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上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體檢。
健康義診活動下鄉。
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健康扶貧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脫貧攻堅大局。為防止已脫貧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嶽塘區開出「三個全覆蓋」健康扶貧「良方」,切實當好貧困群眾的健康「守門人」。
先診療後付費 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
「先治病後給錢,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這幾天,湘潭市嶽塘區東坪街道聯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陳鐵光心情很不平靜,逢人便誇健康扶貧政策好。
原來,前段時間,73歲的陳老因膽結石住院,醫療總費用4549.2元,經居民醫保統籌、政府兜底等各類報銷補助後,他最後僅自付454.92元,只佔醫療總費用的10%。
如何讓健康扶貧打通「最後一公裡」?嶽塘區全面落實貧困人口參保補助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68戶(3584人)已全部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和大病保險,並由政府代繳扶貧特惠保,做到了應保盡保。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1756人次,住院綜合保障報銷比例達90%及以上。全部落實「先診療後付費」,貧困人口實現優先就診、轉診、出診「三優先」。
把溫暖送上門 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覆蓋
「謝謝左醫生,你對我們的幫助太及時了,為我們省了一大筆錢。」日前,荷塘街道荷塘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馮建新拿著一面印有「精準扶貧暖人心,情系百姓解民憂」的錦旗來到了村委,對村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尤其是左雙寧醫生表示感謝。
左雙寧是馮建新一家的家庭醫生。幾個月前,左雙寧上門為馮建新一家開展上門體檢服務,得知馮建新的母親戴喜珍不小心摔倒,導致左腿股骨頸骨折,便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望,幫他們銜接貧困戶住院的相關手續、落實相關扶助政策、聯繫保險公司等相關事宜。戴喜珍出院後,左雙寧還定期上門為老人提供診療護理服務,抽空陪老人聊天。周到的服務讓馮建新一家備受感動。
嶽塘區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落腳點,建立了「1+1+X」的組合籤約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全區共組建以全科醫生為首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53支,對全區358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進行個性化健康管理,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病患1620人。在高血壓病、糖尿病、重性精神病、肺結核人群全面履行籤約的基礎上,提供一年四次面對面隨訪服務,形成隨訪有登記、需求有跟進、服務有個性、群眾有滿意的工作機制。
小病痛不出村 15分鐘就醫服務圈全覆蓋
「現在家門口的衛生室就能看病,頭疼腦熱都不用出村,非常方便,買藥還便宜。」霞城街道陽塘村衛生室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降糖藥阿卡波糖(拜糖平)5.6元一盒,比市面上便宜近30元,降血脂藥阿託伐他汀鈣片10mg每盒只需3.6元,比市面上便宜20多元,大幅度減輕了貧困人口的醫療負擔。
陽塘村衛生室建築面積150餘平方米,每周一和周五專門安排了嶽塘區中西結合醫院醫生接診,有診療室、治療室、留觀室、處置室,還配置了中西藥櫃、輸液椅、觀察床等設施,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將方便與實惠真真切切的滲入到村民就醫的每個環節。村衛生室履行基本醫療、基本公衛和健康管理職能,惠及了全村1000多位村民。
像這樣的衛生室,嶽塘區在16個行政村做到了全覆蓋,標準化建設、公有產權率達100%,且至少有一名有資質的執業(助理)醫生、鄉村醫生為村民守護健康,構建了15分鐘就醫服務圈,進一步織密了健康扶貧網。
打好健康扶貧「組合拳」,才能讓貧困群眾病有所「依」。嶽塘區一方面建立、更新扶貧對象健康檔案,梳理患病情況,將優質醫療服務資源下沉,送醫送藥、送健康宣教;另一方面,組織各級醫療單位將義診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今年以來,已開展義診服務260餘場,並積極落實義務健康體檢和隨訪服務,對每一位扶貧對象提供一次免費全面的健康檢查,通過全面排查、動態關注,堅決不讓「病根」變「窮根」。(通訊員 胡飛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