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怎麼寫?專家有話說

2020-12-12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備受關注,今年也不例外。語文考試一結束,高考作文題目便霸佔各大媒體頭條。看到這些題目,你怎麼想,又將怎麼寫?我們聯繫了知名作家、評論家和語文教師,看看他們怎麼說……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好的高考作文題目應有較高區分度

高考作為一項選拔性考試,其作文題的目的並不是培養作家或思想家,而在於通過檢驗學生的審題能力、適應文體要求的能力、邏輯能力和具體的文字運用的能力等,綜合評判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好的高考作文題目有以下特點:

一是能超越「押題」,需要考生認真審題才能理解題意。不容易被押中的題目能夠提升考生作文的區分度,也容易讓判卷老師準確分辨考生語文能力的高下;

二是能夠讓考生寫出符合文體文類要求的作文;

三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所發揮,尤其能讓學生臨場發揮其能力。

總的來說,好的高考作文題目,既不能過於特殊、複雜,也不能太過簡單、直奔主題,還要有較高的區分度。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包括全國卷(5個)、北京卷(2個)、天津卷、上海卷、江蘇卷和浙江卷的共11個題目。這些題目既顯示了出題者的意圖,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對於人們的寫作能力的要求,值得人們關注。這些題目可以分成三個類型,一是文字素材作文,如全國1卷齊桓公與管仲,和全國2卷的格言,都提供一些基本文字素材,要求學生緊扣素材發揮;二是時政社會相關的作文,如全國新高考1卷的抗疫題材和北京1卷的關於「北鬥」的題材,天津卷的「中國面孔」等;三是純粹的哲理性的議論文,這樣的題目相對比較多。

這些題目都集中在議論文的範圍內,有兩個特點值得注意,一是對文體文類作了更為明確的限定,如全國1卷限定為讀書會發稿,全國2卷限定為國際青年論壇上的演講稿。全國3卷是給自己的學弟寫一封信,全國新高考2卷是一篇和特定地名相關的主持詞,這樣的設置對於考生適應文體的能力和把握具體場合的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不符合文體要求和具體場合是要扣分的。二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如上海卷的「世上的各種轉折是意想不到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這個題目明顯就和疫情有所聯繫。北京二卷的關於「一條信息」和江蘇卷的資訊時代的人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都是對網際網路和資訊時代的反思。

這些題目的主題觀念都很正確,在我看來能讓學生有較大發揮空間,能夠從不同角度發揮。我認為全國一卷的齊桓公和管仲就是比較好的。這一段敘述:「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從用人才的角度分析,如何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是一個容易想到的方面。這也可以從齊桓公用人不疑,信任人包容人的角度立論 ,更可以從鮑叔的大度從容方面,不爭名利角度立論,還可以從管仲不辜負信任能合作共事的角度立論。這些角度都可以有所發揮,是一個較好的題目。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寫出一些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全國2卷的文字素材和現實結合較為緊密,能夠從人類的相互聯繫方面著眼,也還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上海卷的感慨可以從現實出發,也可以從各個角度發揮,也有自己的發揮的空間。這兩個題目的好處是發揮空間大,既可以聯繫世界和中國當下的現實,又有很多彈性的發揮空間。這兩個題看起來主題有比較高的涵蓋度,寫作的角度比較多。比較容易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發揮水平。

至於全國三卷直接從疫情發感慨的,主題當然正面積極,也可以讓一般學生寫出自己這半年的感受,但這個題目沒有太高的難度,很容易被押題押到,高水平同學也難以有更多發揮。像北京一卷從北鬥系統引發的衛星「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和浙江卷的「人生坐標」題目較為相似,都是一些比較平常的人生感慨,很容易被押題押到,也缺少特色。主題明確單純,有其好處,但難具有很高的區分度,大家寫的感慨容易相對比較近似。天津卷的「中國面孔」也是主題明確。這幾個題目是一般學生都比較容易把握的,但問題可能是區分度不足,這樣的人生哲理大家容易寫的比較相似,準備也會比較充分,對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和考驗似有不足。

