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瀟湘院線獲悉,「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推薦新片——《半條棉被》將於9月4日上映。)
(《半條棉被》海報。)
星辰在線8月31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 唐茜茜 通訊員 曾靜)由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湖南省電影局、湖南省總工會聯合開展的「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8月31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瀟湘院線獲悉,「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推薦新片——《半條棉被》將於9月4日上映,五大看點鎖定紅色主題教育!
真實故事,真情動人
(80多年前一段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流傳至今,更加具備至真至誠的動人力量。)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深情講述了一段關於「半條棉被」的溫暖往事。長徵時期,3名女紅軍借宿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她們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了老人。
最早發掘這段往事的是原《光明日報》的記者羅開富。1984年,羅開富重走長徵路,途徑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聽徐解秀老人親口講述。後來,他含淚寫下《三位紅軍姑娘在哪裡》的文章,經報紙發表,這個故事被傳播開來。
電影《半條棉被》便改編自這段往事。80多年前一段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故事流傳至今,更加具備至真至誠的動人力量。
記錄平凡,表達不凡
(所有的「普通」,都體現著不凡;所有的「平凡」積累在一起,夯實著勝利的基礎。)
同以往表現長徵題材的電影不同,《半條棉被》沒有聚焦歷史偉人,沒有展現轟動的歷史事件,它講述的是一段一開始並不為人知的故事,甚至故事的主角——三位女紅軍戰士都不具備姓名。(羅開富最早根據徐解秀口述故事撰寫的文章名為《三位紅軍姑娘在哪裡》。)
電影《半條棉被》記錄的是「普通」的紅軍戰士,講述的是長徵過程中的「普通」事情,但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部紅軍長徵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軍民魚水情深就是反映在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所有的「普通」,都體現著不凡;所有的「平凡」積累在一起,夯實著勝利的基礎。
聚焦女性,剛柔並濟
(《半條棉被》是湖南省「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活動推薦片目中唯二的新上映影片,也是其中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
《半條棉被》是湖南省「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活動推薦片目中唯二的新上映影片,也是其中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長徵隊伍中,女紅軍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群體。她們人數很少,(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出發時,只有30名女同志隨軍參加),身上有著妻子、母親、女兒等多個身份,參加長徵,往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艱辛。
《半條棉被》罕見地把鏡頭對準了這一群人。在她們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女性特有的力量,她們即有作為女性的柔情,也有作為戰士的堅韌,以及舍小家為大家的博大胸懷;而與她們產生交集的也是一名瑤族女性,女性之間生死與共的情誼是電影的一大看點。
除了3位紅軍女戰士,電影中還有受傷的機槍排長、收容隊特派員、掉隊紅軍戰士等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他們的家國情懷,都在一舉一動中見微知著。
紅色基因,傳承不息
(1984年,「半條棉被」的故事經由羅開富報導後,引起了王震、鄧穎超等老紅軍的高度重視。)
1984年,「半條棉被」的故事經由羅開富報導後,引起了王震、鄧穎超等老紅軍的高度重視。當時,鄧穎超、蔡暢、康克清等15名經歷長徵仍健在的女紅軍進行了商談,她們的談話也見了報:「悠悠五十載,滄海變桑田。可對那些在革命最艱難的時候幫助過紅軍的父老鄉親們,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後來,鄧穎超等15名老紅軍還給徐解秀家送去了一床新被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半條棉被」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感動了幾代人。圖片、視頻均由通訊員提供)
「半條棉被」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感動了幾代人。它既是紅軍與老百姓魚水情深的印證,更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體現。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展現了黨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的「魚水深情」。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美好的初心璀璨生輝,我們將通過電影重溫「半條被子」的故事和紅軍長徵的紅色足跡,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