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用心理學改變自己的過來人告訴你——性格真的可以改變嗎?

2020-12-14 平易心理研究

大家好,我是實踐派心理學—平易,我是一個靠學習和實踐心理學,最終改變自己的成功者和過來人。

今天,我將用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來與大家共同探討,性格真的可以改變嗎?

許多人因為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意,所以特別渴望改變性格。

我在20多年前就是這群人其中的一員。那時候,我曾是一個內向自卑的人,剛從學校畢業,初入社會、剛參加工作,平生第一次經歷職場。由於原來是學生,面對的是學生所處的人際環境環境和交往對象,比如,老師和同學; 而工作之後,由學生轉變為職場人,所面對的人際環境則是領導和同事。由於在新環境中需要面對的是新型的人際關係,而我又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角色一時難以轉變,心理上難以適應,最終,發展為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此後的多年,我一直渴望改變自己,並為此而遍尋各種理論方法。

不過,經過我多年的努力,我逐漸地改變了自己。當然,我知道大家一定很好奇,也很想了解我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有關這一點,我以後會通過我的文章或視頻來為大家做進一步的介紹。但是,在介紹我如何改變之前,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必須先要跟大家探討,這就是:性格真的可以改變嗎?

有關一個人的性格能否改變,中國的老話中有這樣幾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幾句話一看就知道,它們說的都是性格是不易改變的。當然,這也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直覺和親身經歷:許多人嘗試改變自己的性格,用了各種理論方法在自己身上實踐,但都收效甚微,所以,這些似乎都證明了,一個人的性格確實似乎不易改變。

性格真的就這麼難改變嗎?要想把這個問題真正搞清楚,我們先要來看看什麼是性格?

心理學的定義(來自百度百科):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性格一經形成便比較穩定,但是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塑性的啥意思?大家看了上面的兩段文字,可能早已蒙圈了,感覺講的太專業,太學術化了。那我就來用大家都能聽懂的話解釋一下,簡單說:性格,就是指一個人,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環境、具體社交場合以及一些具體問題,所經常表現出來的一貫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比如說一個人性格內向,就是指這個人在各種社交場合中,基本上一貫的都表現的比較沉默寡言,內斂低調。

第二段話則說的是,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雖然具有某種穩定性,不易改變,但也並未不能改變,性格也是可以被塑造的。

點擊

有關性格形成的先天後天之爭

我再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性格方面的心理學的研究。

性格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歷來有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先天決定論,或者叫遺傳決定論,這種論調的典型代表是19世紀下半葉,達爾文的表弟高爾頓(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而另外一種觀點則是後天決定論,或者叫環境決定論,其觀點的的哲學基礎是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所提出的「白板論」,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他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或白板似的,上面什麼都沒有,而人的認識、經驗、心理等,則是後天通過感覺經驗獲得的。秉持這種觀點最有名的則是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給我一打嬰兒,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為醫生、律師、藝術家、商業領袖,或是小偷、乞丐等等。

當然從現在來看,這兩種觀點都比較極端。後來的各種心理學研究,證明了「先天」和「後天」或者「遺傳」和「環境」,這兩個因素在共同起作用,他們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既有先天基因的影響,同時又有後天環境、教育的影響,兩者是交互作用的。這意味著,我們通過後天的努力,是完全有機會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的,至少可以大大改善!

我下面來和大家一起來舉例分析性格的穩定性、動態可變性以及可塑性,尤其是可變性和可塑性,這恰恰證明,改變或者說是改善我們的性格,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

1、性格的穩定性,舉例

比如,內向性格,前面已經講過,內向性格者在各種不同的社交場合中,都比較一致的表現得沉默寡言、內斂低調,這就是性格的穩定性。

2、性格的動態可變性,我們還拿內向性格來舉例:

現實社交情境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兩位已經認識有一段時間的網友第一次見面,其中一位網友發現另一位網友,之前在網上交流挺能聊的、話挺多的,可現實中一見面,沒想和網絡上簡直判若兩人,話少了很多,反差竟然這麼大?

在熟人面前和陌生人面前:我從前就是這樣,在和我關係特別好特別熟的好朋友面前,我比較活躍,可是一旦面前出現了陌生人,馬上就放不開了,不愛說話了。

私下交流和當眾發言:有的人是「臺下一條龍,臺上一根蟲」,平時在社交場合中,吧啦吧啦特別能說,可某一天讓他上臺發個言,馬上他就「歇菜」了

再比如,易怒型性格,這種人平時經常愛發火,脾氣大,但一遇到上級領導,他的易怒脾氣收斂很多;還有的人在自己家裡易發火易發怒,但是面對外人,也會收斂很多。

3、性格的可塑性,還是拿內向性格來說:

大量的社交實踐,會大大改善一個人原本內向靦腆的性格,比如,我家親戚的親戚,一位年輕人,性格比較內向靦腆,前一年春節見面在一起吃飯,性格還是挺靦腆的,第二年春節又見面了,發現他性格變了很多,比去年春節見面時,明顯能說多了。他說自己去保險公司做了半年多保險,挺鍛鍊人的,現在見人不感覺生疏了,話也多了,性格放開了很多。