沈念:作家、湖南省作協副主席

開放性題目是對個體認知的考驗

全國2卷的繪製「自畫像」是一個頗具豐富內涵的命題。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中,有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阿波羅神諭」:「認識你自己!」毋庸置疑,它象徵著最高智慧。所以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什麼都不知道,無知是我們唯一的所有。從這個基點出發,我們就是從無知開始認識這個世界,進而認識我們自己的。

這個作文命題要求以書信的方式寫給學弟學妹,包含有一個時間概念,即過去、現在、將來。是立於現在回溯過去,也是立於過去思索現在,更是立於現在展望未來。這種回溯與展望,既屬於自我,也折射出時代生活。這個命題圍繞的核心,表達的是青春的個人、群體對當下生活、人生和未來的思考與追求。

開放包容的社會、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對自由的追求,讓人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建構起獨立的理性精神。這封信,實則是在呼喚一種「自我」意識,呼喚懷疑主義、批評精神的抵臨。寫信的「我」是一面鏡子,信所要寄達的「你」也是一面「鏡子」,照見自己也鏡鑑他者,進而以「自我」的眼光來審視個體經歷中看到、聽到、想到的一切,以及對現實的考量,對不完美個體與世界的挑剔、修繕。如何成就更好的我們,藉此途徑出發,方可抵達所要的人生,是「信」背後藏著的深遠奧義。這個開放的作文題,人人都有話可說,卻也是對個體認知的考驗,也在認知的差異中呈現出多種面貌的書寫。

叢治辰: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不怕長題幹,認真分析是關鍵

如果我是考生,遇到今年山東高考的作文題目大概會非常高興。山東作文題的題幹很長,看起來讓人害怕,但題幹越長,其實意味著命題人給出的信息越豐富,給考生的提示也就越多,考生理應心裡更有底。題目要求考生圍繞「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寫作,這一主題的三個關鍵詞「疫情」「距離」「聯繫」其實相當整齊地對應了題幹的三個自然段,就此意義而言,題幹本身就已經是一篇簡練而規範的小文章,提示我們如何去理解「距離」和「聯繫」,甚至也為考生寫作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題幹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分-總」結構,中心句在最後一句,令我們非常明確地知道第二段談的是「距離」,而第三段談的是「聯繫」。題目要求的主題中,「距離」和「聯繫」作為彼此對應的兩項,一定是考生構思過程中重點思考的對象,而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分析第二段和第三段中舉出的例子,來確定這兩個概念在命題人那裡的意義。第二段談的是「距離」,「距離」看起來是不好的,但其實那些例子卻透露出具體的信息:其一,「距離」雖然讓人痛苦,但是並不是致命的,不聚會、不娛樂還不至於影響到人的基本生存;其二,「距離」是可以被解決的,學校開學儘管「推遲」了,卻是「有序」的,政務服務不可以現場辦理,卻能夠網上解決——由此也可以得出其三,甚至這特殊的困難造成的「距離」在我們的努力下,反而促成了發展和進步,網上辦理政務的相關建設推進了,公共服務場所「一米線」某種意義上也提高了文明水平。而同樣,從第三段的例子中也可以讀出「聯繫」的豐富含義:其一,聯繫得自於各行各業的人們對自己「責任」的承擔,社區幹部、志願者、醫學專家、快遞員、司機、教師、新聞工作者都在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在疫情的特殊環境下,他們對於自己或許平凡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從中發現了神聖感;其二,神聖感讓每個個體的工作和他人聯繫在一起,個體責任上升為對他人、對世界的「奉獻」;其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聯繫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聯繫,更是精神層面的聯繫,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上的聯繫。由以上分析,考生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很大了。

