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時刻 五城爭做國家中心城市 地方開展城市能級大賽

2021-01-13 江蘇城市論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誰將是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9月25日,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馬懿在鄭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未來五年,鄭州要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

同一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在中共長沙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稱,未來五年,長沙將構建國家中心城市新格局。

也是在25日,於瀋陽舉辦的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舉辦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創新發展」高端論壇上,瀋陽市市長潘利國表示,瀋陽以建設立足東北、服務全國、輻射東北亞的國家中心城市為總體目標。

更早的時候,南京、武漢等地也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今年3月,有公開報導稱,住建部正組織編制新一輪全國城鎮體系規劃,考慮設立一批總量10個左右的國家中心城市。

有專家認為,地方「聞風而動」,或與此消息有關,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已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成都在前不久獲批的成渝城市群規劃中,被定位為「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湖北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指出,各地爭建國家中心城市,首先是要儘快聚集人口,成為特大城市,其次要發展高端產業,對周圍產生輻射作用。

「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要對全國經濟產生影響,否則只能叫區域中心城市。」他說。

據統計數據,目前長沙、鄭州還達不到特大城市標準(主城區人口500萬到1000萬)。武漢要成為城區人口1000萬的超大城市,也需要儘快聚集人口。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認為, 河南有1億人口,鄭州是河南唯一的要素、人口聚集地, 鄭州具有成為超大城市的基礎。

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傅沂認為,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除人口規模,傳統的產業也要升級,比如像長沙的裝備製造業,以及過去的動漫產業,還不能對周邊產生輻射作用。

21世紀經濟報導獲悉,2015年鄭州、長沙經濟總量分別為7000、8000多億, 瀋陽也有7000多億,相比武漢、成都的1萬億的水平,還有距離。

為此,長沙黨代會提出,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要著力打造「三個中心」(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到2021年,長沙地區生產總值達14000億元以上,財政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

鄭州則確定了「以先進位造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方向。要努力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5000億級汽車與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和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

耿明齋認為,現在中部有三個城市定位打造國家中心城市,三城各有特點,武漢具有先天性優勢,鄭州、長沙則是改革開放以來快速成長起來的城市。

「鄭州應該圍繞自己交通區位優勢,對接一帶一路、完善自貿區,建立開放高地和多層次的產品、要素市場。在這個層次上聚集先進的製造業,提升創新能力、高端服務能力。」耿明齋說。

今年上半年獲批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也成為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之後第六座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對於中國而言,處在城市頂端的"國家中心城市"分別如何定位?具有哪些特徵和內涵?本報梳理國務院批覆中對六個城市的定位,管中窺豹,一瞥中國城市的格局。

延伸閱讀:從六大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看中國頂尖城市格局來源:成都商報

今年上半年獲批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也成為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之後第六座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對於中國而言,處在城市頂端的「國家中心城市」分別如何定位?具有哪些特徵和內涵?本報梳理國務院批覆中對六個城市的定位,管中窺豹,一瞥中國城市的格局。

六大國家中心城市

提出什麼定位

1、北京: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世界城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

2、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年-2020年) 》)

3、天津: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2.60% 資金 研報]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覆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

4、廣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覆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年-2020年)》)

5、重慶: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長江上遊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根據2016年國務院批覆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6、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根據2016年國務院批覆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為何是這六座城市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一座城市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具備哪些基礎條件?國家在國家中心城市布局中又為何選擇了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和成都這六座城市?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長期從事國家中心城市規劃與研究工作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城市規劃師徐輝。

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

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我國的城市數量眾多,每個城市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未來發展目標。那麼究竟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這與很多大城市提出的建設中心城市又有什麼區別呢?

對此,徐輝表示,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賦予一座城市的發展使命,體現的是國家的戰略布局,也是位於中國城鎮體系中最高層級的城市,可以說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早在2007年原建設部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首次提出『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他介紹,其名詞解釋為: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同時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對外門戶,表現為全國層次的中心性和一定範圍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徵。

在當時的規劃中提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四個城市為國家中心城市,當時,這些城市對應中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個城鎮密集地區,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地域,是國際交往的國家門戶,同時也對所在區域(跨省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影響力。其後,隨著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崛起,重慶和成都也先後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為何要建國家中心城市?