另外,隨著年齡增長,人生經驗社會閱歷逐漸豐富,曾經比較內向的人,性格也都慢慢會有所改變,心門會漸漸打開。大家可以去調查一些年齡大一點的人,問問他們年輕的時候性格是怎樣的,你會發現有不少年齡大的人,在年輕時候性格也比較內向。

再比如,易怒型性格的人,在年輕時候脾氣火爆,但是年齡大了之後,性格隨和和溫和了很多,同樣,你可以問問自己身邊的老人。

上面這些例子,足可以證明我們的性格其實是一個改善和變化的。

另外,如果你是一個渴望改變自己性格的人,你或許曾經看過不少心理學的書,你一定會發現,心理學的主流觀點是,早年人生經驗以及教育、成長環境等形成了一個人性格及心理的基礎。不難看出,心理學的這種觀點,如果換種表達方式,也就是說,正是由於早年經驗、教育和環境才把我們改變成今天種性格、這幅樣子的!只不過把我們改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性格和樣子而已,但,它仍然是一種改變,所以說,人的性格是真的可以改變的!

並且,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已經完全驗證了這一點!大家別著急,我最近就會發表我的個人經歷和感悟的!大家可以跟著我一路走下去!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性格真的可以改變嗎?三個性格的成因,讓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個性
    從生理性的人格行為來看史蒂芬尼就是一個不容易親近的人,這裡的生理不是性別上的生理,而是行為上的天生人格,心理學有個分辨的方法,簡稱大五人格,是目前最受學術界認同的測量方法之一,在於人身上的性格與行為特徵。
  • 性格決定命運?三個步驟教你改變性格,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
    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對此,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導師塔爾教授,用縝密的思維和詳實的心理學實驗數據,告訴我們,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先天的基因不可改變,但是後天養成的性格卻可以;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刻意練習,來改變性格,進而改變命運、獲得幸福。
  • 改變自己從改變性格開始
    世間萬物總是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求更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式,萬物萬事皆可輕易改變,而難以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性格我們可以改變心態,改變習慣,改變愛好,改變思想,但是要改變與生俱來的性格卻很難一個生命從誕生開始就帶著性格基因,後天的成長環境又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在成長過程中,漸漸養成了一個獨立的專屬性格
  • 心理學:改變自我的出發點不只是性格,還有認知和信念
    在心理學中,一個人的性格是一個完整的自我體系,想要將這個體系推倒重建,無疑是讓個體經歷一次「死亡」,然後脫胎換骨的過程。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都沒有這個決心和必要。今天的文章,將從認知和信念出發,為你改變自我找尋新的思路。為什麼性格難以改變?口語中的性格,在心理學中稱之為人格,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自我體系。
  • 一位心理學告訴我:你喜歡的顏色,暴露了你的內心,很準的!
    據心理學機構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喜歡什麼顏色,往往與他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這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通過一個人喜歡什麼顏色,來判斷他的性格特徵。顏色與性格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這不是某個人的胡編亂造,而是經過科學驗證了的。
  • 心理學:如何正確的改變內向敏感的性格?
    我2019年初,痛下決心改變自己改變敏感和討好型人格。下面是我自我救贖的全部經驗,高能幹貨,能幫助你擺脫敏感和討好型人格,「敏感+討好型人格」是高效的天敵。擺脫了他們,用高效做出點成績,自然也不會自卑。
  • 人的命運真的可以改變嗎?正確認識命運改造技術
    人的命運真的可以改變嗎?正確認識命運改造技術你是否認為人命由天定?你是否常感覺到命運對你不公?答案是肯定是有用的。只是作用上有大有小而已,有的方法對命運的改造很明顯,有的方法對命運的改造不明顯。就拿姓名來說吧,改名真的可以改運嗎?答案是100%是可以改運的。
  • 《回到未來》:你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回到未來》:美國1985年拍攝的科幻片,影片主要講述了住在山谷市的馬蒂被意外送回1955年,見到了年輕的母親洛蓮,並幫助父親喬治改變了他懦弱的性格,從而改變了自己和家人人生道路的故事。,膽小怕事,總讓人看不起,有時候父母的無能,真的會連累到自己的孩子被人看不起。
  •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難:一是改變別人,二是改變自己。大家卻偏偏容易犯難:不自覺地改變別人,亦或是不得法地改變自己。01馬雲曾在浙商大會上說:「你連你媽都改變不了。」想一想確實如此,沒人能改變另一人,除非是他自己想改變。你是否還記得那個女人嗎?由於老公一直往她養的蘭花盆裡,彈菸灰、扔菸頭,多次勸說後,老公也並沒有任何的改變,她只好選擇離婚。
  • 曾仕強:能改變你命運的不是性格,而是這一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會有不同的反應,因而就會採取不同的行動方式,也因此就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和命運。 因此,多數人認為:性格能夠決定命運,改變性格就可以改變命運。 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來深入了解一下。