但是,儘管「距離」和「聯繫」這組概念構成考生構思的兩維,非常重要,但決不能忽略的是主題中的第三個關鍵詞「疫情」。題目要求的不是對「距離」「聯繫」作泛泛而談,而必須放置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這個背景是什麼呢?僅僅是疫情發生與防控的客觀事實嗎?題幹的第一段足以提醒我們,恐怕不是那麼簡單。在第一段中,提出了「國家」層面採取的措施,提到了「全國人民」,包括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與配合,更提出了理解疫情防控的最根本的宗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實際上是為考生的寫作定了調子,是考生寫作的最根本前提。這個前提是高屋建瓴的,因此也有充分的空間,令每個考生都可以結合自身,有話可說。有深度,有廣度,能具體,能超越,就此而言,我認為這道高考作文題不僅出得規範合理,能激發人的真實情感與思考,又有令人振奮的價值引導作用。

劉寶增:河北滄州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青年應深入思考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

青年應深入思考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

2020年浙江卷作文題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題,題目給出了材料,並下達了任務指令。

題目主體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的材料給出了題目主體內容,分為兩層。第一層:每個人都有人生坐標和對未來的期望;個人目標與願望不同於家庭的預期和社會賦予的角色。第二層是對第一層材料的總說:在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與「錯位」難免會產生。第二部分展示出作文立意和出發點: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第三部分的常規要求,和往年基本相同。

圍繞立德樹人的核心,高考作文考查也要體現對於當代青年價值觀——包括擇業觀、家庭觀、事業觀等觀念的引領。青年學生在樹立目標、展望未來時所考慮的職業、愛好、未來發展、社會認可程度等等,集中構成了題目中的「人生坐標」「美好期望」。但現實永遠不會按照我們預想的一樣發展,有時候,我們的「人生坐標」和「美好期望」會遇到困難、受到阻力、甚至被家人所不認可、不會成功,最後形成了彼此之間的「落差」和「錯位」。

題目緊扣個人「目標」「期望」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與「錯位」命題,考查當代青年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和思考,屬於開放類型,立意範圍較廣。例如:

1、面對「落差」與「錯位」,要不懈追求自己的人生的「人生坐標」和「美好期望」。

2、面對「落差」與「錯位」,要適當做出調整甚至妥協。

3、積極溝通,積極努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落差」與「錯位」。

綜上,只要考生能表現對於這種「落差」與「錯位」的體驗與思考,切實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都屬於符合題意。

題目緊扣高考評價體系 「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 的核心,在考查考生對於現實生活的深層思考和建構語篇進行表達和交流活動的能力的同時,也引起考生對於未來人生坐標、美好期望與現實社會、家庭間的「落差」「錯位」的思考。

這種思考,不會隨著2020年高考語文考試交卷鈴聲響起而結束,而是隨著鈴聲的響起才剛剛開始。

張怡微:青年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

青年要辯證看待人生轉折

上海卷的題目還是非常有深度的,既有社會歷史的面向,也有個體人生的面向,既有理性認知的潛力,又有感性抒情的資源。尤其是在今年,度過了煎熬備考的考生,對這個題目會更有生活化的體會。一方面,即使沒有疫情,18歲也是少年到成年的「轉折」,他們必須對興趣愛好作選擇,必須對個人實力與未來願景作調整。所謂「轉折」,既有可能是轉向好的,也有可能是轉向難的,更確鑿的是,轉向「未知」。這裡的「未知」,如考題提示我們的,人的局限,有「意想不到」,也有「無能為力」。

在800字的篇幅之內,想要摘出18歲少年人生裡「重要的轉折」是不容易的,無非是搬家、轉學或家變、世變(如疫情延期了高考),又要考生對「轉折」有辨識的能力,這需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習之外,認真觀察長輩們人生經歷的曲折、體會強者扛起突如其來命運悲劇的能量,而不僅僅是審美他人人生經歷中較為順遂、有規律的部分。

秩序、規律能讓我們感到安心,但事實上,變化永遠存在,落實到個人,難免會遭遇「轉折」。人的一生變化起落、困難重重,許多事恰恰是沒有規律的,偶然的,不管我們怎麼樣理性計劃,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所謂「人須在事上磨」,這裡的事,不是靜態的,恰恰是變化,是轉折,是失控。在轉折、變化與失序上磨到位了,人格自然立得住、沉得定。「無能為力」的反應是正常的、暫時的,時不時可以克服,克服不了只能接受的。認識到人的力量的有限,未必是一件壞事,接受變化,接受挫折本身,也是令自身強大的必經之路。

