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泠
前段時間,網劇《隱秘的角落》持續引發社會熱議,該劇是一部家庭懸疑劇,也是一部社會問題劇。劇中人物關係都很密切,包括夫妻、親子、兄妹、朋友之間的關係。主要角色是成年人張東升和未成年人朱朝陽。在陽光下,二人一個是外表溫文爾雅的教師,一個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在隱秘的角落,他們一個是連環殺人案的罪犯,一個正在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兩朵惡之花,是怎樣被培植、生長並怒放的?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生家庭。與物質需求相比,原生家庭給予孩子的精神需求更重要,這種精神需求就是愛。愛有大小、強弱、正誤之分,不同的愛會在孩子身上烙下不同的印記,這一印記會刻在他的性格裡,會暴露在他為人處世的三觀中。
原生家庭要播好「愛」的種子
文學創作源於社會現實。《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和朱朝陽是兩個極度需要關愛和安全感的人。由於原生家庭的破裂,渴望正常父愛卻又得不到的朱朝陽,心理逐漸趨向陰暗。張東升的原生家庭劇中沒有提及,但從他扭曲的心理推斷,缺失愛應該是原生家庭留給他的精神遺產。原生家庭播下的不良種子,最終結出了惡之果。
走出劇本,在現實社會中,因原生家庭缺失愛而導致子女愛的能力不健全,以至於影響新建家庭和睦的現象也不鮮見。
蓉蓉的父親是國家幹部。女大當嫁的年齡,蓉蓉認識了父母皆是大學教授的鵬,雙方家庭都認為彼此算得上門當戶對。戀愛一年後,蓉蓉和鵬步入婚姻殿堂。在眾人眼裡,小兩口顏值匹配,家庭環境優渥,日子過得應該很幸福。然而,多年後,上初中的女兒早戀,鬱悶的蓉蓉找好友傾訴,在談到老公對她們母女的感情時,她長嘆一聲說道:「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可能不會嫁給鵬。」
在蓉蓉看來,鵬是一個缺少愛的能力的人。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原生家庭慢慢培養。鵬的父母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很優秀,鵬也很優秀,博士畢業後在一所985高校任教。但他們家人之間的感情卻很淡漠,看上去相敬如賓,彼此卻很少交流,極少一起說笑,家中的常態是一人一個屋各忙各的。而在蓉蓉的原生家庭,親人間習慣性地相互關照、噓寒問暖。工作之餘,父母經常陪他們兄妹倆散步、逛街。回到家的父親,沒有一點架子,說話幽默風趣,一家人有時會沒大沒小地嬉笑說鬧。
剛結婚時,蓉蓉很不適應婆婆家的氣氛,但日子過長了,不適應也要學著適應,娘家媽告訴她,來自不同家庭的夫妻二人需要磨合,蓉蓉認為媽媽說得有道理,所以,她有意識地淡化自己的一些「感覺」,不去苛求鵬的感情表達。然而,她畢竟是女人,需要關心,需要溫暖,需要被呵護。再說磨合是雙方的,需要互相讓步和彼此適應。懷孕期間,有一次蓉蓉終於忍不住朝著鵬發了飆。她歷數鵬的各種不是,諸如什麼家務也不做、從不關心她的冷暖、從不在意她的感受等等。但鵬卻十分冷靜地說:「我有比做家務更重要的事情。你是健康的成年人,幹嗎老是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在意?」「因為我們是夫妻,婚姻是需要愛的,關心和在意是愛的表達。」蓉蓉瞪著一雙淚眼吼道。「你怎麼知道我不愛?不愛能和你結婚嗎?」鵬著急地分辯道。看著鵬紅著臉很無辜的樣子,蓉蓉突然意識到,也許不該責怪鵬,他似乎並沒有感覺到自己哪裡做得不好。
有了女兒後,鵬自然也是高興的,但他很少陪孩子。有時他在書房裡忙工作,不懂事的女兒進去圍著他轉,他還常常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幾次被訓斥,女兒也不再去找他。
心理學研究發現,養育女兒的家庭,如果父親能從孩子幼年起多陪伴她、多對她表達父愛,就能大大降低女孩進入青春期後早戀的可能性。
原生家庭培養愛的能力並不難,妻子端給疲憊丈夫的一杯熱茶,丈夫對忙碌的妻子道一聲「辛苦了」,人行道上丈夫讓妻兒走在自己的右邊,下班回家爸爸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家人在一起玩個成語接龍,媽媽手把手教孩子包包餃子……長此以往,愛的小芽就會在家的苗圃裡茁壯成長。
蓉蓉說,被溫暖的親情滋養過的人,才懂什麼是愛,才具備愛的能力,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
單親家庭,別讓愛畸形
沒有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離婚,哪怕父母已毫無感情可言。在孩子心裡,父母都在,家就完整;否則,殘缺的家就失去了安全感。然而,在追求個性解放的現代社會,有多少父母能夠僅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的幸福,維持無愛的婚姻和家庭的完整?