具有引領和帶動區域發展作用

國家為什麼要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呢?徐輝表示,國家中心城市具有引領和帶動區域發展作用。

他表示,2015年底中國城鎮化率達56%。"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頂端"城市,其區域布局事關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城鎮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首先,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城市,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他表示,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經濟體國家,與各國的經貿往來、社會文化與科技教育等交往活動日趨頻繁,故而需要首都及若干具有國際化擔當的城市與全球其它城市進行密切交流。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城市,正在帶領三個沿海城鎮群地區進入全球城市體系的"頂端",帶動我國經濟、科技、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密切聯繫。成都和重慶則是帶動成渝城市群向西開放合作的核心城市。

"其次,培育國家中心城市有利於中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同步發展,並推動區域的創新轉型",他介紹,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這個時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內需消費增長、科技與文化創新發展、提高城市發展品質,改善城鄉二元關係,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這些重任需要人口規模大、經濟實力強、創新能力高的國家中心城市來承擔,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更需要有此擔當的城市。

同時,國家中心城市對國內的戰略資源、高端生產要素配置,如國企(央企)總部、民企總部及地區分布、研發部門等戰略選址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並有助於緩解經濟資源向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過度集中的壓力。

你想要與本論壇創始人交流嗎?你想要認識更多的江蘇同鄉嗎?如果你是一位熱愛家鄉、關注城市發展經濟建設的江蘇人,那麼就來加入我們的微信群吧!添加我個人微信號jscslt邀你進群~ 