800字,長句不過30句話,說明觀點(覺得「無能為力」或「人定勝天」),舉出個人、說社會中的範例,從而辯證看待「轉折」這個詞足矣。然而,這道題對於非高考考生,亦是很好的發問。

李壯:中國作協創研部助理研究員

今年的題目普遍關注個體與群體

有關高考,每年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話題,大概就是語文作文了。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高考直接關聯著自己的青春記憶,然而高考所有內容之中,也就屬語文作文還算跟自己的生活沒有完全脫鉤:多數人在離開校園之後的幾年間,就會迅速忘記函數公式和立體幾何解法,甚至語文卷子其他部分的「套路化」答題技能也會慢慢丟失。

然而,語文作文卻時時刻刻與我們的生命發生著交集——對自身語氣的打磨修正,對內心世界的精確表達,對時代與社會的理解認知,對主體生命的深沉省思……這些,並不會隨著一場考試的結束而被束之高閣,而是將伴隨我們的一生、並時時向我們索要答案。

在這個意義上,語文作文之所以受到關注,並非只因它關聯著一場重要考試的結束,而是可能相反:它恰恰預演了未來生命中的更多場「考試」,直到今天、直到我們的孩子們都考完了高考,我們也依然要真實地面對它所拋出過的許多命題。

例如今年的上海卷題目:「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這無疑是一道非常亮眼的高考作文題,說到底,這個命題的背後,關涉著對人之為人的限度的理解、進而是對充滿「有限性」的人的無限尊嚴的理解。這樣的話題有著極大的內部縱深、可供有能力的考生充分施展,說句開玩笑的話,它甚至帶有某種打破「次元壁」的力量:好好寫吧,這篇要是寫跑題了,你人生的「重要轉折」可真就要發生了!

除了個體層面,群體層面的社會思考、價值凝聚、文化認同,也向來是高考作文題的側重方向。今年各卷考題中,有一些落腳在歷史典故、文化風土上面(如「齊桓公三人組」的題目、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的題目),還有很多瞄準了社會熱點與時代命題(如「中國面孔」「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以及「疫情中的遠與近」等)。包括引起我極大興趣的江蘇卷考題,其實已觸碰到了「信息繭房」「認知固化」等相當敏銳、前沿的話題,只可惜由於高考作文自身的規定性要求,又只能通過補充性的說明闡釋,極力收窄了話題的維度。無論如何,其背後顯示出的犀利的公共問題視野,依然足以令我們感到驚喜——希望這類命題,也能給考生們帶去一些試卷之外的思考啟發。

王志彬:北京第四中學教師

保持熱度,有條不紊地寫作

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目,依然維持二選一的原則,議論文和記敘文是明確的文體要求。這既保證了考生寫作的靈活性,又需要考生有明確的文體意識。

議論文題目「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今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的發射為背景,延續了北京高考作文關注時事熱點的特色。但是這道作文題既不是讓考生去回顧我國航天人數十年耕耘不輟最終圓夢蒼穹的過程,也不是讓學生去展望北鬥完成組網後對個人和國家甚至世界的意義,而是從這個熱點時事出發,讓考生談組成「天網」的每一顆衛星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申到社會發展中每一個個體的作用,由此確定發揮個人力量、個人力量與社會力量、國家力量的關係。

