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最新GDP預測:全球增長率降至4.0%,中國增速7.9%排第一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 編輯:梁勵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簡稱世行)發布了今年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該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4.0%,較上次(去年6月)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

造成全球經濟預期下調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全球範圍新冠疫情長期持續。雖然疫苗已經被研發出來,但世行認為可能存在疫苗普及遇阻、感染持續蔓延的悲觀情形,這將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萎縮至1.6%。而在樂觀的情況下,疫情若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種過程加快,全球經濟增長則有望接近5%。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指出,儘管全球經濟似乎已進入緩慢復甦,但決策者在努力確保依然脆弱的全球復甦獲得動力並為強勁增長奠定基礎之際,在公共衛生、債務管理、預算政策、中央銀行業務和結構性改革等多領域面臨嚴峻挑戰。「為了克服疫情的影響並抵禦投資逆風,需要大力推動改善營商環境,增加勞動力和產品市場的靈活性,並加強透明度和治理。」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中國GDP增長排名第一。(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中國2021年GDP增長排名第一

縱觀世行對全球2021年經濟預測的數據,中國依舊是增速最快的國家,達7.9%,並帶動東亞太平洋地區總體回升至7.4%,屆時該地區將排在全球經濟區域增速的第一名。

根據世界銀行預測,東亞太平洋地區各國在2021年增長情況。(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但實現這一增長的大前提是,2021年一季度主要經濟體、較小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需先後開展有效的疫苗接種。若疫苗延遲上市,在悲觀情景下,全球復甦乏力,就有可能導致該地區2021年的增速拖慢至5.4%。

除中國之外,東亞太平洋地區還有另外兩大提振經濟的主力軍,分別是越南和馬來西亞,預計2021年這兩個東協兩國的經濟增長均可達6.7%。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作為另一位在2020年表現優異的選手,以有限的人力和經濟成本成功控制了疫情,世行預計該國2020年的GDP增長將僅次中國,達2.8%。

不僅如此,與中國一樣,越南同樣拿出了一大筆資金用於財政刺激方案,此舉促使中越兩國的經濟活動均得到了生產和出口恢復的支撐,對外國直接投資(FDI)吸引力只增不減,具備強大韌性。

在馬來西亞方面,雖然世行預計其2021年經濟增長可達6.7%,但該國的感染率近期呈上升之勢,國內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太平洋地區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嚴重程度並不均衡。下滑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主要是延長封鎖期限且國內出現大規模疫情暴發的國家(菲律賓)、國內政策存在不確定性的國家(馬來西亞、泰國、東帝汶),以及部分嚴重依賴旅遊業的國家(斐濟、泰國、帛琉、萬那杜)。

總體來說,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恢復得還算不錯,再加上東協與中國在2020年籤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有望持續利好出口。

美歐實現正增長但仍有後遺症

在2020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活動的下降幅度較為驚人,比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降幅的峰值還要多近三倍。

這也導致了美國2020年全年經濟增長萎縮3.6%,並且由於勞動市場的滯後以及其對潛在產出的傷害,世行最新預計結果顯示,2021年美國GDP增長依舊乏力。

雖然美國經濟增幅因基數效應轉正至3.5%,但因疫情再度暴發,仍較世行此前的預測下調了0.5個百分點。

再來看歐元區的經濟狀況。歐元區繼2020年GDP下滑7.4%之後,預計將溫和復甦,2021年增長3.6%、2022年為4.0%。

然而,對歐元區經濟至關重要的幾個服務部門預計在2021年仍然萎靡,尤其是旅遊業。儘管新冠疫情仍在不斷惡化,但歐洲製造業將繼續復甦,並得到外國在需求方面的支持。

圖C顯示,歐元區旅遊業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製造業的復甦,未來還有望得到中國方面的加持。從2019年的統計數據上看,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

此外,談了7年的中歐投資協議,在歐盟輪值國德國的督促下,終於趕上了2020年的末班車。

若該投資協議順利籤署,將消除歐盟國家在中國投資部分的障礙,包括在新能源汽車、雲計算服務、金融服務和健康等行業的投資,不僅如此,中國還將向歐盟企業進一步開放製造、建築、廣告、航空運輸和電信業。同時,在互惠的基礎上,中國要求進入歐盟能源市場。

