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森森
編輯:努爾哈哈赤
7月25日18點,由bilibili舉辦的BILIBILI MACRO LINK 2020線上直播正式開場,由於疫情原因,以大型同好線下聚會活動為賣點的BML改為線上舉辦,不過此次直播活動依然吸引了近70萬人次的線上預約,相關內容官方回播的累計播放量超1500萬次。
Bilibili Macro Link(BML)是由bilibili彈幕視頻網打造的大型同好線下聚會活動,從2013年第一屆的800人規模發展至今已歷經了8年時間,BML已經成為了國內宅文化中知名度最高的線下品牌活動。
百大up、虛擬藝人輪番上場,B站的破圈之路與虛擬偶像市場的飛速發展
此次的線上直播其實僅僅只是往年BML系列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LIVE活動環節,整場直播分為上下兩個半場,共27個節目,直播時長超過3小時。上半場以B站UP主為主,下半場則由虛擬主播、大熱日漫主題曲原唱以及知名歌手周深共同掀起BML高潮。
BML的初衷是為B站的核心用戶群打造一個線下交流的活動,活躍在B站社區的UP主們,一向是BML的重點內容。而今年參演的UP主,則來自包括音樂區、舞蹈區、美食區、生活區乃至鬼畜區在內的多種分區,這也反映了B站近幾年來越走越寬的破圈之路。而伴隨破圈的同時,B站與西瓜視頻也開啟了up主搶奪(B站與巫師財經互撕 | 雷報)。
曾經的B站,是一個只有動畫、音樂、遊戲、娛樂、合集、新番連載六個版塊的以ACG內容為核心的二次元文化社區,而如今的B站擁有20板塊、7000個細分圈層,則更像一個泛娛樂平臺。
今年以來,曾經的「小破站」憑藉新年晚會、「後浪」、「入海」、「喜相逢」三部曲頻頻破圈,新的分區「知識區」的上線以及越來越多明星的加入也在不斷拓寬著B站的受眾面,此次的BML晚會不僅是二次元群體的一場狂歡,同樣也是B站破圈之路的一個典型縮影。
此外,當晚包括泠鳶yousa、hanser、星街彗星、琉綺Ruki、七檸以及菜菜子Nanako在內的六位虛擬藝人的登臺表演也頗受關注。
近兩年來,虛擬主播逐漸成為B站直播中最為火爆的類型之一。3月,虛擬主播星街彗星的演唱會直播人氣達到260萬,並成為B站歷史上第四位艦長破千的主播;7月,蔡明老師以虛擬主播菜菜子Nanako的形象在B站出道,當晚直播間人氣值一度超過600萬,並登上微博熱搜高位,更是進一步引發了大眾對虛擬主播的認識與討論。
與此同時,受虛擬主播火爆人氣的帶動,B站整體直播和增值服務業務的淨收入也實現了大幅增長,2020年第一季度其在該業務淨收入達7.935億元,同比大增172.09%。
而在抖音和淘寶直播等平臺,虛擬偶像更是早已實現破圈。重力聿畫旗下虛擬IP「我不是白吃」自今年4月以來的43場帶貨直播中,單場最高成交總額達到了866.9萬,6月11-7月11日的場均銷售額高達48.85萬元,同時,得益於虛擬偶像的發展,重力聿畫日前已完成由艾莫基金領投,弘毅投資、微光創投、盛景嘉成跟投的2000萬元Pre-A輪融資;初音未來入駐淘寶後的累計人氣值甚至一度超過王一博、朱一龍等當紅流量明星。
受技術條件和成本限制,當下的虛擬偶像的變現方式仍十分局限,產業的爆發期遠未到來。雷報【微信:leinewspaper+關注】在:誰在布局虛擬偶像 |雷報中梳理了當前國內虛擬偶像的發展歷程與布局情況,並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產業鏈不完善、投入較高回收成本周期長等問題。並在:摸索中的虛擬偶像創業者 | 雷報中與行業內的四家公司對虛擬偶像市場的運營狀況未來前景進行了展望。顯而易見的是,隨著與真人明星、直播帶貨以及傳統文娛內容的不斷交流合作,虛擬偶像已經逐漸走出小眾。未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及AI技術的提升,虛擬偶像產業或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大熱日漫歌曲唱響全場,二次元的狂歡裡國產動漫又在哪裡?
