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出品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從同行業的角度講極有可能是最貴的。即使不是最貴的,平均客單價也是最高的。比如:論智慧型手機試問哪家的機型平均售價能高過iPhone,包括筆記本、平板都是同樣的道理。其實對於蘋果來講最賺錢的可能是官方原裝的配件。
11月29日「搞機圈的那些事」就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同樣的一款充電器小米商城賣39元,而蘋果官網賣149元。看到了嗎,明明40元能解決的問題,到了蘋果這兒就需要150元。更令人費解的是即使是高達150元,很多人也會選擇在蘋果官網去購買,而不是去購買小米這個40元的。
今年iPhone 12全系不再標配充電器,要麼你到蘋果官網去購買149元的,要麼去購買第三方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關鍵是蘋果這個打著環保的名義二次賺消費者錢的行為……
問題在於事情根本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蘋果現在已經強大到不靠產品的表現力來吸引消費者。大家只要看到缺了一個口的蘋果都認為蘋果出品就是最棒的,而在購買安卓陣營的產品之時都會講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就像今年的iPhone 12系列一樣,一發布大家都在講充電速度太慢、沒有高刷新率、續航太短,甚至在後期出現斷觸、綠屏等問題。打臉的是這些根本沒有影響到iPhone 12系列的銷量,而且現在已經沒有人再講這些問題了。
怪不得雷軍鬱悶呢?因為總有人勸雷軍把小米的東西賣貴點。記得有一次在央視的訪談節目之上雷軍稱他的夢想就是「改變大家固有的便宜沒好貨」的消費觀念,讓高端的科技大眾化。
現在確實是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小米的出現,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速度不可能這麼快,如果沒有小米的出現智能家居產品可能才剛起步。話又說回來了同樣的充電器小米賣39元真的不如蘋果149元的嗎?品質上相信不差,但品牌上確實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