相關焦點

  • 世行發布報告: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2% 明年增速7.9%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昨天,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12月期《中國經濟簡報》。相較世行今年7月份發布的報告,最新報告把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速,由此前的1.6%上調至2%。報告還預測,在2021年,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增強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改善,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將回升至7.9%。 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艾卡思在解讀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時表示,中國防控疫情取得成功,中國經濟實現V型反彈。上半年的復甦得益於工業率先復工復產,以及政府的刺激性宏觀政策和大規模公共投資,而下半年的復甦勢頭則更加均衡。
  • 世行:2020年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增速放慢至0.9%
    2021年1月5日,世界銀行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預計在中國經濟回升的帶動下,該地區2021年經濟增長將大幅升至7.4%。世行表示,2020年,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增速放慢至0.9%,下滑幅度最大的經濟體是延長封鎖期限且國內出現大規模爆發的國家(如菲律賓)或國內政策不確定的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和東帝汶)以及嚴重依賴旅行和旅遊業的國家(如斐濟、泰國、帛琉,萬那杜)。
  • ...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或將回升至7...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今天上午,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12月期《中國經濟簡報》。相較世行今年7月份發布的報告,最新報告把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速由此前的1.6%上調至2%。報告還預測,在2021年,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增強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改善,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將回升至7.9%。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艾卡思在解讀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時表示,中國防控疫情取得成功,中國經濟實現V型反彈。上半年的復甦得益於工業率先復工復產,以及政府的刺激性宏觀政策和大規模公共投資,而下半年的復甦勢頭則更加均衡。
  • 世行公布預測結果:全球經濟將進入「失去的十年」
    截止至今,全球的抗疫工作已經開展了9個多月時間。但是,疫情危機並沒有就此結束,而且不斷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面臨著新一輪疫情的猛烈衝擊,而且近期還爆發了「變異病毒危機」。可想而知,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情況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自然會對世界經濟復甦工作造成影響。針對這一情況,世界銀行作出預測表示,全球經濟將會遭到嚴重影響。
  • 世行版2019年GDP:美國佔24.42%、印度3.28%,那中國、日本呢?
    按照世界銀行的核算,2019年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總量約為87.752萬億美元,比上年86.409萬億美元增長了1.343萬億美元,名義增速約為1.55%。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全球經濟預計下降5.2%(世行預測)。
  • 明年中國GDP增速能達8%嗎?
    時至年末,多家機構本周發布對於2021年中國經濟的展望報告。比較相近的看法是,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加快到8.0%及以上。「中國當前面臨的挑戰是縮減疫情後經濟刺激的規模,同時不打亂經濟復原的節奏。」
  • 2035年我國成為「中等發達國家」需要多快的GDP增速?
    因為我們重點關心2021年至2035年之間的經濟增長,我們最好以2020年作為基期來計算未來15年的增長率,因此我們首先要分別預估2020年我國和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我們預測我國今年實際GDP增速為2.1%,名義GDP增長2.4%,今年最後兩個月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在6.7左右,人口增速為0.3%,這樣得出今年我國人均GDP約為10452美元。
  • 馮煦明: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研究
    易信和郭春麗(2018)採用未納入人力資本的柯布- 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測算2020— 2049 年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在中間情形下,C2025 年、2030 年、2035 年、2040 年、2045年漸次放緩至5.5%、4.9%、4.4%、4.4%、4.0%,2049 年降至3.7%。
  • 日本2020一季度GDP公布 2020年日本一季度經濟增速如何?
    疫情下的日本首份成績單出爐,日本內閤府5月18日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1月至3月)GDP初值顯示,日本一季度實際GDP環比下滑0.9%,換算成年率為下滑3.4%,連續兩個季度萎縮,根據定義,日本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 2019年中國人均GDP是全球人均的90%,今年有望實現趕超
