福的父母,是無法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告訴孩子,父母之間的問題是彼此造成的,和孩子無關。
如同電影《怦然心動》中,朱莉安娜的父母當著她的面吵了一架,可是,事後,父親會坦率地告訴她:「對不起,這不是你的錯,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
吵架不可怕,離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沒有顧忌到孩子的感受,沒有適時向孩子表達他們的愛意。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聯繫或許影響一生。」
和諧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菈媽:自由撰稿人,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