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賽迪顧問發布了《2018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該白皮書對全國968個市轄區進行綜合評析,西安市3個轄區躋身百強。其中,雁塔區綜合排名第29位,居西部第1位。
在外界印象裡,雁塔區更多以世界級文化坐標而為人知。除了唐代佛教建築大雁塔,轄區內聚集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青龍寺、明德門遺址、天壇遺址等聞名海內外的文化景區、歷史遺存。事實上,作為綜合評析的重要指標,統計數據顯示,該區2017年GDP總量為1521億元,引領西部市轄區。同時,作為中國科教文化名區,其坐擁大量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口達14萬之多。
在西安啟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新階段,如雁塔區這類主城區板塊,相較於新興開發區,承受更多物理空間、民生保障壓力的同時,如何謀篇布局、搶抓機遇,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近日,《每日經濟資訊》記者專訪了中共西安市雁塔區委書記趙小林,城市管理者、建設親歷者的視野思維,或有益於人們對上述問題進行更清晰的思考。
趙小林說,「要深刻理解『中心』的內涵。西安是陝西的西安,中國的西安,也是世界的西安。這是由她的城市基因和新時代機遇所決定的。西安定位國家中心城市,也極具成為『一帶一路』中心城市的潛質。」
「雁塔是西安的雁塔,陝西的雁塔,也是世界的雁塔。作為西部綜合排名第一的市轄區、西安第一大經濟體,要在全球坐標系中,去重新審視她的產業結構與區域定位。」趙小林告訴《每日經濟資訊》記者(以下簡稱NBD)。
重塑:西安坐標系中尋找新定位
NBD:在西安邁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新階段,市轄區的發展維度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趙小林:不同歷史階段,城市會面臨不同的機遇和挑戰,只有一個東西永恆不變,就是「轉型」。
2012年前後,我們有過一場「雁塔將往何處去」的思辨。當時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投資拉動必須堅定不移;另一種則認為,經濟結構必須轉型,消費這隻手必須跟上去。
這些年的實踐結果證明,雁塔區雙輪驅動的選擇是正確的。她的建築業與房地產佔比GDP,由當年的五六成降至如今的二三成,經濟增速仍能保持在8%以上——也更加堅定了我們不斷轉型發展的信念。
今年8月份,西安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西安市委關於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和《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按照到2020年、2025年、2035年三個階段,西安計劃全面建成代表國家形象、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應該說,這在西安3100多年建城史中,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它需要城市各區域、各條線,從「大西安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融入全球的戰略引擎、能級躍升的重大契機、追趕超越的現實需要、市民群眾福祉所在」五個方面,去領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意義。要站到全局和戰略高度,去共同承擔這項歷史使命。比如分解到雁塔區,要打造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核心區,這也是市委、市政府給我們的一個新的定位。
NBD:新定位的決策基礎是什麼?
趙小林:這是基於雁塔的區位條件、資源特點和經濟體量所決定的。
長期以來,雁塔都是陝西的政治中心。省委、省軍區、省政協等一大批省市首腦機關在這裡辦公,還有省、市社科院,省、市電視臺等。這種情形,對我們城市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要為全市再做出一個標杆,那麼打造陝西的首善之區,就成為雁塔的一個工作標準。
再者講,它又是西部的、中國的、世界的。雁塔區2017年經濟總量為1521億元,引領西部市轄區;作為中國科教文化名區,雁塔高校、科研院所眾多,科技人口達14萬之多;加上它眾多享譽世界的盛唐文化符號,以及在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進程中的功能擔當——可以說,雁塔是西安的雁塔,陝西的雁塔,同時也是世界的雁塔。所以,作為西部綜合排名第一的市轄區、西安第一大經濟體,站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新時期,要置身西安坐標系裡,去重新審視她的產業結構與區域定位。如果用一句話對前行方向進行描述,那就是「內向挖潛坐實西部最強區,外向開放重塑發展新坐標。」
壓力:背負主城區兩大「包袱」
NBD:相對於開發區,在追求高質量發展上,主城區還面臨著產業「騰籠換鳥」的問題。
趙小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外,西安要帶動關中平原城市群聯動發展,同時承擔國家賦予她在「一帶一路」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使命;對內,則是加快提升經濟民生,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這也是城市各板塊、各條線的重要使命。
具體到雁塔區,在後城市化時代,尤其僅餘的50平方公裡自管區域,靠城市擴張的發展模式顯然已經難以為繼,因為我們基本沒有了空間資源。這時候,就需要考慮「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問題。整個區域功能如何轉變?哪些需要疏解?哪些需要強化?這都是執政者必須考量並且從長遠規劃的問題。
目前而言,雁塔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非常巨大。
商業消費是長期以來的支柱產業,我們擁有西安第一商圈——小寨商圈,通過多年來的持續升級改造,已趨於平穩,且這是一個容易受經濟大環境波動影響的領域;而雁塔的工業已經呈下滑之勢,二產必須進行優化,提升產業效能。
稀缺的城市空間資源迫使雁塔必須向高端產業轉型,使城市優質資源稟賦能夠最大釋放,同時依託核心區,未來引領更多優質資源。
NBD:如何看待國家中心城市進程與城市管理壓力之間的關係?
