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為漢朝後裔,建立的國家為何稱「宋」

2020-12-25 騰訊網

西晉因八王之亂而陷入動蕩不安,地方王公為了獲取勝利,和少數民族勢力,促成了五胡亂華。此後,匈奴首領劉淵在反晉的浪潮聲中,率軍攻破西晉都城洛陽,建立政權,國號稱「漢」。而東晉後期,政治腐敗,作為漢朝正宗後裔的劉裕建立的政權,為何國號稱「宋」呢?

宋武帝劉裕

在我看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為劉裕曾被封為宋國公,領地為宋,依據之前的封號確立國號是一種慣例。如項羽以西楚霸王自封,因為項羽是楚國的後人,楚將項燕的孫子。劉邦建立政權稱漢,因為項羽曾封他為漢王。曹丕建立曹魏政權,則因為此前被封為魏國公。

作為匈奴首領將建立的政權稱「漢",顯然是出於政治考慮。為了消除漢人的反抗意識和牴觸心理,也反映了華夏和夷狄之間的界限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當時的遊牧少數民族較為普遍接納了漢族的農耕文明,穿漢服,學習漢人的文字和禮俗文化,和漢人通婚等。魏晉時期,北方普遍戰亂,大量人口南遷,促進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劉淵建立漢國後,將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和蜀漢皇帝劉備當作」三祖「祭祀。他們自認為是漢朝公主的後裔,也就是漢朝的後裔,理應姓劉,且要恢復漢朝往日的榮光。當時存在一種說法,說匈奴是夏朝的後代,「五胡"皆是黃帝的後裔。唐代修《晉書》時,對於當時相關歷史事件的描述持肯定態度,充分體現了華夷融合是歷史的潮流和趨勢。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

不過劉淵所做的一切努力,在他死後都付諸東流。繼承者們為了權力相互傾軋,內亂不斷。後來還被奴隸皇帝石勒打敗,元氣大傷,此後國號改成趙。這個政權在中國歷史上只存在了25年,對中國歷史進程的推進沒有什麼貢獻,還把當年大漢的威名弄臭了。劉裕心高氣傲,文韜武略,在他看來漢朝已經被搬進了歷史的博物館,自然不會踏這趟渾水。

再者,從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到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整個漢朝的歷史已然中斷兩百年。這不同於劉秀以漢朝後裔的身份建立的政權,當時王莽篡位建立的新朝非常短暫,不過存在了十五年,就被漢朝後裔的勢力打倒。所以不論劉秀之前被封為怎樣的稱號,完全且應該以「漢」為國號。 劉裕雖是漢朝正宗後裔,可要是再稱漢國,未免有點勉強。