在《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原本是一個活潑愛笑的男孩,因為父母的離異而變得敏感、內向、孤僻、自卑。他認為當初父母離婚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便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他希望這樣能引起父母對他的關注,能換來父母多給他一些愛,但他始終沒有得到。母親忙於工作,常年疏於陪伴;父親則將絕大部分愛給予了再婚的家庭。可憐的少年,在殘缺的家庭和畸形愛的環境裡,又怎能培養出健康的心理?
在朋友的心目中,小峰是個硬漢形象,但每逢談及與前妻生的兒子,他都會黯然神傷,有時竟然還掩面而泣。當初離婚,小峰沒能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前妻提出一次性付清孩子的撫養費,他也想辦法照做了。可他沒想到,自己該有的對孩子的探視權卻被前妻無端剝奪。在法院的幹預下,他雖然可以見兒子,但孩子的情緒非常牴觸,甚至張口罵他是大壞蛋。如果沒人教唆,3歲多的孩子怎麼會有這樣激烈的情緒反應?小峰心如刀絞,前妻到底要在孩子幼小的心裡種下多少仇恨?心田裡長著仇恨,能成長為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嗎?小峰通過寫信的方式,將自己的擔憂告訴前妻,並希望她看在為孩子好的份上,不要再這樣教育他。但前妻回復道:不用你瞎操心,我會好好愛孩子的,我就是要教他愛憎分明,不認你這個壞蛋爹!
結果正如小峰所擔心的。孩子上學後,他曾去找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說孩子很聰明,但脾氣暴躁,戾氣太重,對同學很不友好。小峰聽後,悵然若失。
與小峰的遭遇不同,玫玫和小林離婚時約法三章,其中一章就是她可以少要財產,但小林不能讓孩子缺失父愛。2歲孩子的撫養權歸玫玫,小林只要不出差,每周至少來看孩子兩次;將來上幼兒園,還要幫著接送。小林答應了前妻的要求,因為他同樣不希望孩子因為父母離異而產生自卑感、被拋棄感和不安全感。雖然與孩子母親的婚姻不再,但他願意付出父愛,願意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感受到溫暖和被呵護。
單親家庭又稱缺損家庭,其結構的不完整可能給孩子的心理髮育帶來負面影響,這種家庭的孩子往往有較高的心理失調現象。基於此,離異的父母更應該理智地處理好彼此的關係,平衡好對孩子付出的愛;否則,缺失愛和畸形愛,都將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學習好的孩子,你還好嗎
《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學習成績優異,但卻性格孤僻,不合群。當老師將這一情況告訴朝陽媽媽時,她很不以為意,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一直是第一名就足夠了。也正是因為有這種認識,才會導致她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母愛和精神關照,最終造成朱朝陽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淵。
長期以來,由於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人們對「好孩子」的評價標準往往過於強調「學習好」。在家長心目中,孩子學習成績好是足以讓他們頭顱高昂、腰板筆直的自豪之事;在老師心目中,學生學習成績好是可以讓他們再接再厲、甘於奉獻的欣慰之事。很多家長也會羨慕地把學習好的孩子稱作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是,學習好的孩子,未必是讓家長省心的好孩子。
彤的侄子從小到大都是學霸級好學生,一家人為他付出了很多,當然,也收穫了很多讚美和驕傲。可誰又能想到,這個「好孩子」婚姻卻很不順,已離婚兩次。至於離婚的原因,第一任妻子說:「我是給他當老婆的,不是給他當老媽子的!」第二任妻子則不屑地甩下三個字——巨嬰男。
作為姑姑的彤很認可兩位姑娘說的話。彤的嫂子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孩子也可以隨便支使她,「給我倒杯水來」「雞蛋皮怎麼沒剝」「魚刺沒挑乾淨啊」……從小到大,侄子類似的話,彤聽了很多。她曾經勸過嫂子,但嫂子話裡有話地懟她:「學習好的孩子就是招人疼,我願意伺候他。」言外之意是說彤的孩子學習不好,不招人疼,沒人願意伺候他。彤不再多言,但她確信侄子會被嫂子培養成生活的低能兒。同時,她也相信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對的。彤一直看重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只是關注成績的高低;很多事情她會陪著孩子一起做,而不是事事包辦、處處代理;她特別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她希望兒子能成長為一名開朗、合群、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可一好不能代百好,不能因此而忽視孩子的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能力教育,因為這些因素關係到人生之船是否行穩致遠。
生命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水和光照。有好水的滋潤,有暖陽的照耀,生命的芳草地才能開出善花,結出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