趙小林:伴隨著西安的發展,不管是空間格局擴大,還是人口增長,在交通、教育、醫療、人口保障住房等方面,確實帶來了一些當下可能還不相適應的問題,但這是新形勢和舊城市之間的一個矛盾。
比如,雁塔區戶籍人口已經從建區之初的25萬增漲到過百萬,還不包括大量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隨著城市吸引力與日俱增,加之「人才引進」戰略,城市管理所面臨的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大。
而由於中心城市的資源優勢,人口聚集趨勢不可逆轉;同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經濟增長,也需要大量人才、人口的支撐。經濟增長和人口政策互為匹配。
對於人才和人口的關係,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說,西安著重發展的硬科技「八路軍」是鋼槍是武器,那麼「人才引進」戰略就是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是戰士。一支大軍,除了領軍人物,手裡面更要有高端人才武器。沒有產業,人口必然會流失;沒有人口,產業沒有勞動力;沒有高端人才,產業必然是低端的,生產力是低下的,消費也是難以提振的。
破局:直面現實,資源挖潛
NBD:相較開發區而言,主城區由於物理空間、民生保障方面的壓力,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確實面臨更多挑戰。作為典型代表,雁塔區將如何破局?
趙小林:主城區固然承受更多壓力,但也必須看到,主城區長期以來積累的資源稟賦,是很大一筆財富,向內生長,挖掘潛力,可以大做文章。
比如,雁塔區擁有高等教育機構34所、省部級科研院所55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5座,目前智慧財產權和專利接近全市60%,接近全省50%,科技人員達14萬人之多,佔全市1/5,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
如何發揮這些在地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作用,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我們的考慮是,深化軍民融合、校地合作,發展院士經濟、校友經濟,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設實驗室、研發中心和眾創載體,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集成創新、就地轉化,推動雁塔由「全國科教大區」邁向「絲路科創強區」。
再比如,除了唐代佛教建築大雁塔,雁塔區內還聚集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青龍寺、明德門遺址、天壇遺址等大量聞名海內外的文化景區、歷史遺存。圍繞這些資源,可以開展書香之城、音樂之城、博物館之城建設;還可以廣播影視、出版發行、創意設計為重點,培育一批新興跨界的「文化+」企業;同時,依託商業片區、旅遊景區、文創園區,可以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開發多元化旅遊產品體系。
挖掘潛力、提振產業、打造高端,這些方向都大有可為。
NBD:對民生方面有何考慮?
趙小林:美國城市規劃師亨利·邱吉爾有一本書叫《城市即人民》,主張城市發展回歸民眾的本質。高標準、高要求的民生服務,更應該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出發點。
目前來看,參照高標準、高要求,雁塔區有基礎條件的不足,有歷史的欠帳,也有管理標準、工作精細化方面的差距,更包括了幹部精神狀態和工作能力問題——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必須客觀認識到。問題是,這些現實存在,給今天的民生保障帶來了問題,那麼怎麼辦?
西安自去年提出嚴苛的「民生九難」,實際上不管是市委、市政府還是區委、區政府,已經在進行問題倒逼、問題導向,以此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去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去呼應群眾對這些問題的關切。真正讓人口紅利能夠留下來,成為一本萬利,成為城市未來發展的股本金。
收穫:校地合作項目頻現
NBD:作為主城區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雁塔區資源挖潛的階段性收穫如何?
趙小林:目前來看,「院校經濟」成果比較明顯。
5月27日舉辦的「夢回長安-百萬校友回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場」,雁塔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二十研究所籤訂了「崇賢坊」項目,計劃總投資100億元。這是一個典型的「校企+校地」合作項目,以開放部分科研資源和加工製造共享平臺為合作模式,加速學校科研成果轉化與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
政府也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利用現有教學科研空間,打開圍牆,校企合作、院校合作、政校合作,打造科技引領空間,實現產學研結合。比如,我們和長安大學達成一致,政府做好教育環境保障等各方面服務的同時,學校將打開部分圍牆。
雖然西北工業大學不在雁塔轄區,但我們與它的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黃維院士正在洽談好幾個項目。提前透露一下,這些項目團隊裡面,有兩位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的美國學者,會作為高端人才引進西安。
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對於高端項目團隊落地,如何跳出西安,跳出陝西,去學習先進地區的政策,做到一企一策,一個項目一策。拿出真正的誠意,種好梧桐樹,把鳳凰不僅引進來,而且留下來。
NBD:關於對外開放領域有怎樣的考慮?應該說,這是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屬性之一。
趙小林:「一帶一路」、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效應已經顯現,資本、人才正加速流入。包括前面提到的諾貝爾獎提名的美國學者,這些國外人才、科技人才和海歸人才引進來之後,他們的生產生活如何滿足?
雁塔區的做法是,依託轄區內旅遊景點、國際酒店、國際會展中心等國際化設施,著力發展會展經濟、國際旅遊經濟,擴大國際化社區、國際化醫院、國際化學校等服務設施規模。同時,基於雁塔的世界文化坐標屬性,我們也在探索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優選一批經濟互惠、產業互補、文化互動的「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國際知名城市,建立國際友城關係,擴大國際交往「朋友圈」。
每日經濟資訊
作者/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