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弓箭完全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們樂此不疲?

2020-12-22 作業如夢如風

古時候所發動的戰爭幾乎都是冷兵器,類似於大刀和長矛還有盾牌。但是在弓箭這種殺傷力特別強的武器被發明出來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經拉大了敵我雙方之間作戰的距離。也正因如此,弓箭在最後已經成為了士兵們所離不開的一種武器。就在弓箭成為了一種殺人的武器之後,在作戰等方面的排兵布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抵擋弓箭的武器裝備便是盾牌,指揮作戰者和士兵們都知道弓箭完全射不穿盾牌,但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士兵們仍舊樂此不疲地使用弓箭,這究竟是為何?

最早的弓箭

在最開始的時候弓箭的製造也是相當的簡單,並且在秦朝時期,所發明出來的弓箭,箭頭和箭尾是完全可以分開的,而之所以這麼設計,就是為了能夠節省材料,也就是鐵。況且在箭頭的打造方面,就像魚鉤一樣,還安裝了倒刺。被這種弓箭所刺傷的人,是很難從身體之中把弓箭取出來,在無形之中也就加大了殺傷力。

弓箭的進展

在時間的推移之下,弓箭被大量的應用。為了能夠不斷的提升創傷力,在戰場上竟然出現了一種帶毒的箭。而這並非是所謂的化學物品,直白的說來就是把箭頭泡在動物的糞便之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些糞便以及各種各樣的細菌已經和箭頭融為一體,被這些帶有細菌的弓箭所傷之後,要想恢復病人是需要一些時日的。況且有的將士被這樣帶毒的弓箭射中之後,痊癒的概率也是特別小,很有可能因為傷口的腐爛就撒手人寰。

為何樂此不疲?

弓箭手們也明知所射出去的弓箭完全打不穿盾牌,但是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弓箭又成為了必需品。一方面是因為雙方在發動戰爭的時候使用弓箭,大多數的情況就是為了拖延時間的戰線,等待援軍的到來。雖然打不穿盾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增加盾牌的重量。這在無形之中就拉長了敵方進軍的速度。更何況盾牌和盾牌之間也是有空隙的,在弓箭雨之下,多多少少也會有很多的士兵犧牲。