費孝通先生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各美其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尊重個體之美,體認個體的功用和價值,才能「兼容並包」,才能由「一個」到「無數個」,匯成「美」的江河。所以,「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文化生活領域如此,社會生活領域亦是如此,充分認識到個體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讓無數個體匯聚而成無往不勝的「合力」。看到個體的力量,倡導「每一顆衛星都有自己的作用」,正是看到了從2019年歲末一直到如今依然在進行的「新冠病毒」防疫之戰中無數個體的付出和價值,地不分南北,人無論老幼,白衣天使、武警戰士、志願者、清潔工、火神醫院的建造者、居家隔離的老百姓……正是每一個個體的努力,才會有防疫之戰的最終勝利。豈止是防疫,還有脫貧攻堅之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甚至回望歷史上中華民族每到生死存亡的關頭,正是獨異的個體先覺醒,然後啟蒙帶領後覺者,最終在個體匯成的洪流中,摧枯拉朽,還我們一個新世界。

這個議論文可寫的角度還是比較寬泛的,也比較貼合學生,對於追求「個性」,崇尚自我的高中生而言,應該有話可說。

第二個題目,寫「一條消息」的記敘文。題幹中有明確的提示信息:「引發你的感悟,或影響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奮,或使你愧疚,或讓你學會辨別真偽……」學生可選擇的範圍非常寬泛,可以展開聯想或想像,也可以「聯繫現實」,這一道作文題也與當前生活緊密相關,網絡時代消息眾多,有哪些是真正讓人為之一震的?或許是疫情當中的某條新聞,或許是複課的消息,或許是反轉的報導讓人對真偽有了理性的思索……

無論考生要寫一條什麼消息,首先這條消息要比較明確,因為之後的「感悟、影響、情緒的變化,思考的深入」都和這一條消息有關。其次,要有一個富有設計感的核心事件,增加設置懸念,順序、倒敘、插敘多種寫法的使用,敘事要有層次、有曲折等。第三就是要有描寫,既然是記敘文,考生就需要足夠的描寫,運用多種手法刻畫收到消息時的外貌、心理、神態、環境等描寫。最後,還需要有一個中心,圍繞其寫情緒的波動,並進行深入的思考。

總之,2020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保持了對時事的關注,又充分照顧高中生的寫作,讓學生有得說,而且在「說」的層級上又有比較好的區分度,考生能「說」什麼,考生會怎麼「說」,這些將決定文章的豐富性和深度。

微信編輯:曉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文藝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相關焦點

