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到處是「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

2020-12-16 老哥測評

摘要: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不少人都說,「一鋪養三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存在一定的壓力,尤其是對於實體店的老闆來說,感覺壓力都「壓在」了自己的身上。

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人工成本、房租費用,每年都在增長,但是實體店的生意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些實體店的生意還不如從前了。不少人都說,「一鋪養三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到處是「旺鋪轉讓」

不少人都將實體店生意的「不如意」,歸咎到電商身上,甚至還將責任怪到了馬雲身上。

事實上電商的出現是時代所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商也在這樣的情況下孕育而生。電商的出現,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在「全國購物」,甚至有些商品比實體店還要便宜。

在加上電商「多元化」的購物方式,吸引了年輕人前去購物。在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物。本來中國人民的消費力就那麼多,以前是實體店分一塊「蛋糕」,如今電商也來分這塊「蛋糕」,一些實體店就會「吃不飽」。

很多人還怪馬雲將電商帶進了中國,要知道就算沒有馬雲,也會有其它的電商進入中國市場,到時候國內的電商份額可能會被別人佔去。

之前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曾想要進入到中國市場,奈何當時中國的電商市場已經被馬雲的淘寶和劉強東的京東「霸佔」著,最後經過多年的「掙扎」亞馬遜還是撤離了中國市場。

一開始電商在中國「不被待見」,當時人們對於電商更多的是「懷疑」,覺得網上購物可能會不靠譜,沒有實體店有保障。但之後隨著人們開始接觸電商,發現網上購物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不靠譜」,甚至價格還便宜。

慢慢的電商就將實體店的生意給「搶了」過去,導致很多實體店都「熬不過去」了。大家不難發現,現在大街上經常會出現「旺鋪轉讓」的狀況,大家也都明白其中的原因。很多實體店主表示,當下實體店的生存環境越發艱難了。

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原因

其實,導致實體店開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門面租金實在是太高了。有很多門面的租金已遠遠超出了實體店的承受範疇。我曾與一個蔬菜直營店老闆交流過,他的門店一個月的租金要一萬元,而且房東還是要預付半年。試想一個買蔬菜直銷的,僱了幾個員工,好不容易攢到了一些錢,卻要全要交給房東。高房租導致商鋪很難找到長期的租客。

第二,有些有經驗的租客,總是希望找一些位置好的地段,這樣生意容易做得出來。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要所選的位置好,租金肯定是很貴的,而租金不太貴的,地段肯定是比較差的。一些地段稍差一些的店鋪只能經常貼出「旺鋪轉讓」字條,因為租客換了一波又一波。商鋪長時間不能盈利,沒人再做下去了。

第三,員工的工資逐年走高。最近幾年,各地政府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老闆也要給員工加薪水,否則人員流失會很嚴重,但是在漲薪、漲租之後,實體店的利潤越來越薄了。對於實體店老闆來説,既要找到能力強的職工一起共事,但又不希望職工的工資過高,因為實體店承受不了。

第四,同質化競爭激烈,新的商鋪不斷出現。現在開實體店的人越來越多,同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上來自電商的強力競爭。這讓實體店的經營利潤越來越低。更糟糕的是,現在開發商不斷的造房產項目,往往是把底層作為商鋪來出租,越來越多的商鋪進入市場。同時,在城市裡的中心地段,大量商業綜合體被造出來,商業綜合體裡面有餐飲、服裝、書店、健身房、影院等一應俱全,實體店根本無法與其競爭,很多創業者只能選擇退出。

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對於實體店來說,如果想「活下去」,就必須無限擴大自己的優勢。與電子商務相比,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在於「真實」,這是電子商務無法帶給用戶的。

網購永遠是「不可觸碰」的,只能根據自己的感受來看待它,在網購衣服時也只能選擇「適合自己」。實體店是不同的,可以試試,用戶也可以感受一下。有人說,電子商務將「取代」實體店,顯然這個說法並不能成立。畢竟,實體依然是現在社會的主力方向。

因為,實體店帶給用戶的「體驗感」是最重要的,也是實體店最大的優勢。實體店會做好服務,會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影響,而且顧客很容易記住你。餐飲巨頭「海底撈」就是整個實體業的楷模。

而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新奇」的東西,在商店裡做更多的創新來吸引消費者。現在要做實體店,已經不像以前了,只是等顧客上門。現在實體店要有「出路」,要有創新,要有「態度」,要主動出擊,才能有機會「翻盤」。對此,你認為實體店的「出路」在哪裡?