    但近期IMF多次表示:4月份的預估偏向樂觀了,5月、6月疫情在美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智利、秘魯等多國繼續肆虐,全球經濟降幅或將因此出現更大的下滑。因此,IMF表示將在近期出具新的預測報告,下調經濟增速預期(預計是「負5%到負6%之間」)。
  • 全球三大經濟體:中國、美國、日本,2019年GDP對比
    大家都知道,目前全球排名前三的三大經濟體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並且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據相關數據統計,在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為20.49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總量為13.6萬億美元,日本的GDP總量為4.97萬億美元。
  • 三季度,中國臺灣GDP增速超過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臺灣統計部門也將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實際增長率調整為0.35%(以前公布的減少0.58%),第一季度同比增長率調整為2.51%(以前公布的增加2.2%)。經過多次修改,2020年前第三季度臺灣經濟同比實際增速轉變為「增長2.28%」。
  • 2019年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的GDP總量、人均GDP預測
    眼看著貨幣政策對經濟提升的作用有限,韓國官方表示在2020年將加強財政刺激——預計財政支出的增速達到9.1%,希望藉此推動韓國經濟增速恢復,以及提升通脹率。是的,您沒看錯!韓國官方正在積極推動通脹的增長,因為2019年最後一個月(12月份),韓國的消費者物價水平同比近增長0.7%,雖然已經比11月份的0.2%提升了很多,但2019年全的年通脹率僅為0.4%——這大幅低於2%左右的溫和通脹目標。分析人士表示,零點幾的通脹率非常容易引發通縮風險。
  • 世行下調馬達加斯加經濟增長預期至-4.2%
    ,較世行6月預期數進一步下調3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將增長2.0%,2022年增長5.8%,2023年增長5.4%。就業和居民收入方面,據測算,上半年就業崗位數下降7.7%,餐飲、住宿、交通運輸等旅遊相關行業受衝擊最嚴重。疫情發生以來,64.4%的家庭表示收入下降。
  • 中國外貿復甦令人驚嘆,國際大行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
    2、國際大行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12月10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2020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預測的1.8%上調至2.1%。報告說,中國的經濟復甦速度快於預期。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實現了0.7%的正增長。
  • 4季度,歐盟GDP下滑10%,美國增長4%,日本、中國呢?
    對此,據金融信息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顯示,經濟學家預測,今年4季度,歐洲GDP按環比年化增長率計算,或將下滑10%,而此前預測是10.4%的高增長。 對此,據Refinitiv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對於4季度美國GDP的預測,經濟學家預測,這一數據將增長4%,這也低於此前預期——5.3%。 至於2021年一季度,經濟學預測,美國GDP增速也將放緩至2.5%。
  • 去年四季度GDP增速有望重回6.0%以上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有43家機構對去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數值進行了預測,最大值為7.0%,最小值為4.5%,預測均值為6.0%。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0月份、11月份經濟持續強勁復甦,供需兩端數據表現良好。
  • ...CPI環比增速從7月0.6%回落至10月0%,核心PCE環比增速10月也降至...
    中金宏觀:今年美國M2增速和通脹走勢背離加劇;①目前美國通脹仍低於衛生事件前水平。10月美國CPI同比增長1.2%,核心CPI同比增長1.6%,低於2019年CPI和核心CPI增速1.8%和2.2%。美聯儲關注的核心PCE價格指數10月同比增長1.4%,也低於2019年增速1.7%;②近幾個月美國通脹環比動能有所回落,CPI環比增速從7月0.6%回落至10月0%,核心PCE環比增速10月也降至0%;③今年美國M2增速和通脹走勢背離加劇。目前有關美國通脹的一個隱憂是M2同比增速大幅上升,10月同比增長24.2%,創歷史新高。
  • 2019年各省份GDP分享:廣東繼續第1、臺灣排第9、天津降到第24名
    來源:南生今世說中國臺灣也公布了2019年經濟初值了——同比實際增長2.73%,高於當局之前預測增長2.64%,但略低於2018年的增速(2.75%)。其中,在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實際增長1.84%,二季度為2.6%,三季度為2.99%,第四季度初值為3.38%。縱觀2019年,臺灣經濟呈現「前低後高」的增長趨勢,這或許預示著2020年的經濟增速將可能更高。分類型來看,2019年臺灣的投資(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速為5.41%,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養樂多擴產能生產規模或達銷量兩倍 銷量增速降至7.5%下沉市場接受...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若兩處新工廠投產,養樂多在中國的廣州、上海、天津、無錫、佛山等5個城市擁有6處生產基地,最大生產規模可達1420萬瓶/生產日,是2018年日均銷量752.6萬瓶的2倍有餘。在乳酸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養樂多擴充產能究竟是轉型升級的機遇還是難以預測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