結語

雖然弓箭是我們手中所射出去的箭,完全不能夠射穿對方用來抵擋的盾牌。但很多的弓箭都能夠在盾牌上停留,從而加重士兵手中所握有的盾牌重量,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抑制他們的行軍速度。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作業如夢如風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古代戰爭中,明知道弓箭根本射不穿盾牌,為何士兵還要玩命射盾?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古代的人打仗,用的最多的還是刀和劍等冷兵器,其中就包括了矛和盾。在當時,打仗的時候,盾的作用主要是用來防禦的。一般來說,普通的弓箭的是沒有辦法將盾牌射穿的,但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在打戰時還是會拿著弓箭射到盾牌上,這又是為何?
  • 古代弓箭射不穿盾牌,為何打仗時還要不斷拿弓箭射盾?原因很簡單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能夠在各種過去的戰爭片中,看到如下的場景,敵軍士兵萬箭齊發,而我軍的士卒,則舉著盾牌,安全而又緩慢的前進。 而哪怕是再鋒利的弓箭,甚至是火器,在盾牌面前都是黯然失色,比如在明清初期的戰爭時,能徵善戰,然而科技落後的後金部隊,就是採用鐵盾來對付明軍的後期,而重步兵躲在後方,等到進入弓箭可及的範圍
  • 古代弓箭的殺傷力並不大,為何戰爭中一箭能夠將人射死?
    在冷兵器時代,刀槍棍棒是最常見的武器,幾乎都是肉搏戰,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也有遠程武器,比如投石索、弩、弓箭等,在敵人尚未近身之前使用遠程武器消耗。與現代槍枝比起來,古代弓箭的速度要慢很多,射中人體後也不會有什麼空腔效應,造成的傷害自然有限。 然而,即使是槍彈射中人體,只要不擊中要害,也是不會迅速死亡的,在戰爭中有些士兵的頭部被彈片擊中也可能不會死,而是留下後遺症。那麼古代弓箭的殺傷力並不大,那麼為何在戰爭中一箭有時候就能夠將敵人射死呢?
  • 古代弓箭並沒有多大殺傷力,為何還能一箭射死人?
    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一種尤為重要的戰爭武器。大約在前770-前476期間,已經出現了早期的弓箭。前1600-前1046年,弓箭還是雙翼的形制。但是到了西周的時候它就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之前的二稜增加了一稜,三條稜的艦體能夠對敵人造成更大的傷害。但是伴隨著火藥的發展,弓箭在戰爭武器中的比重逐步下降。
  • 中國古代軍隊,沒有手拿鐵皮的盾牌進行衝鋒,難道是不起作用?
    拿盾牌衝鋒,那是沒有規章的亂打。中國古代作戰講究陣型,在冷兵器時代,誰能保持自己的陣型不亂,幾乎就已經佔據了不敗之地。中國古代經過上千年的戰爭,早已經形成了,一種超越歐洲的戰爭模式。這就是陣法。說通俗一點,就是各個兵種相互配合,發揮最大效益。在中國的冷兵器戰爭中,不需要太多的刀盾兵,一般也僅僅是前三排而已,有的甚至只有兩排。
  • 弓箭是古代冷兵器之一,好用但難製造,他一招辦法解決10萬難題
    在沒有火藥的時代,人們只能依靠冷兵器來守家衛國,在這些冷兵器當中「弓箭」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一種最為可怕的致命武器,如果是人工以長矛作為遠程武器,那也不過最遠只能扔出個100來米,而弓箭卻不同。「弓箭」由:弓、弦、箭這三個部分組成,弓為柄器,弦作張拉帶韌性的線,箭為主要武器。
  • 弓箭瞄不準,射不死還易消耗,為何卻是古代打仗的第一選擇?
    其實不然,戰爭才是最主要因素,只有存在競爭,存在戰爭,朝代才會更迭,歷史才會發展,在我國古代,也就是公元904年,唐昭宗時期第一次使用火炮之前,我國一直處於冷兵器時代,使用的武器皆為重金屬材料,不知道大家留意過沒有,無論是哪個朝代,有些朝代喜歡用刀,有些朝代擅長舞劍,但是唯一不變的是,歷朝歷代都會選擇培養一支弓箭手部隊,這是為什麼?
  • 古代戰爭中士兵被射中是否會馬上死亡?淺談古代弓箭的殺傷力
    弓箭作為最古老的武器之一,在距今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被人們廣泛利用,當時的人們發現,在捕獵靈活機敏的獵物時,石矛和石斧往往排不上用場。這個時候人們就發明了弓箭,可以遠距離的射殺獵物。  後來隨著部落氏族的交戰,弓箭也被廣泛應用到了戰爭中。而作為一種攜帶方便,又可以遠距離殺傷敵人的武器,弓箭深受將軍們的喜愛,甚至在沒有完整甲冑保護的原始社會,弓箭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武器。
  • 古代弓箭能射死人嗎?醫官:中箭生不如死,大部分死於箭傷復發
    弓弩作為冷兵器時代遠距離殺傷的主要武器,歷來被古代軍隊所重視。
  • 射人先射馬,為何騎兵方隊輕鬆擊潰步兵?弓箭手怎麼不先攻戰馬
    唐代詩人杜甫曾明確的寫出"射人先射馬"。可為何冷兵器交戰時期,步兵弓箭手不先攻擊戰馬?這樣不就能減少本方的損失,更能逆轉取勝嗎? 同時唐代詩篇《前出塞》中有寫,"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那麼古時作戰時,為何不先攻擊戰馬?畢竟戰馬受傷,那麼騎兵能力將會大打折扣。