除了知名UP主與虛擬主播外,當晚的亮點還有三位海外嘉賓的表演的大熱日漫主題曲以及知名歌手周深演唱的《東京食屍鬼》主題曲《unravel》。日漫歌曲表演是BML的經典項目,固定欄目時間膠囊節目更是經典日漫歌曲的大串燒,成為B站老用戶們共同情懷。
但是在這場二次元的狂歡中,國產動漫的存在感微乎其微。與日漫歌曲唱遍全場佔據BML三分之一恰恰相反,縱觀整場BML的27個節目,僅有由周深演唱的《白蛇:緣起》的推廣曲這一個節目與國產動漫相關。另外,在《闘》節目中,皮影戲裡日漫經典角色對應的是國內經典影視角色,日漫經典OP對應的也同樣是大眾所熟知的《西遊記》、《包青天》等影視金曲。在BML這一二次元群體最重要的活動裡,國產動漫的存在感低得不能再低,而這一情況在近幾年的BML反覆上演。
儘管近幾年也有不少國產動漫優質內容脫穎而出,像是動畫番劇《一人之下》、《魔道祖師》、《伍六七》以及動畫電影《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在口碑與市場反饋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在BML這一類舞臺活動中,國漫的身影鮮少出現,其背後所反映的實際上是國內動漫產業商業化發展的不成熟,尤其是其中的動畫音樂產業發展的缺位。
動畫音樂,是指在一部動畫作品中所出現的音樂,也叫Anisong(即Anime Song的縮寫)。按照其在動畫中出現的位置、作用和內容的不同,動畫音樂可以大致分為片頭曲(OP)、片尾曲(ED)、插入曲(IN)、角色曲等類別,它們與影視歌曲一樣,都是文娛作品在音樂領域的衍生產物。
早年間的日本動畫音樂以兒歌為主,後來隨著大眾音樂的流行而逐漸轉向J-POP,同時還有爵士、重金屬等小眾音樂類型的存在,但無論是以何種形式,其在音樂創作上都十分注重對動畫故事內容的講述,而以角色為核心的角色歌則不僅採用動畫角色的聲音來演唱,且與角色的性格與命運息息相關。盡力貼合主題內容的動畫音樂,能夠產生氛圍烘託與情緒感染的作用。
此外,日本動畫音樂還通過原聲專輯、線下演唱會等方式加強動畫音樂與粉絲群體之間聯繫與交流。例如從2005年開始每年夏季舉辦一次的ASL(Animelo Summer Live)動畫歌曲演唱會,就集結了包括聲優、同人歌手及知名藝人在內的動畫音樂演唱者們,與粉絲群體們一起共同暢享二次元世界的音樂盛典。
而與日本相比,國內動畫音樂的作用仍局限於對內容的宣傳與營銷,而未充分挖掘動畫音樂本身的商業價值及與二次元群體之間的交流與聯繫。近幾年來能夠成為二次元群體共同記憶的動畫音樂少之又少,極少數出圈的動畫音樂如《大魚》等則更多在於歌手粉絲群體與音樂節目的助推。
國內的動畫音樂大多數仍是與影視歌曲相同的創作與運作方式,受市場客觀環境影響,專門從事動畫音樂創作與演唱的人才極少。大多數動漫歌曲採用知名歌手來演唱,但卻存在受眾氣質不相符合的問題。例如由尤長靖演唱的《昨日青空》帶有極為顯著的「飯圈」屬性,其與二次元圈層的重合度極低,所取得的推廣的作用並不能與二次元群體之間產生充分的共鳴。
整體上看,儘管近些年有一些不錯的國產動漫出現,其中的主題曲也受到了一些關注,但國產動漫的優質內容與優質動畫音樂的積累還遠遠不足,對比日本動漫其在國內二次元群體內產生的影響力與情感共鳴仍有不小差距。這也是為什麼國漫在屬於二次元群體的狂歡裡幾乎消失的現象已成為常態。
除了文字報導之外,您還可以關注【雷報】在bilibili 上的視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