綜編自:企業先鋒、平說財經張平、聚富財經。

網貸平臺五花八門,很多不靠譜的貸款平臺會給用戶設置各種陷阱,如果您有急用錢的需求,建議您一定要選擇靠譜的大品牌。當然,除了選擇靠譜平臺外,還要挑選息費更低的平臺。如何能快速的知道貸款產品的真實成本呢?可以使用有錢花比價神器這個工具,如下圖,貸款平臺給的月費率是0.9%,那麼日利率就是萬3嗎?經過比價神器測算,其實際日利率超過了萬5!

聲明:老哥測評百家號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之用,不對您構成任何決策建議。

相關焦點

  • 遍地旺鋪轉讓,實體店出路在哪?董明珠直言相告
    近年來,很多實體店因經營不善,而相斷倒閉,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不僅是街邊小店都掛出了「旺鋪轉讓」的標牌,就連大型的商場也熬不過這個冬天。前些日子,開了17年的上海四川北路的巴黎春天商場因經營不善而宣布關門倒閉。
  • 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出路在哪?
    近10年來實體店幾乎連年備受打擊,實體經濟也是備受打擊,這不得不把原因算在電商頭上,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成了實體經濟的噩夢。有人說,一鋪養三代已成過去,如今遍地都是旺鋪轉讓,倒閉的能是旺鋪嗎?不過沒有電商的話,或許真的就是旺鋪吧,那麼實體店的出路究竟在哪呢?
  • 今年很多實體店倒閉,到處可見旺鋪轉讓字樣,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自從電商崛起以後很多人就把實體店倒閉的原因歸結於電商,認為是電商搶走了實體店的生意。電商的優勢是門檻低、運營成本低,但是把實體店生意不景氣大量倒閉的原因完全歸於電商肯定是不合理的。像深圳這樣全國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到處都是店鋪倒閉,「旺鋪轉讓」的字樣,其他的二三線小城市估計情況也不會好到哪去。不能否認電商的崛起確實對實體店的生意有一定的衝擊,但絕對不是致命的也不是主要原因。
  • 實體店又遇寒冬期,旺鋪老闆紛紛轉讓,馬云為實體店指明未來
    文:百川自從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之後,實體店的老闆越來越感覺到處境艱難。如今實體店的生意實在太難做了,房租、水電費和人工成本都在漲,唯獨生意不見起色。而在上個世紀末,還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但是現在所謂的「旺鋪」更新迭代的速度卻異常快。
  • 街上貼滿「旺鋪轉租」,實體店「寒冬」難熬?董明珠卻指了條明路
    隨著電商的崛起,房價的日益高漲,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而三個月成了實體店的「平均壽命」,不管是服裝店還是餐飲店,能夠熬過3個月「生死大關」的,少之又少……對於實體店的「寒冬」,有人說是電商的擠壓,也有人說是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升級。
  • 浙江傳媒學院門口的所有商店都關門轉讓
    學生宿舍樓特別接近安靜,偶爾會有一兩個行人來來往往,過去,到處都是學生。共享單車秩序良好,後面有一排商店關門了。在連和火爆最多的二手書店無法逃脫一劫。空置商店和大學城實體店的冬天結束了嗎?店面上貼著旺鋪轉讓單,據估計,在大學開始學習之前很難轉學出去,可以肯定的是,虧錢可以根據下半年賺回來。
  • 實體店店鋪轉讓,怎樣才可以更快地轉出去?
    實體店店鋪要轉讓,無非以下幾種途徑:店門口貼轉讓紙、委託親戚朋友幫忙介紹、網上發帖、找中介。哪一種都有它的優勢,都可以快速幫忙轉出去的。店門口貼轉讓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在自家店門口貼個轉讓紙,很多人都會看到:合同到期,店鋪轉讓「,或者「有事不經營要回家」等等理由來打出轉讓信息科,從附近走過來的人們如果看到有轉讓的,覺得適合,就會跟周圍的鄰居朋友去說,有這方面想法的自然就會找過來了,所以店也就容易轉出去了,但是貼轉讓紙也要考慮到兩個問題,一個是畢竟影響的人少,所以要做好轉讓時間周期比較長的準備
  • 實體店生意難做,房東會受影響嗎?「一鋪養三代」能否繼續?
    相信幹實體店時間久的人都有體會,如今開店賺錢越來越不容易,近幾年店鋪轉讓的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深圳某整條街的店面批量倒閉,招租了許久也沒人問津,同樣在深圳坂田五和也發現有很多店鋪在轉讓中。」其實不僅是深圳出現這種現象,其他地區也基本一樣。如今,滿大街都能看到門面轉讓的小廣告。
  • 「生意邦」凡是鋪面轉讓都代表生意做不下去才轉的嗎?
    這是很多人對鋪面轉讓這種行為的一種認為和理解。一個店面如果是長期盈利的,是不會轉掉的,因為這是一顆搖錢樹,只需要每天堅守,錢自然就會來,既然要轉掉,說明是虧掉的。很多要轉讓的店面確實是虧錢狀態,恨不得馬上轉掉的,因為轉不掉,每天都得虧錢,所以轉讓一段時間這個店面還是轉不掉寧願不要了,每天房租水電都是開支。