  • 中國弓箭的巔峰之作清弓!為什麼說它又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絕唱?
    中國是一個有著非常悠久的文明史的國家,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戰爭是絕對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中國數千年的戰爭史上,各種各樣的冷兵器不斷出現,各領風騷數百年,創造了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說。即使當火藥開始應用於戰爭之後,中國冷兵器依然在戰爭舞臺上扮演了近千年的主角。
  • 古代歷史上冷兵器排行榜,第一名被稱為冷兵器之王,你知道嗎?
    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最開始是由農作工具改良以後誕生的武器,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冷兵器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些各種各樣的冷兵器也是因為戰爭而慢慢誕生出來的產物。通過對古代遺蹟的考古發現,冷兵器最早出現在了距今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此也拉開了冷兵器在戰場上的應用。那麼古代冷兵器最厲害的五個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 冷兵器時代的AK47,宋代的神臂弓威力巨大
    戰國時的連弩可單發也可以連發,一次可以裝進十隻弓箭,到了三國時代,經過著名的軍事家諸葛亮的改良,攻擊能力大大提高,由民間發展到軍隊使用,叫做諸葛連弩。改良之後的連弩射程大大提高,達到了一百多米甚至兩百米的距離。到了宋代,連弩更是有了質的飛躍。據記載,有一個叫李宏的人(一說叫李定)獻給朝廷一種弓箭,長約一米多,弓弦將近一米。當場演示,最遠竟射出「三百四十多步。」
  • 古代士兵中箭後並沒有立刻喪命,為何都躺下裝死?專家:為了保命
    製造成本高,而要想訓練 出 一支善於射箭的精兵更是極為不易,因此弓箭一直被認為是冷兵器從一些影視劇的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士兵在戰場上衝鋒的時候經常會遭到對方弓箭的射擊,而在被箭射中之後,士兵們的反應大都是立馬躺下,那麼他們的這種做法到底是在裝死還是真的死了呢
  • 文丑一箭射倒了張遼,他為何不用弓箭對付關羽?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除了蜀五虎、魏五子、吳十二虎臣外,還有如呂布、顏良、文丑等天下有名的武將。呂布就不用多說了,妥妥的三國第1猛將。而顏、文也是河北袁紹麾下的實力派大將。這些人本來就非常給力,後來又經過羅老的《三國演義》流傳,一下子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名將了。
  • 壹度丨你知道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王」是什麼嗎?
    說起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王」,弓箭是當之無愧的。由於古代的弓箭是由竹、木、筋、角等材料製成,完整保存至今的寥寥無幾,能遺存下來最多的便是箭鏃了。一枚小小的箭鏃,有怎樣的威力,怎樣的故事?在銀川,王濤先生就收藏了一些箭鏃,讓我們隨著他的介紹,進入一個刀光箭影的時空。
  • 古代士兵穿盔甲,到了夏天即使再熱,為什麼都不敢脫
    相信大家肯定有個疑問,那就是古代士兵在戰場上廝殺,穿著盔甲,要是冬天的話,還好說,要是到了夏天,盔甲笨重,穿在身上,肯定汗流浹背的。為了涼快一點,可以穿少一點嘛,但事實上,士兵們並不敢脫掉,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
  • 為啥穿了盔甲還會有那麼士兵喪命?
    古代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大型的戰爭都是幾十萬人之間的肉搏。由於古代都是冷兵器對戰,對於自身的防護措施顯得非常重要。古人的智慧讓他們發明了盔甲,保護自己的頭部和身體不受傷害。那既然古代有盔甲,為什麼戰爭還是會有眾多的士兵喪命?
  • 希臘:盾牌和弓箭才是區分重點
    但是這種定義並不嚴謹,按照色諾芬記載,居魯士的重裝步兵是1.1萬,輕裝步兵大約2000。通過計算輕裝步兵和重裝步兵的數量,顯示輕裝步兵中包括「輕盾兵」(輕盾兵和輕裝步兵的區別在於他們只攜帶一支小型輕盾牌),但是通過計算顯示重裝步兵是1.06萬,輕裝步兵是2300,比色諾芬說的數量有一定差異。
  • 射程近,精度低,火槍憑什麼能淘汰弓箭?
    正常的直射,80米左右射死人是沒問題的。再遠的話,殺傷力和精度都不能保證。而燧發槍的有效射程其實也差不多就這樣,當然了,後來的線膛燧發槍改觀很多,最遠可以達到200了,而且精度也提高了,這也是為何鴉片戰爭,清朝的火繩槍兵打不過人家。但總體來說,在線膛燧發槍問世之前,火槍射程上沒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