  • 你家的孩子是否也是個慢性子?你有想過改變他的性格嗎
    你有想過改變他的性格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慢性子的孩子,說實在的對於慢性子的孩子我可真的是深有體會,因為我家那娃就是個十足的慢性子,每次做起事情來都需要你督促許多次才可以,而且很多時候做的事情都非常的馬虎,為了能夠改變孩子的這種慢性子,我可謂是採用了許多的辦法,可惜最終這些辦法都以失敗而告終了。
  •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從我開始學習心理學之前,我一直認為內向並不是一個可以形容人性格的貶義詞,也並不應該是因此就要刻意改變自己的理由。終於,在了解一定心理學知識後,我找到了解釋內向的答案。拋下大眾普遍對內向者的其他偏見,人們常說「你應該外向一點,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下生存」;「你這麼內向,工作中怎麼的了啊」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 性格老實內向的女人,根本不需要改變
    本文是《心理學與女性成長》專欄,通過專欄的學習,你可以獲得更多關於女性成長的知識,解決在自我發展和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困擾。讓我們女人明白和掌握內心強大的方法、成長的方向以及將來的人生規劃等。儘快,從底層上去改變思維模式,從層次上去提升自我。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就像世間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人與人之間並非因為長相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則是由於他本身的性格差異影響的。
  • 為何伍六七前後性格變化如此之大?失憶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嗎?
    《刺客伍六七》剛剛開始的時候伍六七就是失憶的狀態,他對於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只知道是雞大保和小飛在小雞島岸邊發現了他並救下了他,之後阿七便和雞大保他們生活在了小雞島。阿七看起來好像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可是自從他被雞大保忽悠成一名刺客之後,就好像開掛了一樣,實力一路飛速增長,即便是第一季比較弱的時候也會有柒上線。根據後面的劇情我們可以得知小雞島的最強髮型師伍六七就是刺客聯盟曾經的首席刺客柒,如果不是親眼見到,誰也不會相信曾經的刺客大佬如今竟然在一個小島上面賣牛雜。
  • 男人婚前能偷懶嗎?過來人經驗豐富,我要改變的是錯誤的
    當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老公時,他說:我的老公,家務活,我不看。我什麼都會做。我有一個大肚子可以洗衣服,拖地,哭累了。我告訴你,她有同樣的經歷。。所以我告訴你們,婚前懶惰的人,不可吃,如果你聽他的說什麼我會換一種好聽的話,那些都是假的。1、婚前懶惰的男人,婚後依然懶惰。
  • 心理學可以療愈你的心靈,變得堅強而自信
    當我們踏入心理學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有太多的謎底要揭開。而這一切都需要心理學的強大支撐和深耕研究,最後才能一步步發現人類心靈的構圖,走向重生。 沒有人會直接告訴你:他(她)的內心,但你可以通過心理學的知識為自己提供強有力的識別工具,挖掘真相,解決真正的難題。
  • 你遲早會明白:性格老實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改變
    前幾天有一個讀者來找我談心,她說自己最近特別糾結,問我:我需不要需改變自己的性格,她覺得自己太老實內向了,有點兒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每次大家一起聚會的時候,她總是插不上嘴,經常覺得自己好像是多餘的一樣,特別尷尬。她不知道如何去與別人聊天,只會一個人默默的坐在一邊聽別人講話。
  • 攝入糞便改變性格,腸道菌群控制你的大腦
    老話常說"狗改不了吃屎",用以形容人的性格頑固難以改變。然而這句千百年來一直被奉為圭垚的言語在當下遭受了最猛烈的衝擊。越來越多的研究調查表明,對糞便的攝入或許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按照博羅迪的觀點,艱難梭菌在正常的腸道菌群中會被死死壓制,那麼只要將正常人的腸道菌群移植給患者就可以了,而在查閱了相關的醫學典籍之後,博羅迪也發現,其實吃糞治病也並非什麼新方法,早在1500年前的中醫典籍《肘後備急方》中就有記載用糞便治療腹瀉的藥方。而隨後達芙果斷採取這種FMT的匪夷所思療法,在家中通過腸道灌注其丈夫的糞便,居然真的奇蹟般治療好了纏繞她多年的艱難梭菌感染。
  •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人可以改變,世界很簡單,人人能幸福
    當有個人告訴你「人是可以改變的,世界其實很簡單,人人都能夠獲得幸福」,你會不會覺得這真是一個荒誕的謬論?在讀《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以前,我也無法想像這三個點可以全部實現。可這本神奇的書卻向我展示了這三個點的可能性。
  • 為什麼說:改變你的言語,就能改變你的世界?
    撰文/ 陳琳 工業心理學碩士段錦雲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一位路過的女士,將一位乞討老人寫的話「我是盲人,請幫幫我(I am blind, please help)」改成了「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天,但是我看不見(It's a beautiful day, and I can't see it)」。