相關焦點

  • 山東明確濟南加入競逐「國家中心城市」,八城在爭第十個名額
    陝西西安是最新獲批的「國家中心城市」,不過也要上溯到2018年。2018年2月初,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全文,文中提及: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公布方式與此前成都、武漢、鄭州三城的公布方式相同——均由國務院在針對個別區域、城市群的專項規劃中予以確認。
  • 濟南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新動向:全球最大會展中心明年開展
    而聚焦正在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濟南,在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之下,會展經濟也成為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抓手。落地濟南先行區的全球最大國際會展中心,將以全球視野,為濟南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強大支撐。
  • 對江蘇省77個縣級市(區)城市能級的測評及排名*
    崑山在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把目標定在最高標準,緊盯上海、深圳等城市最新發展動態,加快經濟動能轉換,重點打造光電、半導體、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四大高端產業,同時,狠抓人才科創,全力建設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人才綜合競爭力穩居全省縣市首位。在經濟發展邁向「質的提升」的同時,崑山還不斷擴大發展格局,提出「自轉圍繞公轉」的理念,勇於全面參與國家戰略。
  • 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上海四大品牌建設正在加速跑
    【編者按】黨的誕生地,改革開放的前沿——上海,正站立潮頭,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懷揣著一股子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銳氣,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學,上海服從服務國家戰略,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方向已經明確。
  • 電解質|八城競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航運中心、高顏值成熱詞...
    今年9月,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孫來斌曾透露,持續提升濟南、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前不久,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八城競逐,「航運中心、高顏值」成熱詞今年春節以來,國內各沿海城市相繼發力,紛紛爭取「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高點。
  • 西部No.1新使命:雁塔區定位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
    趙小林說,「要深刻理解『中心』的內涵。西安是陝西的西安,中國的西安,也是世界的西安。這是由她的城市基因和新時代機遇所決定的。西安定位國家中心城市,也極具成為『一帶一路』中心城市的潛質。」「雁塔是西安的雁塔,陝西的雁塔,也是世界的雁塔。
  • 如何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
    從多個省、市「十四五」規劃制定內容來看,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著力增強中心城市功能是重要內容。在呼和浩特市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我與當地領導探討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問題:為什麼要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應著力從哪裡突破?第一,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要有緊迫性。中國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即不充分與不平衡。
  • 問策上海2025|構建多中心結構,提高城市承載力
    澎湃新聞 王基煒 製圖發揮中心城市的優勢區域帶動作用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客觀規律,也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上海定位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引領長三角一體化、提升國家競爭力責無旁貸,在後疫情時代的複雜經濟背景下尤為迫切。
  • 連雲港將打造開放宜居低碳的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
    將搶抓國家「一帶一路」等多重疊加機遇,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作為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甲秀評:加快融合發展 提升城市能級_貴陽_城市_資訊_黔訊網 - 貴州...
    貴陽貴安融合發展一年來亮點頗多:從宏觀層面看,融合發展融出了貴陽貴安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產業升級新空間、城市建設新格局、對外開放新活力、創新發展新動能、新區群眾社會民生新福祉;從微觀層面看,貴陽公積金可在貴安新區購房,貴陽貴安社保、醫保等互聯共通,融合發展讓市民群眾得到越來越多的便利與實惠。
  • 河套街道中心小學開展展望「十四五」,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系列活動
    河套街道中心小學開展展望「十四五」,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系列活動 2020-12-0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連雲港2030年目標: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
    但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宏觀形勢的變化,原有的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用地規模和人口規模、發展空間、城市布局已經難以適應調整後的城市發展要求,亟需通過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從而更好地指導城市各項建設和發展。  為此,2015年10月,市政府組織召開了連雲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實施評估報告論證會,通過了專家論證。
  • 高層再次強調中心城市和區域關係,行政主導「強省會」熱或降溫
    長期來看,全國城市都要根據實際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標準。要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郊區化發展,有序推動數字城市建設,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決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過密問題。這篇文章實際上是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
  • 國際商報: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都必成
    日前,世界知名的房地產諮詢機構仲量聯行發布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心城區發展指數」,成都緊隨上海、北京,位居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排名前三,成都錦江區以「國際商業聚集地,舒適生活第一城」位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心城區發展指數排名前三。
  • 三大「城市排名」首次全部進入全球前五,中國唯一一座城市因為這個...
    今年,三組不同領域的全球城市權威排名已先後發布。世界經濟低迷、保護主義盛行、全球城市普遍遭遇衝擊的情況下,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城市名冊」的排名卻均提升了1位。這三大集中體現城市服務能級和全球影響力的指數排名中,上海首次同時進入世界前五;同步進入三大指數「前五榜」的城市中,上海是唯一一座中國城市,也是全球僅有的三座城市之一。
  • ...城市新地標 「金色中環」串起金鼎天地、金橋副中心、滬東船廠
    據此間官方表示,「十四五」要基本建成的浦東「金色中環發展帶」,主要聚焦「3+5」重點地區,即前灘中央活動區和張江副中心、金橋副中心3個中心區,以及滬東船廠、張江集電港、御橋區域、新楊思地塊(高青區域圍繞「2035上海卓越城市典範作品、新一輪產城融合示範區」的總體定位,金鼎天地按照「成片開發、整街坊建設」的要求,始終以「金橋速度」開展工作。按照「十四五」末全面建成的開發計劃,金鼎天地各個項目將全面啟動、陸續開工。
  • 河北:全面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
    冀時客戶端報導(河北綜合廣播記者 曹力)記者從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自2020年開始,河北省全面啟動「三創四建」活動,全面開展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截止目前,張家口、石家莊、承德、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等7市已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020年,河北省將全面啟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制定印發《河北省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實施方案》《河北省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創建考核辦法》《河北省省級森林城市創建評價標準》,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奠定堅實基礎。
  • 區域協調發展,昂起山東半島城市群龍
    大眾日報記者 王建 李振 趙豐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是山東必須堅決扛起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歷史機遇。「從邏輯上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是山東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與自身區域協調發展的結合點,增強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推動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是做大做強山東半島城市群的著力點,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則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和落腳點。」
  •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我們在行動
    國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態系統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城市生態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各項建設指標達到標準,並經國家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授牌的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意義隨著我國城市化的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改善人居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 城投集團推進改革創新做城市建設主力軍 企業「跑」起來 城市動...
    天津城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勇篤定地表示,「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要把黨中央描繪的宏偉藍圖、把市委提出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堅決做天津城市建設主力軍、爭做一流城市發展服務商。」  落到實處,就是真抓實幹,展現新發展格局中的新作為──  城投集團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的重要內容,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重點工程建設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