相關焦點

  • 劉裕為何要把司馬懿後代滅族?王朝更替,因果輪迴,屢試不爽!
    司馬懿厚積薄發,老年時期熬死了眾多名將,逼殺了曹爽,權傾朝野,為司馬家鋪平了道路,其孫司馬炎逼迫魏帝禪讓,建立晉朝。 曹魏取代了漢朝,司馬氏竊取了曹魏政權,後來司馬氏又滅掉了蜀漢,所以漢室後裔都對司馬氏一族十分痛恨,很想除掉司馬家族,漢室後裔的這個夙願在劉裕身上得到了實現。
  • 劉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漢朝皇室後裔,還是僅僅以此為幌子起兵?
    劉備究竟是不是漢朝宗室,已經是無從考證,因為無法證實真假,當時的人也就默認劉備是漢朝的皇室後裔了。其實劉備就算真的是漢朝皇室後裔,含金量也非常低。
  •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算不算漢朝延續?
    就連劉備本人從起事那天起,都口口聲聲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後裔,一直視自己為大漢的正統傳承,而他之所以與曹操分庭抗禮,正是要像劉秀當年那樣,匡復漢室。
  • 宋武帝劉裕,終結東晉門閥專政時代,奠定南朝窮人掌天下格局
    南徵北戰,執掌朝政初步建立戰功的劉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為東晉王朝南徵北戰,屢立戰功。對內他平定盧循、桓玄叛亂、吞併荊、揚二州等;對外則攻滅南燕、譙蜀、北滅後秦,直到收復長安、洛陽兩座故都等等。若不是後來東晉朝廷變故,讓劉裕不得不回撤,他的北伐也許就成功了。
  • 失敗至極的託孤:千古一帝劉裕剛死,四大輔臣轉頭就將小皇帝廢殺
    然而一代雄主劉裕託孤,可以用「失敗至極」來形容,劉裕剛駕崩,他的嫡長子劉義符,就被四大輔臣聯合廢殺。 劉裕沒落的漢代貴族 劉裕(356—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劉裕自稱漢楚元王劉交第21世孫,屬於沒落漢代貴族後裔。其祖父劉混,官至武原令。其父劉翹曾任功曹。
  • 國號都是「宋」,南朝宋和南宋誰更強大?網友:誰弱誰尷尬
    ——雨果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南宋",一個便是南北朝時期劉裕建立的南朝宋,一個是趙構建立的南宋,按照法統來說,這兩個朝代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正統王朝,而還都割據在南方地區,北方也都有著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那麼既然國號都是"宋",南朝宋和南宋誰更強大一些呢?網友紛紛表示:誰弱誰尷尬!
  • 話說晉國六卿之一範武子士會,及其後裔劉邦劉裕
    晉國是春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國,晉國尚武,因此,晉國六卿與其它國家不同,獨具特色。晉國有三軍,分別是:中軍、上軍、下軍。統率三軍的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是為晉國六卿,其中,中軍將是正卿,而當中軍龐大到頂峰時,中軍將稱為元帥,意為諸將之首。
  •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就在當年,與劉宋遙遙相望的北魏,河南王拓跋曜病死,拓跋嗣大封同姓親族,立拓跋燾為太平王,官拜相國和大將軍;拓跋丕為樂平王,拓跋彌為安定王,拓跋範為樂安王,拓跋健為永昌王,拓跋崇為建寧王,拓跋俊為新興王。拓跋燾成為了新的權力核心,軍事權和行政權同歸一身,其太子之位已經眾望所歸。
  • 魏晉南北朝時代皇帝劉裕
    劉裕自幼家貧,後投身北府軍為將。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憑藉著巨大的軍功,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
  • 為何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古代契丹人,現在在哪?
    為何會稱中國為「契丹」現在在俄羅斯、中亞等國語言中,將中國直譯過來便是「契丹人們共和國」,他們稱呼中國為Kitan,稱中國人為Kitanyes,甚至說哥倫布航海便是尋找仰慕已久的東方契丹,而且根據《劍橋遼宋夏金史》記載,契丹在整個歐亞大陸稱為中國的代稱,這是為什麼呢?
  • 宋武帝劉裕,從寄人籬下,到南朝第一皇帝,是什麼造就了他
    宋武帝劉裕,小名叫做寄奴。他姓劉,按照那個年代古人們喜歡追溯祖先的傳統,劉裕毫不意外地與漢朝皇室沾親帶故。往上追尋不知道多少輩,他家先祖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可雖然劉交是楚元王,而到劉裕這一輩,卻早就已經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甚至比一般百姓還不如。雖然劉裕出身並不是什麼高門嫌貴,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人,卻成為了未來的「南朝第一帝」,那究竟是什麼造就了劉裕呢?
  • 【名人百科】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寄奴」——宋武帝劉裕
    賞析:劉裕是漢皇室後裔,但歷經許多年代,已經淪為寒門。劉裕長大成人後,身高七尺六寸(古制),風骨奇特,雖家境貧困,但胸有大志。開始是做東晉北府兵將領孫無終冠軍府的司馬,後又任前將軍劉牢之的參軍。在隨從鎮壓孫恩起義的戰鬥中顯示出軍事才能,官至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後來江州刺史桓玄逼迫晉安帝退位,自立為帝。劉裕對桓玄表面恭順,暗地裡團結北府將士,伺機反抗。
  • 司馬炎篡位後厚待曹魏末代皇帝,為何劉裕篡位後要殺光司馬家族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 ,定國號晉。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後,對他也非常好,給他封王,還允許他在自己的封地上照著魏國的老樣子來,有一套自己的行政體系,算是一個自己的小國家了。曹奐也不用向司馬炎稱臣,還不用向司馬炎行跪拜之禮,除了名義上不是皇帝之外,感覺還是挺像那麼回事的。這樣的待遇對於亡國之君來說,在歷史上算是比較少見的。
  • 與漢朝有關;其種族成謎,後裔仍存於世
    元封二年,樓蘭和姑師在匈奴王的授意下,派出部隊截殺了漢朝使團,切斷了「絲綢之路」,使團倖存者將詳情向漢武帝作了報告,漢武帝大怒決定以武力徵服這兩個國家。元封三年,漢武帝派趙破奴率數萬精兵進入西域。當時號稱西域最強國的樓蘭不堪一擊,被趙破奴的七百輕騎輕鬆擊敗,樓蘭王也成為階下之囚,緊接著姑師國也被輕鬆徵服。
  • 漢朝建立之初,百姓窮困潦倒,蕭何為何還要耗費重金修建未央宮?
    但是漢初三傑蕭何,卻在漢朝初立,國力衰弱,民力疲乏之際大興土木,修建了堪比阿房宮的未央宮,不僅遭到了天下人的指責,甚至遭到了劉邦的責罵,那麼他究竟為何要這樣做呢?當年劉邦在平定了一切戰亂之後,就決定將漢朝的都城定於長安,但是在自己去之前,起碼得派人去收拾收拾,所以他就派了心腹蕭何去做這件事。
  • 開國皇帝劉裕埋下了怎樣的禍根致使滿朝暴戾之氣
    (劉裕)其實,由劉裕建立起來的劉宋政權與東晉是截然不同的,東晉是"王與馬共天下"的協約國,而劉宋是靠軍事力量而壯大的集權制國家。(劉義隆影視形象)其實劉義隆的猜忌多疑以及暴戾之氣還來自他的父親,可以說劉宋這個政權就是建立在殺戮之上,劉裕雖然對外稱自己繼位是禪代,但最後卻還是殺了司馬德文(東晉最後一位皇帝)。
  • 劉裕,殺死皇帝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
    劉裕(公元363—公元422年),字德輿,乳名寄奴,公元420年6月,劉裕稱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同劉邦、朱元璋一樣,是中國由平民成為皇帝的三人之一,東晉從此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 劉裕為什麼要將司馬懿的後人滅族?
    可在中國各位「馬上皇帝」裡,軍事才能卓越的劉裕,猜忌心也公認極重。民國年間出版的《兩晉南北朝史》就形容劉裕「然猜忌亦特甚。」雖然猜忌心算是帝王們的「通病」,但劉裕的「病情表現」卻比較特殊——「小算盤」打得過度精明。比如義熙十三年(417)年,當已成為「東晉實際統治者」的劉裕揮師北伐,一口氣直下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