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清代書法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時期。早期為平庸過渡期,帖學盛行,「館閣體」流行,也是碑學潛伏期;中期是碑學興起的革新期,「揚州八怪」作為在野派與帖學派的對立突出;晚期是碑學大盛時期,帖學式微,但仍然還有勢力,「魏體行書」的出現暗示著碑帖兼濟。行書在清代並不是主流,但其發展也貫穿了整個清代。
清朝狀元王傑行書作品欣賞:
書者介紹:
王傑(1725年-1805年),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王傑八歲喪父,家境貧寒。自幼聰明好學,青年時期曾在江蘇巡撫陳宏謀門下當幕僚,被陳器重,最後以陝西會考第一(解元)會試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當時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選撥人才,又見王傑字跡(書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撥為第一,成為清朝開國第一名陝西狀元。據傳說王傑中狀元後,山東學士很不服氣,認為選撥不公,便出對聯考王傑,上聯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王傑立即對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統在西秦。」山東舉子由此態度一變,對他十分尊敬,反映了王傑的文才確有過人之處。王傑中狀元後,初在南書房當值,後經多次升遷,官至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後又轉調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第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
王傑體不逾中人,和靄近情,而持守剛正,歷事兩朝,以忠直結主知。當致仕未行,會有陳德於禁城驚犯乘輿,急趨朝請對曰:「德庖廚賤役,安敢妄蓄逆謀?此必有元奸大憝主使行明張差之事,當除肘腋之患。」至十八年林清逆黨之變,上思其言,特賜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