  • 今年高考作文怎麼寫?名師談高考作文預測和注意事項
    河南省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  一、高考作文命題範圍  命題範圍穩中有變、不斷創新。作文命題會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通過科學設計命題,厚植家國情懷,倡導品德修養,講述奮鬥故事,引導考生傳承愛國精神,接續時代奮鬥,譜寫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奮進之歌。
  • 英語專升本作文怎麼寫?
    英語專升本作文怎麼寫?英語作文一直是專升本考試中丟分比較多的一類題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專升本英語作文應該怎麼寫。1)了解短文寫作題型的考查要求和特點,加強針對性的訓練。在平時的英語學習和備考過程中,考生應多欣賞、借鑑優秀範文,建議多動手寫作,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當然如果能找輔導教師修改自己的文章,效果會更好。
  • 浙江「滿分作文」事件調查:高考作文評價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平
    2020年8月,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掀起了一場不小的輿論風暴。  「什麼樣的高考作文才配得上滿分?」「什麼人可以決定高考作文該不該拿滿分?」輿論爭議逐漸從文章本身,轉向了高考作文評卷人。
  • 2020重慶高考這個材料作文很有大國情懷
    全國高考首日,滿網主題都是高考,各類送考,讓人感觸頗多,不禁想到,多年後,面對孩子高考時,我是否也會如此。首場語文已結束,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出爐,一起來看看。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 讀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比做英語閱讀還難
    浙江卷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 今年高考作文好難?看語文學霸學姐怎麼寫的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
  • 2020浙江高考作文 讓一群未經世事的孩子探討人生
    2020浙江高考作文《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 剛剛,2020廣東高考作文題出爐!|高考作文|廣東|材料作文|與你為鄰|...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林清清 實習生 方馨娉2020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廣東近10年高考作文題匯集你還記得自己當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嗎?2019年 材料作文2018年 材料作文2017年 材料作文2016年 漫畫作文2015年 從不同途徑感知自然2014年 膠片與數碼時代
  • 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匯總,出爐!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
  • 高考作文主題:「審美教育」類作文怎麼寫?熱點素材帶你一起演練
    高頻作文主題:審美情趣主題速讀,對接高考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觀點,強調詩禮樂對人格培養的作用,也體現了對審美教育的重視。蔡元培先生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由此可見,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高考作文輔導195(一線觀點):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
    關於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作者:寧朝華因為60分的分值而被稱作高考「第七科」的作文,對於高三的莘莘學子而言,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及持續的影響力,歷年來高考作文,基本上採用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這四種形式,而從2016年湖南省語數外重新採用的全國I卷作文命題形式來看,均為材料作文,除了2019年全國III卷及2016年全國I卷採用的是漫畫材料,其餘皆為文字材料。
  • 2020年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全解讀(完整版)
    2020年的高考註定與眾不同,因為疫情,很多地方都延遲了開學時間;往年雷打不動的高考時間也推遲了一個月。等高三學生回到學校沒多久,就要開始高考了。語文科目已經考完,而每年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都會成為高考第一天的重頭戲,引發段子手們的討論創作熱情。羽熹童書和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是哪些吧!
  • 煙臺青華中學柳少麗解讀2020山東高考作文:貼近考生生活,厚植家國...
    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使用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目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煙臺青華中學柳少麗老師對2020年山東高考作文進行如下解析:作文命題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培根鑄魂;把握時代精神,強化當代青少年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加強對寫作能力和寫作思維的考查。這個作文命題,中規中矩,可謂「考生人人有話說,但要寫好也未必容易」,山東的這個作文命題,確屬情理之中。
  • 「意林體」2020年高考作文命中率高達95%!
    例如《北京人有10000種辦法把你逗笑》(2020年第3期);《每個河南人心中,都有一碗胡辣湯》(2020年第1期);《讀懂了敦煌,就讀懂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半》(19年第23期);《邯鄲:原來,這個城市的特產是成語》(2019年第19期)……均可適用於全國新高考Ⅱ卷「帶你走近______」。
  • 2020年最強高考作文解析匯總!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百度文庫獨家專家解析】1、試題特點:高考評價體系將考查內容凝練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四個層次,本道作文試題體現了這四個層面的要求。
  • 2020年高考作文有何技巧?文章只有一種方法,「破題立意」是關鍵
    高考年年有,年年略不同。今年的高考季較往年來得稍微遲一些,不過沒關係,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真金不怕火來煉」。礙於春節疫情的影響,原本緊張有序的衝刺月,略顯得有些平靜。2天前的7月7日上午,頭場語文考試拉開2020年的高考序幕。
  • 專家質疑「浙江高考作文之父」連續擔任閱卷組長20年,出書開講座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連日來,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連同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的點評引發巨大爭議。而關於陳建新身為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但同時編著高考作文實訓書籍、到各中學開展高考作文講座的消息,仍讓其身處輿論漩渦中。
  • 2019高考作文「容易跑題」省份,及格都困難?語文老師:就該這樣
    2019高考作文容易跑題的省份,學渣及格都困難?語文老師:就該這樣在我國,每年的6月7號和6月8號都是全國人民最緊張的日子,畢竟高考是關係著千萬家庭的大事兒,高考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考生能夠考生一所什麼樣的大學,未來能夠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才!
  •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怎麼寫?看專家點評→(附明天外語科目考前提醒...
    市教育考試院說,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於7月7日至9日舉行。全市共設19個考區、104個考點(含筆試考點和聽說測試考點),共有約5萬名考生參加考試。高考第一天已經順利結束,今年的語文作文題也已公布,語文試卷重點考察哪些內容?作文應該怎麼寫?
  • 高考滿分作文標準引爭議,應該是辭藻華麗還是樸實無華?
    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一家出版社向浙江省2020的考場作文的滿分作文、高分作文、文章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編輯。其中,一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39分,但後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作文,在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