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怨與冤
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雙邊關係最近鬧得很僵,發生了貿易摩擦。澳大利亞嚷著要去WTO告狀,隨後就沒了聲音。是澳大利亞幡然悔悟了?當然不是,是WTO現在處於癱瘓狀態。
如果澳大利亞要去WTO告狀,必須通過上訴機構去喊冤。
那個所謂的上訴機構,類似於WTO的最高法院。任何WTO成員去喊冤遞狀紙,前提都要有法官受理,否則就會變成無處伸冤的竇娥。
澳大利亞之所以沒法喊冤,在於上訴機構如今已經沒有法官,相當於法庭沒人接狀紙。
吃瓜群眾或許很納悶,傲嬌的澳大利亞向來自詡為高富帥,怎麼會淪落到無處喊冤的尷尬境地?原因很簡單,目前的WTO已經被美國玩壞了。
WTO上訴機構常設7名法官,每人任期4年;其運轉的底線:至少3名法官在崗。
然而早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就阻止了兩名上訴機構法官的連任。
川普上臺之後,更加瘋狂地阻撓法官遴選。從2018年1月起,上訴機構的法官只剩3名,剛剛達到維持議事和審查所需的底線。
2019年12月,美國籍法官託馬斯格雷厄姆和印度籍法官辛格巴提亞正式卸任,僅剩下中國籍法官趙宏1人,WTO基本停擺。
2020年11月30日,趙宏四年任期屆滿,正式離任,上訴機構已經沒有法官。WTO陷入無限期停擺的狀態。
吃瓜群眾或許很納悶,既然上述機構法官不夠,為何不遴選增補?其實就在2019年11月22日,WTO停擺之前,墨西哥就提議重新遴選上訴機構法官。
但在投票時,美國以體制性問題未解決為由,啟用了「一票否決權」。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WTO任何成員都沒有一票否決權。
但由於WTO上訴機構法官甄選程序必須得到所有164個成員國的一致同意才可啟動。也就是說在啟動上訴機構法官甄選程序上,任何成員都有一票否決權。
公開資料顯示,川普上臺之後的2年內,至少行使了29次一票否決權。也就是說川普憑一己之力搞癱了WTO。
平時WTO成員爭吵,最多也就是爭吵選哪方的人,而不是讓機構癱瘓。美國這麼玩,算是創歷史記錄了。如果別的國家這麼玩,早就被全世界媒體噴得體無完膚了。但美國這麼玩,大部分時間媒體都假裝沒看見。
川普為什麼要玩壞WTO?先要弄明白它的機制。
02 機制與戰略
WTO的主要宗旨:通過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差別待遇,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與流通。
看這句話,如果用高大上的言語來說:WTO更能體現多邊貿易規則;通俗來說,就是吵架的地方。所謂的公平,就是大國可以和小國吵,小國也可以和大國吵。
雖然總是吵吵嚷嚷,但WTO與其前身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全球化貿易方面功不可沒。
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均來自歐美不同,世貿組織絕大多數總幹事來自歐美之外。
但川普代表的保守派認為,對多邊主義的公平,就是對單邊主義的不公平。
既然中國在多邊貿易中發展得好(尤其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之後),那就要幹翻象徵多邊體系的WTO。
川普公開聲稱「WTO讓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獲益」,但真相是美國仍然是WTO體系的主要獲益者。
2019年,哥倫比亞大學魏尚進教授主持的研究表明:
2001年底(中國入世,到2019年)以來,WTO裁決的349起貿易爭端中——
針對中國的爭端上訴有44起,佔總數的12.6%;少於同期針對美國的99起和針對歐盟的52起。
中國向WTO提交了21起上訴,佔總數的6%;大大低於同期美國提交的55起,和歐盟提交的46起。
在遵守WTO的裁決方面——
針對中國的44起上訴中,其他國家重回WTO申訴,以確保中國更好遵守裁決的案件只有2次;同期在針對美國的99起案件中類似情況卻有15次。
中美之間相互在WTO打官司的案子中,美國的獲勝概率遠高於中國。下圖是2002年到2018年,中美在WTO交鋒的情況:
這些數據充分證明:美國是最喜歡上訴使用WTO的國家;無論是作為「原告」還是「被告」,美國都佔優勢。
簡而言之,WTO的運轉機制對美國非常有利。毀掉WTO,美國自己也會付出不少代價。
但川普依然堅持要幹翻WTO,是出於美國大國博弈的戰略選擇。要弄清其中的因由,就要從自古以來說起。
03 自古以來
作為中國的吃瓜群眾,對自古以來這幾個字相當熟悉。中國人提自古以來,都是以千年為單位。沒有個幾千年,不好意思提自古以來。
但WTO並不古老,其歷史源自於1995年,到如今也才25歲,典型的90後。即便加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1947年成立,總部日內瓦),到如今也才73年。
話說二戰之後,世界分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雙方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
資本主義世界圍繞世界銀行(提供開放建設資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調各國貨幣匯率)和關貿總協定(協調解決貿易爭端),建立起一套貿易規則,美國在其中居於特殊位置。
這套貿易系統盤活了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貿易體系,最終幫助美歐贏得冷戰。
於是美歐信心大增,高舉全球化大旗,試圖統治整個地球村。
1990年,東歐劇變之後,歐共體和加拿大分別正式提出成立世界貿易組織的議案。
1994年,蘇聯解體之後,在摩洛哥舉行的關貿總協定會議上,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
1995年1月1日,WTO(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意味著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向高峰,經濟飛速發展,房地產徹底爆發。
意味著美歐的全球化分工走向高峰,他們通過貨幣政策就能享受物美價廉的商品,並且推動股市連創新高。
另一方面也為中美博弈埋下伏筆:雖然中美雙方都在WTO系統中獲益巨大,但中國的發展軌跡和美國對中國的預期完全不同。
04 歷史抉擇
美國當初同意中國入世,是想讓勤勞的中國人給歐美當打工仔,幹點低端工作,打下手。
但中國人遠比美歐想像的聰明勤勞,比他們想像的出色得多。
中國歷經數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什麼場面沒見過?中國入世的主要目的,是尋求和平崛起之途徑。畢竟誰都不想永遠當打工仔。
何況中國人自古以來大部分時間都處於世界第一集團,只是在近代落伍。中國人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應有的歷史位置上。
中國人憑藉自己的吃苦耐勞與聰明才智,從血汗工廠起步,幹到世界工廠,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
憑藉幾代人的努力,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
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的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中國全都能生產。這是一份無與倫比的基業。
正因如此,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而且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當初美國取代大英帝國成為世界霸主,就是從走上世界第一生產大國與貿易大國的寶座開始的。中國的發展完全超出美國預料。
當初只想找一個打工仔,沒想到這位打工仔那麼能幹,開始逆襲。於是美國認為WTO的貿易規則不合理,導致中國崛起。
如果沒有中國,美國會成為WTO最堅定的捍衛者。
川普想要通過幹翻WTO的方式要挾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而通過貿易戰來看,川普的要價太高,中國不可能給。
即便美國幹翻WTO,就能打破中國崛起的趨勢麼?顯然不能。至於其中的原因,屬於另外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