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因八王之亂而陷入動蕩不安,地方王公為了獲取勝利,和少數民族勢力,促成了五胡亂華。此後,匈奴首領劉淵在反晉的浪潮聲中,率軍攻破西晉都城洛陽,建立政權,國號稱「漢」。而東晉後期,政治腐敗,作為漢朝正宗後裔的劉裕建立的政權,為何國號稱「宋」呢?
宋武帝劉裕
在我看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為劉裕曾被封為宋國公,領地為宋,依據之前的封號確立國號是一種慣例。如項羽以西楚霸王自封,因為項羽是楚國的後人,楚將項燕的孫子。劉邦建立政權稱漢,因為項羽曾封他為漢王。曹丕建立曹魏政權,則因為此前被封為魏國公。
作為匈奴首領將建立的政權稱「漢",顯然是出於政治考慮。為了消除漢人的反抗意識和牴觸心理,也反映了華夏和夷狄之間的界限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當時的遊牧少數民族較為普遍接納了漢族的農耕文明,穿漢服,學習漢人的文字和禮俗文化,和漢人通婚等。魏晉時期,北方普遍戰亂,大量人口南遷,促進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劉淵建立漢國後,將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和蜀漢皇帝劉備當作」三祖「祭祀。他們自認為是漢朝公主的後裔,也就是漢朝的後裔,理應姓劉,且要恢復漢朝往日的榮光。當時存在一種說法,說匈奴是夏朝的後代,「五胡"皆是黃帝的後裔。唐代修《晉書》時,對於當時相關歷史事件的描述持肯定態度,充分體現了華夷融合是歷史的潮流和趨勢。
漢趙開國皇帝劉淵
不過劉淵所做的一切努力,在他死後都付諸東流。繼承者們為了權力相互傾軋,內亂不斷。後來還被奴隸皇帝石勒打敗,元氣大傷,此後國號改成趙。這個政權在中國歷史上只存在了25年,對中國歷史進程的推進沒有什麼貢獻,還把當年大漢的威名弄臭了。劉裕心高氣傲,文韜武略,在他看來漢朝已經被搬進了歷史的博物館,自然不會踏這趟渾水。
再者,從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到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整個漢朝的歷史已然中斷兩百年。這不同於劉秀以漢朝後裔的身份建立的政權,當時王莽篡位建立的新朝非常短暫,不過存在了十五年,就被漢朝後裔的勢力打倒。所以不論劉秀之前被封為怎樣的稱號,完全且應該以「漢」為國號。 劉裕雖是漢朝正宗後裔,可要是再稱漢國,未免有點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