  • 一兆韋德獲數億元貸款,健身房的當務之急是活下去
    一兆韋德獲數億元貸款,健身房的當務之急是活下去。作者/啟立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受疫情的持續衝擊,線下健身房的經營遭遇嚴峻考驗。保持現金流,活下去是當下所有健身房的共同命題。因此,活下去是當下健身房的首要任務,而儘快復工是中國大部分健身房的當務之急。比如雖然獲得貸款支持,但一兆韋德也是全國最早復工的健身俱樂部之一。根據GymSquare早先報導,一兆韋德在3月2日開始首批營業門店,包括中山公園、長寧來福士等10家俱樂部門店,在兩個月前開始陸續復工。
  • 外貿紡織企業樣本:海外訂單流失,開源節流活下去才是出路
    對於企業來說,瘦身是唯一的辦法,開源節流活下去才是出路。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王海平編 輯丨周上祺當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海外卻在蔓延。
  • GymSquare獨家|一兆韋德獲數億元貸款,健身房的當務之急是活下去
    一兆韋德獲數億元貸款,健身房的當務之急是活下去。作者/啟立編輯/GymSquare編輯部受疫情的持續衝擊,線下健身房的經營遭遇嚴峻考驗。保持現金流,活下去是當下所有健身房的共同命題。GymSquare獨家獲悉,連鎖健身俱樂部一兆韋德,近日獲多家銀行總計數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支持,貸款期限一至三年不等。在融資渠道相對受限的情況下,一兆韋德獲得了短期得以渡過疫情的現金流支持。
  • 實體店怎樣更好的生存下去,出路在哪裡,賺錢的生意怎樣繼續!
    網絡時代,實體店生存艱難,那麼怎麼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其實也是要跟著時代發展的趨勢走,網上電商目前很流行,大家把網上這塊兒一起做起來,線上和線下一起做,在自己的實體店裡選擇一種到多種商品,掛在網店裡賣向全國。
  •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
    大家都喊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為什麼空房轉讓後很快有新店家接?近幾年,大家反映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大家把這一原因歸根於電商的出現,殊不知近幾年電商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就在近些年,大家走在大街小巷會看到很多實體店鋪轉讓,或空房出租等字樣。
  • 實體店「活下去」成關鍵?「落敗」原因被揭開,沒有馬雲也一樣?
    在電商還沒有在我國出現普及之前,我國實體店成為了居民們消費的主要地方,大家想要買東西消費什麼的,都只能去往實體店中。但電商出現後,讓我國居民在消費時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原本只屬於實體店的那塊蛋糕被「瓜分」了。想必很多實體店主都將生意出現下滑賺不到錢的原因,都歸咎於電商身上了吧?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實體店是網絡購物後出現的名詞,相對於類似淘寶這類虛擬店鋪而言,存在於現實中的店就稱之為實體店,通俗點說逛街逛的就是實體店 ,包括現實中市場、商業區、學校、夜市、車站碼頭、遊樂場的店面及固定店面。
  • 實體店的春天來了嗎?
    從商業層面來說這是必然也是趨勢,畢竟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為王的時代,在線上流量分散並接近枯竭是時候,線下是獲取流量的唯一出路。但從執行層面來說,社區團購進入實體並不能用「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的方式進入,雖然實體店需要流量需要多元化收益,但通過社區團購的收益及導流對大部分實體店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無法達到他們預期,也對他們改變現狀沒有多大的幫助。
  • 繼房地產和實體店後,又一行業「撐不住」了?它的出路在哪兒?
    電子商務對實體店的影響雖然不是致命的,但卻是巨大的。電子商務的出現之前,人們不得不去實體店買東西,但在電子商務的出現,人們可以在網上買東西,為了一個項目沒有去很遠的地方,而且送貨上門,有些商品比實體店便宜,人們自然願意在網上買東西。 而且全國市場很大,人民的需求也很大。
  • 家電實體店的出路在哪?自救的方法有哪些?(下篇)
    周六我們聊到家電實體店的線上引流方式有哪些,其實這些方法不單單對家電行業實用,其實對實體店都是適用的。線下的這些方法我上期也說了,選擇適合自己的幾個方法用精就行了。線下方法用好,再結合線上,雙管齊下,最終達到成交。今天也給大傢伙說說線上引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